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5-01  字数:37100字  手机阅读

【精华】说课稿合集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来自苏州工业园区康佳青剑湖一线老师覃建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我园科学课题“中班科学游戏资源库”而改编的科学活动《油和水》,望各位同仁在聆听的同时,多提意见和建议,这是您给我的最大支持和帮助,谢谢!

下面我将从“教案分析”“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油和水》这节科学活动它符合中班幼儿认知发展,能提高幼儿在科学领域的知识技能,也能展现我园科学特色的一个幼儿自由探索活动。其次日常生活中幼儿对水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玩水。 油在家中和超市也能常见到的。受此启发我选择了油和水这一来自幼儿生活的、熟悉的、好玩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油和水装在一起,会产生分离的神奇现象。通过活动的深入幼儿能用语言和记录的方式表达自己看到的现象。

二、说设计思路:

此次科学活动运用了谈话法、观察法、记录法让幼儿在做中玩、做中思、做中议、做中学等各种教学手段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第一步猜一猜:教师抛出问题,让幼儿结合已有的经验大胆猜测结果——第二步做一做: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动手进行实验,用实验验证猜想——第三步记一记:眼睛观察到的现象用连线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再说一说:让幼儿带着记录结果相互进行交流最后得出结论——最后延伸问题。

三、说活动目标: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幼儿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以及我班幼儿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目标:

1.使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现象及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2.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培养幼儿敢于尝试、探索的态度。

  四、说重、难点:

重点:感知油、水的分离现象。

难点:除了实验操作以外,记录实验结果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五、说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能区分油和水

2、物质准备:凉白开水、食物用油、一次性透明杯、筷子、玉米、花生、芝麻、黄豆

六、说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猜一猜:

这个环节我首先利用的谈话法,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两个杯子里装的是什么?然后再利用观察法,让幼儿通过感官辨认油和水。如果把水倒入油中会怎样呢?幼儿通过大胆猜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环节:做一做:

这个环节我用的是观察法和动手实验操作法,让幼儿带着问题动手实验,首先让幼儿将水倒入油中,观察油和水分离现象并能用自己语言来描述,接着用筷子搅拌,再次观察油和水分离现象。通过这两次幼儿的探索,能轻松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

第三环节:记一记:

这个环节我利用记录法让孩子来尝试为操作结果进行记录。首先出示玉米、花生、芝麻、黄豆和记录表,老师先让孩子认识这些食物,然后示范将一种食物放入油和水的杯里,如果食物在油里,就在记录表上找到相应的食物和油连线,如果食物在水里就和水连线。幼儿操作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由于中班孩子记录能力还不高,因此我通过“连线”这种方法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第四环节:说一说:

请幼儿相互交流记录结果,对个别记录结果不同的,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操作验证。

最后是一个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找找其它的物品放入油和水中观察沉浮现象,和爸爸妈妈一起记录实验结果。

以上就是我对《油和水》说课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评委老师能够提出您的宝贵意见,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谢谢!

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二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第一课时。

一、说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2、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把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设计理念为:

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学法: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

1、认识四边形

2、说说正方形、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

[设计意图: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扩展新知作好铺垫。]

(二)动手探究,初步感知。

1、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动手验证(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设疑,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三)加深印象,明确关系。

1、学生自主分类

3、学习四边形关系集合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四)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1、判断对错,加深对定义的理解。

2、到主题图中找出已学四边形

3、欣赏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

四、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说课稿 篇3

说课的题目是《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下面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说一下对这节课的教学研究。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安排为1课时。

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把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把集合表示方法的恰当选择作为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相对扎实,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认知情况来看,对于生活实例,他们的感性大于理性,抽象概括能力较弱,但是学生们富有好奇心,充满求知欲,愿意接触新事物。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做动力,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因此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导,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富创造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的特征;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熟练掌握常用数集的记号,以及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应用自然语言与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与学生一道归纳出集合的含义,掌握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与和谐统一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

