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09  字数:3100字  手机阅读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

《反比例》一课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在教学《认识正比例》的基础上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分为如此四步:第一,先从复习正比例开始,复习成正比例的条件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必须要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两种量之间的比值一定。第二,通过反义词,引入反比例。第三,通过三个情境,让学生了解反比例的意义以及特点,A、分别是加法表中找和是12,乘法表中找积是12;B、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的关系;C、果汁总量一定,分的杯数与每杯的果汁量的关系。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和成反比例的条件: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第四,在学生理解反比例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判断给出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上完以后,有一些想法,记录下来:

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注意生活与实际的相结合,能通过生活中的四个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让学生容易上手,也容易去判断。

第二、在引入反比例的.时候,能引用语文知识中的“反义词”的引导,让过度自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第三、注意了首尾的呼应,在学生掌握了反比例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切实去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做到理论用于实际,然后再回顾课前所全的两个表,和12的表和积12的表,让学生去判断这两个表中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让学生有一个首尾呼应的感觉,使课堂条理清晰,一气呵成。

下面说说不足之处:

第一、在教学中,我觉得让学生动手、思考的时间、环节还是不够,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探索,一直都是老师扶着走,感觉有点放不开。

第二、在提问的方面,兼顾了前面的学生,没全面考虑后面的学生,让人有一种顾此失彼的感觉,关注学生,应该关注全班,不能只顾前面的。

我有一点还值得反思的是:

在教学的设计上,条理已经很清晰,思路很明确,但感觉还是有点不够活,如果让学生自己来设计问题,让学生互相提问题,编问题,让学生自己来探索,自己去提问,自己去发现,我想,这样的教学,才是我所想要的教学效果,也才是更深一个层次的教学,更专业一些的境界,所以,在现在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上,再来一些变化,更加放手让学生去做,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

篇二

《反比例》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反比例》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认识了相关联的量和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要求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系列情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利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的体会:

一、对教材内容安排的思考及处理

课前在教研时,主要对北师大版教材中第31页的内容进行了研讨,探讨了教材呈现的目的和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该怎么更好地处理。而我主要是这样处理的:通过对两个表格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一个数随另一个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是一个数增加,另一个减少。但两个表格中两个量的变化规律不同,表(1)是两个加数的和变不变,表(2)是两个因数的积不变。这样学生在引入、学习、练习中不断深入去读懂这两个表,充分利用教材,感觉到“反比例”的特点及意义的学习更水到渠成了。

二、构建探究式学习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中,我最大限度地给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在小组研究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一边分析,一边判断,一边对比,学生自己弄清了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步认识了反比例的涵义,体验了探索新知、发现规律的乐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判断、推理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在教学中,我觉得让学生动手、思考的时间、环节还是不够,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探索,一直都是老师扶着走,感觉有点放不开。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反思

2.正负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3.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4.圆的认识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反思

5.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6.数学教学反思

7.数学教学反思

8.数学教学反思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