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4-27  字数:46300字  手机阅读

有关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29课《钓鱼的启示》。

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

二、说教法及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

1、组织教学。

因为是抽签借班上课,第一次见学生。我先话家常式地让学生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敢问敢答,不怕问错答错”,消除学生的顾忌和紧张,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2、导入。

采用师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让学生明白语言积累的重要,又在学生取得成功体验得到激励性评价,情绪高涨之时出示投影,赠送给学生一段“名言”,也就是文章的难句、中心句。然后让学生聚焦中心句并针对中心句质疑问难,从而激发出学生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学习新课文,去主动探究答案的热情。

3、新授——研读课文。

① 听读课文录音,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目的。

② 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因此,我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读中感受夜晚的美景,体验“我”和“父亲”的心情的变化,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 “钓鱼”部分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角色置换,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和训练口头表达的双重目的。“启示”部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正反两面帮助学生领悟含义,突破难点。

4、总结。

全文学完后,以自写“名言”的形式交流读书感受,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并充分地发

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又进行了书面表达的训练。

5、作业。

作业布置一为与自己的父亲讨论,交流自己对本文的阅读感受,既复习巩固了课文,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二为推荐阅读篇目《中彩那天》(文旨类同),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设计者:陈香兰

教学目的:

1、按事情发展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

3、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教学过程:

一、质疑: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2、除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节课你还想学会什么?

二、答疑:

导:就从某的问题入手学课文。这个问题学懂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诱惑?自己读书,划出有关词句,读出你的感受。

①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吗?

②作者钓到鲈鱼后惊喜、得意。(板书)时说出来的吗?作者直接把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导:还有哪些描写也衬托出了作者钓到鲈鱼的高兴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写:涟漪、银光闪闪——读得慢一些,给人以回味。

②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的轻短、活泼。

2、捕捞鲈鱼是有时间的,在什么时间?是放?是留?父亲和我对待这条诱惑人的鲈鱼态度一样吗?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合作读书。(板书)

①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你理解父亲的做法吗?(讨论)

尽管作者“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诱惑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诱惑,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34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34年后我的成功。贺拉斯说:“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财富。”所以当你为自己具备的某些优点骄傲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你的师长,是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你如此优秀!

②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谁跟他的意见一样?你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样呢?

语言:

①小组合作读对话。②引读。③表演

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再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行动:

①“乞求的目光”的扩展。

②放鱼动作的朗读指导。

小结:通过人物动作反映人物心理。

(二)再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1、“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特殊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2、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板书)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三、总结:

1、本文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学会了什么?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么?

四、扩展:

1、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你曾经禁不住哪些诱惑?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样真诚的与大家共享?打算怎样写具体?

2、童心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努力,我们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吗?

3、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父亲 我

钓鱼 得意

放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有道德的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最后一课时的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说教材: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这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在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教材中,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教科书出示了活动的两个范例,首先由小精灵提出问题:“能用2个●表示不同的数吗?”(由于到目前为止,学生学过的数只限于100以内,所以这里的数只指一位数和两位数。)下面展示了四名学生小组活动的情景,其中三名学生在数位表上摆圆片,根据十位和个位上圆片的数量说出摆出的数,另外一名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把这三种答案综合起来,表的左边是所用的圆片数,右边是摆出的三个数。在这里,要求学生理解不同数位的位值概念(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同时熟练掌握2的组成(和是2的加法):2=0+2,2=1+1,2=2+0,就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摆出、说出所有答案。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用3个●摆出不同的数。三名负责摆的同学已经摆出3、12、21这三个数,负责列表的同学已经把他们的答案都写在纸上,但认为还有没摆出来的数,提示学生思考除了上面这三个数,用3个●还能摆出什么数。(还有吗?)接下来,小精灵提出问题“用4个●、5个●……分别能表示哪些不同的数?”提示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实际摆一摆,把列表中的其他情形补充完整。最后,教材让学生不用摆,说出用9个●能表示哪些数。这就要求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利用归纳的方法来得出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4.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除应关注学生数位及位值的概念的巩固应用外,还应同时关注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独立思考态度等方面是否得到健康的发展。