  四、教法学法

由于本节课是高中数学的起始课,而且概念较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决定从身边实例出发,通过老师引导,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多种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学法指导方面,使教学过程活动化、学习过程自主化、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化,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体现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理念。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以老师走进教室关上门,教室内的所有人能否组成集合作为引入,这样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感到亲切,集中了注意力,同时抛出问题,为后继教学埋下伏笔,接着介绍集合论的创始人,德国数学家康托,这样处理既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的数学背景,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类比归纳、理解含义。此处我举得五个例子,既有数字又有图形,还有日常生活中的人和物,这些实例贴近学生生活,更进一步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紧接着通过老师引导,与学生一起归纳出集合的含义,并且让学生对五个例子进行解释,加深对集合含义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把握特征。此处我设计的三个实例依然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来自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思想。通过教学过程活动化,知识过程体验化,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以下是我的教学实录。在学生已经了解元素特征的情况下趁热打铁,给出以下4个例子。让学生稍加思考之后进行回答,进一步加深对集合中元素特征的理解。数学具有形式上的简洁美,在此处明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并给出相应的符号表示,以及常用数集的记号。由于这些符号以后经常会用到,在课堂上理解的基础上更需要课下的强化记忆,达到“从来都不用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效果。

(四)列举描述、恰当选择。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体会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内容的简洁性、准确性,在此给出了使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具体方法,为了巩固授课效果,在这个知识点后面设计了一道练习题,设计这道题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求解兴趣,同时还可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五)实战演练、拓展提升。在这里我设计了两道用两种方法表示集合的题目,这样设计首先是想考查学生对列举法、描述法掌握的情况,也希望通过两种表示方法的练习,更好地把握列举法和描述法各自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应当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集合表示方法。通过这道题目的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点,又培养了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归纳方法、课后延伸。在这个环节,我首先引导大家对列举法和描述法进行了归纳,指明其特点并让大家根据情况进行恰当选择;小结部分采用学生回忆—归纳—总结的方式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在作业布置方面,一道必做题,巩固消化知识;一道选做题,课外拓展延伸,体现了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我的板书设计简明直观,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要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产生了感性认识;通过分层次地不断提问、启发、引导,触发了学生的理性思考,并让学生通过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及时有效的点拨,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以提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正是这种需要,引领着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真正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地球绕太阳转动》是安徽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四册第六课的教学内容。

2、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教时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Flash动画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如创作动作动画、增加图层、制作Flash元件以及设置引导层动画等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物体沿封闭的曲线运动的动画制作方法,理解“缩放”工具的作用,以及掌握“橡皮擦”工具的使用方法,对学生在今后的,而设置的一个高层次的任务,是要教会学生学习Flash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3、教学目标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掌握了较为牢固的电脑基础知识,他们善于学习、乐于探究,为此,本教时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确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学会使用“缩放”工具辅助动画制作。

②掌握“橡皮擦”工具的使用方法。

③学会物体沿封闭轨迹运动动画的制作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在不断尝试中体验成功,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并培养学生“以我所学 为我所用”的乐趣,及通过动画制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4、教学重点:

①学会物体沿封闭轨迹运动动画的制作方法并能正确制作,认识“缩放”工具的作用。

②掌握“橡皮擦”工具的使用方法。

5、教学难点:

①在曲线上擦出一个较小的缺口。

②掌握物体沿封闭曲线运动的制作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阐述: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通过学生已经学过的信息技术课程,创设一个神州六号太空飞船遨游太空的画面情(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二)学法指导: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真正意义上的把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让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过程中,活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时拟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环境、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图像素材、网络教室,并将图片素材放在“神州六号”文件夹中发送到学生的电脑D盘中。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Flash动画,内容为“神州六号”遨游太空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和祖国综合国力的强大。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神州六号的哪些事情?最后教师适时渲染气氛,从而引出新课:你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制作一幅模拟“神六”在太空中运行的动画。

2、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明确任务:请学生自己将图层1改名“地球”,并在图层1上画一个无边框的蓝色圆,表示地球;然后,再单击插入图层按钮,插入图层2并改为“飞船”,将D:盘“神州六号”文件夹下的“神州六号”图片导入到“飞船”图层中,并将其转换为“图形”元件,并要求学生在“飞船”图层的基础上插入该图层的引导层。

