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叶摇曳散文

时间:2024-05-03  字数:3800字  手机阅读

枝叶摇曳散文

大西北在我的印象里是苍凉的。长条状的黄土斜坡,孤立而圆浑顶的黄土丘陵,重重叠叠的山,道道弯弯的梁;满眼沟壑纵横,植被古稀,干枯的芨芨草,萎靡的胡杨枝桠,开裂的黄土地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还有那黄土黄沙,随着西北风席地而卷,酷似八月十五的钱江潮,层层滚滚由远而近地涌来,铺天盖地……然而,前年的四月末,当我站在西北黄土高坡上的一条小河边时,一眼就看到对岸站着一棵绿色的树,而河的这边落着一枚绿色的树叶,隔离树和树叶的是绿色的河水。这是我在西北高原上采风时看到的实景,一道在黄土地难得看到的风景,和我想象中的大西北形成强烈的反差。

熟悉我的朋友总是说我的眼光尖,总能看到一些别人不太注意的物象,其实不是这样的。我的眼睛只是对某些看似平凡的事件或物象容易产生别样的好奇,往往会有一种没有局部就没有整体,没有细节就无从完整的遐思遐想。就像那天,我在甘肃黄土地的一处遥遥眺望,看到一条随风飘动的绿色裙带,一条非常独特的绿色裙带;走近一看,那是一条碧翠撩心的河流。此时,我的眼睛不只是随着河流走,宁愿注意散落在河流以外的某些物象,比如一棵树,比如一株草,一枚树叶……

我除了惊讶,更多的赞叹。本以为只有我们江南才会有这样清澈碧波的河流,没有想到在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上也有这般美景——翠绿的河流,翠绿的树木,翠绿色把黄土地点缀出了灵性和秀气,促使我坚信凡是有美丽和温存的地方,总是有大量的绿色诞生与存在。一下子就改变了我对大西北原有的印象。

看我如此赞叹西北的绿色,当地的作家朋友不禁笑道:“哪有峻毅想得那么美啊!我们西北的黄土地怎么能与你们江南的山水相比呢。因为我们这里长期缺水,所以只好在沟壑底筑坝蓄存雨水,就像你们南方的小水库。”我不管是水库还是河流,反正眼前绿绿的水绿绿的山,生动鲜活,映入我视线里那绿绿的水分明与动态的河流没有两样嘛。再瞧瞧边上的树木,似乎也是动态的,当然不可能是因为云彩撩拨它们才走动的,而是因为随着水的涟漪波动在走动。黄土地上的“山”也怪怪的,感觉我总是在山顶俯瞰才能认真地看清“山”的面孔——山坡山坳山脚,丝毫找不到对山应有的仰望之感。陪同的朋友说那不是山,我们并没有在山顶,而是行走在平地,眼前的“山”实际上只是沟壑,因为风尘暴和洪水的遭劫,使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从而造成水土再次严重流失。水土流失越严重植被生态危害越大,这样形成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黄土地就冲成了千沟万壑……

我对于事物的认识,有时候会认为分支大于主干。比如眼下,我站在沟壑边望着“河”水,而“河”水躺在河床里几乎也在看我,它或许正对我这个江南女子的远道探访感到好奇呢。我们真是互看不厌。我兴致盎然地从地上拣一片大大的树叶,随手轻轻地扔到“河”里,细心地观察。真的难以想象,树叶顺风顺水地飘啊飘啊,竟然飘到了对岸,粘合在一棵树根稍微露于河泥的树上了。我不觉一惊,随之大喜,因为我发现了落在我脚下的这片树叶,原来正在等待着一个回归母体的契机,是我偶然来到了这里发现了它,把它拾起,给了它回归的希望,无意中就做了一件“放生大好事”。

我们都活在常态下,而在常态下的树叶是无法离开树枝的,常态下的河水是无法离开河道的,常态下的我更是无法离开自己的思想,无法停止自己的定势思维。看熟悉的云,听熟悉的话,走熟悉的路,不想创新,不愿探索,宁可把生命放在温室里慢慢地消失它原有的活力——我不是这样的人!我做不到!我早已习惯驾驭着自己的思维之车在大江南北奔驰,对于那些仿佛已成定论的事物进行再次观瞻,再次审美,从而发现个体和集体的差异,找到自己的个性和个性的价值。

