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三王昌龄

时间:2024-05-09  字数:7500字  手机阅读

从军行七首其三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三描写了古战场的荒凉景象,无数的将士们死在边关,而没有办法好好安葬,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惨烈,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了从军行七首其三王昌龄,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从军行七首(其三)

作者:王昌龄(唐)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诗文解释

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经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的.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

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这些年来,多少将士为了保卫家园,战死在这荒凉的边城,应该上书朝廷将他们的尸骨好好的安葬, 别让这些为了保卫国家而死的将士们像孤魂野鬼一样到死还在游荡。

词语注释

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表:上表,上书。

掩尘骨:指尸骨安葬。掩,埋。

龙荒:荒原。

诗文赏析

唐朝前期,中国国力强盛,但在边关战火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无数离开故乡到边关去争战的将士们都死在了离故乡几万里之外的陌生之地.但他们的的报国热情却感染着诗人。关山迢递,戎马劻勷,奋槊进击,血染征袍。

这首诗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描写一阵大风吹过古战场将战死的枯骨暴露在外.说明当时的战争有多么的惨烈,无数的将士们死在边关,而没有办法好好安葬.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

诗的开头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次句暗示有不少战士在这场战斗中为国捐躯。后两句写将军上表请求把战死的将士们尸骨运回安葬,表明了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此诗以旷远苍茫的荒野战场作为背景,“黄叶”“暮云”等边塞景象更进一步烘托出边塞的荒凉,给人以满目萧然、凄凉悲怆之感。最后两句感情真挚,造句沉痛,更增悲怆之气。全诗读来颇令人感到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一支队有这样体恤、爱护士卒的统帅,士卒没有不卖命的道路,由此亦可以想象这支队战斗力量的强大。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从军行七首其三王昌龄】相关文章:

1.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2.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3.王昌龄从军行其三

4.从军行其三王昌龄

5.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三

6.有关从军行王昌龄其三

7.从军行王昌龄其三

8.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译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