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与黔之驴

时间:2024-05-03  字数:4400字  手机阅读

河中石兽与黔之驴

河中石兽》以及《黔之驴》里面的故事设计都很精彩,而且都意图阐述一个鲜为人知的道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河中石兽》以及《黔之驴》的对比阅读以及原文简析,同学们可以在练习中比较,在简析中了解。

《河中石兽》以及《黔之驴》的对比阅读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⑴石 必 倒 掷 坎 穴 中 ⑵有 好 事 者 船 载 以 入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⑴棹数小舟 棹: ⑵湮于沙上 湮:

⑶庞然大物也 庞然: ⑷尽其肉,乃去 去:

7.与“其反激之力”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蔽林间窥之 B.无案牍之劳形 C.大言数主之失 D.子之听夫志

8.翻译。(5分)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分)

⑵驴一鸣,虎大骇,远遁。(2分)

9.用“只知……,不知……”概括讲学家和老虎的“知”与“不知”,归纳天下事的相同原理。(3分)

概括:

相同原理:

5.(2分)⑴石必倒掷/坎穴中 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6.(4分) ⑴划船(答“船浆”0.5分) ⑵埋没 ⑶巨大的样子 ⑷离开

7.(3分)C

8.(5分)⑴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探求事物的规律,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3分,其中“尔辈”、“物理”、“是非”、“杮”、“暴涨”及问号各0.5分) ⑵驴一鸣叫,老虎非常害怕,远远跑开了。(2分,其中“鸣”、“骇”、“遁”,句意通顺各0.5分)

9.(3分)只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不知“反激之力”会让“石必倒掷坎穴中”。只知“庞然大物”而“大骇”,不知驴并无“无异能”。 天下之事不能简单按常理作主观臆断(或:天下之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多)。(没按要求句式作答的,前面项2分合扣1分)

《河中石兽》原文简析

《河中石兽》是纪昀(jǐyún)(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虑问题时,要从表到里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解决根本方案。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它说明了这些道理: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2.实践出真知。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同时也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黔之驴》原文简析

《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

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作者在《三戒》的序中说:“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由此可知,作者写这三篇寓言,是为了警戒世人:豪无自知之明而肆意逞志,必然自招祸患。而《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因此,具体而言,本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此外,以“三戒”为三篇文章的总题目,并以“黔之驴”为本文的题目,也表明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河中石兽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2.河中石兽的原理

3.河中石兽中为的意思

4.河中石兽是真的吗

5.河中石兽 的作者简介

6.《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2017

7.2017《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

8.河中石兽文学常识题目

9.河中石兽大问题整理

10.七年级河中石兽复习要点梳理

【河中石兽与黔之驴】相关文章:

1.河中石兽

2.《河中石兽》

3.河中石兽

4.《河中石兽》《黔之驴》联合阅读理解

5.河中石兽教案

6.河中石兽全解

7.《河中石兽》课文

8.河中石兽 作品原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