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学生应采取自主探究,实际操作的学习方法。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

说教法: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组织和引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必须注意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注意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并指导学生加强知识的积累;还需注意学生间的交流和反馈,加强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指明新知的研究方向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四)课堂提升

具体每个步骤的安排如下:

(一)复习旧知,指明新知的研究方向

1.教师利用数位表和计数器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十位上的数字和各位上的数字各自代表多少?

2.师和学生活动,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提问:可以怎么摆?随后出示数位表,把不同的摆法显示在数位表上,最后把全部的摆的结果写在汇总表上进行记录。

(二)小组自由活动,探究新知

1.师提问: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是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是20?

(2)记录摆出的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2.刚才我们用两个圆片摆数是怎么做的?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行方法小结。

3.学生各自进行小组活动。依次分别用3,4,5个圆片来摆数。师巡回指导。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1.“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如果学生能够发现规律,就鼓励学生不摆圆片,直接写出用6个、7个等圆片可以摆出哪些数。如果学生还没有发现规律,可以让学生再接着摆下去,试着找出规律。

2.总结出规律。

3.通过前面的规律,想一想说出用9个圆片可以表示哪些数。(先在个位上摆9个圆片,是9,再从个位上挪一个圆片到十位,就是18,……,一直到把9个圆片都挪到十位,就是90。也可以利用个位数与十位数之和得9的原理来写出这些数。)这里可能会出现方法的多样化,教师要尊重和保护这种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并形成交流。

(四)课堂提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各组数间存在的规律,更深刻地了解100以内数的特点。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雨霖铃》这首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第8课《词六首》。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鉴赏唐宋诗词。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全人格,《雨霖铃》作为婉约派词的代表,不管在教材中或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掌握其表现手法、风格和意境有助于举一反三,深入了解婉约派词,对比学习豪放派词,进而掌握各类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二)教材的内容

这首词以“离情”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词人柳永在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执手别离的情景。词中句句洋溢着离愁深情。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被誉为千古名句。因此,这篇词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意境,体会词人情感。学习其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美读、美说、美赏,品味局部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浓浓的情感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并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

难点:掌握其艺术手法。

三、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二的学生,我校高二学生古文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阅读诗词作品,都只能直观感悟,猜测,难以表达,更不用说对诗词进行细致地审美鉴赏。但在《雨霖铃》之前学习过的优秀作家作品,例如《沁园春〃长沙》《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等,都有助于《雨霖铃》的鉴赏学习。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本课依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

运用幻灯片,配乐朗诵等多媒体手段,结合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想象意境法、提问点拨法、拓展法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积累文学素材,掌握鉴赏技巧,体会词人情感。

2、学法: (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美国著名学者皮尔斯曾经说过后现代时代最缺乏的是注意力,诗歌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体会和领悟诗歌的音乐美。针对高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可进行默读,通过潜心把玩,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

(2)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就是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但《雨霖铃》这首词意蕴极深,还应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个中精妙词句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

(3)联系已学诗词,举一反三,体会词中的意象,再现意境,体诗情,赏名句,养成熟读背诵的习惯。

五、说教学步骤

(1)反复诵读 把握 感情基调

(2)交流讨论 掌握 主要内容

(3)联系旧知 了解 关键意象

(4)细致鉴赏 领会 诗词意境

(5)归纳总结 学会 鉴赏方法

(一) 导入:学生竞答,激趣导入。出示与“离别”相关的诗歌图片,让学生回忆积累的诗句,既能温故,又能检测学生的诗情,还能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一个离愁别绪的氛围中,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相关图片:《荆轲刺秦王》、《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游子吟》、《蝶恋花》《江城子》……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血脉之情、知音之声往往就在这别离声中凄凄惨惨戚戚。今天,我们就来目睹一场“骤雨初歇”后的情人之别——《雨霖铃》(出示标题,板书)

