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荷塘散文

时间:2024-04-28  字数:5400字  手机阅读

四季荷塘散文

冬日塘前赞美多,谁思孤影命蹉跎。花蓬子藕随莲去,残叶枯枝尚姓荷。这首新近写的七绝,寄托着他对故乡荷塘那默默的思念、深深的怜爱和隐隐的伤感。在今天的他看来,荷塘那每年四季的一个轮回,就像父亲的命运,村庄的命运,或许也像自己的命运。

一、春

出生于农村的他从记事起就知道,村后有个很大的池塘,塘水半边深,半边浅。深的半边是纯粹的水塘,是村里女人们洗衣服的理想场所,也是孩子们洗澡玩水的极好地方。浅的半边,则是一大片藕田,也就是荷塘。

小时候每年春天,父亲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带着他去荷塘看荷叶出水。他对此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不知道父亲的目的何在。但他从不拒绝父亲,不是惧怕,而是从小他就知道,父亲一生喜欢与荷、藕打交道,酷爱那个村里唯一、方圆十几里也仅有的荷塘,尽管这个荷塘并不属于父亲,而是全村所有。

父亲会在塘边找个突起的土包坐下,然后拿出烟袋,悠闲地抽着烟,目光则如探照灯般在水面上扫来扫去,好像唯恐错过什么。年少好动的他自然坐不住,便在塘边转来转去,不时捡起石子往水里投,圆一点的用力投远,扁一点的就打水漂,消磨这在他看来百无聊赖的时间。此时,塘边的柳树已由鹅黄变得翠绿,荷塘堤岸绿草萌发,春风阵阵暖人心扉,只有荷塘水面仍然静悄悄的,仿佛与春天无关。然而总是在他感到没有希望将失去耐心时,父亲会把他喊到身边,然后把手指向水面一个地方。父亲那本来非常平静的脸,顷刻之间会布满惊讶、兴奋、激动等各种表情,如同发现了什么宝贝一般。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他会看到,不远处的荷塘水面上,一个翠绿的小角从水面悄然钻出,显得那么弱小,那么毫不起眼,那么微不足道。但不可思议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绿角,顿时让那大片塘水不再平静,不再冷清,透出缕缕暖意和丝丝生机。他知道,随后的几天,这样一个个的小角便会如约好似的,从四面八方争先恐后钻出水面,并变成一张张小伞,很快将荷塘装扮得翠绿一片,春意盎然。小时候的他喜欢荷那凉棚似的叶子,喜欢看风吹荷叶时露水像珍珠般滚落的神奇景象。

从小他就明白,春天或许不是荷塘最美的季节,却是荷塘最能显示生命力和活力的时候。

对于小时候的他来说,荷塘边的那几棵大柳树,才是他的最爱。他很小就懂得,柳枝的嫩芽似冒未冒时,柳皮会“离骨”,用手轻轻扭动,树皮便与枝芯脱离;从中间抽出枝芯,外面的柳枝皮便可以做成笛哨。每年春天柳树发芽的那几天,他和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一样,放学后便争先恐后来到塘岸,忙着攀树折枝,扭枝脱皮,然后比谁做的哨子长、哨子粗,谁吹得声音大、声音尖,柳哨声、呼喊声、欢笑声此起彼落,洋溢荷塘。到十岁时,他已经可以做出多种音调的柳哨,并能把几个粗细不一的哨笛同时放进口中来吹,发出高低、粗细不同的声音,让小伙伴们崇拜不已。

在他的记忆中,春天里的荷塘,因为有了小荷的尖角,也因为有了孩子们的笑声,显得是那样生机勃勃。那时的村里村外,到处是孩子的笑脸和年青人的面孔,大街上人声不断,院落里人气冲天,同春天的荷塘一样,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二、夏

