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慕情境浅探《边城》与《苔丝》的悲剧性意蕴

时间:2024-04-28  字数:9800字  手机阅读

从企慕情境浅探《边城》与《苔丝》的悲剧性意蕴

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从企慕情境浅探《边城》与《苔丝》的悲剧性意蕴。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从企慕情境浅探《边城》与《苔丝》的悲剧性意蕴

摘要:《边城》与《苔丝》两部作品中都有典型的企慕情境,两者在企慕情境的营造及人物设置上,都具有相似性。但由于中西方文学传统不同,企慕情境在《边城》中形成了“可望不可即”的整体的美学意境,它的悲剧性意蕴是诗性的;而在《苔丝》中,企慕情境则作为小说情节必要的一环,作者通过对其的拆解,达到了戏剧性的悲怆,形成了与《边城》完全不同的悲剧性意蕴。

关键词:企慕情境;悲剧性;《边城》;《苔丝》

一、企慕情境

企慕情境在中国是钱钟书在《管锥编》之《毛诗序正义四三》率先提出的,他引用《蒹葭》、《汉广》,提出“二诗所赋,皆西洋浪漫主义所谓企慕之情境也。”[1]243陈子谦在《钱学论》中则进行了更为具体的阐释:“它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能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不能到达的境界。”[2]240在西方也有类似的表达,如古罗马诗人桓吉尔的名句:“望对岸而伸手向往。”在中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河流、对岸成为企慕情境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中国《古诗十九首》中有“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孟郊《古别离》:“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在西方德国古民歌常以深水阻隔为比喻,咏叹欲求不遂;但丁的《神曲》中亦有美人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阻沧海的情境。

尽管中西方对企慕情境有着相似的诠释和意象选择,但中国的企慕情境由于写意的诗歌传统趋向于一种整体的望不可及的美学意境;而西方对于戏剧和小说情节布局的强调,使得企慕情境成为西方小说情节设置的一环。这种异同尤显在沈从文的《边城》和哈代的《苔丝》这两部作品中。

二、企慕情境的营造

正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用意象来营造朦胧飘渺的意境一样,《边城》和《苔丝》中也选用了类似的雨、烟、雾等意象构置出男女主人公爱而不得的企慕情境。《边城》中翠翠听到远处傩送赛龙舟的鼓声时,“细雨还在落个不停,溪面一片烟”[3]236;《苔丝》中描绘苔丝与克莱相遇的陶勃塞乳牛场:“平旷的草原上面,一片幽渺、凄迷、晓光雾气,氤氲不分,使他们深深地生出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好像他们就是亚当和夏娃。”[4]198在雨、烟、雾等自然景物的烘托中,男女主人公之间互相倾慕却留有距离的怅惘便在文本中晕染开来。

此外,无论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还是哈代所描绘的韦塞克斯,自然景物都具有一种纯净空灵的气质。《边城》描写清澈见底的溪水:“水中游鱼来去,皆若浮在空气里”;描写高山上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迫人眼目。” [3]211《苔丝》中描写陶勃塞乳牛场,“它的空气清新、爽利、飘渺、空灵”,河水“明净清澈,流速快得如同浮云掠过地面上的影子”[4]157。所谓钟灵毓秀,正是这种纯净空灵的自然环境蕴育出了翠翠和苔丝清秀纯真的形象,也使得小说人物对于理想的情爱产生了美好而朦胧的企慕。

于是,通过雨、烟、雾等意象营造出的朦胧意境与纯净空灵的自然风光共同构成了企慕情境的自然环境部分,而沈从文、哈代对于人文环境的描绘也为企慕情境增加了一份世俗人情的美感。《边城》中爷爷端午节前上街买猪肉执意要给钱屠户却不收钱,爷爷打了酒还未到家就与路人分吃尽了,体现着令人钦羡的醇厚民风,甚至《边城》中的风尘女子都是有情有义:“尽把自己的心紧紧缚定远远的一个人”[3]215。在《苔丝》中,与苔丝在乳牛场一起干活的三个姑娘尽管都深深地爱慕着克莱,却没有嫉妒排挤苔丝,而是真心希望他们能够在一起。在克莱远走巴西,苔丝生活陷入困境时,她们十分同情苔丝,并给予她尽可能的帮助。后来苔丝受到亚雷的百般纠缠时,也是她们写信给克莱寻求帮助。所以无论是湘西的重情厚义的淳朴民风还是哈代笔下同伴间的真诚相助都展现了和善美好的人性。