眼前的黄土地,眼前的河流,还有随着流水摇曳到对岸的树叶,都是大自然里的分子,也是我思想的组成元素。我想,我是一片会思想的树叶,曾努力地随着河水而游,寻找着和自己思想契合的树木;我想,我是一片生命力顽强的树叶,只要有滋润我的水,就能映出的我的影子,粘在属于我的树枝上。有时候,我会把树枝想象为男人,把树叶想象为女人,而把树木想象为世界。世界不能没有女人和男人,正如天不能离开地一样,这就是自然世界延年繁荣必须具备的原点,也是自然规律。我向来不支持刻意独身者,男人和女人,女人和男人,上帝在造人类时只制作了一对永恒不变的模具,是阳阴极端,水火不容,而又偏偏互不可缺两种人——男人与女人。说得俗气些,也更切实些,人类世界的天地,也只存在于男人是女人的天,女人是男人的地。男人给女人的天,虽然往往不着边际,但总让女人充满着无限的遐思,充满着缤纷的希望。女人给男人的地,虽然并不肥沃,却给予男人温馨,让男人感到踏实有望。这是谁也不可否定,谁也无力抗拒的。如同宇宙,天地能缺其一?缺一自然成不了宇宙!

我先在陕甘宁晋等地采风,继而风尘仆仆地赶到冀南长寿村参加水山文化研讨笔会,一次又一次地感悟树枝和树叶的意境。其实,意境并不是人造的,是在自然而然中产生的,就看谁有心去在意去发现去挖掘了。太行山和王屋山坐落在北方,我在背诵《愚公移山》那个时代就知道了。那时对它们的神奇充满了好奇,但并没有美感。然而,当我走进位于太行山中部的冀南长寿村时,从心海深处浮现一种会意的微笑,一种被个体生存状态感动的微笑。一座山和另一座山,一条河和另一条河,一棵树和另一棵树,一眼泉水和另一眼泉水……它们原本都是各自独立的,一个偶然的缘由把它们连在了一起,并且还潜藏一种厚厚浓浓,深深沉沉的思想……

我走过不少山山水水,我对山的阅读理解山就是大地的头颅,而北方的山是苍老的。但当我步入长寿村,站在驻扎在半山腰的村庄时,发现这里的山并不苍老,反而有一种绿茵妩媚的感觉。无边无际的绿色裹住山的险峻。山顶上是绿,山脚下是绿,连弥漫在山谷的空气里都能闻到阵阵爽爽的绿香。迎风站在峻极关,满眼是翠绿的植被和近远层峦叠嶂的大山,让我感受到有一种难能可贵的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情怀,任我在憨厚的大山怀里戏耍喜闹撒娇。

摩天岭一带有大片深深重重的树木,难怪当地人称它为原始次森林。大多是常见的柳树、杨树、槐树、柿子树、核桃树等,也有我以前从没有见过的漆树和榛子树。据说长寿村的长寿泉就是由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木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我喜欢这片森林。我喜欢聆听林中的风儿与树叶卿卿我我的缠绵细语。此时,我感觉自己就像是黄土高坡上那条河流里的树叶,有一种自由飘逸的惬意。我想,我就是一片会思想,会行走的树叶,走得越远,思得越多,想得越深。什么个体和集体,什么过去和未来,什么自然和做作……等等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事件和物象,总在我的脑海里反反复复地汇集分离,分离汇集,仿佛都要在这一刻磨出一个什么结论似的。

在来到太行山之前,我还以为青山绿水是属于江南的,没有想到在太行山深处的长寿村竟然有这样肆意的绿。绿是生命之源,我无法想象没有绿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其实,我当初为自己起“峻毅”这一笔名的本意,就包涵了对大山的尊敬,每当我看到山,自然而然就有一种拥抱它的冲动,就想与山融为一体。

我是一个执拗的人,有时执拗得被称“一根筋”。在太行山,我执意想在山上找一些新发现。那天,我在太行山里穿行,眼前的树木有一种令我敬佩的雄奇气概,令我乐此不疲,流连忘返。果然,我在“峻极关”上下岔口的不远处,发现了一面挂在悬崖下的峭壁很有趣,可能是过于陡峻的缘故,这面炒米黄色的峭壁,不见有桠枝杂草,各种各样自然而成的线条,加上长年累月的光照落差,构成一幅幅有趣的三维图,有的像飞马,有的像行云,有的像跳动的松鼠,有的则像动画片里的机器猫和变形金刚什么的,更像翠绿丛中的露天银幕,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于是,我不停地从不同角度拍下树的情姿,摄下山的风貌,有以大山为背景的,有以天空为背景的;有独树之秀,有万树之雄;有山脸的特写,有山身的写照;甚至于想拍摄到山的灵性与魂魄。我蹲的蹲,爬的爬,跪的跪,躺的躺,只要能让我睨上眼的山景山情山境,统统拍下。当我拍下那个意示长寿村村标的那个鲜红的“寿”字时,也不知是我选景角度的巧遇?还是我有缘拍到了山魂?我惊讶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图像——“寿”字竟然写在一张人的国字形脸上,那是一张富有男性刚毅棱角的脸,而且还有明显的耳朵,这会是谁的脸呢?有点像马克恩,也有点像罗兰巴特。马克思是个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奠基人,比马克思年晚了八十七年出生的罗兰巴特是个自由主义思想家,也是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评论家,是法国结构主义思潮的代表性人物。这样两个不同思想不同年代不同国籍的人,竟然在太行山深出的自然风景里让我的想象联在了一起。

