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时间:2024-05-01  字数:12100字  手机阅读

一、文化类

1.横店耗资300亿建“圆明新园” 侵权圆明园惹争议

事件回顾:

5月10日,占地6200多亩、总投资300亿的横店圆明新园(一期)开门迎客。因仿建圆明园备受关注的圆明新园,从提出到如今一期建成,7年时间内,围绕其“是否劳民伤财”“土地审批是否违规”“与圆明园遗址侵权之争”等争论,从未停止。

热点时评

“圆明新园的建设资金全部来自民间,其中绝大部分由企业自筹,少部分来自社会捐赠。不花政府财政的钱,就不存在劳民伤财之说。”东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楼守威说,企业遵循的是市场规律,愿意巨资投入,自然对成本收益和承受能力有所考量。

他介绍,在建设初期,圆明新园确实曾因为存在违规立项、用地申报违反国家供地政策、规划用地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问题被国土资源部叫停。在经过整改之后,圆明新园项目重新立项并低调动工。圆明新园投资人徐文荣介绍,圆明新园建设获得有关部门的立项许可,相关土地审批手续已全部完备,所有手续合法。

“北京圆明园遗址应该保护,因为它是文物,可以让国人牢记国耻;而在横店建设圆明新园,可以再现当年艺术经典。”徐文荣认为,北京圆明园目前仅是遗址,圆明新园是按照圆明园图纸仿建的全新的园林景观,谈不上侵权。而且,横店圆明新园的名称和项目都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如果侵权也不可能通过”。

中国圆明园学会副秘书长要砺闵认为,过去曾有人提出过在原址的废墟上重建圆明园,但这是不可能的。国家文物局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将圆明园定位为遗址公园。“争论和比较毫无意义。”要砾闵说,在遗址重建圆明园绝无可能,一些和清代皇家有关的娱乐设施和项目也无法在遗址开展。“研究和保护好现有遗址是北京圆明园最大的任务,而一些想做却做不了的事情,比如古建筑的仿建和修复、场景再现等等,却恰恰可以放在圆明新园。”

圆明新园建设和管理按照国家5A级景区的标准,并力图在整个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体现完美。已开放的春苑景区拟定门票价格为280元/人次,夜游区域票价280元/人次,冰雕雪雕馆及野生动物馆则另行收费。这一价格制定的依据,来自圆明新园建设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建筑用料成本。百姓会自己选择,“如果觉得值得,大家仍然会买票游玩;如果觉得物无所值,也就不会来了。”

我的看法

看法一:在我看来,圆明园无论是一个旅游景点还是娱乐场所,都是一种历史记忆,一种民族记忆,而残败的圆明园更能唤起国民的记忆,因为用伤痕来记住历史,才能记得牢固,记得长久。无论复制多么宏伟壮阔的新圆明园都毫无意义,或许残缺才是最美的,才能从灵魂深处震撼人心。

看法二:一方面,横店仿建圆明园确实能够让游客回顾当初万园之园的豪华与宏大,感慨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顶峰实力。但是另一方面,圆明新园不过是一种对过去的怀念,然而这种“天朝上国”的迷梦是最不可拥有的,圆明新园在细节处肯定也比不上圆明园,那是一个皇室历经多代搜集天下珍宝与能工巧匠而建成的,不相信圆明新园会那么有人性味,相比于残缺不全的圆明园尽管它要更加精准与堂皇。

看法三:复制的文化失去了醇厚清冽的馨香,横店圆明园仿照圆明园,虽然显示了其恢弘的规模,华美的艺术品,但是却给人扑面而来的是金钱气息,不像历史上的圆明园,虽经大火灼烧,仅留下焦黑的遗迹,但其经受摧残的沧桑之美震撼人心。

看法四:新建圆明园,不仅重现曾经历史文化的辉煌,加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更是与现在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遗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国人勿忘国耻,自强不息。至于是不是劳民伤财,我觉得这应该纯粹是自愿的问题,既然有人愿意投资,就说明商家肯定是有了充分的估算的,新建的圆明园会创造新价值的。

2.年轻诗人王尧跳楼身亡

事件回顾:

