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优秀板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5-10  字数:24500字  手机阅读

《答谢中书书》优秀板书设计方案

引导语:《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文中描写了多处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答谢中书书》优秀板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徽的一封回信,此封书信被称道江南山水之美,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集万物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结构之美、文字之美于一身,从多角度把这“美”的立体感跃于纸上。《答谢中书书》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虽然没有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到了八年级,但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在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悬着恰当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诵读能力。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3、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写作方法的独特,语言的精练及优美的意境,

4、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以及写作的特点;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 教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第一板块:赏美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丽的。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现在,我们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震撼。(演示)

看:1、大自然的神秘 2、大自然的宁静

听:3、鸟叫的声音 4、瀑布声

欣赏了自然美景,你的感受是什么?请大声说出来。

是的,大自然如此之美,古人不仅陶醉其中,还描山绘水,表明所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再一次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板书课题 作者)

2、题解: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3、作者简介: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 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 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4、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5、文体常识:山水小品文是散文品种之一。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书写零碎的感想、片段的见闻和点滴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

第二板块:品美

二、朗读——感受文章的.节奏韵律之美

1、教师范读(配乐朗诵)

2、指导学生朗读(要求:感受字音、语感、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品味四字句的节奏。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

2、一个学生表情朗读

3、小组读

4、男女生分开读(男同学读抒情的句子,女同学读写景的句子。)

5、学生配乐齐读

板书:节奏韵律美

三、自主译文---感受文章的画面之美(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全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品析表达——感受文章的结构写作形式之美

1、构思精美,理清思路

明确:从结构划分,全文可分三部分。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二)具体写山川之美

(三)、结尾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

板书:结构形式美

2、这篇文章如此之美,读起来让人心驰神往,得益于作者描写景物时选取了较美的多角度来描写,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带着美去分析美

a、老师引导学生从视觉变化角度去分析

仰视“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青林翠

竹”写出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山水映衬之美

b、 色彩配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夕日欲

c、老师引导学生从作者写景注意动静相衬描写角度去分析“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形体的动和静:高峰为动,流水为静

光色的动与静:五色交辉为动,青林翠竹为静

声响的动与静:晓雾将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

夕日欲颓为静,,沉鳞竞跃为动

d、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

小结:文章写景,没有停留在景物的本身,而是抓住了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变化视觉听觉的主观感受,多角度写出了江南之美,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卷。 板书:写作角度美

3、由此看来,全文抓住哪个字来写的?将景写得如此之美,作者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美”。

板书:美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文章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 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总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板书:爱

第三板块、说美

五、任选文中写景的句子进行描绘。

六、美文需要背诵,试着背诵课文,表达心中之美。

第四板块:寻美(拓展延伸)

七、请说说诗中“山”“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八、欣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片段,欣赏小品文写景之美。

九、美与我们近在咫尺,我们要有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选一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写一段200字的小文,把它的美跃现纸上。(课后作业)

十、总结全文(教师寄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答谢中书书》,我们一起赏美、品美、说美、寻美,有了美的感受。其实美离我们的距离很近很近。我们可以去拥抱清风,去聆听雨声,去沐浴阳光;我们可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诉说,可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沉醉,大自然永远都会展开双臂等待我们的探访!孩子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美、欣赏美、创造美,我们的阳光将会变得更加的灿烂,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限的美好。

板书: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节奏韵律美

结构形式美 美 爱

写作角度美

【《答谢中书书》优秀板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1.答谢中书书板书

2.答谢中书书 板书

3.《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4.答谢中书书板书设计

5.《答谢中书书》优质课教案(附板书)

6.答谢中书书的板书设计

7.《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

8.《答谢中书书》优质课教案及板书设计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