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5-12  字数:50200字  手机阅读

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表现不同情境下人物的语言。

2.体验帮助别人的居心快乐。

活动准备:

一朵自制的七色花(每片花瓣均可拆卸),头饰,挂图。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七色花。

1.出示珍妮的“七色花”,请幼儿数一数小姑娘珍妮的这朵花有几个花瓣,各是什么颜色。

2.如果每个花瓣都能帮助珍妮实现一个愿望,那么这朵七色花能实现几个愿望?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2.结合幼儿活动材料的阅读,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重点引发讨论:珍妮哪一片花瓣用得最好,为什么?

想象拥有七色花。

1.再次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如果自己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3.请幼儿学习使用珍妮的“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种》是第二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安排是“记叙中的说明”,即在记叙人、事、景、物的过程中穿插说明性的文字,或交代原因,或解说、说明。初一的语文着重培养学生记叙方面的读写能力。本单元的设置,不仅是前几个单元如记叙的中心、继续的顺序、记叙的详略的进一步学习,同时,也为初二上学期说明文的学习打基础。但综观全文,说明性的语句并不多。

全文公四个部分,分别交代太阳花的由来,太阳花从种子落地到一齐开放的过程,太阳花经久不衰的原因,太阳花的启示,通过作者记叙种太阳花的经验和感受,表露作者对“事业”的憧憬,对创建一个“科学、合理、公平”的世界的渴望。全文中提到说明的不明显,在介绍花的生命时才有所提及,所以我想把侧重点置于太阳花的美、经久不衰的原因和太阳花的启示上。

根绝教材的这种情况,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我制定目标如下:

(1)理解太阳花独特美的原因及太阳花经久不衰的原因。

(2)理解文中比喻的修辞及记叙、描写、说明相符合的表达方式。

(3)感受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理解其象征意义。

其中,(1)(2)是重点,(3)是难点。

二、说教法:

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严格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语文教学原则,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法为:

1、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划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2、朗读法:语文教学应以语感培养为核心;语感只有通过多读、多品、多揣摩才能形成。朗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通过朗读把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熏陶情感,启迪思想,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美育的目的。再说,这篇课文也较适合朗读。

3、联想法:用联想法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课中,可让学生产生相关联想。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素质教育提出课堂教学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为“学习阅读思考——讨论——解疑——拓展训练”的方式。课堂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逐步解疑,拓展训练,学以致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设计: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以下几个步骤教学:

(一)设置情境,激起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情境:在自然界、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其中,花,往往是最具代表性的,那平时,你觉得什么花最美呢?然后让学生来讲自己的体会,教师适当加以引导,每种花都有自己美的一面,那太阳花具有怎样独特的美呢?这样处理,就可把学生引到美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的欲望。

(二)读课文,挖掘太阳花的美

心理学认为: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所以,在这部分,我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太阳花具有怎样独特的美,从哪看出?”去读书,带着目标,边读边思考,边读边画,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使其专注阅读。

在学生阅读完毕后,可顺便点出个别读错的字词,同时启发学生挖掘太阳花独特的美,如:外在美、充满生机的美、毫无保留的美、经久不衰的美等,在讲外在美时,可提及文中的描写,落实重点。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略做总结,对学生结论加以肯定,激励学生,并引发联系到教学的第三步骤。

(三)深入研究,花美的原因

太阳花美,且能经久不衰,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三部分,启发概括出三个原因:喜爱阳光、善于抓住机会、主动让位,同时,点明此处在记叙中夹杂说明。

(四)听课文录音,谈花的启示

文章的第四部分点明了太阳花的有益启示,并表达了“还要种一片的”愿望,这部分主要设置听课文录音,启发学生思考:太阳花生命短促,却能保持灿烂多姿,那你棉队这样的太阳花,你能不能学到点什么,捂出点什么呢?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处,我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自由讨论,讨论后学生发言,启发他们联想,如太阳花是否很象生活中的某类人呢?它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对于学生的答案,有理就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多说,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拓展训练