2015年5月2日,90后诗人王尧在中国人民大学品园二楼的顶层纵身一跃,结束了年仅21岁的年轻生命。他也成为了继海子、戈麦、顾城之后,又一位我们可能知道名字的自我了断的诗人。——在这份没有年月的历史上,每一页都歪歪斜斜地写满了屈原、王国维、叶赛宁、茨维塔耶娃、马雅可夫斯基弯曲的倒影……如果我们不那么刻板地定义诗人这个称呼的话,这份墓志铭还应当加上本雅明、茨威格、海明威的名字。

热点时评

王尧死了。王尧不是第一个有历史记载的自杀的诗人,并且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有历史记载的自杀的诗人。历史,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谱系的建构与想象。就像我们今天会把海子、戈麦和王尧放在一起,把他们叫做“三个自杀的诗人”,再把这页便签纸贴到叶赛宁、本雅明的长长的花名册里。他们就像霍格沃兹城堡里的魔法画像,看似有声有色、备受尊崇,实则被这样的历史叙事可以任意搬弄。我们今天在这里谈论的一切,事实上也都将迅速地成为一种话语资源、一种事件样态而被收编入某个特定的谱系。最终作为这个贫困时代的见证,或罪证。

海德格尔说:“人只能度过他终有一死的有限生活。”人的全部意义问题的由来,并不是因为我们终有一死,而恰恰是只有我们知道自己终有一死。

在持续发酵的阵阵惋惜声中,“为何诗人纷纷自杀?”也成为了随之而来的一个尖锐问题。王尧生前好友景成认为,在一个诗歌被迅速边缘化或沦为消费品的精神的“贫困时代”中,正是纯粹诗歌本身的个体属性和真诚品质,使得其与现代技术理性支配下的意义世界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激烈冲撞,而时代精神的贫瘠荒芜和真正诗人作为当代人对其刻骨铭心的痛苦感受,是造成诗人自杀的根本困境。

究竟是诗人出了问题,还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诗人——作为对永恒事物、对至高至美的永恒事物怀有最强烈和最真诚追求的灵魂,难道不应该成为最为忱惜当下、最为珍视光阴、最为渴望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意义者吗?然而,当一位位诗人纷纷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提前结束造物者所指派的生命的时候,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有限的生命无论如何,都与诗人心中的无限的意义世界毫不相关。换句话说,生活是永远不值得过的,无关长短。

有些人说:所有诗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个美好的、诗意的、天国的彼岸世界,然后再变戏法式地说明所有诗人都身处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巨大冲突当中,从而造成了诗人的悲剧命运……然而,或许正是这种二元对立的庸俗解读,或许恰恰才是对诗人这一身份的莫大亵渎,和对诗人自杀之意义的'莫大嘲讽。

诗歌依然栖留在贫困的大地上。

我的看法

看法一: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我们在感慨之余,更应多一份思考,诗人王尧的纵身一跳,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体现,他没有想过自己这么轻易了却生命,会给父母带来多大的伤痛,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事件已逐渐被公众忘却,然而他父母内心的伤痛不会被时间抚平,这个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黑暗也不会黑得让人走投无路,诚然诗歌在当代并不受众人欢迎,然而诗歌也不会让人置于走投无路的境地,如果诗歌是王尧所热爱的,那么他就应该不顾虑旁人的目光,不顾世人的言语,坚定不移地做他所喜欢的事情,而不会采取自轻自贱的方式来逃避世俗的压力。

看法二:先觉者总是超前的,超前的都是孤独的,他们的世界异于现实世界,不满于现实世界因而陷入理想世界无法自拔,这注定他们的孤独与不被理解,终对生活失去信心,以死解脱。但这种方式似乎过于极端,作为平常人的我们,不宜以这种方式面对生活中的无奈,逃避消极对待是不可取的,世界之美又恰恰在于美丑混杂却真实,我们能做的便是积极对待,迎接每一天的阳光。

看法三:又一个诗人的逝去,似乎诗人的结局注定是凄惨的,他们沉浸于自己所构建的理想世界,而现实世界的某些地方与他们心中的构想相违背,所以选择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都在感叹这个时代诗意的消逝,物质利益充塞世人的心,导致一个又一个的灵魂离我们而去。我们无权对他们的行为加以评判,但或许我们更应该学习已故诗人汪国真,与病魔抗争,心怀美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看法四:生命诚可贵,每个人都应珍惜来之不易的红尘之旅,以最热烈的状态迎接生活中的每一种滋味,然而我们在为生命流逝惋惜的同时,也有必要探求其背后所隐藏的一种深层的悲哀,是否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让诗人们失去了对纯朴人性的憧憬?