(二) 词牌、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词牌虽然只是规定了词的形式格律,与内容没有直接联系,但《雨霖铃》词牌的来历却与该词在感情基调上有一定的共鸣之处,对词牌的介绍,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教师用故事性的语言介绍柳永的传奇经历,激起学生的好奇之心。强调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三)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加之宋词这种文体本是用来配乐歌唱,抒发感情的。所以,几番诵读更能领会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

1.播放配乐朗诵,学生跟随默读。

听读提示:首先要注意词的感情基调,朗诵者的语气语调、停顿处重音位臵。

2.教师以幻灯片出示疑难字词,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词句,自由诵读。 寒蝉:初秋乍寒时的蝉,偶而自鸣,但短促无力,至深秋则噤。

都门:指汴京门外。

帐饮:是说搭起帐篷请行人吃酒,古人离别饯行离不开酒。

无绪:毫无心思。

烟波: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

无绪:古,没有心思。今,没有头绪。

念去去:想到将来……

应是:即便是。

3 .学生代表范读,男女生各自请出一位代表,学生进行评论交流并整体把握感情基调(讨论得出哀婉,悲伤,凄清的感情基调)。

4.内容的整体把握:出示图片,鼓励学生结合朗诵所得概括上、下片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生动形象地叙述出画片的内容,以此检测学生的直观感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让学生参与到诗词交流中来。

5、教师出示幻灯片总结该词的内容结构,引出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四)揣摩鉴赏重点文句,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和文章感情。

主线:诗缘情,文学作品的抒情表达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鉴赏文学作品,不能断章取义,但如果截取的是重点语句,就能更简单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请在词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离愁别绪的诗句!

重要句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提问:这句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提问:此句写景,那句中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离愁别绪有何联系?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提问:此句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提问:看似寻常的两句词,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为“今霄梦醒何处”如何?改为“ 今宵酒醒何处,芳草地晓风残月”如何? 改为“杨柳岸,凄风冷月”如何?

目的:这四个问题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景中寓情的,词人所选景物与表情达意之间有何联系。解决此问题,要对意象进行分析,依托于常识和已学诗歌,教师出示与意象相关的幻灯片,旁征博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把握意境体诗情。

(五)总结风格

教师概括本词的内容,总结婉约派诗歌的风格,学生揣测豪放派诗歌的特点。

(六)作业布臵

1、课后作业:反馈练习

反复诵读《雨霖铃》直至背诵。运用课堂中所学,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简单鉴赏下面这首词《蝶恋花》。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

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借景抒情的诗词往往是上片重在写景,但景中有情;下片重在抒情,但情中有景。上片的写景往往在创设出一种氛围,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

2、课外实践:

收集古代诗歌中的一些特殊意象,例如“酒”“梅”“梧桐”等。

六、说板书 (内容、结构及表达技巧的完全诠释)

雨霖铃 柳永

离别之前:寒蝉、长亭、骤雨、都门 ——→勾勒环境

离别之时:伤离别 ——→ 描写情态情景交融

烟波、暮霭、楚天(实写)

离别之后:羁旅之愁—— ——→刻画心理 虚实相生

杨柳、晓风、残月(虚写)

此板书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学生能直观地把握本词的内容、结构、艺术手法,这样的设计能增强教学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附2:完整教案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大雁归来》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这一单元是以人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中的“关爱自然”单元,这单元是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而这篇文章则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算短。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象一首抒情诗,有人把这篇文章读成了说明文,我觉得思想度不够,应该读成散文比较好一些,因为作者作为一个爱鸟者,他抒发的是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与一般的动物写作者是不同的,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鸣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和作者一起去“观察”(大雁的飞翔、声音)到“思考”(大雁世界给予我们人类的启示、作者的思想观念),由浅入深、由文字到思想、由感性到理性,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到作者看待自然万物时的多角度和大视野,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界美好和谐的画面,且能给予一种思想上的“碰撞”,改变一贯以自然的“主宰者”身份居高临下审视“自然”的视角,学得一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我以为,这才算读透教材。

