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02  字数:49700字  手机阅读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如果再上一次的话,我将会一改教案为如下构思方式:

1、谈话导入。(大家都注视着老师,老师从大家的眼睛里读到了纯洁,好学,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样《坐井观天》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们来说说从这个题目中,从这双眼睛里你看出了什么?)

2、整体感知。(学生自己轻轻读,听录音带。)

3、学生默读,找出文中的三次对话。学生读出来告诉大家。

4、分别讲解三次对话,让学生划出来,引导学生读,学生说,学生争论。对于读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先读顺,再读出青蛙,小鸟的语气。)

5、演一演。要求学生绘声绘色地演,入情入境地演,可以让两组来尝试,比比谁最棒。比的过程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6、讨论青蛙跳出井口后会怎样?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其实以上新教案的实施会遇到各种问题,屡败屡战吧!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教学片断: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到课文结尾,教师们总要让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会怎么样?我上学期有一次校内教研课时,也是这样教的。

学生纷纷发言,讲了青蛙跳出井口之后,各种各样的情形,大多讲青蛙这才知道了天果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他于是和小鸟一起周游世界。这时,我脑海时跳出一个问题,于是脱口而出。

师:同学们,你们讲了这么多青蛙跳出井口之后的美好结局,但你们想过没有,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呢?

生:当然愿意。外面这么好!

师:是吗?这可不一定是青蛙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吗?

生:可能不愿意,因为青蛙这么固执,不会听从小鸟的话的。

师:很好,能从课文中青蛙的性格来分析。还有吗?

生:我也认为青蛙不愿意跳出。因为它在井里住惯了,以为自己的家最好。

师:对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家是最好的。

生:井里有一个优点,冬暖夏凉,很舒服。

师:很好,又找到一个理由。还有吗?

生:青蛙它可能不敢跳出来。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怕小鸟是骗它的。把它骗出来然后吃了它。

师:哦(真没想到学生会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你真会思考。是啊,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有道理。不错。还有吗?

生:青蛙住在井里,它就是主人,它就是皇帝,它就是国王。可如果它一出来,就什么也不是了。

师:不错。

生:青蛙在井里没有敌人,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如果到井外面,它就会遇到蛇等天敌,会整天提心吊胆,睡不好觉的。

师:真会想,真会说。

这时我又想到另一个问题,于是接着问: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从课文中知道同一个天,小鸟说天无边无际,青蛙却说只有井口那么大。那么青蛙是否有错?

生:错了。

师:果真错了吗?青蛙是在说假话吗?

生:(一楞)没有。

师:是啊。青蛙其实也在说实话。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它看到的天

生:就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对极了。那么你们说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因为它天天住在井里,没有去过外面。

生:因为井口限住了它的视线。

师:对。是青蛙住的环境局限了它的眼界。正如我们,如果没有走出过椒江,又怎么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所以要想使自己知道外面精彩的世界,就应该

生:走出椒江

师:走出台州,走出浙江,走出中国。正如古人所说:读万卷书

生:行万里路!

反思:

以上教学片断,可以有几点值得反思:

一是好的课堂永远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与计划,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变成随波逐流,上到哪儿算哪儿。上课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的。它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如果按部就班,丝毫不变,那么上课又变成机械操作,僵硬死板,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教师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及时捕捉住,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行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二是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可以是多元的。《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原意是讽刺青蛙的眼光狭小,固执已见。但本课教学中,由于有了后两个问题的讨论,就丰富了学习主题,提升了本课的教学价值。如第一个问题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它指向的是一个人的内心立场和主观状态。它引导学生来揣摩青蛙的内心世界,揣摩它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是否跳出来的讨论,其实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而第二个问题青蛙有没有错,其实是在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潜移默化的启蒙。它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从客观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个角色的思想。正如我们讨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样。

三是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富有创造性的。从以上教学片断,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想到另一个问题,即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心理基础的。那些不是我们外加给学生的,学生的内心其实都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和激情。而我们所做的,是引发他们的动机,提供一定的机会,培养一定的方法,再给以适当的鼓励。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科目:语文