上山容易下山难。身体向来多事的'我,上山时还说说笑笑,下山时双腿颤抖,力不从心,小心翼翼地碎步慢行,几乎无语。耳濡目染满山的树枝和树叶都在说话,满山的石头和崖壁都在微笑,也乐得悉心聆听。陡然,我听到有一种难以用文字描述的音乐,先是隐隐约约,似近似远,继而渐渐清晰,既有悠悠扬扬的韵味,也有节奏紧迫的旋律。是什么声音如此神奇?难道真有天籁之音?同行的师兄看出了我的迷惑,告诉我说,那就是他用手机录下的泉水唱歌。真的吗?我一下就来了精神,像在沙漠中找到了甘泉似地兴奋,顿时脚下生风,急于眼见为实。亲临连翘泉景,泉水有“潺潺潺”的领唱,也有“哗哗哗”的清唱,还有“叮叮咚咚”的和声合唱。连翘果然美丽如斯,歌声悠扬撩心。要不是我亲临其景,真不敢相信北方还会有这般美妙的泉源仙境。令我惊喜得几近发呆。人往往就是这样,意外的事件物象骤然出现在眼前时,就会有些不知所措。

不过,这次的采风笔会,我感觉自己的想象力丰富了许多。比如看长寿村的那三眼泉水,当别人把泉水比喻为美女窈窕的时候,我想,泉眼更像一棵大树,一颗横向生长的大树,泉水“叮叮咚咚”珍珠般撒落溅起,就像葳蕤的树枝树叶,靠大树源源不断地输送生存能源和生命养分,谁又能够如我一样看见?

……

师兄给我一叠资料,要我写一篇长寿村的文字。我没接资料,也不敢应承。是的,我很固执,很固执。我从来不许自己借别人的眼睛观察物象,更不许自己依赖别人的思想观点分析事件。我只写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思想感触,比如树枝和树叶。我毫不隐瞒自己准备写写与会者中平凡人的创作计划。我告诉师兄,我的首选素材并不是我听到的泉水唱歌,也不是我看到的山雄,而是像树枝一样平凡,有树叶意境的安秋生和刘安良——两个普普通通的太行山人。10年前他们发现了长寿村的三眼泉水和这片完好的自然生态,安秋生一直踏踏实实地为宣传长寿村的生态环保奔波忙碌,刘安良竟然丢弃了国家干部的皇粮,跑到山里一心一意做山水的守护神。就像树木不能没有水来滋润营养的,水源水质是依靠树枝树叶的绿色植被来保护的,树枝树叶的生命是依仗树来提供生存能量的,它们各需平衡。而人类生存质量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离开自然生态的平衡,自然生态平衡需要有安秋生与刘安良这样热心守护自然生态的人。所以,在我看来,这种坚守自然回归,自觉保护自然生态的精神,本身就是长寿村山水文化里的一道风景。

告别大行山的时候,大巴车已经走出了好远,我还在回头张望。是的,我在张望满山的树木,尤其是树木上那些丰硕和滋润的树枝树叶。太行山之行,我没有带走什么,只带走了我对树枝树叶的思索和感悟——假如写作是棵树,我是一枚树叶的话,那么写作对于我来说和我对于写作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而且是没有机会正逆互为的。因为对于树来说,没有了树枝树叶,来年春天还有抽枝的机会,还会有发叶芽的希望;反之,树叶没有树枝和树,那就不再有生命了,结果只能是没有生命力的枯枝黄叶。写作也是,在茫茫的写作者中,有我不多无我不少,有我无我一样;而我呢?我只有孜孜不倦地吸吮大树的养分,不断地丰润自己,才能在写作这棵树上做一枚生机勃勃的树叶。

【枝叶摇曳散文】相关文章:

1.时光摇曳散文

2.生活随感之枝丫与枝叶散文

3.秋在诗里摇曳优美散文

4.铜山上的摇曳散文

5.春风摇曳半边天散文

6.扇摇曳情依依散文

7.摇曳的百合的散文

8.枝叶若春初三作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