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读后感作文700字 读《郁达夫散文》有感

时间:2024-04-24  字数:700字  手机阅读

郁达夫的忧郁感伤几乎贯穿在他的整个小说创作过程中,他那根纤弱的神经上鸣奏出的压抑的调子,无论在他前期或后期的作品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回响。

1921年5月,郁达夫以他惊天的《沉沦》为标志,走上了艰难曲折的创作道路。小说塑造了一个处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留日青年。“他”在“五四”狂飙和西方新思潮的感召下业已觉醒,热切地渴望恢复刚刚意识到失去的自身价值,向往异化于己的真正的。然而,在这文明的现代社会,尤其是他这样一个身处异邦的弱国子民,他的所有追求都“已成为一种观念”,成了他的理想。他内心的情火正在燃烧,但黑暗社会给他的却是残酷的压抑。他热爱祖国,却眼看着祖国日益;他才华横溢,却反受社会歧视;他渴求爱情,却终于找不到安慰体谅他的心。他在孤独与忧郁中挣扎,以至于进妓院麻醉自己苦寂的精神。他的清醒终究成为他愈加苦恼、愈加悔恨的深渊。终于,伴着个人梦想的彻底幻灭,他走向投海自尽的绝路

小说中这拼命挣扎的生灵被黑暗势力张开的魔网所吞噬。然而,他的精神又是耗尽于无尽的忧郁和感伤之中。在那社会为他张开的吃人的魔网里,他也用自己的忧郁感伤束缚了自己的意志,在无法摆脱的苦闷中了结了年轻的生命。

且不谈这样的作品对社会揭露的深刻性和积极性的一面,我们直接触及的就是作品中的忧郁感伤的基调。它同主人公的呼吸一样,都好象充满了凝重的血泪。这种“灰暗”的阴影,形成了笼罩他的全部小说作品的风格特征。他四十余部小说展示给我们的就是一个满目苍桑的精神世界。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对爱情的追求,还是为生活而奔波,总是负荷着悲哀和痛苦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零余者”。

因此,有人说“作者心灵深处对爱情的呼唤,使他听不到革命的金戈铁马声。面对黑暗社会,只能发牢骚、泄私愤,通篇弥漫着因国辱权丧引起的哀愁……”然而,我们是不是在这个层面上去认识郁达夫呢?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