3.“文学”与电视娱乐的融合

事件回顾

户外真人秀是目前电视台一拥而上的娱乐热点,情感、游戏、旅游等各种玩法让明星们忙得不亦乐乎。但是,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却剑走偏锋,首次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从5月15日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他们将作家蒋方舟、蔡崇达、张晓晗、陈谌等人,与演员张晓龙、吴樾、柯蓝、李乃文等人混搭一处,参与这个节目,让这些作家和演员一起在电视上秀文学,用电视真人秀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

据报道,这档《文学英雄》是由著名出版人路金波策划,与河南卫视《汉字英雄》和《成语英雄》栏目组合作的“英雄”类的第三档节目,节目名字虽然是“英雄”系列,但形式与前两类室内竞技类文化节目颇有不同,是通过户外游戏和真人秀的形式进行“比赛”,即作家们在限定题材、限定时间内创作作品,再由明星们以表演、朗诵等形式诠释出来,最后由现场观众投票决出每一位作家创作作品的名次。

热点时评

文学写作的根本原因,是人对于自身“存在”处境自觉的程度,以及他出于这种自觉而进行反思,而试图表达,在自觉和表达之间激发出强烈的文学创造力和想像力;在这样一个灵魂探索的过程里,思想的内涵和美学的品位逐渐萌芽、摸索、发展而成型。文学家的创作冲动,是自发地表现自己,只有自由精神的流露才能产生真正的文学。除此之外,所谓的文学“秀”或写作捷径,可以说都是虚幻和欺骗的。

这样的文学写作形式和文学内容的诠释形式,其实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创新的地方的,而且,不仅如此,它更是违反了文学的创作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在《文学英雄》节目中,作家们“在限定题材、限定时间内创作作品”,也就是说,作家写作的时间是限定的,内容是限定的,甚至在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都是被限定的,节目中的这些作家的写作被诸多外在的因素束缚和限制在这样一个有限的条件之中,基本上是失去了为完成作品所需要的自己的活动范围和挥毫余地,这大概是很难从中产生出真正的文学的。谁都知道,作家的写作主要的是个性化的反映,追求精神上的独立自由,这是文学创作的本质。参加这个节目的作家有的就说,这种写作形式“从精神上无法接受”。文学写作是作家创造性精神的自由表达,只有精神、心灵的自由流露,才有可能产生出真正的文学作品。

其实,这样的文学写作的过程和结果,也就基本上定义了这个《文学英雄》的节目性质和内涵。这正像这个节目的策划者路金波所说,电视节目中的文学与大众概念中的文学是不同的,“文学其实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本身就是现场的真实创作,其实是回归了正统”,而这节目本身“就是一个文学游戏,不是严肃的创作,我们也不会一直拿镜头拍摄作家的创作过程,一直在那写也拍不出内容,而是更多拍摄一些讨论和构思过程。”也因此,这个《文学英雄》基本就是一场文学游戏,是作家真人秀,与严谨的、严肃的文学创作无关,而节目里的作家除了露露脸,根本没有拿出任何像样的文学作品。

对这样的节目形式,参加节目的一些“80后”和“90后”的青年作家,也有着清醒的看法,他们没有把在现场的写作视为文学创作,这仅仅是一种现场作文的形式,是一种写作比赛,是一场“文学游戏”,仅仅具有技术性、竞争性,这样浮躁、浮夸的环境氛围中,让作家根本产生不出文学的深刻体验性、精神的深邃探索性。

