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5-05  字数:53500字  手机阅读

【精选】说课稿模板十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③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①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

①背诵全文。

②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设计说明】

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把浓浓的情谊融在说理与叙事之中。这是本文的精彩、神秘之处。作为重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人格境界是很有裨益的。

、教学难点

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设计说明】学生由于阅历浅对“政治”之概念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应作特别理解。

②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设计说明】

诸葛亮对蜀国的赤胆忠诚,是其人格魅力的展观,因此需要人去认真品味。同时对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说教法

一.校情分析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也就具有了农村学校的特点:①语文资源匮乏。②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不浓。

二.学情分析

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学法指导

1.朗读法:【设计说明】

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2.讨论法:【设计说明】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

3.探究法:【设计说明】提供有关本文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

4.“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设计说明】“传授——接受”法是传统的教学法,较适合农村学校的实际,但一堂课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5.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光盘、三国形势图。

6.课时安排:3课时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特设如下之学法:

①用字典、词典及资料疏通自学障碍。【设计说明】可以完成对“表”这种文学样式、“诸葛亮其人”、“三国的历史”等,相关资料的查阅;还可以提高学生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水平及能力。

②朗读与默读相融合,多种读书方式相结合。【设计说明】提高朗读、理解的能力,增强语感,形成整体感知,为深入理解文本作辅垫。

③借助经验、资料独自完成课文的翻译,然后与同学交流。【设计说明】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水平,增强合作的意识;还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④独自完成对文本的内容、层次、写作特点等内容的分析和总结,然后拿到小组中交流讨论。【设计说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把《隆中对》和《出师表》对比学习。【设计说明】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全方位理解诸葛亮其人;丰富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1.导入:同学们,《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呈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唯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秘何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出师表》吧!【设计说明】“以表的存者少”这个历史现实,去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欲望。(投放《三国演义》电影片头)

2.利用工具书及资料,扫除障碍,自读课文。

【设想】通过学生自读,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及理解的障碍,提高自学能力。(投影生字词的读音)

3.师生共读课文,理解要点、重点。

【设想】①教师范读为引子,帮助学生把握朗读的速度、语调、情感,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中去。②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再次进入文本中去,并作适当的评价。③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为目标。即:出师前对治国的合理安排;出征的原因及决心。

4.综合学习,自主合作探究。

【设想】①反复朗读,自主理解,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特色。②重点品读文章的1-5段,感受诸葛亮的政治主张,以及他的远见卓识。③深情朗读文章的6-9段,感受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感受其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

5.背诵课文,积累知识。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的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第七课《叠钱包》。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当地的生产实际、社会实际联系紧密,且以实践为主体的基础性学习领域。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加强劳动教育、注重劳动教育的多学科渗透和多渠道实施的同时,加强劳动与技术、家政、职业了解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有序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入进行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在这节课的中,我遵循“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制作属于学生自己的钱包。

  根据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的目标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爱动、爱表现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目标设置为:

1、学会叠钱包的几种简单方法。

2、利用身边的物品,能自己动手制作生活用品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为了能完成学习目标,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动手操作,在课前需要学生自己准备旧挂历、剪刀、小刀、胶水、按扣、胶布等工具。

为了能顺利的完成学习目标,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前为学生分好小组,选出组长,使其各司其职,保证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

在教学开始时,我会采用多种钱包的式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动手制作钱包。

学习钱包的制作方法、步骤。

1、做包芯

2、做包皮

3、钉扣眼、封包皮

小组内学员通过交流,讨论,制作出自己的钱包。为了激发每个小组的积极性,在作品完成后会通过小组内成员展示,推出优秀的作品,参加组间的展示、评比。看看谁做的钱包好。结合学生发现钱包的优缺点,讨论交流:

1、如何才能增加包皮的耐磨性和防水性?

2、怎么折叠,是包盖形成V字形,看上去更美观?

