《比的认识》说课稿

时间:2024-03-29  字数:7000字  手机阅读

《比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的认识》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

3、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过程,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4、教学重点和难点:

其中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以及会求比值是本节课的重点,而难点是联系分数与除法,正确理解比的意义。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预设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学法

如何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都竭力把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及时地给以引导、点拨、纠正。

基于这样的思考本课我主要采用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具体来说就是:课前给学生提供学案进行预习,课堂上先小组交流梳理出一致的答案,把还存在的疑问整理出来,老师把这些问题归纳汇总后,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这些问题先后呈现出来,在全班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给予恰当的点拨,在给学生解疑的同时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层次,另外,在练习中应用联系生活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数学意识,和数感。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激励评价法,在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发现有独特见解的,都给予激励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在学习过程中,我努力渗透给学生积极自学、认真听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在合作交流之前,我要求学生先要有成熟的思考后在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才有深度,才能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三、说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其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因此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步骤,我分别概括以:

(一)、课前预习,学案导学。

我在上节课就布置给学生一份学案,让学生依据学案的预习任务,看书并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这份学案是这样设计的:

1、阅读课本第48--51页。(了解知识的全貌)

2、动手:画一个长6cm,宽4 cm的长方形,在分别画一个把它放大2倍和缩小到它的 的长方形。(目的是初步感受比)

3、思考:

①比的意义指的是什么?比的读、写法怎样?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任何数吗?比号怎样规范书写?

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③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用到比?

④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课前预习,可以把课堂中一些只需浅层思维的探究活动,提前完成,这样既为课堂上充分的合作交流留足时间,同时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目标指向会更明确。这样真正实现“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意识,事实证明,这对“主体性高效课堂”的实现,。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质疑问难,小组交流。

学生预习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关注到学生的起点?学生预习了,课该怎么上?怎样找准切入点,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基于这样的思考,我的教学策略是:

由小组长组织,小组之间逐个问题进行交流,把解决和没有解决的问题都标注出来,老师通过有选择性地参与不同程度学习小组的讨论,整理出共性的问题:

①比的意义理解只停留在浅层的文字定义上,没有把握其本质;

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③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前一个问题正好是本课的难点,后两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对此,我的教学预设是分三个层次突破难点:

第一层感悟:学生通过预习P48教材,知道把相片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所得的图形才会和原图相像,使学生对“比”有了一些体验;(这种体验通过自学可以达到);

第二层感悟:理解路程与时间、总价与数量的关系也可以用比表示,学生对于相除关系就可以用“比”表示。这个地方理解是不够到位的,因此,教学的切入点就定在这里:

首先,要求学生在填完表格的基础上,列出在填表过程中使用的算式,并指名汇报,师给予板书:路程÷时间=速度,40÷2=20,45÷3=15,总价÷数量=单价:15÷3=5,9÷2=4.5,12÷3=4,板书时,老师有意把除号用彩色笔凸显,并把算式中的除号对齐。

然后,老师指出,像这些式子中,两个数量或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如路程÷时间=速度可以说成:路程比时间等于速度,谁能用”比”再说一个算式,指名两位同学汇报后,同桌再选几个算式说一说。到此,学生对“比”有了一定的理解,但不够深入。

因此,教师接着安排第三个层次:

利用教材P50提供的甘蔗汁与水的体积比是1:2让学生谈理解,老师问:“变成了2杯甘蔗汁与4杯水了,比还是1:2吗?并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清晰理解不管变成几杯甘蔗汁和几杯水,只要符合1份比2份的关系,它们的比还是1:2。由此让学生清晰理解比的本质。

接着,老师在引导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比的个部分名称,并比较比与分数、除法;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

(三)、回顾总结,完善学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反思意识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的过程,完善认知结构。

①引导学生回顾本课自学和交流的过程,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面)

②如果给你10颗星,你会给自己评几颗?不足之处在哪里?(学习态度方面)

③介绍了关于0.618黄金分割比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比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独立练习,当堂达标。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有经过操作,才能内化成技能,练习题的设计,必须在保证一定量的前提下,着重于质的研究,要使学生悟出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1、基础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教材P51第2、3题。

2、开放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圆的半径是2厘米,----------?你能写出几个相关的比。

3、拓展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甲是乙的2倍,乙是丙的 ,求甲:乙:丙=(         )

这样,分层练习,因材施教,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生吃得饱,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布置下次课的预习任务。

①、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什么是最简分数?什么是最简比?

②、整数、分数、小数的比分别怎样化简?

2、练习册

四、板书设计

最后,我就来说一说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板书设计,我的板书着力体现色彩搭配和谐,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既让学生体会到了美感,又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比的认识》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比的认识》教学计划

2.《认识角》说课稿

3.《认识时分》说课稿

4.《认识时间》的说课稿范文

5.认识负数说课稿范文

6.《认识自我》的说课稿范文

7.《认识常见岩石》的说课稿范文

8.《9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