他读初中的时候,学校设在另一个村庄。每天上学放学,他都必定经过那片荷塘。

不知是否受了父亲的影响,读中学后他对荷塘越来越喜欢,尤其是夏天的荷塘,荷叶翠绿,莲蓬摇曳,当然还有那美丽的荷苞与荷花。满池的荷苞未开时,外表都呈淡淡的粉色,绽放后却全是白色的,这让他先是惊奇,继而释然,赞叹荷花的天生丽质与不施粉黛。在他眼里,荷花的大气、亮丽、清新,还有那亭亭玉立、不折不弯的高贵气质,是任何花卉所无法比拟的。有时,看到荷苞上落着蜻蜓,或莲蓬上站着小鸟,他都会停下来静静地看一会儿,羡慕它们会找地方。他从不会用动作或声音惊飞它们,更不会向它们扔石头,因为他知道荷塘也是它们的家园。

因为读初中,他知道了两篇描写荷塘的经典文章,一篇是《荷塘月色》,一篇是《爱莲说》。他喜欢大师们的不朽名作,但有一个问题却因此困扰着他:明明是一种植物,为什么这里称荷,那里叫莲呢?

几个老师的回答都是:一样东西,两个名称,为此还给他举了许许多多植物的例子。但一向崇拜、折服老师的他,对这一答案并未完全信服。他想,老师的说法,只回答了荷花又叫莲花的问题,并没有说明莲藕、莲蓬、莲子为什么不能叫荷藕、荷蓬、荷子;也没有说明荷叶为什么不能叫莲叶。当然他没有把自己的疑问告诉老师,因为他知道老师的答案是不容学生置疑的,他不愿意学习成绩优秀的自己,因为此事让老师批评钻“牛角尖”。

一次吃饭时,他无意中讲到了自己的困惑,一向少言寡语的父亲却给了他另外一个答案,他觉得颇有道理。父亲说,荷是乳名,也就是小名,而乳名只能在家里叫,荷的家便是荷塘。对于荷的家族来说,凡是将来要出家门的孩子,不管是蓬、子、藕,都起了大名来叫,便是“莲”。这就如同你读书将来出息了,到城里或镇上工作,别人都只能叫你的大名,没人再叫你的乳名了;对于荷花来说,大名、乳名都用得着,出门称莲花,在塘叫荷花;至于荷叶,因为一辈子留守荷塘,就只用乳名,一辈子都称荷叶了。

他觉得没有多少文化的父亲虽然人微言轻,说法肯定难以得到别人的认同,但却解除了他先前的所有疑问,这让当时的他对父亲刮目相看,觉得父亲不枉为一辈子与荷塘打交道,知道荷的心思与愿望。他顺着父亲的思维展开去,觉得荷本来就姓“荷”,尽管有时被称为“莲”,但“莲”这个姓原本并不属于荷。因为姓荷,所以荷的家才叫荷塘;所以才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所以才有荷花、荷叶之称。然而荷为了子女的未来,却让它们改姓“莲”,以抖落那身泥土,防止被人低看。于是,荷的根称为莲藕,莲房称为莲蓬,子称为莲子,甚至离开荷塘的荷花也有莲花之名可称。对于一辈子都难以离开荷塘的荷叶,有本姓已经够了。

也许是因为从小在荷塘边长大的缘故,无论“莲”字如何名声显赫、圣洁美丽,那时的他还是更喜欢“荷”的`名称,觉得“荷”字充满了本真,就像农村人的纯朴性格,不需要刻意的装饰和虚幻的光环。他觉得在乡村中长大的自己就是荷,浑身散发着挥之不去、洗刷不掉的泥土味,即使将来能够离开荷塘,走出农村,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莲”。他那时不只一次地想过,自己将来无论到了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乳名,不会忘记自己的姓氏,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世,不会忘记自己的故土。

