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课文原文赏析

时间:2024-04-20  字数:5500字  手机阅读

空城计课文原文赏析

《空城计》选自《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是以三国时魏、蜀、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相互间的斗争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

《空城计》课文原文

话说三国时魏国的名将司马懿占领了街亭以后,亲自带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这个地方来了。

这一天,诸葛亮正和部下商量怎么抵抗的事,忽然探子飞马来报:“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听说司马懿的兵来了,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诸葛亮到城头一看,果然尘土飞扬,魏兵分两路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传下命令,叫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的人不许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二十个老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吩咐完了,自己把讲究的鹤毛大衣一披,戴上丝织的头巾,领头两个小童登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

工夫不大,司马懿的大军来到了城下,一看这种情况,都不敢前进了,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望过去,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脸笑容,喝酒强琴,轻松自得,没事人一般。司马懿看了,心里非常疑惑,连忙下令叫军队向后撤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问:“为什么要撤退?是不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做出样子来迷惑我们?”司马懿说:“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诸葛亮一向小心,从来不做冒险的事儿。他在城楼上一坐,四门大开,里面一定有埋伏。我们如果进去,就中了他的计。快快后退四十里!”司马懿的兵后退了。

诸葛亮见司马懿的兵马撤退了,拍手大笑起来。左右的官员都很惊奇,就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攻打过来,见了丞相,为什么退得这样快?”

诸葛亮说:“司马懿知道我一向很小心的,决不敢冒险。今天我把城门打开,他就会怀疑我有埋伏,所以很快地撤退了。其实我倒不想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我才用这个办法的。”部下听了都很敬佩他,说他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想出办法来。

《空城计》课文赏析

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描绘的是各路人马在乱世中如何用“计”,获取战争的胜利。

何为“计”?计,策略也。多个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如何使用“策略”是博弈论研究的内容。因此,《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由许多博弈案例构成的教材。

诸葛亮所用的“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一个著名的计策。当时,诸葛亮误用马谡,致使街亭失守。诸葛亮在西城,准备后撤,等到安排停当,忽闻司马懿引大军15万蜂拥而来。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身边的5000名军士,已分一半去运粮草,只剩下2500名军士在城中,众官尽皆失色。

我们用博弈论分析这个计策。

当诸葛亮获悉司马懿带领大军而来时,有两种策略选择:“弃城”和“守城”。如若采取弃城而走的策略,因为身边既无多少兵士,又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没有能力阻挡敌兵的追赶,走不多远,必被所擒。如果采取“守城”的策略,两千多名蜀军难以抵挡得住司马懿15万大军的攻城。

如何让司马懿退兵呢?

在这个空城计的博弈中,有两个纳什均衡,即司马懿攻城,诸葛亮守城;司马懿攻城,诸葛亮弃城。

“如果”司马懿知道这个博弈的支付矩阵,那么,“攻城”是“占优策略”:无论诸葛亮采取“弃城”策略,还是采取“守城”策略,司马懿“攻城”最好,结果都是诸葛亮被擒,司马懿大胜。

然而,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空城计博弈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各种策略组合下的支付,不是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公共知识。诸葛亮知道双方各个策略组合下的可能结果,在司马懿看来,诸葛亮采取“守城”策略,表明城中埋有伏兵,如果他攻城,将会大败。

司马懿如何“得出”诸葛亮在城中有伏兵的结论呢?司马懿带领大军来到西城,看到城门大开,老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而诸葛亮在弹琴,神态自若——这一切均是诸葛亮制造出来的。

诸葛亮了解双方的局势,做出泰然自若的假相,目的就是让司马懿认为采取“攻城”策略,必将遭到失败,并且这种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大。即,在司马懿那里,采取“攻城”策略,诸葛亮采取“守城”的策略组合下,博弈结果不是司马懿“大胜”、诸葛亮“大败”,而是司马懿“大败”、诸葛亮“大胜”。

可以看出,当诸葛亮采取“守城”策略时,司马懿在“攻城”和“后退”之间进行权衡,自然会作出理性的策略选择——“后退”。

司马懿作出这样的判断,还依赖于对诸葛亮的“了解”。在他看来,诸葛亮一生都是谨慎的,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是不会大开城门的。司马懿的推理是归纳的:既然诸葛亮一生没有冒险,此次肯定不会冒险。

尽管司马懿作出错误的归纳推理,我们不能说他是不理性的。司马懿所作的错误的策略选取,是不完全信息造成的.。

诸葛亮通过大开城门,向司马懿发出虚假的信息,使司马懿认为城中有伏兵。诸葛亮的做法,如果我们用概率论的术语说,是加大司马懿对进攻失败的主观概率。

在司马懿看来,进攻失败的可能性较大,而退兵的期望效用大于进攻的期望效用,即司马懿认为攻城的期望效用低于退兵的期望效用。

在这完全信息下的博弈中,博弈参与人努力使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

所谓期望效用最大化,或者说期望收益最大化,是指当人们在结果的实现为不确定的情况下,应当选择给他带来的“期望效用”最大的策略。所谓期望效用,就是收益与实现该收益的可能性(概率)的乘积。

在空城计博弈中,司马懿的选择,也是遵从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在司马懿那里,“后退”的结果是“不胜不败”,但好于“攻城”的结果——“可能大败”。

司马懿所“知道”的各个策略组合下的后果,以及各个策略下的可能性(概率),均是诸葛亮以司马懿相信的方式“告诉”的。

因此,空城计只能使用一次。

【空城计课文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1.空城计课文原文

2.空城计课文原文翻译

3.空城计课文原文的翻译

4.空城计课文片断赏析

5.马说课文原文及赏析

6.桥的课文原文及赏析

7.《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赏析

8.高中语文课文边城原文赏析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