结合以上想法我设计本课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会运用。

②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训练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而非讲授大雁的知识。

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疑难句子。

学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①结合学校课改要求,实践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配合多媒体演示文稿与黑板的应用。整个教学借鉴“三读法”突出层次与板块、梯度与效度。

②以四人小组、同桌研读交流探究法为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能力,大胆冲破心理束缚,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

三、说教学过程:

㈠、出示课题、大雁图及导入语:

每当萧枫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一般,行动划一。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大雁的记忆。(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猎奇之心)

㈡、介绍作者:(理由:国外、特殊的环保情怀)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他是一位热心的观察家,敏锐的思想家,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此书文笔优美,思想深刻,被誉为“绿色圣经”。《大雁归来》是该书中的一篇观察笔记,文章内容具体详实,描写生动细腻,情感真切动人,又包含有作者理性的思考。(出示作者画像与《沙乡年鉴》一书的封面,给学生直观感)

㈢:出示学习目标:

①初读课文,感知生字词;

②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大雁的特点;

③重点语句读,感知文中的优美语言与作者的情感。

㈣:1、一读指导:快速阅读全文,注意时间,一气完成,标记出陌生的生字词。

2、一读检验:

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雾霭、窥探缄默狩猎凋零滑翔顾忌

②解释下列词语。凋零:迁徙:缄默:窥探:雾霭狩猎:顾忌:目空一切:

提问与点拨:

①迁徙(xǐ)雾霭(ǎi)窥(kuī)探缄(jiān)默狩(shòu)猎凋(diāo)零滑翔(×iáng)顾忌(jì)

②解释下列词语。凋零:凋谢零落。迁徙:迁移。缄默:闭口不说话。窥探:暗中察看。雾霭:雾气。狩猎:打猎。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关于对语文知识的检测,我想说明一点,我们现在使用的教科书几乎是从人文性和文学素养的宏观角度让学生总体把握,而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少之又少,课后“研讨与练习”几乎是清一色的理解分析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该教材对语文知识有忽略的感觉,新课标也提出要淡化不等于忽略。所以课堂上的`双基、语法、修辞有时必须穿插一些,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㈤:二读课文指导:同学们要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要点,把握文意。完成思考题:①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②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不准翻阅资料书,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先自主思考,依据要求再小组或同桌交流)

提问归纳:

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明确:

①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③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④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⑤爱寻食玉米粒。

⑥常六只列队飞。

⑦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闹。

2、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明确:课文中说明大雁知道威斯康星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

㈥三读指导,品读赏析文中语言与作者的情感。有人说这篇文章是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两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有难度,可适时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明确:(1)品味形象性:明确: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的辩论,深沉的总结,稀疏的谈论,形象的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2)感受抒情性: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3、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4、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

5、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说课稿 篇5

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七册第七单元《简单的统计》。

统计与概率是课改后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新课程标准一年级的教材中已经初步介绍了这部分知识,而现在读四年级的学生,以前并没有直接学到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又很少经历、留意这类知识,基于学生的认识特点,我主要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体验、经历、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

2、 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思想。

4、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作用,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了达到以上教育教学目标,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改动,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1、 变直接呈现原始数据为收集、记录原始数据使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过程。在这一步通过学生为教师帮忙,想办法,体现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最后只所以采取用调查记录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从原始数据表中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 变教材的“正”字法为学生的多种方法分类整理数据。分类整理这一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正”法,此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数据整理方法,但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展现自我个性的机会,提供创造思维的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找方法、创路子,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渗透了灵活选取方法的思想。

