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5-11  字数:25800字  手机阅读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母亲》,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三个:

1、知识目标: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脊背、龟裂、忙碌”等词语,并且再现到课文中加深感悟。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多种方式的解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情深”,提高阅读能力。

二、说教法

高效课堂更加关注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高年级略读课教学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个人独学,小组合作、汇报交流、主题教学(抓住“文眼”——“深”)、创设情境、以读代讲、指导点拨等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愉快学习。

三、说学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边读边悟边批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展示,质疑反馈拓展等活动,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体会慈母情深。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通过播放《游子吟》画面,让学生背诵这首诗来引入新课。目的是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情,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另一方面用学生熟悉的关于母爱的一首诗导入,让学生迈出成功的第一步,缓和紧张的心情,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2、交流资料,简介作者。课前安排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目的是训练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以自已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采用个人读、默读、轻声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要求:(1)遇到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汇报。(1)指名读小黑板上的生字词,如:“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忙碌 攥”等。(2)用自已的话简述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构建课堂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养成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第三环节:再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略读课文的教学着重指导学生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因此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我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他们边读边悟边批注,找出反映慈母情深的句子。之后,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要交流自己读书的发现、感悟和疑惑。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待下一步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体现新课标理念。

第四环节:汇报交流,感悟慈母情深

在全班汇报交流时,教师相机着重引导学生汇报关于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如:“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人,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等。教学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发挥想象。在有感情地朗读和丰富的联想中着重引导学生从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母亲的瘦弱、贫穷和辛劳,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平凡与伟大,从而感受母爱。学生在读中感受到母爱后,顺势引导学生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学习,自读感悟、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展示,可亲自领悟文中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读中悟情,感受准确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美,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第五环节:质疑问难,相互探究

此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第六环节: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课外阅读其他表现母爱的作品,让课堂的余温在课外延伸,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

五、说板书设计

慈 母 情 深

震耳欲聋的噪声

瘦弱弯曲的脊背

疲惫不堪的身体

毫不犹豫地一塞

争分夺秒地忙碌

这个板书设计是中心的浓缩,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我抓住重点词板书,简洁而清晰,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六、说教后反思

整个教学设计我认为还是很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自己认为做得较好的地方:

1、教学目标基本上达成了。

2、尽管这节课我觉得时间紧了些,内容多,但教学效果还是好的。

3、课堂上我能根据学情灵活调节教学内容,不是在走教案也不是被学生牵着走,能关注学生的学情,调控到课文的重难点上来。

4、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语言,也是我这节课和平时教学中力求做到的,比如:生字词的解决;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小练笔的训练,重点语句的朗读背诵都是在训练学生的语言;

5、引领学生走出文本,走出教材,阅读课外相关,都体现了一种大阅读观。

6、板书设计体现了灵动性:如“毫不犹豫”“争分夺秒”是学生真实的感悟。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⑵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主要是整数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的开展“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模式的教学。

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足球净胜球数)、开展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进行新的评价体系(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问题(几组有理数加法的符号与绝对值特征)、是否主动参与讨论(同号与异号的特征)、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概括);

省:在特殊实例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概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在实例讲解和自主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心得、反省得失(如:解后思)。

信:在本节课的探究法则与运用法则中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如在教师用数带正号球的方法得出(+2)+(+3)= +5后,学生按照此思路可以很快得出(-2)+(-3)等其它情形。又如以口答形式判断几组有理数加法的和的符号和在最后以“挑战老师”的形式判断一句话的正误)。

同时本节课在运用“正负抵消”和数轴探讨有理数法则时,教师只对第一个或前两个进行指导和示范,其它的留给学生独立得出或合作完成。

另外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里面体验数学的生活性。

三、说学法:

本节课同号两数相加学生易理解,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前面正数、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为本节课提供了学习的前提;

第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合作和交流的能力,通过探究和合作获得成功基本上可以实现课程目标的;

第三、范例讲解和随堂练习始终是学以至用的有效方法。范例讲解与随堂练习都是学生强化理解法则、正确运用法则的地方。范例讲解时应引导学生步步说理,随堂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小组评价、来克服解题时的错误,有必要教师给与规范矫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将“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法运用到教学中,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简述如下)