这样既让学生动手学会了叠钱包,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对理论知识进行了补充改进,增加了思维能力的训练。至此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说课稿 篇3

《捏泥巴》是人美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第九课,属于美术教学中的“造型?表现”领域。其实一看题目就好象已经注入了活动的趣味性,不光是孩子们就连我们自己都觉得捏泥巴是一件很快活的事情。因此把捏泥巴作为本课的学习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们天生爱玩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陶艺的制作方法,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当然游戏和趣味性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通过这节课,我重点要让孩子们学到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同时引导学生以生活为源泉进行创作。在制作过程中,针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则是这节课的难点。

所以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智”、“趣”、“乐”的学习氛围,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另外本课运用了综合艺术教学法,以陶瓷实物作品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再加上“摸一摸”“揉一揉”“看一看”“捏一捏”“评一评”等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同时小组讨论创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使其步入“情”与“趣”的泥塑世界。

总之,在这节美术课的设计中,我将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手段,创设出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孩子们能投入较大的热情大胆想象,创造出更多富有创意和情趣的泥塑作品。

说课稿 篇4

说课就是对同行口述所要上的课:介绍教材,阐述教法,说明依据。(后两者可以融在一起说)说课的目的在于通过互相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由于说课面对同行,时间有限,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机械地对照说课条款逐项予以详尽叙述,而必须根据开课的性质灵活处理,做到抓住教材重点、难点,突出自身教学特点,这样才能让同行听有所得。现以《三只白鹤》试说,仅供参考。

《三只白鹤》是第二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认识自然,发展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本课通过三只白鹤埋鱼、找鱼的事,告诉人们做事要善于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对,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重点是理解三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为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

三只白鹤为什么埋鱼,怎样找鱼,找到了吗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这样通过教师的设问,唤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情趣,有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快速整体感知。

二、重点精讲,扶放结合

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课重点内容。第二段三句话结构一样。第三段跟第二段结构相似;因此我采用扶放结合指导精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哪些话写第一只白鹤记住理鱼地方(用下划线画出)简单讲鱼埋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抓住重点。(第一只白鹤抬头看了看太阳,记住大鱼埋在太阳底下。)余下两句及第三段可以放开,稍加指导让学生自读作记号,同桌对照。这样重点精讲,扶放结合,有利学生学会学习。

三、巧用幻灯,突破难点

具体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为突破难点,我采用组合片幻灯演示,让学生通过比较中午和刚刚升起的太阳位置,看白云飘动,就懂得不能用太阳、白云作标记。

四、创设情境,揭示寓意

当学生懂得要选择不动事物作标记后,为进一步拓展观察思维能力,我创设新情境:假如你们是白鹤把吃剩的鱼埋在这里,(投影图:海滩上一棵椰树,一块大石,海边一艘船)怎么记埋鱼地点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思维,找出最佳答案在椰树和石头中间。此时予以表扬鼓励,顺水推舟,揭示寓意。

板书:

27

三只白鹤

第一只

记住

太阳底下

(动)

×

第二只

记住

白云下面

(动)

×

第三只

记住

柳树旁边

(不动)

找到了鱼

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们时间的宝贵,要科学地利用和支配时间。本文叙写小闹钟先后找猫头鹰、小白兔和小熊做朋友,最后却呆在了小熊家这样一个故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头点题,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讲小闹钟找朋友的经过,第六自然段写小闹钟成了小熊离不开的朋友。课文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讨论问题,知道小闹钟是怎样找朋友的,体会应该怎样珍惜时间。

2、在情境中理解积累词语“闹钟、改掉、习惯、使劲”等。

3、识记本文11个生字,能按笔顺写字,写得正确、端正。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在情境中理解、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小闹钟为什么在猫头鹰家“不能闹”,在小白兔家“不用闹”,在小熊家“使劲闹”,进而体会时间的宝贵。

【说教法学法】

现代化教学结构的目的在于追求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潜在智能,为此本课教学主要采用自学求索型的课堂结构,并辅以“情境教学法”。

【说教学过程】

本文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引、读、演、玩。

一、引

由小闹钟图形及闹铃声引出课题,理解词语“闹钟”。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图画入手,使本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词语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较直观地理解词语意思。

二、读

(一)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渎,解决不认识的生字。在读文中让学生自己通过看查字表或结合上下文猜一猜等方法解决字音问题,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游戏识字,学习多音字“行”的读音及用法

喜欢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我充分利用闹钟指针转动的特性,随机抽查学生的识记情况,由个别到全体,活跃了识字气氛,也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组词、说话训练,让学生掌握多音字“行”的读音及用法。

