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登鹳雀楼》导学案

时间:2024-04-30  字数:4900字  手机阅读

唐诗《登鹳雀楼》导学案

引言:《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学习古诗需要讲究方法。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登鹳雀楼》学案 ,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学习目标:

认识四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1、 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 诵读古诗,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3、我能从头到尾把古诗诵读两遍。(组长一定要督促每一位成员认真完成。)

4、我能边读古诗,边圈本课要学的生字、新词,然后再拼读三遍。(组长带领本组的成员完成)

5、写出以下多音字的拼音并给多音字组词。

{

jìn( )

jǐn( )

二、 问题交流

1、 我们组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组通过交流讨论,还有以下几个问题不能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展现提升

1、各组派代表上黑析听写,其余同学在下面听写,并由小组长批改。

2、 认真查找黑板上写错的地方并请同学加以纠正。(要求:字迹工整、大方)

3、 展示你初读课文后的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理解古诗含义。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1、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辫一辨,再组词。

{

入( )

人( )

{

尽( )

冬( )

二、问题交流

1、通过学习,我们组解决了以下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组通过讨论交流,还有以下问题没有解决,请同学们帮帮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展现提升

1、说我的收获。

2、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四、巩固达标。

完成课后练习

附录:

《登鹳雀楼》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书法家崔国伟行书《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周复纲说,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唐诗《登鹳雀楼》导学案】相关文章:

1.古诗《登鹳雀楼》导学案

2.《登鹳雀楼》导学案

3.登鹳雀楼导学案

4.《登鹳雀楼》导学案

5.登鹳雀楼 导学案

6.语文《登鹳雀楼》导学案

7.唐诗《登鹳雀楼》教学案例

8.《登鹳雀楼》导学案及诗意赏析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