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5-09  字数:27200字  手机阅读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集锦8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

1.能给6个多音字组成词语,能说出同一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能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2.能改正意思前后矛盾的病句,能在一段话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逗号、顿号、句号、引号、冒号和感叹号。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一、习题1 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先让学生给多音字独立组词,然后全班交流。

说说词语的意思和这个词语是在什么地方学到过的,知道多音字的基本用法。

如“喝”,“把”液体喝下去,‘‘喝酒”的“喝”要念“hē ”:“大声喊叫”的意思要念“hè”

二、习题2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读题后尝试练习。

再指名回答,交流、评析,然后做在课本上。

三、习题3 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中意思有什么不同。

,联系课文独立练习,指名逐题回答,讨论(答案见《教参》P27)

四、习题4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尝试练习,讨论交流,说说填上什么及为什么要这样填的理由。(统一后做在课本上)

五、习题5 改正下面句子中前后矛盾的地方。

轻声读,思考:逐题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前后矛盾及怎样改正。(统一后做在课本上)

第二课时

一、习题6 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指名读,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更正。

二、习题7 默读短文,简要复述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象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

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干扰:扰乱。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

3.各自准备简要复述。

4.小组内轮流复述。

5.全班交流复述。

三、作业 :

完成《练习本》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设想】

《杨修之死》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它介绍了发生在魏、蜀汉中之战的最后阶段的故事,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故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我觉得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反复研读,通过复述故事来理解课文内容,在事件分析中了解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从而为讨论杨修的死因奠定基础。在课堂上采取复述故事、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学习,并以学生为主体,我想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了解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

3、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重点】

能复述课文,分析了解人物性格。

【难点】

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注:课前已让学生预习,疏通课文)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创设适合本文教学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仿佛回到三国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曲终,让学生说说这是那部电视剧的主题曲。然后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杨修之死》。

2、简介罗贯中和《三国演义》(多媒体展示文学常识卡片)。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

1、检查字词的音、形、义。(多媒体展示字词卡片)

2、自读课文,学生圈点勾画,标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或请教老师。

3、找出本篇小说的三要素,了解故事。

4、本文所采用的叙述方式有哪些?

5、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并复述文中七个小故事,思考杨修的死因。

三、复述故事,理解内容

要求:复述时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声音洪亮,说出每次曹操的心理反应。

1、女生选代表复述:鸡肋事件,改建园门事件,分食酥饼事件,梦中杀人。

2、男生选代表复述:吴质事件

教植杀吏

答教事件

3、老师小结。

四、再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要求:再读课文,找到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发现了谁的什么性格。

1、学生归纳,回答问题。

2、教师小结:

补充说明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上的曹操不一样,让学生辨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

五、讨论

杨修因何而死?

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杨修是恃才放旷招致杀身之祸,有人说是因为曹操忌才妒贤,处死杨修以除后患。根据本文,你的看法是什么?

六、拓展学习

1、如何做人:

小说中的曹操和杨修都不是完人,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对你本人待人处世有哪些借鉴作用?

2、如何为文:

学习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叙事手法?对你以后的作文写作有什么启发?

七、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曹操,你会如何对待恃才放旷的杨修?假如杨修与曹丕交好,曹操还会杀死杨修吗?等等。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歌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八、布置作业

1、阅读《三国演义》。

2、搜集曹操或杨修的相关资料,写一篇短文:我说曹操(杨修)。

【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我是将其作为学校的公开课来上的,上课之后感觉还比较顺利。在小组的评课会上,大家也都觉得上得比较成功。

1、课前预习很充分,为上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又是古代的白话小说,语言习惯和现代汉语有不小的差别,所以在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预习,这样上课时大家对文本就不再陌生了。上课时学生熟悉文本,有独立的思考,有个人的发现,发言时有话可说,所以发言面很广,照顾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实际。

2、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上课之前的一节课,正值学生们在考试。当大家急急匆匆赶到多媒体教室时,有的听课老师都已经到了。这时的学生不免有些紧张。见此,我微笑着说了一番话:同学们刚才进行了一场比较紧张的测试,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听听歌曲来放松一下心情吧。话毕,音乐声起,学生马上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刚才的紧张马上消散,而《滚滚长江东逝水》雄浑的旋律也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三国故事的情境中了。

3、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由于课前已经布置过预习,所以在上课时我就设计了一张文学常识卡片让学生来了解《三国演义》和作者罗贯中。我还设计了一张字词卡片来检查字词的音、形、义,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字词。

4、课堂教学层次感强,衔接紧密,过度自然。当初在设计教学时,我曾有过顾虑,只有一个课时时间,怎样才能既完成学习任务,又让课上得顺呢?激情导入,检查自学,复述课文,分析人物性格,讨论回答杨修的死因,拓展学习,这个过程由浅入深,由内到外,还是比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