我的看法

看法一:将文学与娱乐活动结合不失为一种睿智之举,在当今世界,人们有时过分追求于浅薄的快餐文化,而将经典文学束之高阁,通过真人去电视节目融入文学的内涵,于潜移默化中让人们接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进而促成全民学习的高潮。

看法二:文化是严肃的、娱乐化的文化是对文化的亵渎,赫胥黎说:“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虽然以真人秀形式能传播文化,但这里的文化已经丧失纯洁性,只是成为娱乐的附属品。

看法三:当文学与电视娱乐相碰撞,文学就向电视娱乐妥协了,河南卫视的英雄系列节目虽以文化之名却只有娱乐之实,我们不排斥用娱乐传播文化,但是要慎重,文化本是神圣庄严之事,却被娱乐化,终有一天,我们的民族失落了,文明只剩下娱乐,便是最大的事实。

看法四:敢于创新,使文学与电视娱乐相结合,促进文学的传播,为人们熟知,无形之中提高了公民文化素养,使文学不致于衰弱。更多的娱乐节目应该借鉴这种做法,在娱乐民众的同时,教育民众,传播优秀文化,同时又能提高收视率。

二、财经类

1.浏阳河酒正式停产:曾被传资金链断发不出员工工资

命运多舛的湖南浏阳河酒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浏阳河酒)正式宣告停产。《财经》记者获得一份由浏阳河酒下发的《紧急通知》,称“公司目前已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生产、销售全面停滞,也无力继续维持公司员工的各项开销。自本月起,全体生产及管理员工无限期放假,并停止各项费用及工资的发放。因放假时间过长,建议员工另谋职业。”

上述《紧急通知》的落款日期为“2015年5月”,未注明具体时间。《财经》记者于2015年5月8日晚间获得上述《紧急通知》,据了解,浏阳河酒很多员工也是在5月8日听说“停产”一事。

浏阳河酒的前身为国营的“浏阳县酒厂”,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凭借多位奥运冠军与超级女声的代言,竭力打造“名人、名河、名酒、名歌”的文化内涵,浏阳河酒从全国“两会”指定用酒到奥运会庆功酒、博鳌亚洲论坛专用酒,一度是中国知名的二线品牌白酒生产企业。

在此次正式停产之前,浏阳河酒三次“借壳”上市未果。

热点时评

任何一个成功的白酒品牌都有占销量50%的核心市场,如山东景芝在山东潍坊一个地级市销售6亿元以上,杜康在河南销售近10亿元,没有基础市场的白酒企业是虚的,浏阳河就没有形成自己的基础市场,招商差、库存严重,经销商抱怨很大,销售持续不振。另外,公司产品开发过多过乱,价格体系混乱,大量客户费用无法及时核销导致市场诚信缺失,供应商不敢赊货,代理商不敢打款,现金流断裂,在曲线上市算盘又均告失败后,停产也就是必然的结果。

曾经唱遍大江南北的“浏阳河”将浏阳河酒带进了百姓人家。然而,岁月蹉跎,昔日辉煌的浏阳河酒在经过几次借壳上市未果后,近日传出“已经停产”的消息。在业内人士看来,浏阳河重资本忽略基础建设,公司停产是必然的结果。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浏阳河停产是事实,因为这么多年来,公司一直在寻求上市之路,经营十分混乱。据其介绍,浏阳河旗下很多贴片的品牌,这些品牌只获得了浏阳河的商标使用权,浏阳河并未给其供应基酒。

数年间,浏阳河几次借壳上市未果,而作为一家生产型企业,在管理层忙于“资本运作”中时,公司的生产销售状况如何,从近年来的业绩可以一窥究竟。

在白酒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直接上市已不可能,浏阳河近年来发起的曲线上市其最终目的还是要让投资者‘金蝉脱壳’。”

事实上,受白酒行业调整影响,很多白酒企业都处在亏损或转型中。那么,浏阳河的停产是个案还是行业调整下白酒企业的写照?浏阳河酒为资本而资本,忽略基础建设,本末倒置,沦落如此,也是必然。

我的看法

看法一:浏阳河酒的破产,看似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曾经的辉煌是借名人、名河、名酒、名歌来打造的,却忽略了酒本身的品质,其实一个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关键在于产品,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在,华而不实,终禁不住考验,在竞争中被淘汰。