为提高总结质量,也提高学生梳理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我让学生参与课堂总结,明确落实重难点,这样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化的认识。在学生总结的同时,教师适当补充,正是因为太阳花有丰富的内在美,所以作者非常喜爱,那大家就围绕“爱”来填写下面的诗歌。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教科书八年级第七章第1课《走进分子世界》。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而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有关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是学习有关物质结构内容的启蒙课。并且对前面物态变化一章的内容有很好的补充说明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向孩子们打开物质世界的大门,展示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建立结构模型的猜想研究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本课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本教材的主要目的: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而且还将注重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和遥远宇宙世界奥秘的兴趣。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的大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显微镜制造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现的巨大推动作用。

3、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4、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结构模型方法.

2、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欲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2、进一步体会生活、物理、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3、教学重点、难点及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分子模型的认识以及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难点突破:利用感观感知,多例举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缺乏抽象思维和抽象判断能力。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观察升华到理性认识,多举生活中的事例和多做演示实验。

三、 教法学法

首先,通过喷洒空气清新剂,提问设疑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质世界的愿望。然后,通过对常见物质感官能直接感知其存在,拓展到我们还有一此物质,既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通过感觉器官感知,从而揭示课题引入物质的结构,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并通过活动亲身体会建立物质结构模型的过程,能自己从日常生活中收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让学生有新鲜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空气清新剂、纸、素描碳笔、放大镜、高锰酸钾颗粒、烧杯和水、100mL的量筒、橡皮塞、酒精、表面磨得很光滑的铅块、钩码、弹簧、两只乒乓球。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用空气清新剂在讲台下喷几下。

提出问题:同学们闻到了什么?它又是如何传到我们鼻子中的?(设疑,激发探知欲和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共同揭秘分子的`奥秘,一起来学习

[板书]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多媒体}

一、走进分子世界{多媒体}

二、新课教学:

1、物质结构模型: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分子,走进分子世界呢?科学家们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科学家在研究无法看到的微观结构时常常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现在我们借用科学家的这种方法认识物质的结构,走进分子的世界。(多媒体加结构图)

收集

证据

[板书]1、结构模型法:研究物理学的新方法。就是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多媒体}

活动1、选择一种模型

①、演示实验:用素描碳笔在纸上画一笔,请同学们仔细对照笔迹观察一下,你看到的笔迹有什么特点?再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放大镜仔细观察碳素笔画的笔迹,你有看到了些什么?如果用低倍显微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通过你观察到的和猜想的,你觉得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②、演示实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高锰酸钾颗粒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啊?现在你们还能在液体中找到固态的颗粒吗?而水却变成了什么颜色?猜想一下,固态高锰酸钾颗粒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通过你观察到的和猜想的,你觉得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③、演示实验:课本P24图7-1(50mL水和50mL酒精倒入100mL的量筒中)

教师引导:你们看到的现象是什么呢?有什么不解和疑惑吗?

[阅读]阅读课本上的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那种结构能够解释上述现象,请选择,并尝试解释。

{同时多媒体出示} [模型]1、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3、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学生选择并解释,老师引导]

2、分子概念

[讲解]:实际上,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可分的,提出分子概念。

[板书] 2、分子概念: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多媒体}

[讲解]:物质在分到一定程度,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大家到初三就学到了。

举例说明:比如一滴水分成两份仍然是水,但无限地分下去呢?

3、观察微观世界的工具

[讲解]光学显微镜——细胞

电子显微镜——分子

{多媒体出示:分子模型图}师背景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发明了探测微观世界的工具。这些工具的发明拓展了人们的视力范围,收集了更多的证据,支持了科学家提出的模型,让我们看到了分子的模样。

4、分子动理论(分子模型):

[师引导]:科学家对分子的进一步研究中认识到一些分子模型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3、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多媒体}

[讲解分子的大小]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m

举例:1、一个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好比乒乓球与地球相比。{出示乒乓球}

2、两个比较2500万个人手拉着手可以绕地球一圈,而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的排成一列长度还不到1cm。

3、标准大气压下1立方厘米的气体分子一秒钟跑一亿个,约需九千年。

引导得出:[板书](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多媒体},

举例:打足气的汽球,放几天就瘪了,为什么?

