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习报告

时间:2024-04-25  字数:17500字  手机阅读

野外实习报告范文合集七篇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野外实习报告7篇,欢迎大家分享。

野外实习报告 篇1

计调人员即要具有正常作业的常规手段,还要善于学习,肯于钻研及时掌握不断变化的新动态、新信息,以提高作业水平,肯下工夫学习新的工作方法,不断进行“自我充电”,以求更高、更快、更准、更强。如要熟练掌握宾馆饭店上下浮动的价位;海陆空价格的调整,航班的变化;本地新景点,新线路的情况,不能靠 “听人家说”,也不能只靠电话问,应注重实地考察。只有掌握详细,准确的一手材料,才能沉着应战,对答如流,保证作业迅速流畅。

这一次我们要走到野外中了,我们要到山上去采集标本,进行实习了,这一次实习根本不同于以往,所以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的刺激,我觉得我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因为这样的机会大学中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没机会了,我相信我会做好的!

实践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践人员:

实践用具:数码相机一台,每位成员备用记录用的笔记本和笔等

本人性格开朗热情,诚实可靠、为人随和、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有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在工作期间表现一直良好,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服从公司领导的安排,完成任务。若贵公司给予我机会,我相信我会做好。谢谢

实践方法:1. 查阅现有资料,了解庐山的植物多样性及自然生态环境状况。

2. 实地考察,分门别类地记录,采集标本并拍成照片

3. 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整理材料,分析记录成果并总结。

在xx县地理同样不参加中考,学校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学校的相关设施也不齐全,地理在教学上一直处于半空白状态。但地理是一个兼容败家的学科,生活中的地理又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观察生活中的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变成了我又一项重大任务。

本次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广大的同学了解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植物种类的多样性的破坏可以引发生态性“灾难”的后果,结合生态旅游关注人与自然应有的和谐。让广大的同学乃至整个社会认识到植物种类多样性的重要,并且通过庐山生态环境的调查和开展校园图片展活动让我们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能有更大的热情和动力去保护我们的大自然母亲。 另外,通过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增强了集体观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开阔眼界,了解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美丽的大好河山,从而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爱专业、爱祖国的情怀。

指导老师:

实践时间: 20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

辨认测量:①学会了怎样利用色环来读电阻,然后用万用表来验证读数和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再将电阻别在纸上,标上数据,以提高下一步的焊接速度;②学会了怎样测量二极管及怎样辨认二极管的“+”,“—”极,③学会了怎样利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怎样辨认三极管的“b”,“e”,“c”的三个管脚;④学会了电容的辨认及读数,“╫”表示元片电容,不分“+”、“—”极;“┥┣+”表示电解电容( 注意:电解电容的长脚为“+”,短脚为“—”)。

就像我们**的一句广告词:细节中,见真章,的确**的成功并非偶然,能让我学习的东西远非两个月就可以的。毕业后我即将成为一个真正的** 人,希望那时我能以实习所学,更好的融入公司的体系,为**的前进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片及资料展出时间: 20xx年X月XX日至XX日

注意事项:1、小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做好配合

2、活动过程中要实事求是、端正态度

3、严谨考察,详实记录

4、成员之间多交流互动,活动后期认真作好总结

实践目的:

本次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广大的同学了解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植物种类的多样性的破坏可以引发生态性“灾难”的后果,结合生态旅游关注人与自然应有的和谐.让广大的同学乃至整个社会认识到植物种类多样性的重要,并且通过庐山生态环境的调查和开展校园图片展活动让我们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能有更大的热情和动力去保护我们的大自然母亲. 另外,通过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增强了集体观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开阔眼界,了解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美丽的大好河山,从而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爱专业、爱祖国的情怀。

实践背景:

1.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类型复杂、植物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风景区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森林荫郁,植被丰富.然而其植被破坏也很严重,尤其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由于人为的 因素,自然植被已经面目全非,许多珍稀的植物已经濒临灭绝,给庐山的植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2. 江西庐山植物园在中科院植物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基地”。目前,植物园已对40科77属94种的植物实施了迁地保护,为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该园新开辟了珍稀濒危植物区,以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恢复和持续发展为研究方向,在迁地保护、致濒原因、生存力、有效种群、最小存活种群、保护生物学、遗传育种、人工繁殖和驯化等方面深入研究;并进行珍稀濒危植物的回归再引种,实现珍稀濒危植物野生种群的恢复,使该园成为珍稀濒危植物种质保存基地和科研基地,为社会提供有重要经济用途的珍稀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繁育和驯化技术。目前,该园驯化成功的国外优良树种,有柳杉、冷杉、花柏、金松、欧洲云杉及一部分珍稀濒危植物已在我国不少地区推广。

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21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工作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一次。

3. 位于庐山北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莲花洞森林公园内违规建房成风,美丽的风景惨遭破坏。更令人震惊的是,大多数新建的别墅宾馆都没有取得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土地证。

实践方案:

(一). 结合生态旅游的思路,要密切关注人们在开发庐山的同时,可能有的对庐山生态环境的破坏,用实证的资料数据呼吁人们保护大自然.如何人们大量在山上建别墅,没有规划性地浪费土地,以及旅游资源开发不当等.

