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灰雀》

时间:2024-05-02  字数:4100字  手机阅读

小学语文说课稿《灰雀》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灰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灰雀》1

一.说教材

三年级上册阅读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纵览课文内容,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再见到灰雀,这是一条明线,文章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发现灰雀不见了,怀疑可能是男孩抓走了,诱导他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第二条暗线才是文章用意和中心所在,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若不细细品味,就很难理解其中韵味,因此好文章要多读、多品,方能明其意知其味。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情的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A、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字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B、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C、通过人物对话描写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D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感悟的结合。三年级学生刚接触新教材,对教材有很大的好奇心,同时在他们这一年龄阶段,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基于这些,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自学生字,并且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读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悟列宁那含而不露的拳拳爱心。

第一、读中悟,悟中读。

本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人。没有在“朗读”二字上下一番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实实在在读书,真真切切悟情。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从初读到细读到精读再到品读,学生由浅入深地读书,在读书中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文中的情真意切。

1、初读,让学生边读边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回家的?

2、细读

通过想一想,你是怎么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列宁从找不到灰雀时的着急担心(“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到为灰雀的失踪而难过、婉惜(“……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再到明知故问的略显惊讶(“会飞回来?”);小男孩从一开始回答列宁“没看见,我没看见”时的支支吾吾,到他认识到自己错了,肯定灰雀“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再到下决心改错的坚定态度DD“一定会飞回来的!”这些情感的变化都只能在细细的读书中体会。

设计思路:教会学生如何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人物的情感变化的方法。

3、精读

当学生学完一部分课文内容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部分内容该怎样读,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读完以后说一说。比如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一句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婉惜,而读”一定会飞回来的!“这句话要读出坚定的语气,男孩的坚定是从”一定“和”!“看出来的。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语言的情感,感知语言的表达形式。

4、品读

在引导学生对这部分课文内容进行初读、细读、精读之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真正把课文中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男孩的爱却含而不露的感情读出来。

设计思路: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训练语感,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第二、采用讨论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遵循“主体性”原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1、本课时的教学中,围绕“你是怎么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了读书、思考、讨论之后,老师让他们自由发言。

设计思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的思维、表达提供了自主的空间。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智情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进行第三部分内容教学时,当学生读懂了“男孩果然把灰雀放回来”之后,让他们再细细地读课文,想想从这部分课文内容还能知道什么,体会到什么?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思路: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合作讨论中,学生之间一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许多学生可以克服胆怯、孤独等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学有所得。

  第三、巧用多媒体,激趣导思,突破难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当“列宁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枝头歌唱”这一动态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会为之惊喜,仿佛自己也来到白桦树下,看到了灰雀欢蹦乱跳的身影,听到了灰雀悦耳的歌声,喜爱灰雀之情油然而生。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果然回来了,这是因为男孩知错改错把它放回来的,而男孩之所以知错改错是因为列宁对灰雀充满了喜爱之情,对男孩充满了爱护之心。这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知,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灰雀的归来而高兴,为男孩的诚实而高兴,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列宁对灰雀的爱,对男孩的爱,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第四、说写训练,培养创新。

课文中写了每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我设计了问题:男孩是怎么把灰雀放回来的呢?

设计思路:这是课文的空白,利用这一空白,可以拓展学生的说话写话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让学生从说到写,可以培养想象创新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使之形成语文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灰雀自由自在 灰雀失去自由 灰雀 重归自由

列宁欣赏美列宁失去欣赏美的机会 列宁 重又看到美好事物

小男孩 可以占有 小男孩 良心上受到谴责小男孩 明白美好事物应由大家一起共享

通过以上简单明了的板书,揭示出本课的审美主旨——爱的教育,突破本课的难点。

小学语文说课稿《灰雀》2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灰雀—(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及学情、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展开。《灰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回了树林。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以善意的语言既教育了男孩还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也体现了男孩的善良品质。课文虽然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着重描写人物语言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第二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力目标:

学习读懂句子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情感目标:

能够理解课文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城实的孩子的情感,培养学生诚实的品德。

4、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主题。

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及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中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男孩的爱却含而不露的感情,情绪不稳定,个性差别大,自我控制能力差。结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根据三年级处于一个过渡阶段,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感受列宁的爱,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展播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图片,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小男孩和列宁对话时的表情。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代表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列宁用疑问的语气询问男孩的意图所在。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活奔乱跳”时,用多媒体展示“鸟儿自由飞翔”的图片。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大自然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列宁喜欢灰雀的原因,从而体味文章的意韵美,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鸟儿在丛林中飞翔的图片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教育男孩的用心良苦,激起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假如当时“我”是列宁,我会如何做)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

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分小组分角色进行扮演。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灰 雀

灰雀 (真的回来了)

列宁 爱

男孩 (一定会回来!)

