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好事近月未到诚斋》古诗词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4-17  字数:5800字  手机阅读

杨万里《好事近月未到诚斋》古诗词原文及赏析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前言】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是宋朝诗人杨万里所作,此词充分的展现出作者的文采,以借景抒情的手法充分了展现了作者居住旁边的景色和自己的喜爱之情。

【注释】

①诚斋:作者字号诚斋,也是作者书房的名字。

②万花川谷:诚斋不远处一座苑圃的名字。

③十五十六:指十五十六的月亮。

④未是:还不是。

⑤庭:庭院。

⑥修竹:修长且直,很青翠整齐,叫修竹。

【翻译】

月亮还未照到我的书斋前,先照到了万花川谷,不是书斋没有月光,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着。现在秋月还没到最美的时候,到了十五、十六日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好的。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词,不过直接写月亮的只有“月色已如玉”一句。月的形和神,是用比较法。

词分上下阙,上阙写词人登万花川谷望月之缘由,把万花川谷周围的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观察到细致入微。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诚斋”,是杨万里书房的名字,“万花川谷”是离“诚斋”不远的一个花圃的名字。开篇两句,明白如话,说皎洁的月光尚未照进他的书房,却照到了“万花山谷”。作者用“未到”和“先到”巧设悬念,引人遐想。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这两句使悬念顿解,也说明了作者为什么要离开诚斋跑到万花川谷去赏月。原来,在他的书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月光。本句中的“隔”字与“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实则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试想,竹子如果不是长得郁郁葱葱,修长挺拔,怎么会把月光“隔”断?寥寥十一字,既解开了“月未到诚斋”的疑窦,也说明了书房处于竹林深处,环境幽雅僻静。《宋史》记载,杨万里在任永州零陵县丞时,曾三次去拜访谪居永州的张浚不得见面,后来“……以书谈始相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这样,就可以想见杨万里名为“诚斋”的书房是费了一番心思,作了精心的设置和安排的。

下阕通过上片一系列的描写为读者留下铺垫,既而描写登上万花川谷后看到的月色。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两句中只有“如玉”二字写景,这两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洁的月夜景色。“才”字与“已”字相呼应,使人想到作者在“十三”的夜里欣赏到这样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也使人想到,尽管现在看到的月色象玉一般的晶莹光洁,令人陶醉,但“十三夜”毕竟不能算是欣赏月色的最佳时刻。那么,何时的月色最美呢?任人皆知,阴历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圆,是观赏月光最好的日子。

“末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未是”二字压倒前句描写的美妙如玉,剔透晶莹的境界,推出一个“秋光奇绝”的新天地,指出即将来临的十五十六才是赏月的最佳时刻。尾二句笔墨看似平淡,却表现出一个不同凡响的艺术境界,说明作者对未来、对美有着强烈的憧憬和追求。

这是一首描写月色的词,一般直接写月亮的都是直接写月亮的景色,而作者却用诸多写法来衬托月亮,表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敏锐的洞察力,作者借月写人。写他的园、他的竹、他的斋,这些都表现了作者生活情趣的表现,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窗口,花的芬芳,竹的正直,还有书斋所象征的博学,以及用来作比喻的玉的坚和洁都透露出一种高贵而雅洁的审美趣味,而清寒如玉的月光也就寓蕴了更丰富的人格象征意义。

【杨万里《好事近月未到诚斋》古诗词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1.杨万里《好事近·月未到诚斋》翻译及赏析

2.好事近杨万里赏析

3.杨万里《新柳》原文及赏析

4.杨万里《秋山》原文赏析

5.《杨万里与“诚斋”》阅读答案

6.杨万里与“诚斋”文言文练习题

7.《杨万里与诚斋》阅读答案及译文

8.杨万里诚斋体的诗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