(二). 在实地的调研结束后,我们将在学校内进行大量的图片及有关庐山植物园和莲花洞森林公园的资料展出.

(三). 对庐山植物园,庐山莲花洞森林公园等园区的植物种类进行调研,由王万贤老师给我们讲解植物学方面的知识,我们将对老师所讲解的知识进行记录在案和资料整理.

(四). 活动中主要进行对庐山植物园和庐山莲花洞森林公园的植物种类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且把植物园和公园中保护完好的植物种类及生物进行拍照,将所有的图片及记录的资料在学校进行展出,展出的时间为期一周.

(五). 活动成员要对庐山各种地理环境下的植物进行综合全面的调查,对植物的分布和不同植物对各种气候的适应要系统观察和分析.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实习经验,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毕竟是人烟稀少的地方,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的,在今后的生活中!

金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我们大学生、工科类的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也特别有意义的实习课。金工实习又是我们的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会感受到车间的气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当一名工人的心情,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有人跟我说我们不是机械专业的学生学习这个没有什么用,我带着怀疑的态度参加了这个实习,但是最后的结论是我对此否认了,它交给我的不只是机械专业的知识,而是一种能力,创造力以及适应力。

作为原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丁山花园大酒店是一座集酒店,公寓,会所于一体的现代化的综合商务旅游中心.其拥有各种类型的客房,还以其正宗的淮扬菜肴和多元化的娱乐设施闻名遐迩,又因靠近南京机场和火车站,中心商务区等客流集聚地,拥有足够的商务客源.丁山花园大酒店80%的客人都是来自中外各大城市有名企业或商业集团的商务客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长期选定丁山宾馆作为下榻宾馆,并和宾馆签订有长期合作协议,其中,日韩美,港澳台等外宾人员也较多.这些商务客人的住宿成为丁山宾馆的重要盈利点.

野外实习报告 篇2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课程论文

题目野外生存体验

姓名杨友鹏

班级072132

学号20xx1002251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院系 机电学院

日 期20xx 年 4 月 13 日

周五下午,期待许久的野外生存拉开了序幕。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武汉市新洲。到达营地后,环顾四周,发现这里真的是零距离接近自然,人烟稀少,依山傍水。在进行实习之前,我们已经经过了多次的理论学习,并且进行了分组。到达营地后,从桥上向基地运送个人装备和集体物资,所有人分成两批进行帐篷搭建和取柴火,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开始了我们的野外生存之旅。

我作为4组组长,开始带领我们小组开始做野外的第一餐,刷锅、取水、搭灶、生火等一系列环节分工明确的进行,第一餐虽然简单,但是我们很开心。饭后,大家对第二天的行程略作了解并做好安排后便回到各自的帐篷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很多人都早早的起来,其实大部分是被冻醒了。简单的洗漱过后,开始做第一个早餐,火腿粥,做的还是比较好吃的,早餐过后,开始第一天的野外生存体验活动,第一项是攀岩,以小组比赛形式进行,虽然我们组没有获得前三名,但还是替各位组员的表现满意,我们都很勇敢,胜利抵达最高峰。第二个项目是溜索。在助教的开导与保护下,我也体验了一下“空中飞人”的感受,虽然有人在过程中比较紧张,但依然完成了溜索。第三个项目是扎竹筏,在各项活动开始钱。赵佳明助教就教回了我们扎竹筏需要的两种绳结。在前边几组的基础上,我们组只需要两人合作,完成竹筏的滑行。因为绳结松动和个人操作原因,我们组最终与三人落水,我们互相帮助,让我感受到了来自这个刚熟悉、新组建的大家庭的温暖。竹筏活动结束,开始做野外生存中最丰盛的一顿晚餐,为了帮助同学们补充能量,学校给我们每组配发了一只鸡,对于我们组几个吃货而言,前期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菜谱、材料、调料样样都买好了带了过来,在我们全组的努力下,香喷喷的叫花鸡成功做出来了,那美味真是棒棒的。之后是篝火晚会,首先是老师对各组的表现作出了点评,提出了不足与建议,之后每组都表演了精彩纷呈的节目,大家还围着篝火做了很多有趣的游戏。晚会时间比较久,十点多才结束,为了不影响第三天的行程,各组组长对第二天的行程略作安排后大家便早早休息了。

