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04  字数:7900字  手机阅读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在中学的语文教师,做好关于阅读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那么相关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囿于答案,让学生跟从于自己的思维,不敢有半点改变。教师要以教学相长共生的提问主体、形式内涵共融的提问内容、开头结尾俱全的提问时机等方式对提问进行“创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研究焦点放在有效教学上。作为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提问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而在当前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困囿于教参,以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以不恰当的提问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学生感受不到文章带来的美感,也无法启迪学生的思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获得思想的启迪、审美的乐趣。

一、教学相长共生的提问主体

1.教师提问。提问不能局限于少数优等生,而让大部分学生沦为“观众”,要面对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感受,从而使不同的思想产生碰撞、情感得到沟通。面对教师的提问,学困生会有畏难情绪,教师应引导启发、适时鼓励,让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石榴》一文学习中,重点是托物言志,颂扬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特别是描写石榴特征的段落,再引导学生讨论描写石榴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者让学生阅读文本,说说作者对石榴的态度是怎样的?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石榴是可爱的,可爱在什么地方?找出相应段落,理清文章思路。描写石榴的特征时,语言生动形象,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提问,既要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要确保问题在他们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

2.鼓励学生提问。教师不能独霸课堂的“提问权”,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鼓励学生提问,让他们在提问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如在《端午日》教学中,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提出问题:“茶峒人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跟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来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文中写出茶峒人的哪些活动?在介绍这些活动时,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细的?为何要这样安排?不同的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不同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竞赛、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质疑、释疑,既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能促使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二、形式内涵共融的提问内容

1.针对文本内容提问。教师在备课中要善于抓住文本的矛盾,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受作者的苦心孤诣。如《孔乙己》一文中“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是猜测,而“的确”是肯定,两个词看似矛盾,教者在此处提出问题:“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学生通过分析,发现并不矛盾,说孔乙己的确死了,是因为在封建社会里,他肯定要被社会淘汰,不劳动无法养活自己,且被打断了腿。说孔乙己大约死了,是因为事隔多年,无从考证,也没人真的知道他的真实情况。在部分作品里,作者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特意地留下“空白”,给人“词尽而意无穷”的味道。教师要选取文本的“空白处”提问,发挥学生的想象,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火。如《安塞腰鼓》一文的结尾“远处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腰鼓戛然而止,引发学生想象与思考,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思考,有认为是早上到了,而安塞腰鼓结束了;也有学生认为安塞腰鼓停下后,世界变得出奇的静,与表演时的震撼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有学生认为表演的地点离村庄很远,是在漫天飞扬着黄土的高坡上。

2.针对写作手法提问。一方面,作者运用不同的句式,使行为流畅,提高表达效果,也透出作者的情感。教师要关注句式变化,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思想。另一方面,修辞是一种艺术,修辞手法的应用,给读者以不同的感受,或和风细雨,或气势磅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感受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如《春》一文教学中,在写“春花图”时,以花色各异的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他们的争相盛开,用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的娇艳,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蜂闹蝶飞,映衬出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3.针对写作意图提问。教师要引领学生关注特定的写作背景,在此处提问,才能让学生理解作品深刻的内涵,如《社戏》源于小说集《呐喊》,展现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露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三、开头结尾俱全的提问时机

1.课前提问。教师可采用悬念式提问,让他们处于“悬而未决“的境地,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最后一课》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课文1~6段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何作用?”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描写是为了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情感。

2.结课提问。教师利用提问,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使知识结构有序、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把握。如在《幽径悲剧》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燕园中的人和我分别是怎么看待这场悲剧的?这样的悲剧仅发生在北大的幽径吗?”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激发兴趣、开启智慧、发挥想象,拉近与作者之间的情感距离,才能引发学生探究,让他们感受文本之美。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中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论文

2.中学语文导读课教学论文中学语文论文

3.中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论文3篇

4.美学视野下的中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

5.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6.浅谈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7.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论文

8.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推荐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