【这里我选择让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因为前面的几课中已经学过这些知识,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都已经会做这些内容,师巡视指导一些操作有困难的学生。】

在上面的操作中,学生已将基本的内容完成,下面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演示,首先在引导层中画出一个无添充色的圆,这个是用来表示飞船绕地球转动的轨迹。师问:在上一节课学习引导层动画时,在制作时引导线应该是一个不封闭的曲线,线的一端作起点,另一端作终点,我们这里只是一个圆形,从哪里找出他的起点和终点呢?让学生在下面充分议论并自由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里我想肯定有学生会说出使用“橡皮擦”工具将圆的一部分擦除)。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擦这个缺口大还是小?让学生自己得出为什么这个缺口应该小。并想一想,如何能让擦的这个缺口小点?(因为早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在“画图”软件中,学会了“缩放工具”(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在这里可以请一个同学演示一下,将图放大几倍。)当学生演示完后,师要补充演示说明,使用“缩放”工具单击图像2次,将图像放大到4倍,将且使用“像皮擦”工具将圆擦出一个小的缺口。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将引导层的圆擦出一个小的缺口。

【为了增加飞船绕地球进行圆周运动的效果,应将轨迹圆尽可能的放大,这样使用“橡皮擦”擦的口才能尽可能的小,也只有缺口足够小,才能使圆周运动更加逼真。】

到这里,本节课的重点以及难点都已经解决,然后提问:剩下的步骤应该如何操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讨论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学生示范”这个功能,根自己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掌握的学生情况,请一个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边示范操作边讲解,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说明,用这样以学生带动学生的学习模式来完成余下的教学任务。然后就可以让其余学生独立的完成余下的动画制作。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

3、师生总结,升华提高

在多数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师分别演示不同学生的作品,并让生生之间进行互评,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主体是自已、同学或教师;并且使用评价结果的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

【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说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多样化。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所致力求的目标。】

4、发挥想象,完善动画

在上面的评价中或许有人提出从现在角度来看,我们应该看到宇宙,而我们的背景是白色,不能体现宇宙的神密,请同学们自己为这个动画添加一个背景,教师巡视指导一部分学生。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普遍的目标内容之一。课文《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知识目标: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3、情感目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在课文中,作者记叙了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与前面对“豆”与“戏”的描写似乎有些矛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学手段

1、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多媒体展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一方面增强直观感,培养学生对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2、把播放课文录音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课文录音把学生引进课文所描述的画面,接受美的熏陶。

五、说教法、学法

1、《社戏》虽然写的是童年趣事,而且主人公的年龄与初一学生大体相当,但毕竟年代久远,对于当代少年,尤其是城市少年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有隔膜,既容易理解,又会产生出许多奇怪的疑问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原则上应该精讲、少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只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对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不会很在意。这正是需要教师精讲的地方。

教师要重视点拨,提供背景材料,点明要点所在。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而不是交给学生一个答案。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本课时,尤其在处理课后练习,不宜追求惟一的标准答案,要允许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发表见解。

2、不同时代的少年儿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但他们纯真的童心却是相同并且相通的。因此,在阅读时,采取联想的方法会比较好一些。从《社戏》里小伙伴们的所作所为,联想到自己;如果身处其境,会不会也那样做?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和朋友们是不是也做过类似或者更“淘气”、更有意思的事,做这些事,表现了少年朋友们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其次,要学习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社戏》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怎样去评说他们的行为,这些都是可以质疑的。不只要提出问题,还要有自己的见解。第三,要认真体会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并学习这些表达方式。

六、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2、解决字词障碍。

3、理清文章脉络;熟读课文。

4、明确“我”在平桥村得到的优待和乐事

5、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6、学生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7、利用课文中的注释和背景材料介绍,学生描述社戏这一习俗。

8、学生联系家乡某一文化习俗,在课堂上口头表达,课后写小作文。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第二课时

1、看戏前的波折;

2、航船在去赵庄途中的如画景物和急切心情。

3、看戏时的心理和兴趣。

4、找出夏夜行船时表现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句子,并且体会其中哪些描写可以体现当时人物的心情,明确此处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