第三天同学们明显没有第一天起得早,可能因为累了,今天的活动有森林穿越和桥降两项,穿越稍微累一些,用了两个多小时走完全程,桥降真刺激,也许是因为刺激,并没有人退缩,都勇敢的参加了活动。在各组活动全部进行完成后老师组织同学们清理了基地的垃圾,做到了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环保。把垃圾全部带走。大家原地休整了一段时间后,于当天中午一点多,在校车带起的尘土中离开了实习基地顺利的返回了学校。

实习感想:

现在的大学生被戏称为住在象牙塔里看世界的人,那说明了我们缺乏“走出去”的经历,缺乏体验社会、体验生活的经历,此次实习正是对我在野外生存这方面经历的弥补。在零距离的接近自然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在野外遇到地理阻碍时克服困难的能力、让我们学会运用各种技法和可用资源弥补自身相对于客观条件的不足与弱点、丰富了学生野外生存知识,提高学生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同时,我还学会了怎样尽快的融入群体,出校门时大家只是互不相识的校友,而离开时我们依然成为了曾经一起努力挑战自我、一起克服困难的同进同退的战友。回想整个实习经历,我更珍惜此次生存中学到的技能和与组员之间的友谊,感谢帮助我们的助教和团结统一的组员们!

野外实习报告 篇3

一.实习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

时间:20xx年8月27日—20xx年9月2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 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杭州市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上述各内在因素(包括岩石、构造、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人类文化等)及其彼此间的共同作用,铸就了杭州地域综合体系统(包括杭州自然地理综合体系统)

三.实习时间、地点和任务

四.实习内容

20xx年8月28日 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土壤土壤剖面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

淀积层

从照片中的剖面可见这一森林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是火成岩,较灰岩更易受到风化,其风化层疏松通透性能好,有利于土壤形成和发育,因此土层发育较厚,土壤剖面整体呈现黄棕色,腐殖质层为灰色,由于出于森林地带,微生物对枯枝落叶的分解作用较活跃,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含量较为丰富,因而土壤呈现疏松的团块状和细粒状,这种土壤结构内部的有机质以嫌气性分解为主,分解过程相对缓慢,有利于养分的保存,同时也有利于水分的保持。腐殖质层和淀积层在颜色上分层不明显,只在结构上有所不同(见附录1号图-从左到右)

20xx年8月29日 浙江玉皇山

森林土壤土壤剖面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

淀积层

采集点处于丘陵缓坡,属于地带性土壤形成环境,成图母质主要是灰岩,受水热条件影响较大,矿物分化明显,剖面主体呈现红棕色,分层较明显(见附录左二)。腐殖质层为灰黑色,较薄;0-15厘米;淀积层呈现红棕色,在16厘米以下,土层发育较厚。

20xx年9月1日 富春江地区新沙岛

水稻土样

耕作层

犁底层

渗育层

该农业土样取自新沙岛中部,取样深度为60厘米,此时水稻处于拔节期。仔细观察可见照片中土壤颜色是有所区别的(见附录左三),A层为耕作层,约0-20厘米,呈现青灰色,夹杂有锈斑;P层为犁底层,约20-25厘米;W层为渗育层,黄色,以氧化状态为主;土样出现这样的分层主要原因在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在土壤淹水期间,物质交换主要在水土界面上进行,尤其以水中溶解氧的扩入影响最大。由于与表面水相接处的表土中氧的浓度较高,导致出现比下面土壤颜色为浅的氧化层;下部由于氧的来源被隔断,加上微生物的活动会消耗一部分溶解氧,使有机还原物质不断产生,导致土壤呈现一种青灰色。当排水干田后,氧气沿水稻根孔扩入,使得根孔壁被氧化成锈色,而在锈管之间仍为还原状的灰色,在土团结构面也有类似现象,水稻土上层锈斑多于下部,同时锈斑也反映了水的周期性。此外,人类的施肥活动也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矿物质的分化溶解有很大影响。

旱作土样(中间)