1、 引入新知---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今年恰好举行了世界杯,所以通过足球净胜球问题引入教学,情境活泼、自然。在学生回答(-1)+(+1)=0和(+1)+(-1)=0时渗透“正负抵消”的思想引入讨论整数加法的几种情形。

2、 探究新知---行

(1) 类比小学学习加法的“实物数数法”(1用一个 表示,-1用一个 表示,那么2就用两个 表示的方法)和“正负抵消”法形象直观得出一组有理数加法的结果,教学时除(+2)+(+3)教师示范得出外,其他几例均可学生自主得出,教师在聆听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法时及时给与积极的评价。

(2) 联系前面数轴,运用数轴也可以形象得出上述四组数的结果。在教学时要强调加法的“叠加性”,此处学生易出错。如在讲(-2)+(-3)时学生虽然明白-2表示从原点出发往西移动2个单位,但在加上-3时易犯“又从原点出发”的错误,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先讲点的移动再移动然后用数学式子表示,在此基础上出示其它几个算式,让学生运用点的移动说明运算结果;二是联系孩提时学数数(数手指)的方法进行类比。在此处的教学师应加强引导,在讲完第一个式子的表示过程后其他三个让学生依照刚才教师的方法和思路独立完成,在学生发表见解时师可以让其他学生给出矫正和评价。

3、 得出新知---省

在前面形象得出结果的基础上教师诱导学生从四个例子中发现一般的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2)+(-3)=-5

(+3)+(-2)=+1

(+2)+(+3)=+5

(-3)+(+2)=-1

(-4)+(+4)=0

问: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一个有理数同0相加,和是多少?

在引导学生观察前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当中的讨论中,在讨论中师可诱导学生先看式子的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的关系,再诱导学生看和的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关系。如果学生有困难,师可引导学生分类:同号类、异号类、相反数类,观察符号与绝对值特征,再请学生发表自己或小组成员的见解。此处应肯定学生朴素的语言特别应表彰有独特见解和说得完备的学生。最后师生一起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4、 运用新知---信

此处的“信”主要是指在运用法则解决问题时对照法则“步步说理”,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法则用好法则的信心。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时更要着重强调、矫正、理清思路和步骤。然后师生一起“解后思”:在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此处又是“省”),在随堂练习时教师关键是反馈矫正、积极评价,

5、 联系实际、小小拓展;

为落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此处可安排两道实际应用题:如:请根据式子(-4)+3举出一个恰当的生活情境;(此例有很多好情境,教师应对举例举得好的学生给与积极评价)。又如: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温度为-150度,白天比夜间高27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6、 教学小结、知识回顾:

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谈在这节课的得与失、感到困惑和疑难的地方、运用法则的关键和步骤等等。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再提炼。运算时的基本思路:①确定类型、②确定符号、③确定绝对值。

7、课外作业

为进一步巩固知识,布置适当作业。教师还可提问供学生课外思考以挑战老师:学习完今天的知识后,老师认为“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加数”,老师的说法正确吗?请聪明的你举例说明。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79—81页的内容。

2、本课教材主要是让学生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能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的可能性有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体会,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初步学会用可能性的知识预测简单游戏的结果。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是学生日后学习求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为了让学生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材首先设计了两次摸球游戏,第一次摸球后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因为口袋里红球比黄球多,所以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要大,小明赢得可能性就大些,从而体会到这样摸球的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接着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要求,让学生重新设计摸球游戏,并摸一摸,进一步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想想做做的题目是把公平的和不公平的游戏放在一起,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最后,教材编排一则“你知道吗?”来加深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

3、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及新课标的要求,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在活动中,能正确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3)、在游戏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4。本课教学重点: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二、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采用游戏教学法,先通过故事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操作验证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能正确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三、说学法。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互动有可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四、说教学流程。

结合几年来教学新教材的经验,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自己总结出的“新知猜想——自主探究(活动验证)——巩固内化——拓展延伸”的四步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1、在课前准备阶段和学生交流,从生活中引出公平,让学生对“公平”有初浅的认识。