看法二:浏阳河酒虽然曾经轰动一时而且成为一代品牌企业,但是最终仍逃不了破产的命运,一个企业的成功经营,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诚信经营。只有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提高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前进的步伐才会坚定而踏实,这样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看法三:企业塑造形象,不是靠外在的装饰,而是靠内在的自我升级,当企业的重心不再是“酒品”的提高时,这个企业本身就已经失去了竞争的实力。殊不知,一个企业最根本的动力即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掌握核心技术,只有一个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跻身于同行的前列而成为“不倒翁”,就像美国的苹果公司,其宣传广告也是围绕苹果系列产品的使用价值,没有靠哪个明星来彰显,因为好的产品自身会说话。

看法四:仅仅靠明星效应,想跻身于一线品牌行业是远远不够的了,品牌要想有好的口碑,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外部宣传固然少不了,但更要靠内部创新和产品质量。也就是说企业要想有好市场,拿出好的、过得硬的产品才是硬道理。总想借壳上市就好比借尸还魂,终究是站不住脚的。“是金子总会发光”,产品真的好,那就是金子,即使外部宣传做得稍微欠缺一些,最终也会迎来企业的春天。

2.环保部: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每年将达2万亿

事件回顾

在日前举行的2015第十六届中国环博会高峰论坛上,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表示,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根据计算,近年来,我国每年的环保投入约为一万亿元,而“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颁布后,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上升到每年两万亿元左右。

据华夏时报消息,吴舜泽表示,基于小康指标的环保“十三五”规划目标应该是: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土壤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系统完整,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

另外,“十三五”期间会继续把总量控制作为约束性指标,再适度增加一些质量控制的约束性因子。

热点时评

业内人士认为,包括“十三五”规划在内的诸多新政策的出台,给环保产业带来的利好显而易见。

国家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正在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融合;而且目前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将与三大行动计划既并行、又统一,将共同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穹顶之下、环保崛起”行情将继续演绎,环保板块已到最佳投资时点,大气、水、监测等相关标的为最佳品种。2015年,环保相关政策力度已较2014年大有改善,“意见”落地仅仅是开始。

环保“十三五”保底线,既是现实的选择,也更加合理。因为环境问题是几十年快速发展造成的,治理起来也需要“历史的耐心”。

发展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英国能够克服雾霾不是因为放弃了工业化,而是由于开采到更加清洁的油气田,能源结构发生改善,才使得污染下降。

特别要警惕“环保大跃进”,如果是以牺牲发展换来的,就有可能发生大问题。如果跨越不了“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各种“十条”都将是水中月、镜中花。

企业有些过于乐观了:环保产业要想发展,还有一个瓶颈就是“缺钱”,因为环保是要“花钱”的,而地方政府目前普遍负债累累,民众为环境服务买单的意愿也并不高。政府希望通过PPP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解决资金问题,但社会资本目前仍处于观望阶段,积极性不高。如果不解决资金问题,环保产业还是发展不起来。

我的看法

看法一:如果民众都提高了环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那就可以为国家节省一笔财富,而这些钱可以用于教育、民生等。因此,与其将钱花在环境治理上,不如多多普及环保知识观念,自下而上的让环境更加美好。

看法二:在中国环境越来越差的情况下,是否投入的钱越多就越有效果?空有目标而没有细致的规划与严格的惩罚制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在还没有污染时就有详细的指标来保护环境,而不是在污染之后,再花大力气治理污染。当然,如果现在已经认识到生态的重要性,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看法三:国家投入大量的金钱用于治理环境,可见国家对于环境整治的决心和魄力,但是有决心和魄力还不能解决问题,更要有严格的规划和严厉的监督措施,国家再加大百倍、千倍的投入,企业如果不严格执行环境标准,人民不保护环境,那也是徒劳无功,除了“开源”外,节流也很重要。

看法四:对环保的重视是可喜之事,但同时也要注重其效率,大量资金投入是否能收到有效的改善?我们还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环境整治过后,是否能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在大量注入环保资金时,是否也要加大对国民生态意识的培育?