腐殖质层

淀积层

母质层

A层约为0-26厘米,有锈纹锈斑但不明显;B层26-75厘米,锈纹锈斑较多;C层在75厘米以下,锈纹锈斑很少。由于锈纹锈斑的形成主要与农业灌溉时水的周期性影响造成的氧化还原环境的交替有关,旱作土处在还原环境下的时间较短,大部分时期都处于氧化环境,因而不会像水稻土出现青灰色的土层,而是在间歇的氧化还原条件下,由氧气沿根孔扩散使根孔壁形成锈纹锈斑。

自然土剖面

腐殖质层

母质层

A层友谊黑色土层,深度为5-7厘米,上面种有树木,因此有枯枝落叶参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C层为耕作土,没有明显的B层。该土样取自洲头,是新成土,以沙为主,土体很疏松,有明显的分异现象,土壤中还有很多根系,说明该处土壤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环境所以有生物出现。

实习过程中的问题整理

1、大奇山,玉皇山同属红壤,为什么两地土壤的A、B层色彩均有差别?

答:由于玉皇山植被发育时间久,保护较好,土壤物质交换稳定,有机质积累较多;大奇山属于被破坏以后又逐渐恢复的山体环境,因而土壤中的有机质不如玉皇山地区丰富,所以腐殖质层颜色比玉皇山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层为浅。另外,大奇山成土母质是火成岩,玉皇山成图母质则为灰岩,因此两种岩石风化程度不同,灰岩在南方更易风化,因此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也较丰富,所以使得玉皇山采集土样的淀积层颜色深于大奇山所采集的土样。

2、水稻土、旱作土与自然土壤差别很大,这是为什么?

答: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显著:施肥影响了有机质的积累,增加了矿物质的分化溶解;耕作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和氧化程度,日照、风化加速了矿物质的风化分解;灌溉形成了氧化还原交替的环境。这些人为因素是自然土壤采集点所没有的,因此虽然水稻土、旱作土和自然土壤在水平距离上相隔并不是很远,但差别却很大。

3、洲头所取的自然土壤样本中只有A、C层,A层很薄,缺少B层,为什么?

答:A层为腐殖质层,也可称表土层。包括有机质的积累层或物质淋溶层。该层生物活动最为强烈,进行着有机质的积累转化作用。而洲头土壤由于是自然土壤,而且上面所生长的植物生长时间较短,枯枝落叶相对较少,生物活动不是很活跃,加之江水的影响,故而A层土壤发育较薄。缺失的B层为淀积层,是由物质淀积作用形成的。本层淀积物主要来自土体上部,也可以来自土体下部及地下水,由地下水上升,带来水溶性或还原性物质,因土体中部环境改变而发生沉积聚集。洲头由于靠近富春江,江水间断性的涨落冲击洲头,河流对洲头的这种侵蚀作用,日照风晒对土体的风化吹蚀作用,加之洲头土壤本就是较为疏松的沙性土,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被风化淋溶的物质彻底自土体中淋失而无淀积层(B层)。

4、旱作土从下到上,锈纹锈斑增加明显,为什么?

答:与水稻土相比,旱作土处于水淹的时间较少也较短,土壤中氧气含量较高。灌溉时土壤处于短时间的还原环境,但表层依旧有氧气扩入,因此表层仍以氧化环境占优势,锈纹锈斑较少。在中部由于水的隔断作用土壤处于还原环境,在非灌溉期氧气沿作物根孔进入土壤,使根孔壁被氧化成锈色,在这样的氧化还原环境交替情况下土壤中形成锈纹锈斑,且较上部稍多。下部由于灌溉的深度影响,仍旧以还原环境为主,很少有锈纹锈斑。

5、洲头取了2个剖面,2个都是沙泥互层,一个为青灰色(水边,<右上>),另一个剖面分层明显,泥为青灰色,沙为黄色(离水边较远,<右下>),为什么?

答:靠近水边的土壤长期淹水,在还原环境下形成了分异不明显的沙泥互层;离水边较远的土壤受富春江江水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淹水时缺氧,处于还原环境,还原物质不断积累,退水时氧化,在氧化还原交替下造成了泥呈现青灰色,沙呈现黄色的明显分异现象。

五.实习总结及体会

通过土壤地理的野外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土壤的形成及其差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也对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人类活动)在不同地区其主导因素间的差异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另外,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掌握了土壤剖面的选择和整修,图样标本的采集,领悟了一些野外工作和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几天的实习也培养了大家的吃苦精神,锻炼了我们的野外考查能力,略微遗憾的是实习中为了保护考察地区土壤,土样采集都有路老师一人代劳,少了一份参与的乐趣。但在老师的讲解下依旧学到了很多,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看到了不少美丽的风景。总之。这次野外实习是我们大学生活中一段宝贵的经历。