3、识记11个生字

教学识字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独立识字,我通过“我能行”这个环节,先演示自己识字的方法,比如“钟”,然后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与老师挑战的信心,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识记新字,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步骤一:我引读第一自然段,小闹钟想——(让学生读出后半句:找个朋友)在这里设置悬念,小闹钟会找到合适的朋友吗?引发学生猜想,使他们有一探究竟的欲望,同时,也顺理成章地导入课文重点。

步骤二: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我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二至五自然段,看看小闹钟找到朋友了吗?小闹钟是谁的朋友?如果没有小闹钟,小熊能改掉睡懒觉的坏习惯吗?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并请小组代表汇报结果,老师进行小结。之后让学生齐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这一步骤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感知,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时间的宝贵作好了铺垫。

步骤三:交流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1)(首先大屏幕出示句子)“晚上抓了三只老鼠”“哦,猫头鹰晚上抓小偷,太辛苦了,应该让他好好睡觉,不能闹。”让学生读这些话想象猫头鹰晚上工作时的情境,由此让学生与小闹钟进行对话。

(2)(接着出示作息时间表)第三自然段告诉学生小闹钟决定不用闹小兔子。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作息时间计划,能不能像小兔子一样自觉执行,之后,引导学生用“欣赏”的语气朗读第三自然段。

(3)(再次出示句子)“我一定要改掉睡懒觉的习惯”。

让学生读这句话,并说说读懂了什么?小熊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吗?我通过课件演示小熊睡懒觉的画面,进而指导理解词语“改掉、习惯”。趁机让男女生赛读句子,并体悟词语意思。接着演示小闹钟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朋友这一画面,在此情境中指导理解词语“使劲”。请学生继续观看画面之后带着感激的心情齐读第五、六自然段。教学进行到这里,既突破了重点,又可让学生掌握了难点。

三、演

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演出不同的效果,我准备好所需头饰,让学生在想象小闹钟分别来到猫头鹰、小白兔、小熊家会看到些什么,想些什么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表演,并比比谁最棒,让学生获得满足、愉快、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玩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玩”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于是我将习字、习题练习设计为课内玩和课外玩两部分。

课内玩:此游戏的设计主要是检查学生课堂识字能力,以“和小闹钟交朋友”的形式进行,老师用鼠标每指一个字,学生大声读出生字的正确读音,同时也就成为小闹钟的朋友,之后挑选一个学生认为难写的生字老师进行范写,请学生描红、练习,并继续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课外玩:此活动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时间观念,养成科学合理支配时间的好习惯。这一课外延伸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

【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形式,重点突出,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说设计意图】

教学中,我遵循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教师、学生、文本、生活有机结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以便达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力求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板书设计】

猫头鹰不能闹

小闹钟——找朋友——清早小白兔不用闹

小熊使劲闹

珍惜时间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 》是小学《体育与健康》第 部分运动实践第 单元的内容,在课本 页。依据的教材是 出版社于 年 月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

(二)教材分析

游泳运动既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竞技体育项目,也是人民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项目之一,每到夏季各地的游泳场馆、江、河、湖、海等天然水域,汇集着数以千万的游泳爱好者,他们不仅从游泳运动中享受到与大自然搏斗的无穷乐趣,而且还使自己的身体在游泳锻炼中健康、强壮。小学生学习游泳,有助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在玩耍中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勇敢顽强精神。还能够缓解学习压力,以及防止长时间坐立而形成的脊柱侧弯。本课为第二次课,新授内容为蛙泳手动作和憋气漂浮,复习憋气。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涉水练习,使学生的身体与皮肤感受到温柔似“水”的意境。切身体会水中浮力。使90%学生能够表述蛙泳手简单动作步骤。

2、技能目标:使90%学生能掌握蛙泳手动作。60%学生能手抓水线漂浮10—15秒。40%学生能自己漂浮于水面,并能大胆做蛙泳手动作。并通过一定次数的重复憋气练习,增强学生内脏器官的机能,提高肺活量。

3、情感目标:配合游戏和集体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心理怕水障碍,超越自我,树立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蛙泳手动作

(五)教学难点:适应水的浮力和阻力,消除对水的惧怕心理。

确定本次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主要依据是,根据游泳运动的基本教学方法,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所定。