5、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学习,要么独立思考,要么合作探究,要么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气氛相对活跃,学生真正做到了自己在学习,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并能表述自己的见解。而老师作为主导,在本节课中只起辅助、补充和引导作用。

6、拓展学习让学生不拘泥于课文本身,重视情感体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这篇课文是名著中的名篇,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和感悟,这包括做人和作文上的。比如做人方面的。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学生从曹操、杨修身上发现了很多不足,那么给他们提提忠告也就不难了。有一名女生当时是这样回答的:我想对曹操说:曹操你身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气度应该大点儿,不要那样心怀妒忌,尤其是对杨修。不管杨修多么有才,他始终是你的部下,是在为你效劳,况且他有才也正能说明你任人唯贤呀!他是可以助你成就大业的人,你应该和他和睦相处。我还想对杨修说:杨修你有超出众人的才华,这是事实,但你应该知道曹操是一个多疑、忌才的人,你恃才放旷,说犯曹操之忌,在众将士面前给曹操难堪,未免喧宾夺主,你还是谦虚点好。做人不要锋芒太露,不要卖弄小聪明,如果你不收敛,你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

这堂课上,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的方面。一是复述课文的七个小故事时,个别学生的语言不够简练,重点不明确,老师没有指出并加以纠正。我想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在课堂中多加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二是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复述故事花了过多的时间,课程结束时拖堂了两分钟,拓展学习没有完全展开,如何作文的问题草草解决,只好由老师来归纳。前松后紧,致使后面的教学环节很紧张。三是对文本的读的环节几乎没有。这一点在设计时就没有处理好。四、缺乏创新,老师的引导还不够深入。对于文中的重要问题,学生没有想到的,老师没有引导好。比如在说到本文交叉运用多种叙述方式时,没有涉及其作用。复述故事的形式也很单一,没有新意。学生非常熟悉文本,对文本的研读也较为深入,可老师并没有利用好,致使大讨论的反应平平,讨论不热烈,个性发言不多,没能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上完课后,我确实感到在教学过程中留下的遗憾太多。但我想,我们年轻教师就应该多上这样的公开课,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足,深刻反思,然后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争取快速成长和进步。就让这些不足成为催我奋进的动力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题名称:家

活动过程: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掌握儿歌的结构特点。什么是什么的家。

2、鼓励幼儿根据儿歌提供的线索,尝试初步创编儿歌的兴趣。

准备:

1、背景图

2、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每人一个

3、天空、树林、草地、河水、幼儿园

过程:引入主题

1、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朋友,

2、 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3、 对了你们说对了,

4、 现在就让我们这些好朋友起一做个游戏吧。5、 你们玩完乐也累了,

6、 现在听音乐找到自己的家。教儿歌

7、 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8、 现在我们帮助他们也找到自己的家好吗?

9、 教师提问?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茂密的树林是谁的家?绿绿的草地是谁的家?清清的河水是谁的家?红红的花朵是谁的家?美丽的幼儿园是谁的家?

10、 幼儿看图分组说

11、 幼儿看图连贯的集体说

让幼儿充分想象,创编儿歌

1、你们都吧好朋友送回家了,请你们在动脑筋想一想,蓝蓝的天空还是谁的家茂密的树林还是谁的家?绿绿的草地还是谁的家?清清的河水还是谁的家?红红的花朵还是谁的家?美丽的幼儿园还是谁的家?

2、明天我们一起把大家想的聚在一起说给小朋友听,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 蔡丽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初步理解“倒竖蜻蜓、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动物表演。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得精彩有趣,都是演员们精心训练的结果。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欣赏3种动物表演的特点。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二三四段的写法,仿说一段话。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分享:请同学们欣赏小动物表演的节目。

一、谈话导入 , 揭示课题

1、刚才这些小动物表演的节目叫做“马戏”。

出示“_________的马戏”进行句式训练。把学生说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2、揭示课题

①找一找这些词语中哪个最好,说说为什么?(精彩)

②板书“精彩的马戏”,朗读揭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和新词的音。

2、反馈检查:读词语。

三、再次朗读,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表演?动笔划下来。

2、指名交流: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表演?

3、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这场精彩的马戏都有哪些节目?

4、选节朗读

①你最喜欢这三个马戏节目中的哪一个呢?就请你选择这个马戏节目所在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②抽读,纠正字音,指导长句停顿。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猴子表演节目的句子。指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

3、教师:读着这两个句子,你觉得猴子爬竿有趣吗?

你从哪里读出它的有趣呢?请你找找有关的句子或者词语来说一说。用△标出。

4、交流中读:理解“倒竖蜻蜓”

理解:好奇、瞅。

5、研读第四句

1)想象说话:如果你是观众,看着猴子那顽皮的样子,你会怎样?

