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09  字数:7300字  手机阅读

苏轼《题西林壁》教学设计范例

引言:《题西林壁》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题西林壁》教学设计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简析及学情

分析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补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这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法

学法

朗读感悟

感悟情境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三、讲解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师配乐朗诵古诗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巩固;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效果察

不同。

教学反思:

教学时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定教,边学边质疑,以学生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领悟到道理时由看山到看事,由正面到反面,层层深入,

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的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运用电教创设良好的情境,让诗中的画面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体会是人的感情,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苏轼《题西林壁》教学设计范例】相关文章:

1.苏轼《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2.苏轼《题西林壁》的教学设计

3.《题西林壁》苏轼教学设计

4.题西林壁(苏轼)

5.苏轼《题西林壁》

6.苏轼的题西林壁

7.题西林壁苏轼

8.苏轼 题西林壁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