年级:二年级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只能读到表面内容。要引导他们理解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青蛙整天坐在井里,只能看到眼前。

2、发挥想象,认识到青蛙的错误。

二、过程与方法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 精读课文,引导释疑。

三、知识与技能

1、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

2、 带问题读,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1、 读懂课文,理解内容。

2、 理解寓意。

教学资源

教学软件、头饰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读读课文,质疑问难

自读课文,勾画出不懂的问题和弄不明白的词语,提出解决。

教学活动2

精读课文,引导释疑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

2、联系句子和上下文、放课件理解“无边无际”。

3、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

4、指名读第三次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

5、比较句子。

教学活动3

带问题读,理解寓意

1、它俩谁说得对?替它俩找找原因,引出寓意。

2、结合自身谈想法,进一步受到教育。

教学活动4

品读课文,角色体验

1、同桌分角色朗读,争论天有多大。

2、指名表演。

教学活动5

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

把你想到的说出来或画出来。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助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并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4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课文内容简短,寓意深刻。在备课的时候,我考虑到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二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有限,明白的意思可能用书面语言表达不出来。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来设计备课思路:

一、运用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是教学。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活动一:尽情的读,读出味道。活动二:畅所欲言,谈出感受。活动三:合作探究,尽情想象。

让学生尽情的读课文时,我没有局限于不同形式的朗读,而是在读的时候引导学生猜测感受青蛙和小鸟的不同心理,进而读出文本深层的思想感受。

在读透的基础,进入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尽情的说,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这一环节,我以辩论会的形式展开讨论,正确的想法,错误的想法在这里交汇碰撞,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各抒己见,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推向高潮。

二、将课文的思想内容浸透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来理解青蛙的看法对与否时,我让学生动手试一试:用书卷成筒状来观察天。来明白青蛙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看天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他是坐在井里看天,由于自己的见识短浅,孤陋寡闻,才会有错误的判断。

在评价小鸟时,我让学生尽情想象,想象小鸟会飞过哪些地方?看到怎样的天?看到怎样的景物?从中明白:见识广,知识丰富,就会有正确的判断。

通过我的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课文的见解更是水到渠成,思绪喷涌而出,精辟的发言引来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学生在掌声的鼓励下越说越精彩。

当然,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处里的不好,例如,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读的不够尽兴,没有完全读出小鸟和青蛙的情感;在引导学生想象时,由于引导不到位,学生的想象没有完全打开,只是随老师的指向去想象,没有充分展现个人的想法……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细节上的设计与思考,让每一节课都尽可能的完美。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5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坐井观天》寓意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教师不必强求统一,而应鼓励学生的多向思维,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在续编《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提倡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堂上要注意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这个寓言故事可能会引出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应巧妙应对课堂中学生的奇思妙想,正确引导学生。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6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组织学生讨论、释疑。如何执教本课,我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另外,本节课采用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悟道理,功到自然成。

二、成功之处

1、课上,通过有效、激趣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精美课件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

2、课文结束后,我又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特别是把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通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3、本堂课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不足之处

1.总体来看,没有把握好时间。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前松后紧。

2.这次处理的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仅仅是认读了,有些词语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刻理解。

3.读的形式比较多,但是学生的朗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可以

看出课前预习不够充分。

4.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进措施

今后在课堂上,我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充分质疑,再根他们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他们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的教学要多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同时保证学生课下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做到时时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7

窦桂梅老师在《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的自序中写到:“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

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

是啊,公开课是所有教师都会经历的吧,这周四,我也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公开课。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这节课相对而言比较满意,但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将我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我选取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主要通过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远,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整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1、播放动画故事《坐井观天》导入本课的学习;

2、在初读课文中,提出问题“本文讲了谁和谁,它们在哪里,在干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较有针对性。

3、检查生字词。出示本课生字,接着读词语,最后展示课文中的长句子,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4、在精读课文中,重点围绕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讲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青蛙和小鸟的“笑”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5、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课后续编这个故事。