2、接着在“新知猜想”环节我通过《狼和小羊》的故事新编,让学生领悟有些游戏是不公平的。从而引出课题。

3、在自主探究(活动验证)环节我将活动设计成四个层次。首先教学教材中的例题,在处理这一部分时,我打破了教材的原有编排。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学过如何去判断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如果在这里按照书上的方法直接让学生看到4个红球和2个黄球,学生就能够马上判断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再去做实验验证猜想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并且由于事先已经知道了游戏的结果,学生的游戏热情也不会太高。因此在这里我:先不告诉学生袋中球的个数,让学生根据游戏出现的结果进行合理地猜想,使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接着问学生:“那你认为怎样修改这个游戏规则,就使游戏公平了呢?”让学生在小组里尽情的讨论交流,这里学生应该能想到多种方法。这时引导学生比较得出:只要红球和黄球的个数相同就可以了。然后学生分小组自己选择游戏规则进行操作,这里教师要加强游戏的分工与合作的指导,否则学生会在无序的分工与嘈杂的合作中探究,学生容易失态、场面也易失控。最后根据活动结果学生进行讨论:放得个数相等,输赢的机会就相等了,那现在还不是球出现的次数多嘛?谈谈自己的认识。这里的设计意图是:首先在前两个层次让学生领悟游戏规则决定了输赢可能性的大小。再在后两个层次体验规则公平后,在可能性差不多的情况下,仍有输赢,这就要看运气了。

4、在巩固内化阶段,我首先安排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二题,袋子中有三种球时怎样判断,这样的设计紧接着上一环节,既可以巩固新知,又可以作为新知的提高。让学生体会只要是游戏的双方赢的可能性相等,游戏的规则就是公平的。接着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题。这一题先让学生判断用①号转盘游戏时是否公平,再自己设计一个转盘,使它的游戏规则具有公平性,然后老师出示③号转盘让学生判断,最后回到①号转盘,你能不能换个说法使它也具有公平性呢?这一个环节的处理突破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如果学生有困难就留着课后去探索)但充分利用这个环节可以起到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作用。最后第三题用实物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游戏状态,在学生回答时师演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游戏的不公平。在修改规则时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发散学生的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5、拓展深化阶段主要是由足球比赛用抛硬币决定开球引出书上81页的“你知道吗?”

6、最后进行全课小结,让学生自己谈学习的体会。如果时间允许我以礼物的形式还准备了一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用自己手里的现成的材料,设计一个游戏,要求:游戏规则必须是公平的。让学生分组设计游戏。全班交流。(数学的学习是为了实际运用,这个环节是帮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纵观整个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在后面还要学习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运算的基础。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认识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计算整十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设计理念

1.创设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学习,树立学习的信心,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2.将类比、迁移思想渗透其中,在比较中总结归纳。

3.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在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说教法

1、情境创设法

2、比较、迁移、归纳法

3、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四、说学法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法指导。

2、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学法指导。

3、合作、交流、探究学法指导。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铺垫

认计数器、认小棒、认一盘果子

2、故事导入

小兔子过生日,请了好多客人……讲故事的过程中揭示并板书课题:小兔请客。多媒体出示主题图。本环节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有关果子的数学信息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会提出问题,还要学会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3)那么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先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反馈计算方法。

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这时,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

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

所以20+30=50。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把它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2、渗透应用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同时提问,你们知道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都表示什么含义呢?鼓励学生尝试回答,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初步的简单印象。

3、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老师继续讲故事了,就在他们正要享用这些果子的时候……,前面计算的讲解和练习,学生难免疲惫,老师通过继续讲故事,一方面是让学生得到短暂的休息,另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指导学生说出图意,重点在于同第一幅图相区别。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与上面大体一致。

4.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这时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并边说边板书。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做完后组织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道题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解读:

《与象共舞》是一篇略读课文,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作者用“与象共舞”为题,体现了泰国人与大象和谐共处,关系十分密切,大象给泰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本文被编排在五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此外,作为本册最后一个单元的选文,对本学期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句等,要加以复习与巩固。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它的选编要求和学生的情况,特制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理解课题的深意,渗透环境保护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3.领悟课文先概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目标,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大象的特点,以及大象与人的亲密关系;难点是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在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触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有了新课程的明确指导,也为了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决定采用以“朗读感悟”为主,“情境表演”和“对比阅读”为辅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朗读感悟”即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赏读描写大象的外表、神态、动作以及性格、善于表演等的句段,了解大象的特点,感悟它与人的密切关系。在弄懂课文内容的同时,能自己悟出一些有关于事物表达的方法,同时受到热爱动物与热爱生活的相关教育。教师引导讨论交流,适时点拨小结。