5、学生复述看戏过程,归纳看戏时人物的心情。

6、布置课后写一篇小作文,练习以景抒情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第三课时

1、看戏归来的情形。

2、看戏次日的情形。

3、复述归航时主要写了哪些趣事。

4、比较此时心情同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5、重点讨论、理解文章最后一句的含义。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七、课后实践

学生虽然不大会有在农村看社戏的经历,但在城市中会有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活动,可以把自己参加过的一次活动的情况写下来,也可以请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谈谈他们是否看过社戏的情景。

说课稿 篇6

分析:

1、从《纲要》目标上来分析

2、对中班幼儿在美术领域的发展特点(孩子更关注的人的活动)

3、(活动的背景及来源)周二进行了"远足"活动,让幼儿看一看春天的景物、植物是什么样的。并且班上也开展了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春天的游戏》,可以通过《春天》的绘画把这两个相结合。

4、分析本班幼儿在美术领域的前期经验(主要是色彩和造型方面)

目标:

1.喜欢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印象和情感体验;

2、能够利用色彩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尝试大胆表现在远足活动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

准备:

物质准备:油画棒、彩笔、白纸、远足照片

经验准备:回忆讨论远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

过程:

引入:欣赏一首春天的诗或歌,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看到的树木、花草、动物、人们服装等方面的变化。后面提供春天植物的照片请幼儿观看,并讨论你准备画什么。

操作: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看指导。(师幼共同创作。目的是为幼儿创造更为和谐的创作氛围和为幼儿提供适宜指导。)

分享:(自主分享:创设主题墙饰)等所有幼儿都画完的时候,把画收上来,再请几名幼儿来说一说你画的内容是什么。可以根据幼儿绘画情况总结春天的特征。

结束:自然结束。

延伸:在过渡环节可以利用自己的画编"春天的故事"。

也可以和幼儿交流一下在春天我们能怎么样不生病,有什么方法,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可以在美工区把它画出来。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授课内容是新规范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Module 3 unit 1 Will you take your kite?本单元围绕打算去野餐展开会话和教学活动。本节课是本单元的其中一个重点,主要是让同学学会运用将来时描述自身的计划。在综合操练、益智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同学听、说、读、写综合素质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掌握 picnic Satueday Sunday why because so等单词

(2)能力灵活运用句型:Will you take you ---tomorrow?Yes ,I will. /No ,I won’t.

I will take ---.

能力目标:提高同学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

德育目标:锻炼同学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其考虑的意识和计划意识。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务于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同学方法发展能力,通过考虑,将有关知识重新提炼总结。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当把他的胜利看作在于他使同学通过教学以后能独立地依靠自身的力量迈开自身的步伐。只管自身怎样教、不问同学怎样学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因为他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有独立能力的同学。因此,基于以上观点结合新课标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情境,引出主题内容,通过物品展开训练,让同学自身感受英语的意思,并且还有奖品,激发同学开口的欲望。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单词:picnic 句型:Will you take you ---tomorrow?Yes ,I will. /No ,I won’t.

I will take ---.

难点:新单词相关语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确立重点与难点的依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同学的实际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作用。

二、教材处置: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它不是教学的产物,作为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置。我在处置这个单元教材时本着两个目标:第一是立足教材拓展教学空间注意线索清晰,使教材知识系统化;第二符合普遍认识规律,方便同学记忆,贴近实际,能使同学应用于生活。

三、说教法:

通过任务教学,它是现在广泛提倡的英语教学法之一,通过给同学一项确定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沛调动同学的口、眼、嘴、大脑,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使他们感到学习英语的真实性。这种方法符合同学的心理特点,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学内容上,从而感知并理解好所学内容;身心体验法;实际应用法,开展以同学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 。让同学通过观察老师的肢体演示明白理解新单词,新句型的含义,初步接触与之相关的语句,在做任务、游戏竞争、自编相关对话中深化内容,拓展应用余地,丰富知识技能。

四、教学手段:

利用实物协助同学理解,利用实物展开口语对话,利用真实情境引出新内容。

五、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 (4-6分钟)