野外实习报告 篇4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20xx-11-3,晴。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

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平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

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

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

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5、xx国家森林公园实习成果

通过实习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xx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平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xx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xx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习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xx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xx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xx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xx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xx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xx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xx、大xx、铁橛山, ,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野外实习报告 篇5

一、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

4、通过观察、解剖、描述和采集、压制、制作标本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等,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学会鉴定植物的方法。

5、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加强学生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通过实习,进一步培养独立能力。

7、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内容

1、动员大会

xx月xx日我们召开了野外实习动员大会。实习地点是五大连池,在大会上老 师和我们说明了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我们提出了 具体要求和时间内容安排。老师主要告诉大家野外实习的注意事项。

2、具体行程

a、xx月xx是日是植物野外实习启程的日子,早晨10点出发,下午3点左右抵达我们住处。第一天没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准备。

b、xx月xx日是我们开始实习的第一天,目的地是笔架山。我们8点半准时出发,徒步行走了将近3个小时,由于天气炎热,大家走的都比较吃力,在途中稍作休息后又继续行进。到达山脚已近中午,歇息片刻便开始爬山,笔架山没有台阶式的山路,树木也很繁茂,山坡很陡,经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散采集,每个人都采到了不少奇特植物,之后便下山乘坐客车回到了旅店,休息一下我们又开始压制标本。这天很累,但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下我们终于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务。

c、xx月xx日是最重充实的一天。我们7点出发,乘车去了火山熔岩冰雪洞游览区。到了游览区,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在山脚下采集了一些植物,然后老师便带领我们参观了冰洞。把采集的植物送回旅店后,我们又继续参观了药泉湖。下午压制标本。晚上参观了二龙泉,并爬上药泉山。

d、xx月xx日我们集体参观了老黑山国家地质公园。

e、xx月xx日早晨我们乘车返还。

3、植物的形态学观察、描述和分析,植物多样性

我们分别对常见观赏植物、山地植物、树木的植物形态特征、种类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分析和鉴定。对不认识或不清楚的植物我们就通过查阅植物志、检索表等进行鉴定。

4、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这次实习的重要内容。标本的采集要讲究技巧,必须要有花或有果的、叶子较完整的、长势相对较好的植物才有价值。标本采集回来必须及时进行压制。压制时最好全小组都参与,这样有利于大家都掌握压制方法。压制时除了要注意叶子要翻平之外,还要注意叶子应该要有正、反两面。压制完之后的头三天要每天都换纸,之后可以隔一、两天再换,直到压干为止。

四、实习总结或体会

记得在大一刚开学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说在第二学期期末要进行野外实习,从那时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认为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实习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兴奋与期待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正值酷暑,爬山时又要穿上长衫长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到一个实习地点,大家就先认真采集植物,然后见到不认识或听不清楚的就拉着老师问个不停,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把老师都问到烦了也不肯停下来。在这洒满汗水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这短短的几天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麻楝和人面子大体看上去就很像,很多同学在辨别这两种植物的时候就发生了困难。我们只要摘一个枝条下来比较一下他们的叶子和枝条就很容易辨认的了:麻楝的叶子和枝条都有毛的,摸上去很舒服的感觉,而人面子就没有这些特征。而且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毛茛科等各科属的代表性植物,如渥丹(又称细叶百合)、升麻等。有的同学还采集的了有药用价值的刺五加及唯一的寄生植物菟丝子。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去了五大连池著名的风景区,山色秀丽,风景怡人,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特别艳丽、有些果长得很奇特、每当这时同学们就特别高兴、问题也特别多。这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还扩大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在国家地质公园,我们看到了在康熙年间喷发的火山经历了几百年岁月以后的状态,那里有火山杨对生命的赞歌,有火山喷发后石海的奔腾,有站在火山口俯瞰整个五大连池看到的人间仙境。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新奇与壮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因为我们实习的时候正值一年中最酷暑的时候,而且我们选的地方差不多都在野外,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实习经验,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大二的第二学期期末我们还要到魅力之都——大连的海边去实习,有了这次的实习经验,我相信,到那时我会做的更好!

