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差半车麦秸》教案

时间:2024-05-02  字数:6900字  手机阅读

九年级上册语文《差半车麦秸》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发展情节中起到的作用。

2、 了解本文语言风趣幽默,善用群众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理解差半车麦秸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为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

作者简介:姚雪垠(1910-1999),现、当代作家,河南邓县人,其作品《李自成》1976年出版的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字词注音

嚏 擤 瘪 舐 嗝 瞟 谩 谄媚 茶盅 霹雳

2、解释词语

哽咽 瞟 谩骂 谄媚

三、研读课文

1、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小说的脉络。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由地想起一段动人的故事来):写游击队员用差半车麦秸这个绰号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的生活片断。

第二部分(从一个寒冷的黄昏到从一个同志的头上飞了过去):写与差半车麦秸初次相见的情景。

第三部分(从隔了一天到不敬神也能当菩萨啊)写差半车麦秸参加游击队后受到的教育和锻炼。

第四部分(从从此他越发活泼起来到结束)写差半车麦秸为革命差点牺牲。

2、差半车麦秸初到游击队时,思想行为有哪些特点?后来他发生了哪些变化?

讨论归纳:初到游击队时给人的感觉是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无知,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的观念和习气。小说通过这几件事来表现,当我问他:你为什么加入我们游击队?他说:为啥不加入呢?你们都是好人啊,鬼子不打走,庄稼做不成!他有着朴素的民族感情。为了节省一点香油,弄出了乱子,表现了他的质朴善良和愚昧。他认为,干革命总可以为自己捞点好处,拿了老百姓家的一根牛绳这件事表现了他有着自私的观念和习气。

差半车麦秸参加游击队后,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使他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他改掉了说土匪黑话的恶习,习惯了同志这个称呼,从有些胆怯到主动要求当探子。从一字不识到会认三十个字,最后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

四、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结合课后练习,找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讨论并归纳:

(1)、他拭去了眼角上的白色分泌物这地是一脚踩出油的好地

从捻、看、闻、品这些动词我们可以看出差半车麦秸对土地的眷念,也表达了他的质朴及对和平的向往。

(2) 差半车麦秸就擤了一把鼻涕,,一弯腰抹在鞋尖上干的地方微微发亮。

他吃的又快又多葱叶子同牙花子从一个同志的头上飞了过去。

这两段读起来是有点令人恶心,但又非常的真实,表现了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举止粗俗,不讲卫生。正是这样的农民在革命队伍里受到了教育和锻炼,成为了出色的'革命战士。

(3)在我的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像小孩子似的笑了起来

这个细节把差半车麦秸的质朴,憨厚的特征表现的很充分,表明了他慢慢的开始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称呼,只是开始时显得有些不习惯,先试探的叫一叫同志。

(4) 我看见他噙着小烟袋默默的坐了半天把小烟袋放到枕的东西下面就倒下去了

他费劲了心思,只是为了把灯火吹灭,真令人捧腹,但对于一个曾是贫穷的农民来说,他时十分心疼那些香油的,因为他闹不明白,睡觉点灯不是白费油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令他坐卧不安,他又不敢直截了当的把火吹灭,而是采用了迂回的办法,这表现出主人公的质朴而又无知。

五、差半车麦秸出场之前,课文先写游击队员用差半车麦秸这个外号互相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的生活片断,阅读课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时什么?

讨论及归纳:

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这差半车麦秸到底是谁?为什么有这么怪的绰号?他为什么离开我们?他有哪些奇特的经历?游击队员们为什么还这么想念他?等等。

六、本文语言风趣幽默,善用群众口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试举例说明。

可是差半车麦秸自己却不笑,他搔了搔头发,顺便用手往脖子一摸,摸出来一个虱子,又用指头捻了一下,送到嘴里格崩一声咬死了

捉虱子的一整套动作,读起来极富地方特色。

七、布置课后作业

【九年级上册语文《差半车麦秸》教案】相关文章:

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差半车麦秸》教案

2.《差半车麦秸》教案

3.初中语文《差半车麦秸》的教案设计

4.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

5.九年级上册语文《心声》教案

6.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订鬼》教案

7.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教案

8.九年级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