装油的钢瓶,我们给它加压,一会儿会发现钢瓶外冒油了。

装满水的杯子,再放一勺白糖,水也不会溢出。

引导得出:[板书]分子间有空隙{多媒体}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硫酸和盐酸)的性质后对另一类物质------常见的碱的学习,酸和碱是常见的两类化学物质,也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试剂。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进一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烧碱、消石灰、氨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

②认识强碱的腐蚀性。

③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

(2)过程与方法

初步用探究的方法认识碱的性质,采用对比观察与分析的方式归纳出碱的通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强碱的腐蚀性的认识、正确掌握碱的使用方法,树立安全使用腐蚀性药品的意识,增强实验安全意识。

二、教法和学法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分组实验,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采用对比观察与分析的方式,分别书写化学方程式,从而归纳概括出碱的“通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

(一) 总体思路:

复习已学知识(酸的通性)----引入新课----分组实验-----对比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归纳碱的通性----巩固练习及迁移。

(二) 教学过程

(复习)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 Fe + HCl -----

2、 Fe2O3 + HCl -----

3、 CaCO3 + HCl -----

4、 Na2CO3 + HCl -----

(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们要学习自然界中另一类物质----碱,因为含有碱这类物质,自然界中的某些物质才显碱性,熟石灰、氨水、氢氧化钠都是碱。

[板书]

一、常见的碱

1、俗名: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

(实验)P189<实验1----实验2>

2、物理性质:

氨水:无色液体、有氨臭味

消石灰:白色粉状固体,微溶于水

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在空气中易吸水分而潮解。

3、化学性质:(与稀酸的化学性质对比)

(实验)NaOH溶液 + 紫色石蕊试液

NaOH溶液 + 无色酚酞试液

⑴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补充实验)NaOH溶液 + CO2 ,往装有CO2的矿泉水瓶里注入NaOH溶液,盖好瓶盖,振荡。

(现象)矿泉水瓶变瘪

⑵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2 NaOH + CO2 ==== Na2CO3 + H2O

固体NaOH的保存:密封保存

(实验)P189<实验3> NaOH溶液 + CuSO4溶液

(现象)有蓝色沉淀

CuSO4 + 2 NaOH ==== Na2SO4 + Cu(OH)2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补充)NaOH能溶解蛋白质、油脂、对皮肤、纸张、织物等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

[小结]P190交流讨论

1、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2、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CuSO4溶液反应(或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板书设计]

二、常见的碱

1、俗名: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⑴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⑵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⑶与CuSO4溶液反应(或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作业]P191 4 5 P192 7 8

说课稿 篇5

本月视导工作已经结束,在准备过程中,我们体育组多次教研,集体备课,不断修改教案并进行试讲,并最终确定了课时计划,在此过程中收获颇多,现做一小结。

一、 集体备课,效果显著

在每一次试讲前,我们都会在组里进行说课,每次说课大家都会提出一些好的方法、建议,对教案进行补充修改,这些方法、建议打开了我的思路,充实了我对本课的设想,使我不断有了新的练习设计出现;试讲后,领导教师又会在一起对本次试讲提出不足和改进意见,使我的课不断完善。在此过程中,每个人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观念,都会产生无数的交集和碰撞,而每次碰撞所迸发出的火花,都会激发我的灵感,使我又有了新的想法,于是我深深体会到集体智慧所带给个人的启发和力量。

二、 逐步改进、稳中求变

第一次试讲时,根据本年级学生技术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原地运球。此环节设计了.个练习,前两个练习分别复习高运球和低运球技术,第3个练习把前两个练习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两种运球方法不同的触球位置和发力位置,同时为了克服学生低头看球的问题,在运球的过程中,让学生随时报出老师手上做出的数字,既提高动作熟练程度又增加趣味性。