“情境表演”旨在创设情境,始终使学生置身于万象之邦人象共处的情境中,以游客或导游的身份,感受这种和谐美好欢乐的氛围。同时也为学生创设出表达自身感悟和情感的情境。

课堂上还将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在写法上的异同,通过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逐步达成共识。

五、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我们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读题质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此,我们选择了创设情境式导入法。

1.谈话: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特别的朋友,它是谁呢?(播放大象影像)在你心目中,象是怎样的动物?在我们国家的南面,有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 ──泰国。泰国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到泰国,“与象共舞”。

2.板书课题,边写边提醒学生注意“象”的“舞”的写法。

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叫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

这样,凭借影像和教师语言的描绘,去展现人象共处的场景或奉象为神的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给学生一种直观感,透过眼睛、心灵缝合时空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异国风光的好奇,激发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而结合课题,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心存疑问,在渴望探究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带着针对课题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通过读书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2.出示“齐齐乐”反馈互动教学软件按点一:

以下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尴尬 彬彬有礼 气氛

A、gān gà bīng bīng yǒu lǐ qì fēn

B、gāng gà bīn bīn yǒu lǐ qì fèn

C、gān gà bīn bīn yǒu lǐ qì fēn

尝试用一个按点,突破多个难读字的读音,提高学习效率。

3.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认读:

熟视无睹 以一当十 以一抵百 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

悠闲 感染 松弛 按摩 尴尬 绅士 气氛 芭堤雅

4、交流一下:通过读书,你们读懂了“什么叫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了吗?初步感知“共舞”意思和人象和谐共处。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扫除课文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为深入理解课文提供条件。

三)、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本文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起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之效。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引导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解决问题: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讨论——感悟” 展开教学,悟出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首先抛出问题: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样的`?(和谐)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这也是课文的重点)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时,要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

然后随机引导讨论交流品读重点句段的体会和感悟。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想象自己身处这种和谐之境时的感受,补白文本的空白处,感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先概述后具体描述的写法,归纳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的阅读方法;随机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以多种形式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汇报交流,随机指导:

1.第二自然段。

“象是泰国的国宝。这个国家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

“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

如果你读的这段文字用本段的一句话来概括的话,你会选择哪一句?

小结揭示写作方法:先概述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2.第一自然段。

生汇报第一自然段,抓重点词“熟视无睹”“悠闲沉着”“不慌不忙”体会幷读出大象的悠闲沉着、人象二者的和谐。

3.第三自然段:

“在泰国,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近距离看大象,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我起初那么紧张,为什么一下子放松了?联系上、下句解答:

“起初我有些紧张,但看到周围那些平静坦然的泰国人,神经也就松弛了。”

“在很近的距离看大象,我发现,象的表情非常平静。那对眼睛相对它的大脑袋,显得极小,目光却晶莹温和。和这样的目光相对,你紧张心情自然就会松弛下来。”

这温和的目光里仿佛在说些什么?

师:是呀,近距离看象,它是那么平静、温和。看到这样的大象,你还会害怕吗?就像作者所写的:在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间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对泰国大象的喜爱之情)

4.第四自然段:

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a、会 ——会——会

b、大象为人做按摩。如果这时你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会害怕吗?为什么?

引导从“慢慢地、小心翼翼、寻找、伸出、轻轻抚弄”感受人与大象相互信赖。点评学法:抓关键词品读。

c、与人开玩笑。

我看到一头象用鼻子把一位女士的皮鞋悠然而去,把那位躺在地上的女士急得哇哇乱叫。此时,这头大象心里在想();当大象用鼻子挥舞完皮鞋,才不慌不忙地回到那位女士的身边,把皮鞋还了她。如果大象会说话,当他面对受到惊吓的女士行屈膝礼时,他会说()

师:如果你读的这段文字用本段的一句话来概括的话,你会选择哪一句?

