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的说课稿

时间:2024-04-30  字数:10800字  手机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是《人教版》内容第十二册41—43页的内容。本节

课是在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学习圆锥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锥体,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材是从观察入手,到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圆锥体的有关概念,体积计算公式从实践中认识,然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演示,使学生认识圆锥体,掌握它的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

2、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严谨、仔细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1)认识直圆锥并掌握它的一些特征。(2)圆锥体的体积计算。

2、难点:(1)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2)解答有关直圆锥体实物体

积。

3、关键:要充分应用直观教具和电脑,进行演示和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直观操作,突破难点。

在这节课中,充分运用实物让学生认识直圆锥,通过圆锥体的点,线,面,

认识圆锥体的底和高。发挥学生四人小组的作用,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懂得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取感性知识,使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加深对直圆锥及体积的认识。

2、运用电脑课件的动感突出重点。

圆锥体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圆锥体,把生活中

的锥形物体放在屏幕上(如小麦堆,漏斗等),运用电脑闪动形式认识圆锥体的底面,侧面,顶点,高。认识圆锥体积的大小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重引导学生去探索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电脑屏幕显示操作推导过程,把静态转化为动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觉到知觉进行顺利的过渡。

3、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

维和创新意识。

在认识圆锥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认识圆锥体的特征。在认识圆锥体的体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和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综合、归纳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在充分认识了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练习,启发学生做一些有创新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 悬念引入。

首先让学生回忆近来学习了什么立体图形(圆柱体),在电脑屏幕上展示圆

柱体和圆锥体的实物,让学生认识圆柱体,说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然后提问:屏幕上还有一些什么图形呢?(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圆锥体,另一方面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 探究新知。

1、圆锥的认识。

(1)圆锥的组成。

①面。圆锥有几个面?哪两个面?[教师板书:圆锥有两个面(一个侧

面,一个底面)。]

②棱。提问:圆锥有几条棱?是什么样的一条棱?[教师板书:圆锥

有一条棱(一条封闭的曲线)。]

③顶点。提问:圆锥有没有顶点?有几个顶点?[教师板书:圆锥一

个顶点。]

④高。提问:圆锥的高在哪里?教师出示圆锥教具(电脑显示),把它一分为二,让学生观察,得出高的概念。[教师板书: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旁边(手示圆锥侧面)这个长度是不是圆锥的高?圆锥有几条高?(一条高)

(2)圆锥的特征。

①一个底面是圆形。

②一个侧面展开图是扇形。(通过电脑演示得到。)

(3)指导学生看圆锥立体图。

2、圆锥体积公式推导。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1.《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优秀说课稿

2.《圆锥的认识和体积》的教学反思

3.小学《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案分享

4.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5.人教版圆锥的认识课件

6.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说课稿

7.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8.《圆锥的体积》的说课稿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