首先是唱英语儿歌,复习一周七天。然后用游戏,检查同学对这七天的掌握程度。

2、巧设情景,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15-25分)

教师非常高兴,因为明天有一个野餐,拿出准备好的包和风筝。引出句型I will take ---.让同学猜明天我将要带什么?( 包里面的物品,有饼干,水果,蛋糕,------猜对了就分给他一些。)教师忽然提出问题:what day is today?得知后很伤心,抱怨自身记性不好。引出sam也犯了个错误,咱们一起看一下。

3.能力训练 ( 9-12分钟)

儿童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褒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同学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同学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发明条件和机会,让同学发表见解,发挥同学学习的主动性。根据这些身心特征,为了配合巩固学习,我设计了三个竞争环节。

第一轮竞赛环节:分角色读课文,男女生分,同桌 ,同学竞争对峙,通过这个环节即锻炼同学的语言能力更培养了其考虑的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第二轮竞赛环节为小组扮演,给给同学戴上头饰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可以自身根据实际替换故事中的内容,评出最佳扮演奖,最有创意奖, 并给予奖励。这样给予了同学大量的练习空间,同学们都想获奖,课堂的气氛就会异常的热烈。

第三轮竞赛环节 要求同学在纸上画一些自身经常在野餐时带的物品,让同桌猜,看谁能难倒同桌,难倒全班同学和老师。

6、安排作业(2分钟)

展示板书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和英语学科特点,利用情境教学,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同学得到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由于缺少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缺乏,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说课稿 篇8

一. 说教材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 说教法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是设计合理的教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结合的教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动手触摸让学生手脑想象,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因此,我将遵循直观性、抽象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课文扶、生字半扶半放的教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⑵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四. 教学重点:

⑴ 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⑵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 教学思路: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由课件展示鸟儿欢快的在树梢欢唱,推进到树上鸟巢中的两只鸟蛋,自然而然地引出今天要讲的故事。

出示课题《两只鸟蛋》

这一环节,亲切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让学生拼拼读读生字,初步读通课文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站起来回答的学生有两位基本能说清事情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一个小朋友取下两只鸟蛋,妈妈告诉他,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小朋友听了妈妈的`话,就小心地把鸟蛋送还了。”

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切中要点,我都给以肯定和鼓励,因为这毕竟是刚开始了解课文的阶段,学生只要能有初步的认识就够了。

三、逐段朗读,加深理解

1、学习第一小节:

⑴ 出示鸟蛋实物,让生观察,说说鸟蛋的样子,亲自摸一摸鸟蛋?(通过摸鸟蛋,调动学生的兴趣。)文中的小朋友和你的感受一样吗?找生读第一小节。

⑵ 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⑶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2、学习第二小节:

⑴ 轻声读文,思考: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⑵ 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说一说。

⑶ 体会鸟妈妈焦急不安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表演者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⑷ 朗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读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感受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鸟破壳而出”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小鸟是由鸟蛋孵出来的”,引导发现“一个鸟蛋就是一只小鸟,就是一个可爱的生命”,学生经过探究,课文难点迎刃而解,爱鸟之情油然升起。)

3.学习第三小节

我特意抓了“捧”这个词语,这个词似乎与第一段“小小的”一词互相矛盾,但有了前面情感的铺垫,学生马上抓住了妈妈的话“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有个孩子还说“我现在手上捧的其实就是两只小鸟,也是两个小生命!”孩子能作这样的回答可见他们已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

4.学习第四小节

我在妈妈的启发下送回鸟蛋后,我的心情是舒畅的,开心的。这一节主要放在朗读上,体会情感的宣泄。

四、拓展延伸

本课教育学生保护鸟类,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在学完课文,理解课文后,我又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益鸟的课外资料,让学生对为什么要保护鸟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并发散思维,让学生想像假如世界上没有鸟类会如何?进一步体会保护鸟类的重要性。课后,我认为拓展的度不够,还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续编故事的练习,以达到情感的升华。

说课稿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提高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师:刚才我和同学们聊天时候,发现你们已经通读了《给予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给予这个词的?(板书:给予)

2.(答不出)给予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呢?

