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千寻 高中生日记1800字

时间:2024-04-30  字数:1800字  手机阅读

前段时间《天气之子》上线,我也兴冲冲的去看了,我依旧掉眼泪了。我掉眼泪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我泪点低。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说是低的离奇,比如说这部剧,可以说是基本上找不到泪点的一部剧,我居然哭了!甚至说我看完了电影,哭完了,回忆了一下,我发现我根本不知道我为什么哭。

梳理了一下剧情,可能是稍微有些曲折的地方哭了吧。我可能是将某些元素放大了,比如说离家,孤独,分别,雪夜,寒冷……总之,我若是来写《天气之子》的影评可能也写不出什么。

现在想想母上大人的话还的确有些道理:“一个大人看什么动画片?”

我不是说我赞成母上大人关于成人不该看动画片的观点。只是想说:我们已经长大了,再来看动画片却再也找不到童年看动画片的感觉了。

孩提时代的动画融化在了记忆里,而成人时看的,却不能随意相容。

我这里的动画片是指比如说《天气之子》这类的新的动画电影。新海诚的动画,从我的角度来看独具风格,他的每一帧都制作得极为精美,感觉像是把世界融化在了动漫的次元里,又让人有一种上天入地的梦幻。可是他不是我所熟悉的动画。他赶上了我的十八岁,却去不到我的八岁。

我记忆中的动漫还是宫崎骏的动漫,高三刚结束的暑假,和已经分开的同学聚了一次重温了经典。想起了以前的观影经历。我不能说他的动漫是属于我那个年代的,因为事实上它们和我差不多年纪,我第一次看上它们也不是在影院。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到底该说是它们拥有了我的童年,还是我的童年拥有了它们。总而言之,牵绊很深。

哈哈,啰啰嗦嗦一大堆终于要上正题了。楼算是正过来了。

《千与千寻》不得不说是部好的电影,每一次观影后都有不同的感受。不是说别的电影就没有,也不是说只要每一遍看都能看出不同的感受就是部好片子,只是她不论多少次,她给我的体验都是浸润式的。你说什么叫浸润式的?其实我自己也不懂,只是自然而然的将我历次的观感总结为浸润式的,如果我将我的观影经历讲出来,你便会明白的。

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动画片,第一次看到她是在电视上,到处玩的我和一些其他的小伙伴有时会聚在一起,挤在其中一个小朋友家门口看电视。那一天,溜达了一圈没什么好玩的,又看到朋友家门口已经挤了一帮人了,再看到放的是动画片,一下子便被吸引过去了。可是第一次观影感受并不真的不是那么好,或许是因为我年龄太小,或许是因为她太成功了,细腻又不可思议。其实后来才知道,锅炉爷爷原来是那么可爱善良,在他喝完水后又贴心的为千寻盖上了块毯子。即便不知片名,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我那次不完整,留下心理阴影的观影经历。

第二次至后面的五六七八次,都是在小学阶段,已经是和千寻差不多的年龄了。有了第一次完整的观看经历后,自然而然的有了后面的更多次。有在家里的电脑上看的,也有在学校里和大家一起看的。总之,后面对待这部电影已经没有任何心理障碍了,甚至多了些熟稔,发出我也差不多的感慨,可是千寻对有些事的处理足以让我望洋兴叹。比如我也会害怕进入陌生的地方,也会拒绝吃那条街上的食物,我也会害怕那奇怪的世界,但是让我去向汤婆婆找工作,我可能会喊个两三次要份工作然后不敢再喊且被汤婆婆吓哭;我会想要去救白龙,却行动上做不出反应;我会知道将无脸男放进油屋是我的责任,但我可能没有勇气负责到底。很长一阶段我很羡慕千寻有那么多美好的品质,惊叹于她的迅速成长,对她的这段经历感到神奇以及有一种小小的羡慕。可能对千寻来说,这段经历的的不幸度可能占了大半,可是却收获了很多美好,又幸运的回来了。

最近的一次,又是截然不同的感受。首先没想到有生之年竟然能在大银幕上看《千与千寻》,其次时隔多年再次重温,身边陪伴的人也不同了。高考结束后,四个闺蜜聚在一起,有一个已经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呆了很久,好不容易有了一次完整的相聚,这次散后,大家又将各奔东西。是以这一部片子让我们又聚在一起,讨论着关于这部电影,相似又不相同的经历,无一例外皆是童年。影院里人很少,我们已是踩着她的尾巴了。熟悉的画风,鲜亮的色彩,熟悉的剧情再次扑面而来,一阵阵感动渐渐涌起。这次更多的站在了一个守望的角度,看着千寻就像是看着小时候的自己。那个胆怯对陌生世界有一丝敬畏,却又固执的坚持自己原则的自己。大人觉得可笑的,小孩却坚持的,社会本该维护的品质。对于规则分为自己可以做到的和做不到的,至少应该做到自己能够做到的。长大后再看,又有了一种警醒的作用。人可以长大,可以变得社会化,却应不失赤子之心。如果没有父母的不守规则,千寻不会要历经艰辛解救父母;倘若千寻像父母一样没有原则,接受了那些食物,可能我们也见不到她,在无知无觉的情况下,一家都成了盘中餐。对于这样的警醒,我们应该感谢并努力去遵从。

回首,一部电影包裹着我的情感,让我情不自禁地去呵护,渐渐的重温她也成了一种对情怀的守护。《千与千寻》这个片名只是小千身处两个世界的两个名字,但我从来都将千寻当作一个事件,是千寻和她一遍遍努力寻找出路的经历。而在这之间的精神内涵是要我们去发掘的。

我历次观看《千与千寻》的经历似乎可以总结为—我与千寻。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