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时间:2024-05-05  字数:3400字  手机阅读

刘长卿《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引导语:刘长卿他在睦州(今浙江嘉兴)任司马时,曾去寺院参禅悟道,也认识很多的和尚道人,著下了《喜鲍禅师自龙山至》这样的名作。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刘长卿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

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

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注释】

①龙山:即乌龙山,在睦州。

②居;全诗校:“一作山。”

③芊芊:茂盛貌。

④后夜:佛家有初夜、中夜、后夜之说,见《遗教经》。

⑤杖锡:锡为锡杖,僧人所持,高与眉齐,头有锡环,振之有声。杖锡谓僧人出行。

⑥禅:梵语禅那之省,意译为静虑。

习题

1.“谁听石上泉”中的“谁”有的版本作“也”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2.作者在这首诗中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示例一:“也”字更好。内容上,写出了鲍禅师既赏山中月,又听石上泉的悠闲生活。格律上,“也”与“犹”对仗工整,读来流畅、自然。

示例二:“谁”字更好。营造了苍凉、荒芜、凄清的意境。故居仍在对着山中明月,却久已无人居住,还有谁去听那清泉流经岩石发出的优美声音?主人去了哪里?做什么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也给诗歌增添了几分精彩。(4分)

2.(1)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盼望;(2)作者与鲍禅师深厚的情谊;(3)作者对出家人生活的向往,喜欢出家人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思想。(4分)

【赏析】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首联的意思:“在明媚,温煦,祥和的春天阳光照耀下的鲍禅师故居房子的四周,春草苍翠茂绿。”“故居”指旧居,“芊芊”指茂盛的意思。作者首联是写看到的景物;但是作者写景时,“动”与“静”相结合,此联的故居房子当然是“静”物,芊芊春草,本来是“静”物,当是风吹会草动,这里按“动”物来写,“动”与“静”交融,相得益彰,也更加突出诗歌的深刻内涵。我们在看下去。

“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有些书上这首颔联中的后半句里面“谁”字是“也”字,“也听石上泉”。我认为“也”字好一点,对仗也工整,读来也流畅,顺意,不别扭,内容与含义也提高了很多,但是我这里还是按这样解释。这句的意思:“四周都是芊芊春草的故居在晚上的时候,皎洁的月亮正对着它洒下一片美丽,柔和,醉人的光辉,此时此刻,故居房子里好久没有人居住了,还有谁去听那清水流在石岩上所发出的优美声音。”诗歌的意境显的很寂寞,苍凉,荒芜,凄清。那主人去哪里?去龙山了,到底干什么呢?诗中没有讲,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思!这样的诗歌才会引起读者的意趣,也给诗歌增添了几分精彩。但是一去就是很长时间啊!我们接下来去欣赏颈联。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这句诗的意思:“山中的猿声又啼叫,就知道又是半夜;花草又发芽,就知道又过了一年。”作者的朋友鲍禅师是道人,道人没有成家立业,四海为家,云游天下,清心寡欲,六根清净,不闻求达,淡泊名利,孤芳自赏,超凡脱俗,所以一去龙山就是好长时间,花落花开,猿声依旧。我们从诗句中读出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盼望,说明作者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后来作者的朋友鲍禅师终于从龙山回来,那么作者的朋友归来后,作者与朋友又是怎么样呢?我们欣赏最后一联。

“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这句的意思:“回来后的鲍禅师经常在悠闲时策仗来谈心,谈到心中无杂念时,那就是达到了道家人常说的最高人生境界,已经领悟到了真正的道家禅心。”我们从诗句里不仅看出作者与鲍禅师感情深厚,而且还可以看出作者向往道家人的生活,也喜欢道家人那种淡泊名利,孤芳自赏,超凡脱俗的思想。

【刘长卿《喜鲍禅师自龙山至》】相关文章:

1.刘长卿的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2.刘长卿喜鲍禅师自龙山至翻译及赏析

3.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阅读训练及答案

4.刘长卿喜李翰自越至

5.喜李翰自越至阅读答案

6.喜李翰自越至(刘长卿)鉴赏阅读答案与赏析的内容

7.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8.暗自窃喜签名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