(答出)同学们读得很认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给予的故事》,(补充板书:给予的故事)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师配乐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受到了什么启发?

1.自读自悟。

1)出示自学提示,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提示来学习这篇文章。

温馨提示:

结合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读、思、圈、注、议,谈谈你对“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这句话的理解。

(读给学生听:结合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就是把课文的内容与我们同学生活中相同的事情结合在一起,通过读,小声的读课文,思,开动你的脑筋,思考问题,圈,拿起笔,把你认为的重点字词句画出来,注,把你对所圈出内容的理解写在旁边,议,把想法在小组中和同学交流一下,如果你有了新的感悟,就赶紧补充到书上)

2)学生自学。

老师巡视,指导按“读、思、圈、注、议”的方法自学。

(在自学中如果需要老师帮助的,请举手示意)

3)小组交流。

(沙漠中的环境,告诉学生重点在那个人的一步一步的行走,不放弃希望。

抉择,读出艰难的抉择,那几句话。

奇妙的灵感,是什么,是一种冒着牺牲自己的危险,也要试一试为更多的人找到生命之水)

师: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顺着学生,不管学生回答什么)引到他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中面临生死的抉择。

(如果学生不能直接找到那句话,而是说了自己的语言,就引导一句: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请同学们想象着读一读。

(找一个学生读一读)

师:他的坚强,永不放弃求生的希望,支撑着他一步一步的向前。命运之神没有抛弃他,这时他看到了一丝希望,是什么呢?

(木屋、水壶、汲水器、纸条)(谁还有补充)

(出示纸条上的话:“要先把这壶水灌进汲水器,才能打出水。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水。”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发现水壶里果然有满满的清水)

师:(学生读)现在他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果然)

(惊喜,激动)

师:同学们,体会着读一读。(生读)

师:谁来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

师:水壶里有水,证明了纸条上的话有一部分是真的了。这时我们的主人公面临了一个很艰难的抉择,是什么呢?

生: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汲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汲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吗?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指导学生读出艰难的感觉来)

师:是呀,生死就在一念之间,这的确是个艰难的选择。他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呢?

(把水倒入,按纸条上的话做)

师:是什么促使他这样去做呢?

生: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下决心按纸条上说的做。

师:我有些困惑了,是种什么样的灵感给了他如此大的力量,让他把生死置之度外?

(试一试,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

师:冒着牺牲自己生命的危险,也要试一试,为更多的人找到生命之水,这是何等高尚的品质呀。当他把水壶里的清水倒入汲水器,继续抽水时,果然,汲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通通快快地喝了个够。

(果然,汲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通通快快地喝了个够。)

师:这时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你体会到了什么?自己读读。

(惊喜,喜出望外)

师:那你就体会着读读这句话。

(找两个学生读)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主人公说些什么?

师:这位主人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所以他在纸条上加上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这是主人公的肺腑之言,谁来读一读他加上的这几句话?

(请学生读)

师:我们与主人公一起经历了这个艰难的抉择,共同体会到了给予的幸福和快乐。此时此刻,你们想在纸条上加上一句什么话呢?

(出示我想加上——)

.是呀,有句话叫付出永远比索取快乐。此时,我也有很多想给予同学们,

一束花

一句话

送去的是温暖

表达的是关爱

伸出你的手

别人握主的就是力量

露出你的笑

别人感受的就是阳光

希望同学们可以永远的记住一句话:“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同学们,时间有限,我们只好与《给予的故事》说再见了,还会有新的故事去引导我们怎样做人的。

希望同学们可以永远的记住一句话:“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板书设计:

15.给予的故事

第一种选择:喝光水

第二种选择:按纸条上说的做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明天不封阳台》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与环境”单元主题下的一篇记叙文。人与环境这一单元既可以欣赏和谐的自然组合,又可以倾听大自然的呼声,透过自然界来解读人类,从而作出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的明智抉择,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教材中安排这样一个单元,主要目的是为了反映这一重大主题,而本文正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诠释。

