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走进小学》教案

时间:2024-04-27  字数:29600字  手机阅读

大班社会《走进小学》教案

大班社会《走进小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小学环境,了解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内容,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萌发上学的愿望。

2.能大胆访问小学老师和小学生,并能用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先与拟参观的小学联系,请小学做好相应准备。

2.观看教师教学资源《走进小学》,对小学有初步印象。

3.事先请家长帮助把幼儿提出的有关小学的问题记录下来,夹在“问题树”上。

4.幼儿自备便于携带的小本子和笔。

5.有条件的壳携带数码相机或录像机。

活动过程

1.参观前的准备:

(1)观看教师教学资源《走进小学》,对小学形成初步印象。

(2)向幼儿介绍要参观的小学名称及具体地点。

(3)引导幼儿观察“问题树”,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引发幼儿有目的的参观小学。

(4)提出参观的注意事项。请幼儿参观时,注意观察,寻找问题的答案。提示幼儿注意安静参观,小声讲话,以免影响哥哥姐姐上课;同时注意安全。

2.参观学校。

(1)参加升旗仪式,了解小学升旗仪式与幼儿园的不同。

(2)学校老师以欢迎的语气带领幼儿分别参观学校的整体环境,如教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大队部、操场、厕所、饮水处等,了解他们的功能,并比较和幼儿园的不同。

如生活方面:男女厕所在哪里?怎样区别?

学习方面:教室里的桌椅怎样摆放?讲台有什么作用?

娱乐方面:操场上有什么?可以干什么?

教师提醒幼儿回忆自己的问题,鼓励幼儿向小学老师提问。

(3)幼儿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了解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感受学习的氛围。如“小学生的课桌上摆什么东西?小学生上课怎样回答问题?”。

(4)课后观察小学生课间10分钟,提醒幼儿记清楚课间哥哥姐姐都做了那些事。

采用一带一的方式,请小学生带幼儿活动。幼儿可向他们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请小学生回答。

3.回园组织幼儿谈话。

(1)请幼儿结合自己小本子的记录,自由发言,说一说对学校的印象。

(2)按参观顺序回忆看到的内容,说一说小学和幼儿园不同的地方。有条件的可引导幼儿观看参观小学时的照片或录像。

(3)引导幼儿回忆“好担心”教育活动中涉及到的所担心的问题。讨论:这些问题解决了吗?还有哪些担心的问题?引导幼儿一起想办法解决。

(4)小任务:请幼儿把已解决的问题答案,还想了解的问题,以及自己向家长或邻居家的哥哥姐姐搜集的关于学校的资料等画下来,夹在“问题树”上,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学习幼儿学习资源6第4至5页,说说小学与幼儿园不同的地方。

活动反思

《走进小学》这一活动是以幼小衔接为主,情感为主线的一系列生动的活动。我们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主题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再到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对老师朋友的分别,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家长的参与也是我们作为成人参与者心灵受到了孩子们的触动,萌发了想要为孩子留住幼年回忆的想法。

“走近小学”——我们组织孩子参观了回民小学,观摩了小学的环境、操场、实验室等场景,并通过小学教师的见面、解疑,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担心自己没有办法适应小学生活的无安全感,通过对小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逐渐萌发了孩子们“我想上小学”的崇敬、兴奋的心理。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一系列小学的材料、背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歌曲、画面等等为孩子做了入学前的心理适应工作。

“了解小学”——我们以墙饰创设为载体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自己提出有关小学的问题,自己设计“了解小学”的方案,并大胆实践,通过墙饰设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来解答心中的各种疑惑。孩子在利用各种途径寻求知识、丰富经验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他们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的改变,满足了探究的需求,也对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有了更多的了解。当墙面作为作品展示空间出现在孩子面前时,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这种信息作用于幼儿头脑中碰撞出新的生活经验,看到自己的成果能够与更多的小朋友分享,他们是多么激动和开心,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离园时刻”——随着上小学的兴奋渐淡,离园的忧伤逐渐提升,对幼儿园的不舍:滑梯、操场、玩具、乃至桌椅,都是那么的依恋;对老师的笑容、声音、亲切,都是那么的难以忘怀;对朋友的嬉戏、玩笑、生活,都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孩子们开始从对小学的模拟到一次次认真地模拟幼儿园的生活,他们想要把幼儿园深深的刻在脑海,作为幼时最美好的回忆。这时的我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尽力得想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带着对孩子们的不舍,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活动:设计名片、离园纪念册……都以情感、友谊、亲情为主线的,家长们更是积极参与,给孩子们准备了离园小礼物、拍照、摄像,通过多样的方式为孩子留住这一切的美好。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开展,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是活动的生长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求,并为孩子提供展示的物质条件和实现想法的精神空间。主题是孩子积累经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愿望想法给予积极回应,并将活动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相结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丰富孩子的经验,使活动深入开展。相信孩子,将孩子作为主体,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并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性。

大班社会《走进小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小学环境,了解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内容,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萌发上学的愿望。

2.能大胆访问小学老师和小学生,并能用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先与拟参观的小学联系,请小学做好相应准备。

2.观看教师教学资源《走进小学》,对小学有初步印象。

3.事先请家长帮助把幼儿提出的有关小学的问题记录下来,夹在“问题树”上。

4.幼儿自备便于携带的小本子和笔。

5.有条件的壳携带数码相机或录像机。

活动过程

1.参观前的准备:

(1)观看教师教学资源《走进小学》,对小学形成初步印象。

(2)向幼儿介绍要参观的小学名称及具体地点。

(3)引导幼儿观察“问题树”,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引发幼儿有目的的参观小学。

(4)提出参观的注意事项。请幼儿参观时,注意观察,寻找问题的答案。提示幼儿注意安静参观,小声讲话,以免影响哥哥姐姐上课;同时注意安全。

2.参观学校。

(1)参加升旗仪式,了解小学升旗仪式与幼儿园的不同。

(2)学校老师以欢迎的语气带领幼儿分别参观学校的整体环境,如教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大队部、操场、厕所、饮水处等,了解他们的功能,并比较和幼儿园的不同。

如生活方面:男女厕所在哪里?怎样区别?