三、秋

高二那年秋末,他来到荷塘看父亲“踩藕”,这也是最后一次。

深秋的塘水已经冰冷,父亲穿着那种特制的皮裤,时而晃动着身体在水里走来走去,时而弯腰把手伸进水里,将一根根藕捞出来,草草洗去上面的淤泥,递给塘边的人们。刚出水的藕都是一整条连在一起的,他觉得就像年画中小孩的胳膊,细白而圆润,美不胜收,很难想象竟出自那乌黑的淤泥。藕田是全村的,父亲一天的辛苦,让全村每家都可以分到几斤藕吃,自己赚的工钱则是一瓶六十二度的地瓜烧酒,而这瓶烧酒当场就要喝掉大半瓶,以抵御塘水的寒冷。这时的他已经知道,那种“踩藕”专用的皮裤虽然可以保护衣服不被塘水浸湿,但其实隔水不隔寒,水中的父亲不仅当时寒冷刺骨,而且身体还会受到极大的损害,容易落下腰痛腿酸的后遗症。“踩藕”是父亲每年秋天必做的活,他知道父亲无法推托也不会推托,因为全村只有父亲一人会干、爱干这活儿。此时,他望着身体比自己矮了大半个头的父亲,只恨自己没有本领代替他。

记得有一年春天跟父亲去荷塘时,他看到那一片片从水中钻出的荷叶,不解地问父亲:不是上年秋天已经把藕都踩干净了吗,这些荷叶是哪里来的?父亲告诉他,踩藕时无论多么细心,总会留下一些,这就足够第二年繁衍用了,因此荷塘每年都是不用另外种植的。

他读高中之时,高考已经恢复了几年,改革开放也已经开始,村里不少年轻人开始想方设法走出农村求变化,走向城填找未来,有人甚至还做起了“城市梦”。但他觉得,农村人能到城市生活无疑诱人,但真正能实现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命运还是离不开乡村。他觉得村庄就像荷塘一样,无论走出多少莲藕、莲子、莲花,都不会伤及荷塘的根基,荷塘依然保持兴盛。

他自己没有想到的是,“城市梦”并不难实现,尤其是在自己身上。

他考上大学便离开了村庄,毕业后在城里扎了根,这个过程只用了五、六年,短得出乎他自己意料。在父老乡亲看来,离开老家的他,就像荷塘中的一枝荷花变成了莲花;而他却觉得,自己仍是一朵连着淤泥的荷花,只是距离水面稍高一点儿而已。他所在单位大院中间有一个喷水池,水面布满了睡莲,夏秋时节花开不断。同事们上下班经过时都赞不绝口,夸奖莲花美丽,只有他不以为然。在他的心目中,能配得上“莲花”之名的只有荷花,而睡莲之形、色、香都与荷相去甚远,花品更是与荷大相径庭,不配称莲。他决心像家乡的荷那样,默默努力奋发向上,扎根泥土开花结果,而不屑像睡莲那样昼开夜合,趋炎附势;不愿像睡莲那样华而不实,以艳示人;不想像睡莲那样置身庭院,养尊处优。他一步一个脚印,辛勤工作努力奋斗,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如出水荷叶一般节节拔高,天天向上,前途一帆风顺,赢得别人的羡慕和赞誉。

随着对城市生活的融入,他虽然还是那枝荷花,却不再留恋那种与生俱来的泥土气息,而是修身养性,脱胎换骨,追求莲花的纯净与高洁。尤其是随着成家、孩子上学、个人升职等情况的出现,他对出身农村由自豪变为自卑,由引以为荣变为讳莫如深。他甚至置疑“出淤泥而不染”这一赞美莲花的名句,是在赞美莲花的高洁,还是在贬低莲花的身世?凭着自己的努力,他有了一官半职,也有了幸福家庭,便时常利用节假日会同朋友去赏荷花。他宁愿舍近求远,也从不与人一起回到老家的那片荷塘。直到有一次,他带领两个下属开会路过村庄,才应下属请求来到了村里的荷塘前,但却没有把下属带到自己家里。这时的父亲,多年前已承包了那个荷塘,以种藕为业,天天在荷塘忙活。出于对他同事的礼貌,父亲一再请他们到家里吃饭,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老家实在太破太土,那些饭菜实在难登大雅之堂,怕因此跌了身份,被下属看不起。在父亲面前,下属主任、主任地称他,他没有感到半点不自在,倒有几分光宗耀祖的感觉;倒是有几次,父亲想喊他的乳名,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才让他如释重负。