作为居于高楼大厦的某一单元的都市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和展现,这里有作者一段心灵历程的叙说,有对受伤而“身孕”的鸽子的简洁传神的描摹,表达了一个现代都市人朴素美好的愿望。文章篇幅不长,行文脉络清晰,文字平实,初二学生完全可以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通过一课时披文入情,但更重要的是审视隐藏在文本表面之下的作者的思维活动,体会朴实传神语言中传递的信息,进而自然的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新课程理念,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但要力求“胸中有纲”,更要“目中有人”,即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为本。由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1)理清作者的思路 (2)学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

帮助他们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在教法上,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在学法上,立足文本,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达到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让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去创新,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教学手段上穿插大量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定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基础知识,理清作者的思路

2.学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大家喜欢吗?为什么 ?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以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姿态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欢乐。现在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了一只小鸟,你会怎么对待它呢?

现在,有一只受伤的鸽子飞进了一户人家的阳台,引起了一对父子的关注,也引发 了父亲对生活的一些思考,今天让我们一同体验他们的一段心路历程。

三、自学检测

1.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四、讨论、释疑 (边读边思,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只鸽子使作者封阳台的决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理出课文的线索。

讨论后板书:要封阳台 ——封阳台吗?——不封阳台

叙事的线索:封不封阳台

2、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

(生: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是的,现代都市紧张的生活使人们渴望封住阳台,给自己留下一个清净的空间。

3、后来为什么这种想法又动摇了呢?

(生:是因为一只受伤而又在孵蛋的鸽子的到来)

鸽子的到来,使儿子产生了哪些想法?父亲又抱着怎样的态度?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儿子:惊喜、忧虑、怜爱 父亲因为一只受伤的鸽子也动了恻隐之心,希望给鸽子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4、为什么最后决定不封阳台?

提示:父亲仅仅在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吗?仅仅为儿子有个“玩伴”考虑吗?父亲还有怎样深远的思考?

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大家觉得作者在文中其实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愿望?

总之希望的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五,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一只鸽子改变了“我”的心意,这只鸽子有这么大的魔力吗?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它的?请从文中划出作者描写鸽子的语句。

1、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

2、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惹人怜爱,使我不由……

通过描写,鸽子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渴求着什么?

如:1)亲爱的主人啊,我已经受伤了,你还会像那个粗鲁的人吗,求求你,放过我吧。

教师小结:从鸽子与作者的心灵的交流中,大家觉得课文营造了人和动物相处时一种怎样的境界?(温暖、温馨、和谐、祥和,驯美的鸽子唤起了人内心深处的一份柔情,人与鸽子和谐相处,温馨动人。)有感情的读 。

3、动物是如此可爱,大自然是如此多情,可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爱的生灵和美丽的大自然的呢?

课件展示人类残杀生灵、破坏环境的画面 。

面对人类的种种冷酷无情,贪婪自私的行为,作者发出了怎样深情的呼吁,自然界又怎样发出了痛苦的倾诉?( 以“我希望……不再……”为句式)

我希望: 不再

如:餐桌上,不再摆上猴脑的宴席

让我们放声朗读第10节和12节的两组令人动情的句子。

你感觉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能听到大自然的心音吗?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两段文字。

4.同学们,假如我们人类只知道滥捕滥杀、滥砍滥伐、毫无顾忌的排放污气污水……最终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人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人类也在毁灭自己。

六、爱护这一只鸽子,可以不封阳台,用布条帮鸽子做窝,找来水和玉米粒,用作鸽子的晚餐;但是,怎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呢(请结合我们身边的实际来谈谈)?

七.最后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望同学们能够:

打开心灵的阳台,

沐浴阳光与风雨。

拥抱美丽的自然,

创造和谐的家园

【【精华】说课稿合集10篇】相关文章:

1.【精华】说课稿合集7篇

2.【精华】说课稿合集6篇

3.【精华】说课稿合集九篇

4.【精华】说课稿合集4篇

5.【精华】说课稿合集9篇

6.【精华】说课稿5篇

7.【精华】说课稿汇总5篇

8.【精华】说课稿集合8篇

9.【精华】说课稿9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