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作文

时间:2024-05-13  字数:5300字  手机阅读

有关安全知识作文三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全知识作文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安全知识作文 篇1

12月9日,赵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都觉得很奇怪,教导处老师怎么会走进语文课堂呢?很快,赵老师便给了我们答案: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去电教室听讲座!这次代表高一小学,请大家保持安静!”大家仿佛只听见了第一句话,激动得跳了起来。

一进电教室,我们就看见了 “安全乘坐地铁知识讲座”几个字,大家知道这次一定是讲关于地铁的讲座,同学们的兴趣再一次被激发了。

在课上,地铁公司的张叔叔为我们介绍了巴黎、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的地铁站.我想:哇,真是富丽堂皇!每个地铁站都有自己的个性.而我们中国呢?地铁站都是一个样儿。而且,日本的人流量达到1100万日客,中国的地铁站却只有500万人,真是有天壤之别啊! “不过,”张叔叔又说, “上海已经开始在网上投票来建造迪斯尼乐园火车站,很有中国个性哦!”我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个庞大的.工程要由我们来完成了!

接着,就是大家最喜欢、也是最积极的活动----机智抢答。同学们都伸长了脖子,恨不得从座位上跳起来。我也拿到了一个小奖品----有交通安全吉祥物畅畅的卡套。虽然卡套没什么特别,但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呢!

一节课上完了,我十分高兴,不仅因为我有了卡套,更因为我学到了许多地铁安全知识。好,那我以后就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学到的东西,让大家觉得我上这堂课是有意义的!

安全知识作文 篇2

在生活中,危险无处不在,并时时都有可能危及到我们的生命。因此我们要学好安全知识,确保我们的生命安全。

在网上,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小女孩在卧室中玩着正在充电的手机,这时电话铃声响了,小女孩就拿起手机接听。但过了一会儿,铃声依旧在响。妈妈边看电视边问怎么还不接听。这时妹妹跑过去,手刚放到姐姐肩上,就被“砰”地一声弹开了。妈妈急忙过去,只见姐姐脖子上,腿上都呈现着触目惊心的大泡。她一动不动,很显然,她被电死了。

正是因为小女孩安全意识的低下,不知道接听充电的手机有可能被电到,所以才会这么无知地结束了自己刚开始绽放的生命之花,令人扼腕叹惜。而下面这个事例中的小女孩就不一样了。

一天傍晚,放了学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往家走。当她用钥匙开门的一刹那,她闻到了一股不寻常的气味。她刚开始有些慌了,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也不知该怎么办了。忽然,她想到了老师的话,遇到危险要冷静。她镇定下来,并马上想到是煤气泄漏。她捂住鼻,以防煤气中毒,刚想开灯,却猛然想到老师说这时不能开灯,否则会爆炸的话。于是她捂住口鼻,径直走进厨房,找到煤气开关,拧上果然开着的阀门,然后把窗子开到最大。直到她再没闻见煤气味,而有一股清凉的空气透进来时,才关上窗户,打开电灯。

她正是因为有了安全知识,才保住了性命。可见,安全知识多么重要。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安全知识,千万不能忽视它啊!

安全知识作文 篇3

楼梯上着火,人们往往会惊慌失措。尤其是在楼上的人,更是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一旦发生这种火灾,要临危不惧,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的头脑,想办法就地灭火。如用水浇、用湿棉被覆盖等,如果不能马上扑灭,火势就会越烧越旺,人就有被火围困的危险,这时应该设法脱险。有时楼房内着火,楼梯未着火,但浓烟往往朝楼梯间灌,楼上的人容易产生错觉,认为楼梯已被切断,没有退路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楼梯并未着火,完全可以设法夺路而出。如果被烟呛得透不过气来,可用湿毛巾捂住嘴鼻,贴近楼板或干脆跑走。即使楼梯被火焰封住了,在别无出路时,也可用湿棉被等物作掩护及早迅速冲出去。如果楼梯确已被火烧断,似乎身临绝境,也应冷静地想一想,是否还有别的楼梯可走,是否可以从屋顶或阳台上转移,是否可以借用水管、竹竿或绳子等滑下来,可不可以进行逐级跳越而下等等。()只要多动脑筋,一般还是可以解救的。

如果有小孩、老人、病人等被围困在楼上,更应及早抢救,如用被子、毛毯、棉袄等物包扎好。有绳子用绳子,没有绳子用撕裂的被单结起,沿绳子滑下,或掷于阳台、屋面上等等,争取尽快脱险。

呼救,也是一种主要的解救办法,被火围困的人没有办法出来,周围群众听到呼救,也会设法抢救,或报告消防队来抢救。

【有关安全知识作文三篇】相关文章:

1.有关安全知识的作文

2.安全知识800字作文三篇

3.有关消防安全知识作文

4.与安全知识有关的写事作文

5.有关安全知识的开学作文

6.安全知识作文

7.有关爱的作文三篇

8.有关写梦想作文三篇

9.有关环保的作文三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