二、说教法

本次课是本单元第二课时,在上一课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游泳动作和技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自身特点,主要采用讲解法、动作示范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运动游戏法这五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讲解法:教师根据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和本课的教学目标,在陆地上向学生详细讲解蛙泳手动作。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动作步骤,重点和要达到的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陆上动作示范法:在讲解的同时向学生做动作示范,配合讲解,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表象出动作的形态。在脑海中建立基本的动作结构。

3、陆上分解练习法:将一个完整动作分解为4步练习,有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加上简单的动作名称,突出每一步的重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有助于循序渐进的教学,为以后的练习打下基础。

4、陆上完整练习法:在分解动作的基础上,连贯起来练习。建立完整的动作形态。同时也要求每一步骤的标准。最后通过水中练习,强化动作意识和动作感觉,最终达到技术目标。

5、运动游戏法:通过水中的游戏,增加学习乐趣,增强学生对游泳课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游泳,爱上体育课。促进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

三、说学法

本次课的对象是 学生。学生年龄在 岁之间。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儿童向少年的转型,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他们兴趣爱好广泛,具备一定的学习和判断能力,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体力也不是很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还应注意强度不能太大。上诉情况就让我们在教学中将学与玩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观能动性。在配合老师的指导讲解,帮助学生克服怕水的心理恐惧,养成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优良品德。

四、说教学程序

1、准备部分 (5分钟)

1.1、课堂常规 班长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2分钟)

检查服装;

宣布本课内容与目标

安排见习生

1.2、准备活动 班长带队做徒手操

2、基本部分 (35分钟)

2.1、讲解蛙泳手动作要领 (3分钟)

2.2、分解练习蛙泳手动作 (4分钟)

2.3、完整练习蛙泳手动作 (3分钟)

2.4、下水 (3分钟)

2.5、游戏水中行走划蛙泳手 分两组接力比赛 (5分钟)

2.6、游戏水中行走憋气划蛙泳手 分两组接力比赛 (5分钟)

2.7、手抓水线憋气漂浮 (10分钟)

2.8、放松上岸 (2分钟)

3、结束部分 集合站队检查人数 (5分钟) 师生总结

布置课后作业师生再见,下课

五、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积极尝试、大胆体验,教学气氛轻松,同学们在玩和练中能掌握好蛙泳手动作和漂浮的基本技巧。对游泳的兴趣逐渐加深。锻炼了自己的身体也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基本达到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荷叶圆圆》是一篇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却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针对这一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我把本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2个生字。

2、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展开想像,学会“( )说:‘荷叶是我的( )’。”的句式表达。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学段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充分地认识本课生字,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摇篮”、“停机坪”等词语的意思。

四、说教学方法

教法:由于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快乐识字、合作学习、快乐朗读”的教学方法。

学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识水平,确定运用“自主尝试读——带问题去读——自我展示读——猜一猜”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教学前,我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荷花图,接着问:“你们瞧,这是什么?”(荷叶)“那你们能说说荷叶长得怎么样?”根据学生的回答切换到课件上出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紧接着出示课题并板书:14荷叶圆圆

2、认读课题中的“荷”字并书写“叶”字。认识“荷”字注意引导学生识记的方法,书写“叶”字要强调“口”字要偏上,而且要写小。

3、让学生美美地把课题读一遍。

这样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们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创设了乐学的氛围,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了一个较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二)读课文,随机识字写字。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学段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要做到巧识字、巧读文,以读文为载体,识字为目的,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巧妙地达到以读促识、以识促读、读识互补、文悉字熟的目的,则是低年级阅读课的关键。

识字读文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摇篮”、“停机坪”词语的意思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分层次读文,随文识字析词”的方法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主要通过“三读”来完成。

第一次读——自主尝试读。我先出示自读课文的要求,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生字,达到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画上波浪线。接着四人为小组认读生字,最后老师抽读生字。这样让学生自主尝试读课文,使学生有目的的去学习。

第二次读——带问题去读。我先出示画面让学生观察:说说荷叶真美啊,它吸引了哪些小伙伴?(在这里贴图板书:小水珠……)接着提出问题:荷叶的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去读课文。最后依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在本次读课文的过程中,识字教学的重点不是在于拼读字音了,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识字方法的交流和语言的积累上了,识字要寓于阅读之中。