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5.第五自然段:

看大象跳舞

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出人与象的和谐友好。看到这令人难以忘怀的场面,此时,你也正在与大象跳舞的人群中,你会想此什么?会说些什么?

小结:我们通过读书,体会出人与象的和谐融洽,相互信任。让我们一起再与象共舞吧!师生合作读最后一段。

以上重点句段,学生说到哪,教师就引到哪,随机感悟人象共舞的美好境界和作者先概述后具体描述的写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

(1)象是泰国的国宝。

(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

(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

(四)、总结拓展,感悟内化:

1.回顾课题,总结升华

课题“与象共舞”仅仅是指人和大象一起跳舞吗?借此引发学生的深思,感悟人与象和谐共处的境界是多么美好,令人愉悦。

2、对比阅读,感悟写法

学到这里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喜欢作者笔下的人与象吗?作者是怎么让我们喜欢上的呢?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这处?学生发言后归纳小结:运用了先概述再分述的方法将大象的外表、作用、与人关系等特点融合在段落中,将思想感情融入到对物的描写之中。

3、情境表演,内化语言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与收集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泰国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任选一个方面或结合全文讲述均可),注意模仿课文先概述再分述的表达方法。这种在情境中复述课文的方式,旨在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内化文本,超越文本,重塑文本,同时,也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选择2-3个小导游在全班交流,设置“齐齐乐”反馈互动教学软件按点:最佳导游我选你——1、2、3。这样要求其他学生带目标倾听,边听边想边评价,培养听的能力;听后说说自己把选票投给1号、2号或3号小导游的原因,培养说的能力,同时启迪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

六、板书设计

27与象共舞

人 象

相互信任

和谐共处

板书设计用四段弧线将四部分文字连接成一个椭圆形,力求简明扼要揭示文章主旨:在泰国,人与象的关系已密不可分,共同打造了独特的“万象之国”的风情文化,以及人象共依共存的生态圈。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分析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蒲公英》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从而揭示出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会用“嘱咐”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三、说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会用“嘱咐”造句。

四、说教学难点:

懂得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五、说教法

1、创设情景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创设情景谈话激趣,拨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太阳公公、当“小降落伞们”、当那两颗小种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3、读书指导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精读、分角色读、默读”等对学生的读进行读书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段和课文相关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随着课文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蒲公英种子的自由、开心。

2、细读课文,抓住重点。

讲读第二、三小节时,可以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

如第二小节中我抓住“嘱咐”这个词,先说一说太阳公公怎么嘱咐蒲公英,从而把握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蒲公英种子的语气。指导读太阳公公的话时先利用课件理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以及“黑黝黝的泥土”,帮助学生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从而体会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的亲切关怀。

第三小节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大声”、“放心”、“一定”、“准会”、 “宝贝”、“百万富翁”、“得意”、“欢乐”等词语,领会两颗种子脱离实际、想入非非好自以为是的心态。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指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蒲公英的种子,和他一起思想,一起说话,一起行动,从而实现语像同构、语情同构和语义同构。

3、突出结果,明白道理。

讲读第四小节时, 我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学习,联系上文太阳公公的嘱咐,联系蒲公英种子面对太阳公公嘱咐的不同想法和做法,来理解他们的不同结局。引导学生体会脱离实际、想入非非并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两颗小种子命运的悲惨,感受记住太阳公公的嘱咐。并模仿太阳公公再劝一劝那两颗小种子。

4、达标检测,了解学情。

完成达标检测,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5、课外作业,延续故事。

当又一个秋天到来时,蒲公英种子成熟了,他们又要带着一个个小降落伞飞翔、旅行、安家,这时蒲公英妈妈和孩子们会怎样道别?

让孩子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更深层次地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

8《蒲公英》

沙漠(金光闪闪) 湖泊(银花朵朵) 泥土(黑黝黝)

早已gan死 早已淹死 茁壮成长

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

2.说课稿汇编六篇

3.说课稿汇编六篇

4.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10篇

5.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

6.【必备】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

7.实用的物理说课稿汇编九篇

8.【精华】说课稿汇编六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