书边写边讲:本节课中列宁用巧妙的语言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通过列宁的善意语言引导男孩正确处理小鸟的归宿,以一句“一定会回来”说明男孩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最后,我谈一下本节课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说课稿《灰雀》3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二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

《灰雀》讲的是苏联伟大革命领袖列宁与男孩、灰雀之间一个富有童趣的故事。故事从两条线索展开。明线是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又见灰雀,文中对灰雀的语言描写形象、生动。暗线是列宁寻找灰雀遇男孩,巧妙教育男孩知错就改。暗线才是文章的主旨,主要通过对话展开和推进。一个是寻鸟的伟人,一个是藏鸟的孩子,听了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列宁已经推知孩子在撒谎。面对天真的孩子,列宁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没有说教,有的只是耐心、得体而又巧妙的感染、启发,使男孩内心受到震动,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列宁的做法既到达了教育男孩的目的,又不伤害男孩的自尊心,体现了伟人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

《灰雀》放在名人故事一组的第一篇,教学以“感受名人”为主线。在教学资源上,可链接回顾二年级下学期课文中的名人,认识单元导语插图中的名人,引发阅读期待;学文后延伸阅读列宁和其他名人的故事,为后几篇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有机整合”说目标

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学期,前两组课文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学段衔接过渡。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目标和教材文本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胸、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呵护。

3.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词句;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联系本组教材,可看出编排本课的意图是: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呵护。所以,“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三、“以学定教”说教法

1. 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杨再隋先生说:“要充分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本课的教学设计读贯穿始终,“初读”“默读”“品读”“研读”“拓读”,读的层次势如剥笋。读的形式灵活多样,范读、分角色读、创设情境读……。

2. 引导发现,质疑启思。“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本课教学充分预设学生读文本后的问题,引导质疑,寻疑导教,使得教学的重难点得以突破。

四、“板块推进”说流程

基于以上的种种分析,《灰雀》的课堂教学设计成若干板块,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基本理念。

第一板块:名人为引子,导入

一是回顾列宁。从《蜜蜂引路》入手,出示列宁头像,简单介绍列宁。初步了解列宁的伟人成就,为下面的学习故事做铺垫。

二是板书课题。教师边说边写,“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渗透中国汉字的文化,提示雀的写法。

三是认识灰雀。(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简介灰雀。请同学们跟它们亲切地打招呼,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二板块:感知为基础,初读

有了对故事两个角色的初步认识,学生的阅读期待进一步调动起来,教师用课件出示自读要求,“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标上自然段的.序号。三、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按要求读故事。

有要求便有检查,按照自读要求,先出示藏着课文的所有生字的三个句子,借助拼音,检查读句情况。进而由句到词,读准生词,并引导学生通过图解、字理、辨析等方法,初步理解生词。词语教学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学段的过渡。

第三个要求,初步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对于刚跨进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部分设计成“方法引路,扶放结合”的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第二步,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指名读每一个部分,以填空为拐杖,启发学生思考:在每一个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第三步,尝试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为了解学生的阅读个性差异,更好地感知课文,也为了解学生起始的阅读水平,以学定教,在完成自读要求后,学生再一次默读课文。了解这一遍读,学生又读懂了什么。

扎扎实实的“自读”“默读”环节,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可进入第三个板块。

第三板块:词句为关键,品读

聚焦“列宁喜欢灰雀”,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感悟。

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后,以贴近儿童的问题“你喜欢灰雀的什么呢”,具体交流灰雀的颜色“深红”“粉红”,动态“来回跳动”,声音“婉转地歌唱”。“来回跳动”用创设情境想像法触摸,“这三只灰雀,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生接答),这边——(那边),那边——(这边),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采用入情入境法感受,“抑扬顿挫、变换着调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我们听一听,(课件出示叫声)”。这样引导学生“化话为画”,历经“读进去”、“想起来”的过程。而后,指导学生朗读,达成“读出来”的目的。

小学语文说课稿《灰雀》4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五、拓展延伸

1、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小学语文说课稿《灰雀》】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灰雀》说课稿

2.《灰雀》说课稿

3.《灰雀》说课稿

4.小学语文《灰雀》教案

5.灰雀的说课稿

6.小学语文《灰雀》说课稿范文

7.小学语文《灰雀》优秀教案

8.小学语文《灰雀》精品教案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