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课堂教案设计

时间:2024-04-30  字数:5100字  手机阅读

剪枝的学问课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见过种果树的人要给果树剪枝吗?知道为什么要剪枝吗?(学生自由发言)

2、其实,剪枝有很多的学问。今天我们来学习《剪枝的学问》一课,来看看剪枝有哪些学问。(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理解它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检查词语朗读情况:指名读、齐读等。

(2)交流词语理解情况。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6、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分析字形,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2、指导学生描红、仿影、临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剪枝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一共几次进桃园?各在什么季节?(“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了解“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找出课文中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学生汇报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盼望)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热切盼望)

(4)我第三次进讨园呢?(板书:又惊又喜)

三、了解“我”心理变化的原因:

1、小作者对什么“满怀好奇”,又是什么令他“一脸疑惑”,他起初是“将信将疑”,可最终却“又惊又喜”,为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一画,等下我们来交流。

2、学生交流:

第一次:“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结合词语理解“远近闻名”

(2)还能从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把这一段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4)“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

(5)指导朗读。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试一试,读出来。(齐读)

(6)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7)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导理解: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么样的枝条?为什么剪掉它?

(8)体会“疯长”的意思。思考:枝条疯长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9)王大伯的话有几层意思?一点一点来描述。

(10)再读王大伯的话,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11)练习朗读王大伯的话,要让我们听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学问。

第二次:“热切盼望、”。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我”看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其余思考、想象:听了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听朗读,交流、评议)

第三次:“又惊又喜”

(1)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王大伯的桃园有什么特色?(提示:桃子又多又大,桃园丰收了)借此理解“又惊又喜”。问:“惊”什么?“喜”什么?

(2)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得出结论: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

3、小结:通过理解,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吗?用自己或书上的话来说一说。(“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1、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2、积累:兵不在多,而在精。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五、拓展作业

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做到资源的共享。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剪枝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花开 热切盼望

结桃 又惊又喜

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这篇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揭示课题后,就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来进行探究性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边读边想,主要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重点理解王大伯的话,同时还要从王大伯的剪枝动作中体会他确实是种桃能手。这一部分学完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所蕴涵的道理。第四自然段不是重点,也非难点,但写得很美,于是我就让学生用多读练背。学习第五自然段,我先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等形式体会桃子丰收的景象。最后一句话与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遥相呼应,进一步印证了王大伯所说的话有道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剪枝里的学问可真大呀!在课文教学之后,告诉学生: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多学多问,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让孩子体验了心理变化的过程,怎么样是满怀好奇?又怎么样是一脸疑惑?怎么样是将信将疑?怎么样是又惊又喜?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心理变化的感觉,在课堂最后,进行了拓展思考的练习,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文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剪枝的学问课堂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剪枝的学问教案设计

2.《剪枝的学问》课堂设计

3.剪枝的学问教案

4.剪枝的学问原文

5.《剪枝的学问》教案

6.《剪枝的学问》的教学反思

7.《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精选

8.《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简单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