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巴东三峡》教案

时间:2024-05-05  字数:9700字  手机阅读

课文《巴东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在头脑中形成总的印象。

B、让学生掌握游踪顺序。

C、作者对三峡三处景点的介绍方法并不相同,比较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培养更加热爱祖国的感情。

B、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

C、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

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

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味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教 法: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学生介绍三个峡为重点。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了解游踪以及景点方位。

教学课件:

运用了Authorware技术,并将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以及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应用于课件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认了解生字、解词进行基础认知自由认知,了解生字、解词

1、生字注音

鲤鱼(lǐ) 怒吼(hǒu) 恐怖(bù) 渺小(miǎo)

玲珑(líng) 潇洒(xiāo) 袅袅(niǎo) 情绪(xù)

短促(cù) 崆岭峡(kōng) 谚语(yàn) 浣妆(huàn)

秭归(zǐ) 壑(hè) 耸立(sǒng) 蔚蓝(wèi)

峰巅(diān) 瞿塘峡(qú) 夔门(kuí) 滟滪堆(yàn yù)

2、词语解释

怒吼:怒,气势盛。形容发出巨大的声响。

恐怖:害怕,畏惧。

渺小:微小。

惊异:奇怪。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险峻:山高而陡。

青葱:深绿色或浅绿色。

袅袅不断:形容烟雾缠绕上腾,不间断的样子。

即景:当时或当地的景色。

短促:时间很短。

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晴爽:天空中云少或无云,很清亮。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迷蒙:昏暗看不清。

二、导入 导入 课题切入课件

三峡地图及简介看课件,初步了解三峡地理位置。

三、探究学习(多媒体显示)

1、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2、结构探究

全文共十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峡的,但他还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读到这些,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者开始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据船的路线分景描写三峡的山山水水。

第2段,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第4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第6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山的妙处,在不单调。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附:文章结构提纲

【课文《巴东三峡》教案】相关文章:

1.课文《巴东三峡》优秀教案

2.《巴东三峡》教案

3.《三峡》课文及教案

4.课文《三峡之秋》教案

5.课文《三峡》教案推荐

6.船过三峡课文的教案

7.《巴东三峡》课文分析阅读题答案

8.《巴东三峡》练习题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