野外实习报告 篇6

今年有了植物实习的宝贵经验,在实践中教给我们许多课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有些植物虽然在课本上把它的特点说的非常清楚,但在实际上还是认不出来,这次实习活动确实让我们更加清楚全面的了解植物,完美的结合了理论和实践。

在第一次平山实习时,那时正值5月中旬,天气不冷不热,花树茂。在吴老师,王老师和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大山里度过了我们第一次植物实习,平山的植物物种丰富,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为我们以后关于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植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杨老师凭借他丰富的植物分类学教学经验,为我们讲解稠李鼠李的区别,接骨木水曲柳的异同,还有如何区分金银忍冬和黄花忍冬。在那里我们认识了刺五加、花楸、榛子、蒙古栎、落叶松、白桦、忍冬,夹蒾等树木。当时花开正好,正好可以认识很多花。平时经常听老师提起的漏斗菜、白头翁等这些经常听到却没见过的花在这次实习时老师都详细的为我们讲解,在观察实物的时候加深了我们记忆,当看到白头翁花开时,切实体会了名字的真切可爱,白白如老翁头发,真的好可爱,这是书本描绘不来的。还有一些虽然不常提起但应该知道的,延胡索、荷青花、等。

农园里的果蔬花草都是我们的心血,从草莓的开始种植,拔草,掐走茎,包含了我们园林班所有同学的全心全意的付出。我们也是从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后来慢慢的熟悉,离不开老师耐心的指导,后来草莓长大些了,老师叫我们去掐走茎,以前根本就不知道草莓还要摘走茎,当然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这也是为了让草莓长得更壮收获更多的果实,走茎长到一定成熟就能做草莓的秧苗了,相当于繁殖了,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种植草莓的过程。

在快结课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去东北地区最大的植物园--哈尔滨植物园做了一次重点认识了解花的实习活动。

在刚一进门处,老师让我们注意那些地被花卉,凤仙、海棠、还有和万寿菊很像的孔雀草,在观察花的同时老师还要我们仔细看那些地被花卉在园林应用上的配置,有意无意的为我们后来的植物配置奠定基础。领略了遍地玉簪的清新,真正结合老师上课说的樟子松别名美人松,远处看去樟子松笔直站着,上黄下褐色,真有美人的韵味,这是单在书本上领略不到的。在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书上讲的翠菊、麦干菊、琉璃苣、万寿菊、萱草、虞美人、月季、等。还看到了大叶子的梓树,以前都没有注意过,在这次实习中更加了解,下次看到时也知道这原来就是书上讲的那种植物。

野外实习报告 篇7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此,作为一个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学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貌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2。时间

20xx年1月16日至2XX年1月18日

3地点

肇庆市七星岩公园 三水木棉围 岗美 东岗村 三榕峡公路旁

二、肇庆地区主要地貌类型

第一天,经过几个小时从珠海到肇庆的车程,在白土镇安顿好,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到这里的七星岩公园,考察七个秀丽的喀斯特石峰。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 七星岩风景区具体由阆风岩(峰顶高程103.3m)、玉屏岩(99.8m)、石室岩(89.8m)、天柱岩(108.0m)、蟾蜍岩(89.9m)、仙掌岩(61.8m)和阿坡岩(119.6m)七座喀斯特奇峰以及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等五个大湖组成。七座岩峰布列,矗立在6.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而这一次我们主要是要观察这里的水平溶洞(双源洞)和断层及洼地地貌。

紧跟着老师的脚步,我们找到了地下河脚洞性质的双源洞。阿坡岩下的双源洞,其实就是一个喀斯特地下溶洞,它是七星岩最长的静水地下河,全长320米,洞中有两条溪水汇合,向东流出洞外,故称“双源洞”,洞内有钟乳石。双源洞是发育在石炭系中上统的壶天群灰岩,之前我们沿路看到的是石炭系下统的,比较老。双源洞洞口上,断层、节理、褶皱均有。在这里,老师为我们解释了有关的地质地貌知识。双源洞是发育在石炭纪下统的壶天群石灰岩,主要是由白云石灰岩组成的,呈浅灰色,组成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隐晶质(或称泥晶质)结构,个别地方有粉晶结构,为厚层状构造。因为存在白云岩的缘故,故用10%的稀盐酸滴在这些岩石上,岩石并不起泡,但是如果把岩石磨成粉,却可以起泡,这是因为岩石成分里面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镁。因这些岩石比较坚硬,故其经历了千万年而不倒,形成挺拔的山峰。双源洞位于两节理的交汇处,裂隙发育,洞内有两条水源与外面的湖相连,使地下河水不断循环流动。在双源洞的洞口上,我们可以见到断层、节理、褶皱以及强烈的根劈地貌。