2)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哈哈大笑)

3)朗读:让我们把观众的这种快乐之情用朗读表达出来。

6、分句读,理清结构。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划出黑熊表演节目的句子。

1、学生读课文,勾画句子,并交流并说说从哪个词看出精彩。

理解:笨重、直立、小心移动

2、女生读,男生表演。

3、那样精彩的节目人们有什么反应?理解:哄笑。

4、请用你们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节目的精彩。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学:山羊是怎样表演节目的?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随机分析:山羊怎么表演走钢丝的?

4、比较句子:山羊在钢丝上走来走去。

在细细的钢丝上,山羊像在平地上一样稳稳当当地走过来走过去。

5、 山羊表演了几个节目?你是从哪个句子中读明白的。

1)理解“绝技” 2)为什么山羊表演的是绝技?看图片体会。

6、指导朗读。读出山羊表演的精彩。

7、看了山羊这么精彩的表演,观众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如果你是观众,你会怎么为山羊喝彩?

8、齐读第四自然段。

七、说话训练

1、这三个节目都这么精彩,作者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

都是先写谁表演什么节目,再写怎么表演,最后写观众的反应。(板书:节目、特点、反应)

2、马戏团的表演除了这些节目,还有哪些?你能像前面那样介绍下这些节目吗? (学生练习说话,教师指导。)

3、动物们为什么能表演这么精彩的节目?

八、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猴子爬竿 顽皮 哈哈大笑

熊踩木球 笨重 哄笑

精彩的马戏山羊走钢丝 出色 喝彩

小狗做算术

猴子骑车

马钻火圈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尝试,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它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不为零,他们的智慧口袋里装满了东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独特感受。

三、设计思路:

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

四、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狐”等八个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五、学习重点分析: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和有感情。

2.识字

六、学习难点分析:读中感悟,明白道理。

七、课前准备:课件、头饰猴子图、狐狸图、写字卡。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1、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

(教师做好记录)

2、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 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 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如: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初步理解“倒竖蜻蜓、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动物表演。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得精彩有趣,都是演员们精心训练的结果。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欣赏3种动物表演的特点。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二三四段的写法,仿说一段话。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分享:请同学们欣赏小动物表演的节目。

一、谈话导入 , 揭示课题

1、刚才这些小动物表演的节目叫做“马戏”。

出示“_________的马戏”进行句式训练。把学生说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2、揭示课题

①找一找这些词语中哪个最好,说说为什么?(精彩)

②板书“精彩的马戏”,朗读揭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和新词的音。

2、反馈检查:读词语。

三、再次朗读,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表演?动笔划下来。

2、指名交流: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表演?

3、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这场精彩的马戏都有哪些节目?

4、选节朗读

①你最喜欢这三个马戏节目中的哪一个呢?就请你选择这个马戏节目所在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②抽读,纠正字音,指导长句停顿。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猴子表演节目的句子。指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

3、教师:读着这两个句子,你觉得猴子爬竿有趣吗?

你从哪里读出它的有趣呢?请你找找有关的句子或者词语来说一说。用△标出。

4、交流中读:理解“倒竖蜻蜓”

理解:好奇、瞅。

5、研读第四句

1)想象说话:如果你是观众,看着猴子那顽皮的样子,你会怎样?

2)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哈哈大笑)

3)朗读:让我们把观众的这种快乐之情用朗读表达出来。

6、分句读,理清结构。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划出黑熊表演节目的句子。

1、学生读课文,勾画句子,并交流并说说从哪个词看出精彩。

理解:笨重、直立、小心移动

2、女生读,男生表演。

3、那样精彩的节目人们有什么反应?理解:哄笑。

4、请用你们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节目的精彩。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学:山羊是怎样表演节目的?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随机分析:山羊怎么表演走钢丝的`?

4、比较句子:山羊在钢丝上走来走去。

在细细的钢丝上,山羊像在平地上一样稳稳当当地走过来走过去。

5、 山羊表演了几个节目?你是从哪个句子中读明白的。

1)理解“绝技” 2)为什么山羊表演的是绝技?看图片体会。

6、指导朗读。读出山羊表演的精彩。

7、看了山羊这么精彩的表演,观众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如果你是观众,你会怎么为山羊喝彩?

8、齐读第四自然段。

七、说话训练

1、这三个节目都这么精彩,作者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

都是先写谁表演什么节目,再写怎么表演,最后写观众的反应。(板书:节目、特点、反应)

2、马戏团的表演除了这些节目,还有哪些?你能像前面那样介绍下这些节目吗? (学生练习说话,教师指导。)

3、动物们为什么能表演这么精彩的节目?

八、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猴子爬竿 顽皮 哈哈大笑

熊踩木球 笨重 哄笑

精彩的马戏山羊走钢丝 出色 喝彩

小狗做算术

猴子骑车

马钻火圈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想教育:

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集锦8篇】相关文章:

1.【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集锦6篇

2.【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五篇

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七篇

4.【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七篇

5.【精华】教学设计方案3篇

6.【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7.【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

8.【精华】教学设计方案4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