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遐想作文

时间:2024-05-05  字数:3100字  手机阅读

端午节的遐想作文三篇

导语: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它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下面小编整理了端午节的遐想作文三篇,欢迎参考借鉴!

端午节的遐想作文一

小时候对端午节的理解,仅仅停留于香喷喷的粽子。而本地的人们,似乎也不大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尤其是我母亲,既不懂得端午节的内涵,也不记起在门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从未忘记用一双巧手为一家人包上几个肉粽和凉粽。在母亲的潜意识里,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撑起一片家人团圆其乐融融的天空。我们稚嫩的心,年年都为粽子的清香和家人团聚的温馨而陶醉。

渐渐长大,我才知道,端午节其实是为了纪念二千多年前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于湖北秭归,他自小就树立了济世救民的远大理想。当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后,决心救人民于危难之中。于是,他乘一叶扁舟,踏着西陵峡的滚滚波涛,走进了自己立志为国的那座圣洁殿堂。然而君主昏聩,佞臣当道,他实在回天乏力。虽然他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他也决心“吾将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样的环境下,他难以力挽狂澜。面对现实,他只能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他只能将他的满腔忧愤诉诸笔端,为后人留下《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后,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吧。但他爱国忧民的胸怀情操,却随着端午的习俗千古传承。他坚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群山,照耀着楚江的惊涛骇浪,也照耀着中华大地,成为后世典范。

如今,粽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对自己说,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惬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够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处处繁荣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会怀才不遇,定然不会屡遭排挤屡遭陷害,他也断不会以如此壮烈的方式饮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来到天等,眼见天等政通人和,处处和谐,他一定会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为天等的发展出谋划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济济,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让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健康稳定,他也下决心不再从政,那么我们不妨尊重他的意愿。假如愿意,他可以在风景秀丽的龙角小天池边筑屋而栖,于端午朗日,面对一池碧波,尽抒诗兴。也或者,他来到巍巍四城岭中结棚而居,于端午佳节,手提一壶美酒,穿过幽静的八角林,来到山脚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酱蘸着品尝母亲亲手精做的肉粽,不时与我举杯畅饮,那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发现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远也回不了繁华的今世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屈原悲剧再次上演,同时好好过端午佳节,静静怀念屈大夫,细细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端午节的遐想作文二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到了,天空中笼罩着阴云,风轻轻地吹,柳丝低垂,雨滴在簌簌地飘落。“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尽享端午美食的同时,总让人不免被那些历史的、传统的故事所震撼,每到这个时候,我的心灵都受到洗礼和启迪,思绪也在随着这个节日的氛围起伏跌宕,穿越着时空,演变着世事的沧桑……

“叮咚”的响声,是窗外的雨声,还是两千年前的战鼓声?声音中,我仿佛看到了两千年前烟尘弥漫的战场,战车滚滚,马嘶人喊,旌旗之下马翻人仰,壮士血流成河,到处哀鸿遍野。曾是一个炎黄的子孙,流淌着一个血脉的黄河,霸主的欲望,贵族的权益,诸侯的割据,演绎着弱肉强食,普天之下不容二主的永恒的主题。在一片争城夺池,杀伐不断的呐喊声中,一位楚国的青年,为国之忧、为君之忧、为民之忧,立志报国为民,担起了护国护民的重任,他就是屈原。怎奈君王昏庸,小人奸佞,竟被驱逐流放。

历史没有成就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却成就了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随着楚国的局势越来越坏,每个坏消息的传来,都令屈原坐立不安,忧国忧民之心在心中燃烧,忧愤中屈原以无比压抑的激情书写了一部伟大诗篇《离骚》。不仅开辟了广阔的文学领域,奠定了《楚辞》的基础,同时也成为了我国诗赋永远的典范。每当咏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伟大诗句之时,诗人那种追求真理,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无不给人以激励。特别是那句广为传诵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不知励志了多少代、多少仁人志士。

