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5-07  字数:19600字  手机阅读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乐音由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

2、常识性的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3、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4、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5、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教学重点: 音调及响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音调及响度的区分

2、音色

教具选择: 刻度尺 橡皮筋 铅笔 音叉 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声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比较声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人耳的听声频率范围以及频率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⑴ 播放两段音乐的片段,其中一段为音乐歌曲,一段为机械噪音。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是哪一些,由此提出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⑵提出问题:其中音乐歌曲都属于乐音,那他们同样是歌曲,又有什么区别?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声音又大小,高低之分。同时,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的声音各有什么区别。

⑶总结乐音的三个特征。

并提出问题:这些特征又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

2、过程展开

A、音调:声音的高低。

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然后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记录下表

伸出长度

振动的快慢

振动的频率

发声的音调

1/4

1/3

1/2

3/4

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学生阅读书43页“一些声音的频率表”,

总结: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一般说,儿童的音调比成人的高,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的高。

实验探究:探究吉他弦线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弹拨时发出的音调高?

让学生用橡皮筋模拟吉他弦来做这个实验。

结论:越细、越短、越紧的声源发出的音调更高;

越粗、越长、越松的声源发出的音调更低。

B、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叫做响度,也叫音量。

提问:如果你想要听到更响的声音,你会怎么办?那你觉得响度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活动:把直尺的一部分伸出桌子,保持伸出桌子的部分长度不变,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拨动直尺。

注意观察 1、 刻度尺的振动幅度有什么不同?

2、 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1)结论:力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老师活动:敲击音叉,前面和后面的同学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差别。可以让同学到教室外边或者更远的地方来听。

(2)结论:响度与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总结: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距声源的距离等有关。

C、音色:又叫音品。

两个同学同唱一句歌词(或者同说一句话),让学生区分分别是哪位同学演唱(说)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他们呢?学生会感性地认识到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①、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D、声波的图形 (书中第44-45 页分别介绍)

波形图有:波峰、波谷。频率的高低:图形曲线中,波峰(波谷)出现的个数多少,表示频率的高低。

振幅的大小:对应着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

三、小结:乐音的三个特征、定义、决定因素

A、振动越快,频率越大,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B、越细、越短、越紧的声源发出的音调越高

教学反思

1、以听声为主线,恰当的使用了农村教学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声音的三个特征,使学生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很好地突破了“音调与响度这两个易混淆概念、声波图”等的教学难点。

2、以学生参与为主线,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分工协作、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不同展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学习效率。

3、学生对乐音三个特征的认识和展示实验探究过程,学生代表的准确描述、学生间的密切配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很好的做到过渡自然、流畅、科学、有效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合作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4、教学过程中讨论交流、听声、实验探究等,都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来展开,让学生在体验、合作和探究中学习声音的三个特征,气氛热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教学准备:

1. 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2. CAI:学校的平面图:大操场、教学楼、综合楼、篮球场。

生活中怎样辨认方向。(几幅图)

岳阳步行街部分景图。(新世纪商场、肯德基、广场、大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蜡笔小新将到我们学校来参观,还想到我们岳阳的步行街去看一看呢。

1. 师:大队部将招聘部分同学作为小导游带领蜡笔小新参观,你们想报名参加吗?

2. 问:怎样才能准确找到想游览的景点的位置呢?

师:看来认清方向是十分重要的。会看地图是本次竞选小导游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向的用途

问:你会认方向吗?你们都有哪些辨认方向的好办法?

师:同学们,你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我在网上也找到了一些资料,想看看吗?(出示年轮、树林、动物图片)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三、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1.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利用太阳来辨认方向。看着大屏幕(课件演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板书:东]

2. 师问:我们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呢?还有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是什么方向呢?

3. 师:这儿有一些小动物,他们迷了路,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请贴在教室相应的墙壁上。

4. 师:你知道吗:我们的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到了下午的时候,面向太阳,我们的前(西)、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还有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是什么方向呢?

5. 师:我们已经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闭上眼睛,我说出方向请用手指出相应的方向。

6. 游戏:找礼物。请几位学生从座位出发,按照师所说的路线找到各自的礼物。

四、模拟招聘:

1. 师:课前我说了关于招聘小导游的事,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现在我们就来一次模拟招聘,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是评委,如果他们的表现非常好,就请为他们鼓鼓掌。

问:谁愿意第一个来试一试?(课件:小明上学路线图)

问:还有谁想试一试?(多人练习)

2. (课件)师: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这可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啦!这是教学楼,这是我们的综合教学楼、小操场、大操场、植物园和乒乓球台等。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3. 问:综合楼在教学楼的哪一面?小操场在教学楼的哪一面?校长办公室在小操场的哪一面?……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

五、小结:

问:你们这节课有了什么收获?