在路的两边,时常看到像在山的表面长出的一大石柱,它是石钟乳。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 上滴下来时,由於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称为固化)。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的。而我们看到的石钟乳就像在山的表面长出的一大石柱,是原来岩洞崩塌后留下来的,属于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是经过石灰岩的不断融蚀、再沉积的过程而形成的。这个石钟乳是浅灰色的不透明体,这是因为虽然矿物的组成成分大部分是方解石,但是里面含有太多的杂质。

我们沿着一条小路登上马栏岗。这是一个石灰岩与沙页岩的交汇处,马栏岗主要是由石炭纪下统沙页岩风化后形成的,经过上千年的变迁,现在已经远远低于两边的阿坡岩和天柱岩。据老师的介绍,这是一个背斜,马栏岗是背斜的中部,由于页岩的抗风化的能力比较弱,而且背斜中部由于张性大,收到挤压而造成岩石的支离破碎,很容易受到侵蚀,再加上这里是沙页岩与石灰岩的交界处,可溶性岩石与不可溶性岩石交界处喀斯特水的溶蚀作用一般比较强烈,受到侵蚀背斜逐渐被削低,发育到现在就成为现在的马栏岗低于两边的阿坡岩和天柱岩了,而且地表水在这里汇集形成一个巨大的落水洞。落水洞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它的形成除了沿垂直裂隙溶蚀作用,还有侵蚀作用和重力作用,地表水汇集到落水洞后,流量增大,而与倾入洞内的砂砾同时冲击和磨蚀洞壁,加上地下河及溶洞顶板崩塌,使之迅速扩大。落水洞发育于不可溶的砂页岩和可溶的石灰岩交界处,喀斯特作用特别旺盛。由背斜理论可知,落水洞上面的岩石看上去是山,实则多是谷。落水洞四周长满了植被,阳光很难直射到落水洞底,所以从岗上望下去,一片漆黑,很难判断落水洞有多深。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就是落水洞,这里正好是岩层层面和岩层裂隙交接地点,有利于地下水集中,溶蚀较强,顶板崩落后便形成了。

接着,我们来到天柱岩脚下,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石峰十分笔直,陡峭,很少有石峰连接 而成山脉。天柱岩高 108 米,由下而上有 4 层溶洞,最低的一层在地下,越往上,溶洞的年 代越久远, 这是由于抬升运动造成的, 现在上面的三层溶洞由于缺少了有侵蚀性的水已经停 止了发育。第二层的溶洞较小,我们没有仔细观察。而是选择仔细观察第三层的溶洞,这个 洞比较大,里面黑暗一片,我们无法看到洞里 有多深,我们在洞里面的较外部听老师讲解。 在洞里,我们在闪光灯和电筒的微光下可以看 到洞顶比较光滑,有些地方还向上凹入成为一 个倒扣的"脸盆" ,即石锅,这是由于过去经 常受地下水的溶蚀和侵蚀,而局部地区又受到 强烈的紊流作用,水压增大,溶蚀,侵蚀力加 强,结果这些地方溶蚀量比周围大,从而形成 向洞顶凹入的弧形面。其上的裂隙发育有石钟 乳,但是目前已经停止发育。四周也是比较光 滑,并且发育有石幔,这是由于含有碳酸钙的水溶液在 洞壁上漫流时二氧化碳迅速散逸而形成的。继续往上, 我们看到了第四层溶洞,但是这些溶洞经过长期的风雨 侵蚀,现在已经变的很小了,很多就剩下一个凹进山壁 的窟窿了,但是从这些"窟窿"里面还是可以发现一些 溶洞的痕迹的,比如有些岩层上有明显的水平层理,反 映出静水沉积的作用。老师说这一层以前经过很多河流 的冲刷,虽然我们无法观察到具体流向,但大致水面的 位置和可能的方向还是可以判断出来的。而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比较巨大的石钟乳, 老师说迟早一天他会整个掉下来。经过大概 1 个小时的登山,我们到达山顶的摘星亭。从山 顶眺望,北领山脉自北向南过渡,背面有很多的别 墅建在洪积扇上面,山前右倾斜平原过渡到冲积平 原;西南是西江水到阶地,接着是喀斯特丘陵;冲 积平原上是市区;七星湖上是其它六个喀斯特山峰。 这些山峰都是背斜中部被侵蚀挖空之后的两翼形成 山岩的(称为残峰),它们本来是连在一起的,但 是由于抬升和平移运动,它们才逐渐断裂分开发育 成为今天的这种地貌类型,断层中间破碎带由于风 化和搬运作用,就发育成今天的五个大 湖。老师还在这里给我们讲解了肇庆市 的地貌特点和大概的形成过程以及一些 地貌知识,这里真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 的地方啊。