吟咏着苏轼的“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汨罗江畔,诗人带着满腔报国无门的志愿,奋力向江中一跳的壮举,为他的人生画完了一个完美的符号。也看到了百姓对他的爱戴,怕他入鱼腹,投粽子相救的场面。更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人们相信屈原没有死,为了纪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插艾蒿,喝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以及“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的赛龙舟场面,意寓划着龙船,到处寻找诗人的意思。

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蒿,赛龙舟,现在已经成为了传统的端午文化,并且这些传统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新的含义,欧阳修的“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的诗句,完全描绘的是一副喜庆佳节,包粽子各处相送,表达着对亲朋好友长寿的祝福的场面。

北方人过端午节,习俗相对少了一些,特别是小的时候过端午节,并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那时每到过节,妈妈都会在手腕上、脚腕上给我们系上五彩丝线,在我们的胸前挂上用棕麻和五彩线扎成的小扫帚,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人们对此还很神秘,不许我们随便摘下,直到长大了,才知道五彩线是为了辟邪,小扫帚是用来打扫卫生的,意为端午节也是个打扫卫生的节日。其实,那时对我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吃粽子,一般在过节前妈妈就把粽子包好了,还手把手地教我们包粽子,让我们从中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过节这天,妈妈要给我们每个人蒸一小碗鸡蛋糕,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妈妈蒸的鸡蛋糕是我这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鸡蛋糕了,不论如今哪个饭店蒸出的最具特色的鸡蛋糕,都无法跟我小时吃的妈妈蒸的鸡蛋糕相比。那时吃鸡蛋可能就是取代雄黄酒,用蛋黄驱邪吧?因为我从来没看过雄黄酒是什么样的。好多习俗的含义,都是后来慢慢明白的。

有幸的是,我看到了如今这些民族的、传统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了。今年的节日前,我借工作之机走访了一些学校,高兴地看到了学校利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举办了各具特色的活动,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组织小学生亲自动手包粽子,然后把这些粽子送到孤寡老人的家中,让孩子们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跟我们那个年代比,这个时代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啊,这些民族传统和优秀文化早早地就在他们的心里扎下了根。有这些优秀的教育,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一定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端午节的遐想作文三

汨罗江边,披头散发,一代贤臣,置身潮水。——题记

五月,多么美好的时光。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个“诗人节”,又是一个飘满粽香的日子。家家都备好粽子、雄黄酒,挂上菖蒲,为纪念屈原这位爱国诗人。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今湖北秭归县人。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从小就没有富贵子弟身上的那种猖狂、任性,这使他成为了一个爱国诗人。屈氏子孙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

楚国朝廷中,与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怀嫉妒,与屈原争宠,他向怀王进谗言,怀王庸懦昏聩,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最后,怀王不听屈原的劝告,客死于秦,当时屈原已经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汉北地区。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再次将屈原流放到江南,“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他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他的一生诠释了世上最真诚的爱国情怀,他用他的一片真情谱写了《离骚》这一古代瑰宝。

即使这样的爱国情怀、赤子之心也无法挽留他。昏庸的楚王听信了奸臣的谗言,却对屈原的忠言不管不顾,屈原最终不忍看到国家灭亡,在五月初五这天,怀抱一块大石头,带着满腔的愤怒、满肚的冤屈投向了汨罗江。闻此事,世人哀之。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文潜用寥寥数笔写出端午赛龙舟时对屈原受的冤屈感到悲伤,忠魂一去便不再回。国家灭、人也死的事件今天哪里有?只留下一点影子在世间。

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满载豪情欲报国,却郁郁不得志,君主无能,奸臣当道,如此的世风,怎能不让他痛心!为了区区楚地,他付出了所有,结果却不是他所预料的。

【端午节的遐想作文三篇】相关文章:

1.端午节的遐想作文

2.关于端午的遐想作文

3.端午的遐想作文

4.端午节遐想作文范文三篇

5.有关端午节的作文三篇

6.关于端午节的作文三篇

7.端午节的作文三篇

8.端午节的遐想作文600字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