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文《观潮》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04  字数:6700字  手机阅读

初中课文《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 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教学重点:

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绮( ) 溢(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 略不相睹( ) 略不沾湿( )

虽: 虽席地不容闲也(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皆: 皆披发纹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 既而渐进( ) 既而儿醒( )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钱塘江大潮,是闻名世界的.奇观,苏东坡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以此来赞美钱塘大潮。那么,钱塘江大潮潮来的景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钱塘江涌潮的DV短片,看后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初读感知大意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朗读课文,相互交流点评。

3、学生结合注释探究交流,弄懂大意。

4、学生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5、教师点拨。

(四)、研读理解构思,欣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统一

1、学生研读课文,设计问题,质疑答疑,可自主探究也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3)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4)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师生、生生答疑,品词析句,感悟语言美。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通过品读、研读感悟的语句,再通过朗读读出美感来。(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五)、教师提问题,学生思考,升华情感

针对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提出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交流。

问题1: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问题2: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

(六)拓展延伸

假如你负责海宁市有关钱江潮申报“世界遗产”一事,由你起草申请报告,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谈起,申报理由是什么。模拟申报会,组织同学发言。

三 巩固练习

(一)、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吞天沃日( ) ②如履平地( ) ③一舸无迹( )

④鲸波万仞( ) ⑤珠翠罗绮( ) ⑥艨艟数百( _

(二)、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略不相睹_____ ②弄旗、标枪________③吴儿善泅_______ ④披发文身___ ⑤溯迎而上________ ⑥鲸波万仞________⑦僦赁看幕_____ ⑧席地不容____四、(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②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③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四)、读文答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________________”者是也。

1. 解释下列词语

①既望( ) ②际天( )③既而( ) ④沃日( )

2.翻译句子

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②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4.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

5.文中写潮的描写顺序是:

6.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

【初中课文《观潮》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观潮课文教学设计

2.课文观潮教学设计

3.课文《观潮》教学设计

4.初中《观潮》教学设计

5.语文课文《观潮》的优秀教学设计

6.语文课文《观潮》教学设计

7.小学课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8.课文《观潮》课堂教学设计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