第二天,我们到了木棉围的公路旁 的河流阶地上,那边有大量的鹅卵石, 普遍风化程度更深,形成历史更长,部分被水泥盖住了。此处阶地鹅卵石磨圆度好,粒径不 大,硬度不大,是河流长时间的搬运,所经距离远。而且具有多种多样的岩性,由于是主干 流形成,上流很多物质被带下来沉积,形成当地复杂的岩性。而阶地级数越高,形成时间越 长,风化作用越强,岩性越脆,越易碎。阶地是河流历史时期的河漫滩下切或抬升造成,由 鹅卵石可以判断。 沿西江边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级阶地,在第四纪,此处是西江河漫滩,后来由于构造运动和 河流的下切,使河漫滩抬升,从而形成了 现在的二级阶地。此现象体现了西江是摆 动的,河流是下切的,两岸是抬升的。沿 途可见地上鹅卵石的成分多样,体现此处 基岩的多样性。然后,我们还到一些村庄 里面观察了不少阶地。 而下午我们到了北岭那边的东岗村洪积扇 参观考察, 肇庆市北部是北岭山脉, 西江从肇庆 市的西部流进, 在肇庆市的南端向东拐弯从肇庆 市的南端流过, 所以整个肇庆市自北向南的地貌 构成基本上是从山脉到洪积扇, 再到冲积平原的 过渡。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组成洪 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 扇面上水系不发育。由于山前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 米。从扇顶至扇缘高差也可达数百米。一系列洪积扇互相联结形成 洪积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洪积扇因山地不断抬升,山前平原 不断下降,形成上叠式扇体。当山地上升规模,幅度均较大时,老 扇随之抬升,在其下方发育新扇体,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当山地前 缘有不等量的新构造活动时,新扇体向相对下降的一侧移动,使新 老扇体并列向一侧偏转,造成不对称形态。简单来说,洪积扇是由于 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沟谷出山口后,坡度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 量堆积, 就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积锥或洪积扇。 如果扩大到整个山脚四周即称为洪积群, 如果面积继续扩大,即可形成洪积平原。老师介绍了关于东岗村附近这些地貌的特点,这里 的岩石以沙叶岩为主,砖红色,有一定的磨圆度,但有些有棱角,粒径较大,较疏松,大多 为砾石,而且颗粒由上到下,由山里到山外是由粗变细。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们到了三榕峡公 路旁考察背斜,向斜,断层,节理,岩层及滑坡 等地貌。 首先,我们在公路旁的山边学习罗盘的用 法。如何量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如何用罗 盘定地物方位。然后,我们沿着公路一直走我们 所在考察的地点位于背斜的北翼, 面前的大山是 北岭山脉的延伸,岩性是砂页岩。在这边,地表 大部分为沉积岩多覆盖, 但是可以看到明显的节 理和层理。背斜的轴部往往是比较低洼的地区。该背斜发育于最古老的泥盆系地层,主要是 砂页岩,页岩具有岩理,与泥岩都是由粘土矿物组成。由于在公路旁 200 多人在走,警察也 一度劝我们停止行程,但最后在老师们的交涉下,只出动警车为我们开路,看来应该有更重 要的地貌值得我们冒这一个险。果然,一段步行后,我们看到一个大型的滑坡,滑坡是指斜 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 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是斜 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 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滑坡是我们地貌学第一节课所教的内容,现在亲眼看到,还真是震 撼。而 3 天的实习也到此为止。

三、结语

这次肇庆地区地貌学实习能够圆满完 成,有赖于老师们事先充分的踩点布置等各种 的准备,令我们从课堂外这另一个角度去认识 地貌学。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尤其要感谢我的 实习指导老师,老师们的耐心指导教诲和经验 技术的授予,使同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气氛保持良好的状态。这一次实习,我深深的感受到以 往书本上没有生气的文字和图片里的石头与地貌, 活生生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巩固了我对 硬知识的认识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去加深对地貌学的体会和理解。总的来说,这一次的实 习是一次美好的经历和一次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同时也是一次思维模式的转换。 希望再有机 会去进行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报告范文合集七篇】相关文章:

1.野外实习报告范文汇编八篇

2.护理实习报告范文合集七篇

3.野外生存作文七篇

4.动植物学野外实习总结

5.精选工厂实习报告合集七篇

6.汽车类实习报告合集七篇

7.工地认识实习报告合集七篇

8.会计生实习报告合集七篇

9.财务公司实习报告合集七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