六、作业:

蜡笔小新想去我们岳阳的步行街玩一玩,请你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为小客人设计从6路车站(一人民医院站)到步行街的游玩路线图或者步行街的主要场所所在地的位置。

第二课时

情境模拟:陪蜡笔小新逛步行街

活动过程:

一、 上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同学们都设计好了没有?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分小组检查作业,并改正不对之处。)

二、 小组派代表上电脑显示台来展示自己的设计,并且介绍游玩路线图或者步行街的主要场所所在地的位置。

三、 1. 欢迎蜡笔小新的到来。

2. 活动:陪蜡笔小新逛步行街。边走边说出所在地的方向,用上第一课时所学的知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并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四、小结:小客人蜡笔小新在岳阳玩得很开心,谢谢你们小朋友。蜡笔小新欢迎你们去日本旅游,他也会当好你们的小向导。

教学目标:

1. 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2.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经历辨别方向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的体验,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课时要求:

1、讲读24小节,使学生知道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水,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理解到处、又、很、也、怎么办、一个一个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用看见一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

2、它是怎么喝到水的?

三、教具:

1、多媒体2、瓶子及石子若干3、录音机

四、教学形式:

分组教学实验法讨论法五官体验法尝试法

五、教学过程 :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词语: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1课(指着板书)(齐读)乌鸦喝水的词语,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请小朋友来读词语。

A、出示词:乌鸦、口渴、喝水、找水、怎么办、瓶子

B、数一数:瓶的第9笔是什么?(乙)

C、出示:喝、渴一起读。

你怎么来记住喝和渴?

(喝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为嘴巴干了,所以是氵三点水。)

D、请把书翻到第110页,我们来做课后第2题选词填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开始。

⑴自己做。

⑵交流:谁愿意来说第1句?第2句?第3句?(指名)

⑶都对了吗?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把这三句句子读一遍。

(齐读3句句子)

2、新授:

A、过渡:通过第1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指着板书)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吗?老师请小朋友边看边听边想想。

B、⑴播放多媒体录象及录音。

⑵问:乌鸦找到水了吗?(齐答)喝到水了吗?(齐答)

⑶我们来读读课文。(自己读)找一找哪节写了乌鸦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开始。

⑷你找得最快,请你来说,是哪一节?(第2节)

C、学习第2节。

⑴真聪明,找对了。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地读读第2节,你是从哪句话里知道乌鸦找到了水?开始。

⑵轻声读交流

⑶谁来说?把句子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①对了,乌鸦看见了一个什么?(齐答)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怎么样?

愿意把第1句读给孙老师听的小朋友一起来读第1句话。

②用看见说话。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那么你看见了什么?(指名每一组46号的小朋友说。)

你看见了××,××怎么样?(指名13号说)谁也愿意向他学习说一说。

⑷①课文里的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它可高兴了,可是(出示多媒体图象)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它喝不着。(学习第2句)

②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在3号组长的带领下读读第2句句子,并讨论一下,找找词儿说说乌鸦怎么会喝不着水的?开始。

③小组自学讨论

交流:老师这里有四个瓶子,找找哪个是乌鸦找的瓶子?(因为,模拟多媒体点出高、小、不多。)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在你们桌子上的瓶子和乌鸦,是不是因为这样而喝不到水?小组观察,请哪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来说说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指名2人)

④如果瓶子怎么样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说看。

Δ 如果瓶子不高,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⑤可是,现在(出示多媒体图)(指名说)(瓶子、瓶口、里边的水,它喝不着。)乌鸦遇到的困难可真(多),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一读。(指名每组派1个代表来读。2对)大家一起来试试,读读第2句。(齐读)(看图)

⑸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乌鸦喝不着,它心情怎么样?(很着急)对呀,可着急了,请小朋友自由找伙伴把第3句读一读,读出乌鸦很着急。

①自由找伙伴②指名2对③齐读

现在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第2节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D、学习第3节和第4节。

⑴是呀,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替小乌鸦出个主意?怎样才能让乌鸦喝到水?(指名说,边说边出示方法)大家想的办法真多,我们的`小乌鸦也想出了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⑵播放多媒体,师读课文第3、4节。

⑶老师这里有道填空题,请小朋友在3号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课文第3、4节。想想乌鸦的办法是什么,怎么填?

出示:乌鸦看见_____,于是,它把_____

①小组自学。

②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读读课文第3、4节?

③请一组派代表来说齐说。

⑷点出:一个一个地,乌鸦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地衔石子?在你们的桌子上有2个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请你们在1号组长的带领下,动手试一试乌鸦的办法,边做边观察边想。

①乌鸦一个一个地把小石子衔来放到瓶子里,会怎么样呢?(水会慢慢升高)

②乌鸦喝到水了吗?

动手做交流

小结:是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心里怎么样?(很高兴)

请小朋友和孙老师来合作读课文第3、4节。

师生合作读(注意一个一个地、慢慢地,读得又轻又慢)学生连起来一起读课文第3、4节。

⑸刚才你们也为乌鸦出了许多主意,我们来比一比,谁的主意更好?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乌鸦的办法很省力,还能喝到瓶子里全部的水。所以,你觉得这只乌鸦怎么样?

3、总结全文:

A、是呀,这是一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小乌鸦。让我们

重温一下乌鸦聪明的办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B、朗读全文

C、总结:这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的小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我们也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解决困难,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板书:题目、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小黑板显示)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蓝(zhàn) 栀子(zhī) 玄奥(xuán) 清澈(chè) 禅心(chán) 犬吠(fèi) 憔悴(qiáo cuì) 树冠(guān) 凝静(níng)

2、教师范读: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5、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k11-018.jpg;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四、体验与反思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四篇】相关文章:

1.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四篇

2.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4.【实用】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5.有关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6.【精品】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7.【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8.【热门】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