这时的他觉得,那个土得掉渣的乳名已经随时光远去,不再属于自己。

四、冬

又是一年冬季,他独自一人来到老家荷塘,欣赏“残荷”。

此时,家庭经济无忧、工作轻松熟练、职务再无企图的他,多了闲暇时间,也多了闲情逸致,写诗、书法、摄影皆有涉猎,还渐渐小有名气。

眼中老家荷塘的景象完全出乎他的想象,不再是记忆中那个密密麻麻布满荷叶的池塘。塘中枯叶不仅残破,而且零零落落没有几根,完全不像荷塘,倒像一个杂草丛生的废水坑。而这时的父亲,身子骨已大不如前,不能陪他到荷塘了。

家里那三间自己曾经异常熟悉的房屋,如今他感到是那样陌生和疏远。在父亲房间的墙壁上,他又看到了那件踩藕用的皮裤,厚厚的灰尘下面,几个补丁清晰可见,他知道那是父亲用自行车内胎和胶水自己粘补的。说到荷塘的现状,父亲告诉他,去年秋天,因为自己无力踩藕,便将荷塘中的莲藕整个打包作价卖给了别人,请人家自己来踩。谁料想,买主把塘水抽干,把藕田翻了个底朝天,连不能吃的小小藕尖也没有留下。今年春天,那个数十年来一直朝气蓬勃的荷塘,第一次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已经没有几片荷叶钻出水面了。为此,今年秋天父亲破天荒地没有踩藕,想以休养生息的方式让荷塘重现生机。当他提出为父亲植藕时,父亲告诉他,村里已经规划,荷塘的位置很快将建起一座“农家乐”饭庄,这个荷塘将成为历史。

临走前他又一次来到荷塘。望着水面上那几枝枯叶,他越看越觉得沉重。他忽然觉得,“荷”被称“莲”,看似荣耀,但是荣是辱,是喜是悲,恐怕只有荷自己知道。在“莲”的名义和光环下,莲花、莲蓬、莲藕、莲子一个个远离故乡,只有没有多少用处的叶子得以幸存,能够继续坚守荷塘。他继而明白,当荷青春褪尽,花萎叶枯,“莲”的名字已不再属于荷;它只能还叫荷,并且前面还加了一个“残”字。这个“残”字指的不仅是肢体的残破,也是环境的残酷、他心的残忍。从无名之荷到有名之莲再到无名之荷,从无用之荷到有用之莲再到无用之荷,从荷到莲再到残荷,也许“莲”字本来就是一个艺名,原本就不属于荷。属于荷的,只有淤泥,只有荷水,只有月色,因为那才是荷原本应有的家园和天空。在从春到冬的四季轮转中,只有荷叶,无论如何寂寞,如何残破,都甘愿默默固守荷塘,相伴月色和清风细雨。

他忽然醒悟,那固守荷塘的残叶,不正是父亲、父辈吗?那日益萎靡的荷塘,不正是家舍、村庄吗?!

这些年来怀着对荷的那份情感,他曾读过许多有关“残荷”的诗赋,既有同感,也有保留。如今想来,觉得多是溢美赞叹之辞,少有慈悲怜悯之心,更无扶持帮助之意,而仅有的赞美事实上也是残忍的,至少是麻木不仁的。他觉得,对于酷似残荷的农村留守老人,对于酷似荷塘的农村破败家园,隔山观景和长吁短叹都无济于事,隔靴搔痒和冷漠嘲讽更不能容忍,需要的是切切实实的关怀与帮助。

于是他毅然决定,尽自己所能,为老家的乡亲做点实事,哪怕微不足道;于是他幡然醒悟,多回家走走,陪陪父亲,守守家园,不论时间长短。

【四季荷塘散文】相关文章:

1.荷塘四季作文850字

2.雨中荷塘散文

3.荷塘轶事散文

4.晨光荷塘散文

5.春天的荷塘散文

6.夢中的荷塘散文

7.心缘荷塘优美散文

8.荷塘夜色写景散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