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碣石篇》曹操

时间:2024-04-29  字数:8600字  手机阅读

《观沧海.碣石篇》曹操

观沧海.碣石篇》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所作的一首诗。本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特定历史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观沧海.碣石篇》曹操

  观沧海 碣石篇

两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碣石篇》曹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⑴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⑵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⑶沧:通“苍”,青绿色。

⑷海:渤海

⑸何:多么

⑹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⑺竦 峙(sǒng zhì):耸立。竦 ,通耸,高。

⑻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⑼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⑽日月:太阳和月亮

⑾若:如同.好像是.

⑿星汉:银河,天河。

⒀幸:庆幸。

⒁甚:极点。

⒂至:非常,

⒃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写作背景

《观沧海》寄托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印下,小用计策。

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1] 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更多《观沧海》文章推荐阅读★★★★★: 

1、《观沧海》教案示例

2、《观沧海》课堂实录

3、曹操《观沧海》中考题

4、曹操《观沧海》教学反思

5、《观沧海》诗意赏读及改编

6、《观沧海》教学设计(人教版)

7、《观沧海》教案设计及阅读提高

8、《观沧海》课堂实录及总结

9、初一语文《观沧海》教学设计

10、初一语文《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碣石篇》曹操】相关文章:

1.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碣石”在哪里

2.观沧海 / 碣石篇

3.《观沧海》与碣石山

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5.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6.《观沧海.碣石篇》翻译

7.“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碣石在哪里

8.“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碣石在哪里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