3.制造业群体性焦虑:经济大环境耽误升级换代

事件回顾

“外面明明是春天,但我的心却是寒冬?”樱木花道这句经典台词简直就是中国制造业如今真实的写照。从去年冬天开始,中国大陆沿海地区以及江苏等地先后出现代工厂倒闭潮,如今冬去春来,中国制造业不但没有迎来春天,形势却更加严峻。

据国内媒体报道,春节前夕,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几乎同时,微软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裁员幅度达到9000人。另外,其他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本土之计划,而三星、富士康、耐克等国际知名企业也受大陆成本压力纷纷向东南亚地区设立工厂。

热点时评

其实,产业链上的优胜劣汰甚至鱼死网破,本来就是物竞天择式自然规律,不该有如此轰动性效应,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种效应如瘟疫般在中国大陆肆意蔓延,加剧了中国制造业群体性的焦虑,同时,也证明了一些制造业企业根基之薄弱、从业人员技能之匮乏,他们更喜欢把精力花费到策划罢工之上,而不是去进行知识储备。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早在10年前就提出了“非常6+1”理论,即把整个产业链划分为7个部分,其中有6个环节是高利润环节,占比99%,且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而中国的制造业则处于产业链最低端,不但利润微薄且要拼尽血汗,且要付出环境的代价。总之,在郎教授的眼中,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绝对不是制造业强国。

陷入困境的中国制造业肯定也有自身的问题,最致命的缺陷就是缺少对未来的布局,此外在技术演进、干部培养、成本控制机制以及自动化研发等方面也没有做好功课,制造业注定将无法顺利进行产业升级。

大量制造业倒闭,或者毫无征兆的解除合同,影响的不仅仅是几家企业和地方出口额,更要命的话题是,企业中的员工该何去何从?如前文所述,郎咸平痛斥中国正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利润微薄,污染环境,但他却忽略了一项最重要的不良影响,那就是人才的培养。众所周知,流水线上的工作是一个体力话,沿海打工者基本上是来自农村的青壮年主力,他们把最该学习的时光奉献给了枯燥、单调的工作,我们不禁要问:十年后,谁来帮中国制造业升级?

一些中国制造企业倒闭后,总会引发员工抗议事件,他们值得同情,真得很可怜,但这种可怜来不仅来自于制度和环境,更源于他们自身的生活价值取向。要改变这种状态,唯一的出路就是员工要随着企业一起升级。

企业倒闭对于没有知识储备的人就是世界末日,而之于知识储备丰富的人来说,只不过是换一个工作地点,重新开始!

我的看法

看法一:中国制造业形势严峻,是经济大环境下中国制造业成本压力大导致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转变经济方展方式,促进中国制造业升级换代,降低成本,才能迎来这个中国制造业的春天。

看法二:靠着人数和价格当然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劳动者没有过硬的技术,谁都可以取代。中国更需要的不是发扬制造业,而是发展创造业,为什么中国不能有像苹果、三星、松下这样的大企业?因为创造力差,相关科技发展缓慢,芯片、液晶屏等核心技术受制于外国,无法较快发展。而当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时,中国的劳动力与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相比就没有竞争了。

看法三:面对制造业的严峻形势,其实不必太过于焦虑,虽然它造成了大量的失业,企业倒闭,但是我们不能仅看到这一面,还要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试想:寒冬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制造业的严峻形势,正好是促使企业改变,突破自我的契机,迫使中国制造业成长,由中国制造业转向“中国智造”,是新事物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虽说是过程有点痛苦,但我们必须经历,只有如此,才会成长。

看法四:中国过去的发展多半是凭借制造业的兴盛,廉价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优势,而如今却面临着中国制造业集体过冬,中国制造的“滑铁卢”再一次警醒人们创新才是唯一出路,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拥有较过硬的技术,才能使中国产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才能更好地闯进世界,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2016最新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大全

1.2016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2.2016万能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大全

3.最新热点人物素材解读

4.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梦想

5.高考作文热点人物素材

6.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7.2015高三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最新)

8.2016高考作文热点素材精华本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