比如在这里利用“摇篮图片”引导学生明白以前的“摇篮”是用竹子来做,所以“篮”字是竹字头,以前的摇篮啊,要爸爸妈妈用手不停地摇,躺在里面的小宝宝才睡得香,所以这个“摇”是提手旁的,这样帮助学生记住了“摇和篮”的字形,又让学生理解了“摇篮”的意思,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停机坪”的意思,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来记住“珠、停、坪”等生字,同时指导学生书写“机”字。最后让学生连读四个句子。通过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与“读文”的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了识字理解,有效地协调处理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巧妙地达到以读促识、以识促读、读识互补的目的,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也得到了巩固。

第三次读——自我展示读(个性化朗读)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本次朗读,是在学生前两次将课文完整自由读两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接着有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师生共读等,读后要评价,读的形式丰富多样,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通过这三层次的朗读,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

(三)拓展练习。

《新课标》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安排了拓展内容: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带来了快乐,荷叶还会给谁带来快乐?利用课件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想像,以“()说:‘荷叶是我的()。’”的句式来说说。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四)复习巩固生字

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课结束前又进行了一次生字巩固,通过带拼音读生字,去掉拼音再读词组,猜字谜等,通过多种形式地反复训练,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得到了巩固。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主要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又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七、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的教学,作为教师把重点放在了引领学生熟悉课文,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体味文字的美妙。所以,我在设计板书时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眼前一目了然,不过整体下来,感觉学生的课文朗读把控的不够好,有些顾此失彼,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朗读的层次考虑周全。

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研究的课题是《八年级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方法的研究》,研究的内容有两项:一是八年级语文课内自读课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二是八年级语文课内自读课文教学方法的研究。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昆明的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汪曾祺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越是爱的深沉,寄托情感的载体就越小。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各种情感载体,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擅长描写“凡人小事”的风格,也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浓浓的热爱。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并用传神妙笔娓娓道来,而我们的学生缺少的正是对我们身边生活的体察感悟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能力目标:运用圈点批注的自读方法,体味文中有味道的语句,通过品味简洁平淡的语言,发现文章的妙处,体会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情感目标:小组合作探究,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思念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运用圈点批注的自读方法,体味文中有味道的语句,通过品味简洁平淡的.语言,发现文章的妙处,体会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进而感受汪老在这类文章上的创作风格。

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散文单元,作为八年级的学生,此前已经学过不少散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感悟有限,要想真正深入体悟散文的魅力,还任重而道远。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教师要重在引导其学习的过程,把品味“淡而有味”的语言作为其突破口,引领学生去“欣赏一篇散文、获得一些方法、品味一种风格、感悟一种情怀”。

五、教学过程:

一、 精彩导语,我展我秀——语不惊人死不休

1、创设情境

循坏播放雨滴的声音,播放雨中画面图(仙人掌、缅桂花等),雨滴声自始至终贯穿课堂。美丽的雨景图伴随悦耳动听的雨声营造出静谧的氛围,立刻将学生们带到课文的情境中来。

2、精彩导语,我展我秀

学生在反复阅读、揣摩文意的基础上,自己写出精彩的课文导语,由学生自己创作的导语导入课文的学习。

我们来看张晓雪同学写的导语“波光潋滟三千顷,莽莽群山抱古城,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这样的昆明,四季如春。春城昆明下起雨来会是怎样的呢?在昆明生活了七年的异乡人汪曾祺,对昆明的雨有着怎样的情结?让我们走进《昆明的雨》,去品读文字中的真情。

要想真正实现教读到自读的转变,学生的课前预习就是万水之源。“精彩导语,我展我秀”是学生预学成果的外化。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设计导语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几乎每一节自读课都能出现让人惊叹的导语。

二、 整体感知,圈点勾画——凡人小事寄深情

1、出示学习任务。这节课,你们将和老师一起完成两个学习任务:

一、我们将复习巩固一种阅读学习方法——圈点批注;二、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特殊的情感。自读课文的教学,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好好的“读”、个性的“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

2、接下来,三次读文:速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直接描写昆明的雨的句子。再读课文,圈点勾画,按照示例梳理文本内容。这篇课文写了 ,也写了 。三读课文,圈画出你觉得最有味道的语句,并在书上相应语句旁边做好批注。学生完成圈画,在相应语句旁做批注,教师巡视并做相关指导,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已掌握的自读课文学习方法的巩固与运用。三次读文,把课堂还给学生。从整体阅读出发,梳理文本内容。让学生发现昆明的雨中,还有昆明的人事景情,与文本对话,抓出文章特色“凡人小事寄深情”。