二、行进间运球。此环节设计了.个练习,第一个练习.米往返直线运球,让学生体会行进间运球手触球的位置;第2个练习运球距离增加到10米并和原地运球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运球时从前进到静止和从静止到前进不同的手法,为了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运球到终点后捡起地上的沙包再返回;最后一个练习内容是学生站成一队,每隔一个人拿球,做集体曲线运球,中间如果出现失误,则失误者和同伴一起退到队伍最后继续练习;练习完后安排了一个课课练内容:立卧撑。

通过两次试讲,发现了几个问题:1原地运球练习时成两列横队,队伍拉的太长,不利于教师观察指导;2行进间运球捡包时学生为了求快出现扔包现象且动作变形;3曲线运球时集体走统一路线,无球同学在此练习中无意义;4课课练的立卧撑练习与教材脱节;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在集体说课时,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最终做出了以下修改:1原地运球改为V字形站队,这样便于老师的观察指导;2行进间运球改为到终点后先原地运球,听口令后统一捡包返回,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因为求快而扔包或动作变形的情况;3曲线运球改为无球学生站成曲线,观察同伴动作是否正确或出现失误,有球同学则绕其行进,如果中间运球失误,则该同学出列排到队尾继续;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各有任务,且相互配合,能起到较好练习效果;4课课练内容改为增加辅助教材推铁环的分组练习次数,这样可以起到增加运动量的作用,且学生爱动爱练。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改进过程中,通过说课评课,对教案设计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其实这个过程本身不管是对上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提高,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年轻教师汲取了老教师宝贵的经验,同事之间也分享了集体的智慧,大家对教材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教学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说课稿 篇6

1、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在听读中识字和自主识字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

2、德育渗透:激发学生对大海和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科学合理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 快乐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鼓励欣赏法等教学方法。

学生则运用:自学、合作、探究法;

读、思、议结合法;

观察、感悟法,进行学习。

二、情境互动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乐学兴趣

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学习兴趣浓厚。因此开篇伊始,我设计了“你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见过的大海什么样吗?”然后遵循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采用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手段将学生带入课文。我利用电教手段,把课本换了一个面孔。“看!这美丽的大海,就和同学们说的一样,那里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放眼望去我们根本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再播放一幅幅电影剪辑,同时用“快瞧,这是海底五颜六色的珊瑚,还有漂亮的小鱼在珊瑚中游来游去,欢快地玩耍、舞蹈……”这样生动的描述把学生的思绪带进了大海中,这新颖、生动的教学情景,先声夺人地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然后一边出示画面,一边出示诗句,一边配乐朗诵。一个个的生字从画面中凸显出来,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记忆,认读起来会更轻松。这种方法为整篇课文的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图文对照,品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给学生充分自我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主要体现在读书中。不仅读书的形式多样,如范读、指导学生自己试读,同桌合作互相读、指名读、集体读等,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更要注重读的面,全班同学都能够从头至尾地读上几遍。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从而感悟了大海的美丽和渔民生活的愉悦。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告诉我“我家住在大海边,海边有个月亮湾,湾里有条打渔船,船上有位老爷爷,他的故事说不完。”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频繁的与生字见面,对生字有了初步印象,为进一步的识字活动做了良好的铺垫。教师则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始终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积累了语言材料。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节课要认识10个生字,这对于刚刚入学才几个月的孩子来说,识字量是很大的。为了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识字教学。第一,渗透多种识字方法识字,例如:“打”可以用部件组合法,也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再如:“住”“完”“湾”用加偏旁或利用形声字构成规律来识记。第二:游戏中识字,我设计了“开火车”“摘苹果”“找朋友”这些趣味性很强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汉字。第三,探究汉字构成规律的识字方法,在认识了“位”“他”“住”这三个生字后,总结带“ィ”的字都与人有关,再将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还认识哪些字也带“ィ”,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并安排作业:继续认识带“ィ”的字。积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并适机指导写字。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识字过程与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强调在实际运用中学习巩固汉字。(1)照样子说词语,我设计了仿照“说不完”这个短语,说说与它类似的词语。(2)在猜字游戏中有意设置利用参照物表达位置的“我家住在什么地方”和“哪里有谁(什么)”的存在句练习。使学生在学习生字的同时,还积累了语言素材。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在这个环节我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交流“说说大海里还有什么?”“面对美丽、富饶的大海你想说什么?”旨在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抒发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这看似简单的话题,既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又把学生导向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逐步养成勤学、好问、多思、善疑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五)、直观简明说板书: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此板书力图全面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脉络。

