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儿》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29  字数:5600字  手机阅读

《枣儿》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戏剧是一种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的舞台艺术,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剧本欣赏不仅能让学生体验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剧本丰富的想像。

《枣儿》是一篇呼唤亲情、渴望温馨的作品,通过老人盼儿子归来,孩子盼父亲归来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作为剧本,本文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人物内心渴望与企盼的矛盾上,虽然不激烈,但也可凸现剧本的社会意义与主旨。人物对话平实、简洁,而且极富表现力,将老人饱经沧桑的孤独与孩子天真无邪而又无可奈何的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欣赏该剧本能让学生体会剧本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识与能力:

a.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

b.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a.引导学生掌握剧本欣赏的方法。

b.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像在剧本欣赏中的作用。

c.指导学生从对话中品析人物形象。

d.指导学生初步理解矛盾冲突在剧本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体会并同情老人与孩子孤独寂寞的无奈。

b.理解剧本表现主题的社会根源。

c.在感悟人生中体验成长带来的思考。

(二)教学方式

1.剧本欣赏的重点放在人物对话的品析及剧本冲突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得当。

2.剧本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从主题理解、人物对白、矛盾冲突、舞台揭示等角度入手,鼓励学生参与,并充分发挥其想像力。

3.剧本教学中,老师也要善于创设情境,巧搭“舞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剧中人物,体验戏剧的艺术魅力,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理解剧本的社会意义。

4.根据学生实际可安排一至二课时。第一课时,朗读与品味;第二课时,表演与理解。也可只安排一个课时,即:朗读、品味、表演、理解。

(三)教学构思

1.学生准备,老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整理与剧本有关的常识资料,做好学习准备。

2.学生初读,老师指导。通读全文,注意概括剧本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的特点、基本情节。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组织。在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学生边读边悟人物形象的不同之处。

4.学生品味,老师点拨。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之上,通过人物对话、舞台提示,欣赏人物的特点及其蕴藏的社会意义。

5.学生表演,教师指导。学生在理解与欣赏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刻领会人物形象特点。

6.学生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剧本的主要戏剧冲突是什么,(即“为什么?”)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指引学生掌握戏剧冲突在戏剧中的地位与作用。

7.学生反思,教师归纳。通过本剧本及前面几课的学习,你认为欣赏剧本是在欣赏哪些内容?如何欣赏?教师组织同学围绕问题展开辨析与反思,归纳出剧本欣赏的重点与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戏剧欣赏的基本方法。

【《枣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关于《枣儿》教学设计

2.《枣儿》教学设计的内容

3.《枣儿》教学设计范例

4.《枣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5.《枣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6.《枣儿》的鉴赏

7.枣儿的教学反思

8.枣儿熟了-叙事作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