学习方面:教室里的桌椅怎样摆放?讲台有什么作用?

娱乐方面:操场上有什么?可以干什么?

教师提醒幼儿回忆自己的问题,鼓励幼儿向小学老师提问。

(3)幼儿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了解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感受学习的氛围。(教案出自:banzhuren)如“小学生的课桌上摆什么东西?小学生上课怎样回答问题?”。

(4)课后观察小学生课间10分钟,提醒幼儿记清楚课间哥哥姐姐都做了那些事。

采用一带一的方式,请小学生带幼儿活动。幼儿可向他们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请小学生回答。

3.回园组织幼儿谈话。

(1)请幼儿结合自己小本子的记录,自由发言,说一说对学校的印象。

(2)按参观顺序回忆看到的内容,说一说小学和幼儿园不同的地方。有条件的可引导幼儿观看参观小学时的照片或录像。

(3)引导幼儿回忆“好担心”教育活动中涉及到的所担心的问题。讨论:这些问题解决了吗?还有哪些担心的问题?引导幼儿一起想办法解决。

(4)小任务:请幼儿把已解决的问题答案,还想了解的问题,以及自己向家长或邻居家的哥哥姐姐搜集的关于学校的资料等画下来,夹在“问题树”上,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学习幼儿学习资源6第4至5页,说说小学与幼儿园不同的地方。

活动反思

《走进小学》这一活动是以幼小衔接为主,情感为主线的一系列生动的活动。我们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主题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再到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对老师朋友的分别,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家长的参与也是我们作为成人参与者心灵受到了孩子们的触动,萌发了想要为孩子留住幼年回忆的想法。

“走近小学”——我们组织孩子参观了回民小学,观摩了小学的环境、操场、实验室等场景,并通过小学教师的见面、解疑,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担心自己没有办法适应小学生活的无安全感,通过对小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逐渐萌发了孩子们“我想上小学”的崇敬、兴奋的心理。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一系列小学的材料、背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歌曲、画面等等为孩子做了入学前的心理适应工作。

“了解小学”——我们以墙饰创设为载体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自己提出有关小学的问题,自己设计“了解小学”的方案,并大胆实践,通过墙饰设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来解答心中的各种疑惑。孩子在利用各种途径寻求知识、丰富经验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他们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的改变,满足了探究的需求,也对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有了更多的了解。当墙面作为作品展示空间出现在孩子面前时,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这种信息作用于幼儿头脑中碰撞出新的生活经验,看到自己的成果能够与更多的小朋友分享,他们是多么激动和开心,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离园时刻”——随着上小学的兴奋渐淡,离园的忧伤逐渐提升,对幼儿园的不舍:滑梯、操场、玩具、乃至桌椅,都是那么的依恋;对老师的笑容、声音、亲切,都是那么的难以忘怀;对朋友的嬉戏、玩笑、生活,都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孩子们开始从对小学的模拟到一次次认真地模拟幼儿园的生活,他们想要把幼儿园深深的刻在脑海,作为幼时最美好的回忆。这时的我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尽力得想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带着对孩子们的不舍,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活动:设计名片、离园纪念册……都以情感、友谊、亲情为主线的,家长们更是积极参与,给孩子们准备了离园小礼物、拍照、摄像,通过多样的方式为孩子留住这一切的美好。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开展,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是活动的生长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求,并为孩子提供展示的物质条件和实现想法的精神空间。主题是孩子积累经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愿望想法给予积极回应,并将活动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相结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丰富孩子的经验,使活动深入开展。相信孩子,将孩子作为主体,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并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性。

大班社会《走进小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观察和发现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之处,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常规。

2.积极向往小学生活,萌发要做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事先先联系大荆小学谈妥有关事项。

活动地点:

大荆镇第一小学。

  活动过程:

1.幼儿从幼儿园走到大荆小学,教育幼儿要遵守纪律,过马路不要东张西望,做个守纪律的好儿童。

2.幼儿进入大荆小学,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遵守活动规则:如: (1)在参观过程重要仔细看,不离开队伍。

(2)不能大声说话,影响小学生学习。

(3)爱护学校里的花草树木,不摘花,不踩草坪。

3.带幼儿参观学校的环境:认识与了解教室、操场、厕所、图书室的具体位置,知道这些地方是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

4.参观一年级的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让幼儿对小学生该怎样学习有所了解,激发幼儿进入小学的愿望。

5.与小学的老师、哥哥姐姐们告别,安全回到幼儿园。

延伸活动:

1.表达与交流:

(1)你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

(2)该怎样做个小学生。

2.表达与创造把自己在小学里看到的、听到的、印象最深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大班社会《走进小学》教案】相关文章:

1.大班社会教案《走进小学》含反思

2.大班社会认识标识教案

3.大班社会认识地球教案

4.大班社会教案《上小学的事情》

5.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

6.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

7.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8.大班社会活动认识调料教案反思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