三、 合作探究,品味语言——平凡句子显不凡

这一环节,小组合作完成两项任务:1、交流批注,选择最有味道的一处进行讨论并修改完善。2、探究思考,回复读者提问。

通过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单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运用师生对读、演读、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使得语言赏析的过程深入而有趣。“回复读者”环节的设计,既抓住了这篇散文中微小而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又具有开放性,唤起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四、 体悟升华,拓展阅读——淡而有味情韵悠

1、体悟升华。教师引导:通过大家精彩的分享,我们发现文章的有味在于雨季昆明的景、人、事、物上。作者说:“我想念昆明的雨”,其实是想念昆明的一草一木,人事景情,请同学们再读文章,仿照示例说话。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 。

学生回答,教师顺势资料展示,结合汪曾祺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由“昆明的雨”到“昆明的生活”,体悟作者对昆明浓浓的眷恋。

2、拓展阅读。出示汪曾祺的话:我希望把散文写的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接着引入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和《胡同文化》选段,引导学生品味。由一篇到一类,对学生进行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细细咂摸中领略汪老直白而平和,富有韵味和生活气息的散文语言。

五、课堂小结,书目推荐——天街小雨润如酥

教师总结:昆明的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汪先生的散文看似随意,又别具匠心,这“苦心经营的随便”背后,是对生活细微美好的捕捉,也是大师运笔的从容洒脱。希望同学们能从今天的课堂上学到阅读此类散文的方法。课后推荐大家阅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故乡的食物》两本书。书目的推荐,又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使得这场雨真正浸润到了学生的心里!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9

《纲要》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那么在幼儿园怎样开展文学作品的教学活动,怎样让优秀的文学作品被孩子们接受呢?我有一些体会和一个教育活动方案与大家共同分享。

我们在幼儿园开展文学教育活动时,考虑的第一要素是幼儿,我们要考虑作品的主题、情节、语言乃至篇幅是不是符合班级孩子的兴趣、需要和认知发展水平。因此选择文学作品非常重要,我们应选择有新奇感、趣味性,能吸引孩子,打动孩子的文学作品。

我今天选择的活动方案内容是一篇散文叫“流动的画”,这篇散文描述的是美丽的海上风景,海轮在海里前进,海鸥追随着海轮,海的景色因此“动”了起来。在这其中蓝蓝的大海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向往的,海轮、海鸥、螺旋浆、跳动的鱼也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而且散文语言优美、想象丰富,具有很强的儿童性、审美性,能充分的满足幼儿的需要(因为儿童文学的“儿童性”与审美性是密不可分的,审美恰恰也是一种趣味,是一种幼儿因感到有趣而被吸引而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基于以上原因,因此我选择了本篇散文来开展文学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

1、体验感受作品中大海、海轮、海鸥亲密和谐的优美意境。

2、能大胆的想象海上流动的画面,并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对作品的理解。

为了达成活动目标我还做了以下准备:“流动的画”课件、彩色笔、白纸、橡皮泥、彩色纸、录音机等供幼儿操作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散文意境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描述大海景色的散文,你们仔细听一听里面说了些什么?)

1、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老师富有情感的朗诵散文“流动的画”(那么这时对我们老师的朗诵技巧就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去认真分析作品的风格,是优美、抒情的呢?是欢快活泼的,雄壮有力的还是幽默风趣的。然后根据作品的不同风格采取相应的方式来朗诵作品,从语气、语调、轻重音、快慢的处理等方面都应该去思考。比如:太阳、小雨点、云彩风儿、小蚱蜢等作品的朗诵技巧处理)。

二、幼儿感受、体验作品,大胆想象画面

(此时主要是通过教师提问的形式来引导幼儿,支持幼儿)

提问:

1)刚才你听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此时幼儿可能会说出散文中的具体事物,或者说出一些词语,感受可能会说听起来很舒服、很美、很愉快,想去坐海船、追海鸥、捉鱼等,此刻教师对孩子的语言即时进行点拨、肯定)

2)你想到什么?脑海里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此时孩子会根据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图画)。