教师备好课,学生才能上好课,但是课堂上学生是能动的个体,实际的课堂上是存在生成的。

在这节课中,我在讲解生字时,没有给予学生示范性的指导,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此外,上课启发引导学生不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坐井观天”的深层含义。

接着,刘老师给予了指导:

1、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提的问题应该不超出两个,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记忆力有限,问题太多就会记不住。

2、在讲生字时,教师应该师范书写,指出容易出错的字,指导书写不少于10分钟。

3、在讲解“一百多里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下文的“无边无际”可以和“一百多里”进行联系,进而理解词语意思。

4、讲解生字也可以放到文中,现在语文提倡“随文识字”,在讲解课文时把生字挑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5、教师上课应该多下台走走,尤其要关注后两排的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听课上来。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一次磨砺,让我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改进,希望下一次公开课的表现能更上一层楼!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首先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在让学生说说无边无际的( )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在此基础上回到文本,”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想下来找点水喝“让学生说话,说说小鸟也许飞过哪里。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回答的十分精彩,小鸟也许飞过高高的山,大大的城市等等。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由于在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语言,导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看上去自己有点忙乱,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最后要感谢郑慧老师和祝红艳老师的点评,这对于我的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帮助,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也感谢学校给我锻炼的平台。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9

学生阅读的心理活动规律包括:复杂的思维活动,复杂的情感活动,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一般来说,这三种活动总是有机结合、难以分割的,但情感活动的趋向性(如好奇、兴趣、动机等)又往往对思维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产生制约和影响,因而情感活动呈现不稳定性,具有调控作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才是真理。”低年级学生学习语言更是如此。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之中,丰富的情感被激发才会有表达的强烈欲望,进而在无拘无束的对话中生成新的语言。新教材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更体现儿童的情趣,更反映儿童的思想。教师要以文本为依托,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倾心营造与儿童心灵相通的情境,让滋润儿童语言、生命发展的阳光跳进课堂。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准确捕捉学生的阅读情感活动并予以适时引导。

我透过引导,让学生潜心会文,透过直觉思维,感性体验,吸收精妙语言,逐步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学生们再次分主角朗读时,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入情入境。练习5分钟以后,当我让小组上台表演时,有几个小组的学生斗争着要上!学生学习的用心性由此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不但能够大胆地分主角朗读,有的还边读边做动作!真是有声有色,情境再现课堂之上。

但是之后我想,虽然我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同时也注意到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分主角朗读的训练,我先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学习的效果看,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自学潜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读出不同主角的特点,但是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有待提高,他们读得并非是声请并貌,甚至有些疙疙瘩瘩。我们是否能够在引导之后,孩子们自学练读之前,我先和个别学生分主角朗读,全班评价后再让孩子深入研读。是否可设计这样的导语:你们能读得比他们更好吗?想想哪些地方怎样读才会读得更好?这样设计,既能够不挫伤后进生自信心,又能够这些孩子一个模范学习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激发全体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再一次跟文本深入对话,改善先前的不足,注意把握住重点词句的朗读。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

由《笑》引出来的寓意

一、案例

第三册《坐井观天》教学片断

师:青蛙为什么笑呢?

学生:因为青蛙成天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

生:青蛙以为自己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觉得很好笑。

师:小鸟又为什么笑呢?

生:青蛙明明是错的,还偏以为自己是对的,小鸟觉得可笑。

生:小鸟天天在天上飞,当然知道天有多大,而井里的青蛙却不相信,小鸟无可奈何地笑了。

生:天明明无边无际,而井里的青蛙看天却只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气又好笑。

师: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你懂了什么?(学生议论纷纷,众说纷云)

二、反思

1、揭示寓意一直是低年级寓言教学的难点。如果学完课文后直接让学生说出寓意,显然是不现实的。有时只好把寓意抄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读读背背了事。而本课教学不是这样,我抓住青蛙和小鸟的笑,引导学生找出笑的原因,从中体会到青蛙的目光短浅,自以为是,从而水到渠成地明白了寓意。