板书设计:

我家住在大海边

海边 月亮湾

湾里 打渔船

船上 老爷爷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课教材选用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三年级下册《体育与保健》的第三课,主要内容是追逐跑和投掷。

追逐跑是提高学生跑的能力的重要教材。通过追逐跑练习,能有效发展学生快速启动能力和奔跑能力。而根据小学阶段跑的教材分布情况看,发展快速启动能力又是三年级跑的教材的重要内容。在一、二年级通过游戏和竞赛有较多体现,但学生掌握程度不一,因此本次课一方面着重巩固追逐跑快速启动的动作要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发展快速奔跑能力。

投掷轻物方法主要采用原地肩上投掷和背后过肩投掷,通过投掷轻物练习,能有效发展学生上肢力量,促进身体的全面协调,提高动作灵敏性,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性、协作性和进取性。

重点:快速启动奔跑

难点:1、弯道快速奔跑的技能; 2、投掷轻物的全身协调用力技能。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善于模仿,喜欢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多人或集体参与的活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注意力不太稳定。

2、技术技能基础:其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在一、二年级通过教学初步得到锻炼,但多是模仿或自发形成的,对技术要领还未形成较正确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追逐跑快速启动的重要性, 初步理解原地掷轻物技术的要求。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追逐跑启动的要领,10%左右的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启动基本动作;进一步发展掷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发扬学生互相学习及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自制器材、逆向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课的构思与设想

1、整体构思根据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要求,真正促进身心两健,体育课也应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特别是小学阶段,更应让孩子们在欢乐中精神得到陶冶,身体得到强健,技能得到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选用教材(追逐跑和投掷轻物),都是人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教学以强调育心和育体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以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充分和谐的活动中达到身心两健;同时本课力求从单纯技术教学向技能运用教学的转化,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起来,充分运用情境引导和激励机制,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陶冶情操,发扬精神,并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2、具体构思

(1)、教材搭配:先由模仿动物走、跑等到人的走、跑,再到听、看信号快速启动追逐跑;从走、跑练习到投掷轻物练习,先下肢后上肢,遵循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和运动特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得到更全面的锻炼。

(2)、组织形式:采用分组不轮换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场地器材,严密组织,合理调动队伍,以此来提高练习密度。

(3)、教学方法:运用模仿法、竞赛法、情境法、游戏等多种方法进行课的教学,使学生在新奇中学,在快乐中练,在练中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同时把音乐有机融合于体育教学,活跃气氛,陶冶情操,提高体育教学效益。

(4)、学法指导:①导入:通过教师引导,创设一个兔子舞的情境,学生载歌载舞进入课堂,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高度集中,为下面的教学创造积极、愉悦的氛围。②准备活动:模仿动物的走、跑,如鱼儿游、马儿跑、鸭子走、鸟儿飞等,复习并扩展上节课的知识内容,又为后面“跑”的教学作了热身准备。③追逐跑:由易到难,从走、跑到自由追逐跑、接力追逐跑再到看、听信号追逐跑,并通过竞赛和游戏的形式来提高参与积极性。在十字接力中体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猫和老鼠”中,既有猫抓老鼠,又有老鼠抓猫,通过逆向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④投掷轻物:课前自制器材(纸球)放于裤袋中,吹大后,先自由投,师观察并小结后再分组自己组织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积极性。⑤恢复部分:创设“打气→不断打气→爆胎”的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通过自身声音、动作的展示,使身心得到调节放松。

五、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1、体育馆;2、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盒、“纸球”40只;

【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汇编七篇

2.【实用】说课稿汇编七篇

3.【精品】物理说课稿汇编七篇

4.关于说课稿汇编七篇

5.【实用】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6.【精华】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

7.【精华】说课稿模板汇编7篇

8.【热门】说课稿模板汇编10篇

9.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