3)这幅画有声音吗?什么声音?这是谁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学学(海浪的声音、海鸥的叫声、海轮的声音、螺旋浆的声音等)。

4)这幅画有颜色吗?什么颜色?蓝色的是什么?(大海)银白色的是什么(海鸥),彩色的是什么?(海轮)

5)这幅画会动吗?为什么会动呢?(大海流动,海轮前进,海鸥飞翔,螺旋浆转呀转,鲜活的鱼在跳动)

此环节如果幼儿不能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再朗诵一遍散文,教师根据孩子情况灵活掌握。

此时为什么只出现声音,给予幼儿听觉的刺激而没有给予视觉刺激,出示画面呢?因为文学教学活动就是要让孩子将文学符号转化成图象,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

三、再次完整的欣赏散文,支持幼儿进一步体验作品情感

我们来看看你们想到的画面,多媒体里有吗?

1)展示课件“流动的画”(这时幼儿会激动起来,结合画面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老师给他们一点时间讨论,此时随着音乐慢慢响起,教师再次有情感的朗诵一遍散文,这时孩子对散文已较熟悉,具有了学习散文的欲望,个别孩子可能已经口中念念有词跟诵起来。

2)让幼儿跟诵散文两遍,让幼儿熟悉散文中听语句。

四、为散文命名,进一步激发幼儿情感,让幼儿主动接受文学作品

对啦!散文还没有名字呢?你们来猜一猜这篇散文叫什么名字,答对了的话它就会自己跑出来哟。

此时我为什么没有把散文名字直接告诉幼儿呢?我是以尊重幼儿的方式来开展的文学教育活动,此时我有意“留白”允许孩子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自由驰骋,允许孩子对作品进行多样化解释,而没有直白地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传达给幼儿,幼儿取名字的过程就是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感受过程,因此我留给他们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己体验,因为没有经过孩子自己体验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是不会真正进入孩子们心中的。

五、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们欣赏了这么美的散文,你们有什么感受,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此刻的心情(绘画、小组合作绘画、个人作画、学习朗诵、表演、手工活动——折纸、泥塑、玩具结构等形式来表现)。幼儿自主选择表达方式表现自己的感受,同时反复播放散文录音。(在此环节中我采取了让幼儿自主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因为在文学欣赏活动中,幼儿会打开多种感官通道来理解作品,但每个孩子反映自己对作品的感知结果时的“强弱通道”会有所不同,有些幼儿比较善于用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些幼儿却更擅长用别的手段。如:绘画、表演、哼唱、塑形等,因此我支持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最后在幼儿动态的自主活动中结束活动,体现幼儿文学接受的游戏性特征。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进行有关计算。 2、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节课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知欲,并通过实验探究来加深对压力、压强的理解。有关计算和增大减小压强,安排到下一课时进行。因此我确定教学目标为: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b、过程与方法目标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体验、观察实验现象以获得对压强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参加探究性实验的活动,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教学的重、难点:

由于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思维的培养。 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所以我细化了压力部分的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根据我县提倡的问题导学模式的教育形式。我采用先学后教、小组合作、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设计思路立足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点拔,达到学习目的。

教具准备:海棉、压力小桌、一盒钩码、气球、削尖铅笔 四、说教学过程 1、设计实验

让学生自选器材设计实验,让学生把他们的设计思路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一些基础较一般,他们会打开课本,学会用海棉、压力小桌做探究实验。而对于那些程度好的同学,他们的思维较活跃,探究方法也多。这样分层次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2、压强知识的应用

将压强联系在生活中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意义的理解。老师介绍每一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物体就会损坏,并举了一些实例。 请学生分析哪些事例是需要破坏物体表面(增大压强)的?而哪些事例中又是要防止物体表面被破坏(减小压强)的? 4、小结

让学生板书对本课时的收获。

5、作业设计 作业1让各小组学生回去设计“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作业2下去收集生活中需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事例或应用。作业3自学压强的计算。

【【精选】说课稿模板十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模板十篇

2.【精选】公司合同模板十篇

3.【精选】广告合同模板十篇

4.【精选】心情日记模板十篇

5.精选简易合同模板十篇

6.【精选】心情日记模板汇总十篇

7.【精选】装修合同模板十篇

8.【精选】安装合同模板十篇

9.【精选】教师的年度总结模板十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