2、分角色表演本课的故事,可以加上自己想象的内容。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多元地体会寓意。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1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有力助手。如今,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教师的天地广阔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冲”进了课堂教学。语文的学习成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我想方设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将教学与学生日常的直觉经验融为一体。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改变了以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我提出疑问引起兴趣,导入新课,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读;然后由我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这期间,我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营造了书声琅琅的教学氛围,教给了学生读书方法。

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三十个孩子就有三十只青蛙,三十只小鸟。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我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儿必须得读重音,哪儿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助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并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但是这一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但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那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在教学中我首先采用通俗的启发谈话的方法导入新课:先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说给咱班小朋友听听。让学生理解很多的成语故事。从而引出“坐井观天”,告诉学生它也是一个成语,《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本中。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用手工做的纸筒,观看黑板,比较比平时看到的黑板有什么不一样呢?为学生创造体验,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问。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力。学生们做的不亦乐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部分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充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3

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个人拼读、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自渎、交流识字方法、游戏巩固识字等,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识字。生字词在学生的眼前多次再现,寓教于乐,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想象体会,在说说、读读、演演中进行充分体验。

通过表演与评论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智慧;既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们集体备课小组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意。

2、创设情境,设置思维训练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课后反思,我先从复习词语导入,再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生字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生字,小组合作没有流于形式,达到了合作的目的,然后再全班交流,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进行拼读;然后同位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接着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齐读生字词。让小老师带读生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完生字以后,我考虑到本课的生字词比较好懂,所以把理解词语放到学生当中解决,由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再由学生来解决。接着播放光盘的图文并茂的情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大概,接着由学生讲出故事的内容并贴好小鸟和青蛙的位置图。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理顺课文的思路和解决某些词语。最后落实写字。

纵观整节课,我能把握着整体思路进行,做到:

1、思路清晰,紧紧围绕着识字和理解课文开展。

2、在识字方面,用灵活的方式进行,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不足之处在于处理一些细节上仍需锤炼。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4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帮助学生理解青蛙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错误的原因。初步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说明: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

本课总的教学设想是:依托“读练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以读为主、以练为主、学生为主、鼓励为主”的教学理念下,运用“放手试读,初读到位;鼓动激励,生字学会;角色体验,精读品味;迁移运用,形成积累”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明白寓意,学有所获。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各一张。

2、生字词卡片。

3、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游戏导入,分散难点

1、喜欢和朋友做游戏吗?(喜欢)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新朋友是谁?(师在黑板上贴“青蛙”和“小鸟”图)

2、我们怎么和它们做游戏呢?请大家拿出桌上的纸,像老师一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黑板,说说你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小鸟了)

(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青蛙了)

(刚才,我能看到整块黑板,现在我看到的黑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了)

3、你看,我们的朋友青蛙张大着嘴,好像在说:“朋友们,你们观察真仔细,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我坐井观天也是这种感觉呢。”(板书:坐井观天)

4、 “坐井观天”什么意思呀?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坐在井里看天)

5、呀,青蛙还没坐到井里呢,谁来帮帮它?(学生贴井图)

这井呀,就好像是我们刚才卷起的纸筒,大家猜一猜,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会有多大?(板书:井口那么大)这是怎么回事?(青蛙坐在井里,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

6、瞧,我们的另一位朋友小鸟飞来了,它边飞边叫,好像在说:“小朋友们这么快就知道了青蛙出错的原因,真了不起!可我们的朋友青蛙还不知道呢!它一直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为这事,我还和它争论了起来。”小鸟在哪个地方和青蛙争论,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井沿)井沿是哪个地方?在书上指一指,上台把青蛙贴在井沿上。

二、读一读——朗读对话,探究重点

1、好,故事就从这儿开始了。请看课文插图。你最想知道什么?

(青蛙和小鸟它们在争论什么?争论文明吗?它们是怎么争论的?它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好,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7自然段,并用不同的标记把它们的话画出来。边读边体会:它们到底在争论什么?(板书:天有多大)

3、指名读怎么争论的话,它们的争论文明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它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是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探究的问题。下面请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读后讨论第一个问题。准备交流。

5、天有多大,请一个同学代表青蛙把观点亮出来。

6、(小黑板出示,齐读青蛙的观点)“那么远”指多远?(一百多里)

请全体起立,表演小鸟来飞飞一百多里,飞时别忘了看到了哪些地方?