纯净空灵的自然环境与淳朴真诚的人文环境共同构成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图画。正是这种宁静构成了做梦的土壤,使人企慕,使人憧憬。沈从文在《边城》描写道:“一份安静增加了人对于‘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梦。在这小城中生存的,个人自然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人事爱憎的必然期待。”[3]213在《苔丝》中也有相似的句子,参加五月节游行的“全体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她们每个人内心也有一个小小的太阳温暖各自的灵魂:某个梦想、某种情爱、某个老是喜欢想到的念头、或者至少也有一个缥缈的希望。”[4]25这里就形成了一种“集体的企慕”,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正是在这种集体的企慕氛围里发生了个人化、具体化的企慕。

三、企慕情境的人物设置

《边城》和《苔丝》中都是一女二男模式。翠翠和苔丝都是极富自然气息的纯洁少女形象,怀有对于爱情的美好憧憬。在《边城》中,翠翠喜欢新嫁娘,喜欢听新嫁娘的歌曲,每当渡河的是新娘子的'花轿时,翠翠必争着做渡夫,等船过后,“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伴着新娘子”[3]210,从她看似游戏的动作间却流露出隐秘的心事,正如文中所写:“有一种很神秘的东西驰骋她那颗小小的心” [3]257,也做过一些“顶荒唐的梦”,而神秘和梦正是少女对情爱企慕的具体显现。《苔丝》开头描写五月节的联欢游行,苔丝穿着白色连衣裙,拿着一束白花,和同伴们在草地上跳舞,率性而自然。苔丝与克莱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相遇并在擦身而过的一瞬彼此产生了温柔的情意,在克莱匆匆离开时,苔丝朝着克莱背影消失的地方怅然了好久,便构成了企慕情境的开始。

而翠翠和苔丝所爱慕的人,二老傩送和克莱,二人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在都极富浪漫气质。二老貌若岳云,唱歌如竹雀,在端午赛龙舟卯足了劲拔得头筹赢得翠翠的注意。同时他也具有理想主义的诗人性格,体现在和哥哥以唱歌的方式来决定各自爱情的命运。但当哥哥不幸身亡时,他也是由于骨子中对于理想的过于执着,无法接受人事的缺憾,从而和翠翠只能停留在企慕的阶段。克莱的眼神和举止中总是透出几分朦胧、茫然和若有所思,喜欢乡村僻静的生活,厌恶工业文明,喜欢思想自由,十分理想化。他心目中的苔丝是“一个空灵的女性精华――是由全体女性凝聚而成的典型形象”[4]199,还将苔丝称为阿尔忒弥斯、德墨忒尔,所以他对苔丝的企慕不是对女性个体的企慕,而是对一种单纯理想的企慕。于是克莱在得知苔丝不幸地失去了贞洁后,会对苔丝冷酷地说:“我爱的不是你,是这副躯壳的另一个女人。”[4]342所以他会在梦游中,将苔丝当做尸体抱在怀中,喃喃地说:“我的妻子死了,死了!”

【从企慕情境浅探《边城》与《苔丝》的悲剧性意蕴】相关文章:

1.《边城》的悲剧意蕴

2. 沈从文《边城》的深层意蕴

3.论沈从文《边城》中的水文化意蕴

4.边城神韵 诗化意蕴

5.沈从文《边城》的深层意蕴

6.沈从文《边城》的悲剧意蕴

7.《边城》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取向

8.浅谈红楼梦的意蕴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