3、 变教材的直接呈现统计表,为部分呈现法让学生在分析思考中完成表格,加深学生的印象。

4、 变固定型练习为运用型练习。教学完新课以后,我设计的一道选择景点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实际地收集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让学生经历整个的统计过程,对新知进行巩固。最后一个问题的设计:还可以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可以帮我们了解哪些情况,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产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体现了课标中“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这一思想。

课标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在这节课中从新授到练习到学生的课后统计,数学素材都源于学生的生活,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可以为我所用的思想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数学不如做数学,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力争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知识,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孩子,让他们自主探索寻求方法,确定统计策略。”教师作为一个导演者,只是在关键处点拨、指导、小结来激发学生思维,拓展思路。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性。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能够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知识反馈七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本节课洋流的运动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海洋水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水体,既是空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本身也处于不断地运动中,而且是一种大规模的运动,通过海水的运动,影响到其它各自然地理要素,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以后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资源和灾害的学习做好铺垫,也是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教材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的基础。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分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中已经学习了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这对于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与分布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于海洋的知识也很感兴趣,且有一定了解,在学习中有充分的主动性。学生有一种想要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的欲望,这种欲望能促使他们对自然事物进行思考,充分发挥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依据课标规定及教学实际,考虑到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局限性,“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

重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的分布规律的知识点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缺陷,故确定其为难点。

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本课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读图归纳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引导法。

教学方法:

读图归纳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引导法, 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学生的参与合作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地图提高素材的直观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并尽量引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问题引导法使学生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兴趣,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愉悦感。

学法指导: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地理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针对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本课知识的特点,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类比,培养学生勤动脑、善观察、会发现,动手画,并养成对相关地理事物的总结归纳的习惯,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地理思想方法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按以下环节展开 情境导入:中国鸭子舰队 预期目标:创设案例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堂。引出洋流的概念和洋流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一、洋流: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的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运动

合作探究:设计意图:洋流的分布规律比较抽象,为了充分让学生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首先展示给学生一幅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两种不同性质的洋流—暖流和寒流。 为降低教学难度,简化内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信息归纳能力,训练学生动手绘图的能力,请学生画出太平洋洋流的模式图,学生代表在电脑上画出。形成不同纬度的大洋环流。

为了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从动态角度完整地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展现一幅动态环流图。 结合活动及多媒体动画,采用总结归纳、演绎求证的的方式。 为使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的归纳分析,设计以下一组问题,学生在探究、讨论过程中总结出洋流的运动规律。

归纳总结:太平洋洋流分布的规律。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2.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东暖西寒

3.南纬400~600之间——西风漂流,寒流 演绎求证:为了总结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把太平洋的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行推广验证,以此模式图来验证大西洋、印度洋的洋流分布规律,求证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北印度洋不符合此规律,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针对不同的班级情况,对学有余力的重点班,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结合南亚季风的知识,分组讨论北印度洋洋流流向的成因,学生代表总结发言。普通班直接跳过本内容。

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最后总结全球大洋环流分布规律,给学生一明确的规律总结。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2.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东暖西寒

3.南纬400~600之间——西风漂流,寒流

4.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 洋流在运动过程中伴随着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会对所经区域的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引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洋流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体现出洋流对所经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深刻理解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航海、海洋污染产生不同影响,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设计如下一组问题,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总结发言。学生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应当充分利用洋流对人类的有利之处,避开不利之处。

1.气候: 促进全球的热量平衡;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海洋生物: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3.航海: 顺流加速、节能;逆流减速、耗能

4.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板书设计:为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板书设计如下。

为了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设计如下练习题。

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会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体现。

【有关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相关文章:

1.有关说课稿汇总六篇

2.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

3.说课稿汇总六篇

4.说课稿汇总六篇

5.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6.有关初中音乐说课稿汇总六篇

7.有关说课稿初中汇总六篇

8.有关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六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