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可青蛙却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请选择1、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2、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所以,青蛙对小鸟说(出示小黑板,“朋友,别说大话了!”)大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说法吗?自由读青蛙的话,可以加手势。谁愿读青蛙的话?他要是读得好,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表扬他,好吗?齐读。

7、这可是青蛙的观点,小鸟的观点呢?谁愿代表小鸟把观点亮出来?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除了天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生活中还有什么无边无际?继续点击课件,海洋无边无际、沙漠无边无际、森林无边无际……

这句写得很好,模仿这句说话,好吗?喜欢动物吗?看,小猫怎么样?(很可爱)那我们就可以说:“小猫,可爱得很哪!”学着夸一夸其他动物。

出示苹果,咬一口,夸一夸。“苹果,好吃得很哪!”(味道)颜色?形状?

小组合作,夸一夸生活中的人或物,交流。

大家齐读这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这么多的句子。

3、青蛙明明错了,却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是。如果你这时刚好路过这口井,你肯定有话想对青蛙说。说什么,小组内准备一下,好吗?交流。(青蛙,小鸟说的是对的,你别再自以为是了。虽然你说的是实话,可你还是弄错了。你知道你错在哪儿吗?你就错在不该坐井观天。高高的井壁挡住了你的视线,你看到的天当然很小了。你别再做井底之蛙了,你跳出井去看看天吧,你一定会看到天是无边无际的。)

4、小结:看来,一个人的认识的形成确实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青蛙如果不是天天坐在井里,怎么会误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小鸟整天飞行在天上,对天的认识和了解当然就胜过了目光短浅、见识少的井底之蛙了。(板书:目光短浅、见识少)

5、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我国的成语故事可多呢。你能把课前搜集的其他成语故事的题目说给大家听吗?

6、要知道成语故事的内容,老师建议大家读一读《成语故事》这本书。其实,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知识,除了看书外,还可以请教大人、上网查询等等。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可不能做井底之蛙,我们要做一个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的人。(板书: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

7、齐读板书: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写一写——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把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写出来。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眼界开阔

(井图) 天有多大?

青蛙 井口那么大 孤陋寡闻目光短浅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层次小有差异的学生,把目光注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发展。,为了让学生到更好地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我还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可以卷起来观看天大小的纸张发给没有纸张的同学,让他们尝动手的乐趣,使他们融入班集体中来,使这些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自己的平台,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观察时所看到天的大小,以及对“坐井观天”一词的理解。并从中悟出道理来,知道此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学生想像力丰富,真令人惊讶呀!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

《坐井观天》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本课语言生动有趣,符合低年级的年龄特点。因此学生们兴致极高,快乐地学完了这篇课文。为了激起孩子学习课文的兴趣,我把故事的情节绘声绘色地推到了孩子的眼前。

师:今天,我们去跟两种动物玩一玩,你们喜欢吗?

生:我知道是青蛙和小鸟。

师: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争论天大不大)

生:我来说说,小鸟认为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看到这么精彩的一幕幕,我呆住了。我才说了一句话,学生们已经答了我很多很多。我决定“顺水推舟”,抓住学生这一百分的热度,让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学生们高兴极了,有的在兴致高昂地朗读课文,有的编成故事,讲给同桌听,有的大声背诵课文,还有的在表演。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我还大胆地采用了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一、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二、做实验,体验观天。让学生用纸围起来的“井”里,体验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三、设计“跳出井口”,让学生说一说,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井口,接下来的故事会怎么样呢?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和我都获益许多。新课程提倡的不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吗?。这两点学生们都做到了。他们想要表现,愿意表现,而且敢于表现,并且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我想:这节课,我是快乐的,学生也是快乐的。我希望这种快乐能伴随着学生们成长。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26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12-16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篇)11-26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通用12篇)12-13

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10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7篇)12-10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集锦15篇12-02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200字12-10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汇编15篇12-06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