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对红楼梦结局的用意

时间:2024-04-16  字数:2400字  手机阅读

关于作者对红楼梦结局的用意

红楼梦的全著是一百二十回。在他的一百一十九回的题目是: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这两句就是《红楼梦》的全部的结局。但是从红楼梦的整部作品来看,这个结局与作者的全篇本意不服。这就造成了读者以为后40回是别人所续的误解。笔者本着曹雪芹在书中的结局的用心与用意为之浅谈。

以下以庚辰本来谈。

在《红楼梦》刚开头,曹雪芹就阐明了他的书已全部书写完毕。《红楼梦》第一回开头就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撰成目录,分出章节,则题目曰:《金陵十二钗》。

因此,笔者认为,《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的120回的全部著作应是曹雪芹所著。

至于十几种版本的不同,是在本书没完稿之前就已经陆续传抄问世。因曹雪芹十年间不断地批阅,更改,不同时间的传抄的版本就有不同章节,词句的改变。因此不同版本的各处的不同就是很正常的`事了。但是各个版本的结尾基本是相同的。

那么为什么曹雪芹《红楼梦》的结尾要写成这样的结局呢?

笔者认为:

《红楼梦》是曹先生在明末清初问世的。在那个封建王朝统治时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反对王朝的作品是要遭到文字狱的。尤其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是文学巨著;当时在民间影响极大,没有结尾就开始传抄,朝廷是非常关注的。因此他在此书书写之前就已经设计好了全书的本意及结局的。

但这个结局是他不情愿的,不是出之他本意的。书的结局是他无奈和非常勉强的甚至是痛苦的选择。

这从他的著作刚开头第一回就用四句诗来表达他的心情与心意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满纸荒唐言是虚言,一把辛酸泪是真言。都云作者痴是掩面,谁解其中味是渴望。这四句话告诉了读者他在写这本书时的痛苦心情。同时他明示朝廷的当权者,他写的作品是虚构的。他的书开头就交代此书的故事无朝无代,无时间可考,自己写此书只是游戏而已。同时又告诉读者他写此书是很痛苦的。他写的主题与结尾不符会令读者认为他是愚蠢的作者。最后一句他希望读者能真正领会他的作品的结局的用心与用意了。

从上面的四句诗也道出了曹先生悲愤及压抑的心情。他真想大声呼喊!控诉这可恶的社会制度。但是他不能,现实不允许他那样,历史上焚书坑儒他是非常清楚的。他在创作此作品时穷困潦倒!他的悲愤,压抑的心情,拌随着他整个创作过程。

但是无论如何,他还是很倔强的要在此书中伸张正义。无论如何他要阐明作者著作的主题。因此在红楼梦第五回曹先生就急切地把红楼梦的真正的结局交代清楚了。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福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就非常清楚的告诉了读者,红楼大厦一定会倾倒,当时的封建王朝一定会灭亡!把曹先生当时的对旧制度的痛恨表明的淋漓尽致!

然后以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把金陵十二钗及副十二钗的人物命运悲惨的一个一个地摆在世人面前,使人无不揪心落泪,就已经达到曹雪芹的著书的本意了。

至于曹先生在鸿篇巨著中的最后结局只用了寥寥数语,来告诉读者贾宝玉中了举人还留了个后人却出了家,而十二钗中的李纨(寡母)的儿子考上了官,李纨虽荣即逝。——贾家受到皇恩沐浴。这简单的几句结尾,在长篇巨著中显得无理与无力,使作品前后矛盾。给后人造成了很大的误解。但这又是曹雪芹应对当权者的高明之处。

所以笔者认为:曹先生的《红楼梦》的结尾,简单,不合理——只能说:他在回避封建当权者;掩护自己的著作能正常面市。使自己的家能有个生存空间。既然著作本意已出,能感动千秋万代的世人,那,这个结局又有什么关系呢?

【关于作者对红楼梦结局的用意】相关文章:

1.红楼梦结局

2.《红楼梦》结局

3.《红楼梦》作者

4.红楼梦作者

5.关于名著红楼梦的结局是什么

6.红楼梦中各人物的结局

7.新版红楼梦人物结局

8.红楼梦结局人物命运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