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前路村庄两重天散文

时间:2024-04-26  字数:7900字  手机阅读

村前一条路村庄两重天散文

我们村地处渭北的山区。以前村里没有公路,一辈又一辈的人,大多数活了一辈子也不知道外面那个世界是个啥样子。自以为自己的脚下,就是整个的世界。由于这里气候比山外要寒冷很多,土地贫瘠,小麦产量很少,主要种植洋芋,村民都住在半山崖上的窑洞里,吃的是洋芋疙瘩、洋芋糊汤、洋芋馍。一些人穷得娶不起媳妇,只能用姐妹换亲。连山外面的人,教育女儿时,也是吓唬她:“再不听话,把你卖到山里去,叫你天天吃洋芋馍,喝洋芋糊糊……”

村里人也期望过改变山村的面貌,上世纪70年代,听说县里安排修路,山里的汉子们都背起铺盖,在工地旁的山崖上挖出窑洞住下,每天在阵阵起床号声里,开始施工。那时,只见满山红旗飘飘,人山人海的。一个个粗壮的庄稼汉,喊着号子,硬是把一面面山崖给劈了下来。想起来,那时的人,精神多么可嘉,大家就凭着一颗走出大山的心,征服了一道道山岭。有的人甚至为了这个愿望,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次年春天,公路终于修通了。当县里那辆解放牌大卡车开进村里时,从来没有见过汽车的人们,稀罕地围着汽车这儿摸摸,那儿看看。甚至汽车开动以后,一些逞能的小伙子,还撒开脚丫子,想和汽车比试速度,却被汽车远远地抛在后面。于是,人们望着远去的汽车,惊叹这个铁家伙的'厉害。

当然,人们最高兴的,还是公社买了几台拖拉机、推土机。每到农忙季节,它们就在各村来去忙碌,耕地、拉粮食,把很多坡地修成平展展的田地,小麦的产量一下子提高了很多,人们基本上不用天天都吃洋芋饭了。村里人陆陆续续从山崖上搬迁下来,在平地上修起瓦屋。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田地分到了户,庄家人憋足了劲头,在田里精耕细作。温饱问题解决了,家家都有白蒸馍吃了。可是,手里还是紧巴巴的。虽然这里的洋芋品质优良,可就是难以走出大山。不少年轻人还是选择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留下一些妇女和老年人,日子过得艰难。虽然也有人买了农用车,可是那条坎坷不平的路,想把山里的洋芋运到外面去卖实在太难了。外地的客商,当然更不愿意来这里。

近几年,地方经济发展了,交通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规划的一条连接外省的高速公路,正好经过这里。开工的那天,人们奔走相告。大家来到工地,却看不到过去那种人山人海的景象,但见一辆辆大型挖掘机、推土机、重型自卸载重卡车来来往往的。那一道道山岭,被挖掘机像切豆腐一样一块块切下来,抓进自卸卡车的车斗,一车车地拉走了。

半年以后,公路终于通车了,只见那黑色的公路,像一条宽阔的黑色飘带,从山里穿越而过。老人们看着那路面,惊叹说:“啊,到底是年月不同了,连这公路,都比咱的屋地还光啊!”

不久,因为这条路的通车,山里的洋芋一车车地拉到全国各地,加上山里风景秀丽,城里人坐着一辆辆的豪华旅游车来山里游玩。政府于是组织村民办起农家乐接待游客,昔日被视为山里人贫穷象征的洋芋馍、洋芋疙瘩、玉米面搅团,竟成了城里人眼里的美食。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游客,人们很快富裕起来。村里建起一个新农村小区,家家都是二层小楼。屋后是郁郁葱葱的大山,屋前是清清的河流,水泥铺设的村道平整而光滑,路边栽满绿树鲜花,甚至放置了垃圾桶。

改变了的,还有这里的人。一些原来在外地打工的人纷纷回家创业,办起养殖场。不少人家都安装了电脑,从网上了解外面的世界和经济信息、销售自己的产品。这不,因为阴雨的影响,外地客商减少,洋芋一度销售困难。山里人也用上微博销售起自己的洋芋来,这事竟然在全国引起轰动。不多久,这里的洋芋就全部销售一空,还有些外地商家签订了长期的销售合同。

哦,时代到底不同了啊。一条路,让连家村有了两重天!

【村前一条路村庄两重天散文】相关文章:

1.村前即景散文

2.霜露两重天-散文

3.村庄不老散文

4.迷失的村庄散文

5.村庄的散文

6.冰火两重天经典散文

7.故乡的村庄的散文

8.村庄的魂魄散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