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活动的寻常时刻,促进幼儿快乐成长》读后感

时间:2024-05-04  字数:6600字  手机阅读

《关注幼儿活动的寻常时刻,促进幼儿快乐成长》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注幼儿活动的寻常时刻,促进幼儿快乐成长》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诠释生成 师幼互动:

“生成”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幼儿生成活动来源于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来源于幼儿实际生活情景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幼儿与特定环境的交互与作用。《纲要》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日常生活中表现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突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提供生成活动的机会,以支持探索的兴趣,支持幼儿生成活动的开展。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也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这就是说互动—生成教学是尊重幼儿的教学,是体现幼儿主体性的教学,是珍爱生命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形成双向的人际交流,是“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应学会“蹲下来”与幼儿在同一平台上交流、对话,要乐意并善于“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能及时把球抛回给孩子。彼此之间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有在师幼、幼幼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教学才会具有真实的智慧的灵动和生长的气息,才能最大化让幼儿获得知识与技能,不断生成新的思维能力。

二、关注生成 有效回应

生成与回应是在新《纲要》倡导下的一个崭新的教学理念,它强调的是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幼儿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科学有效地实施把握、处理生成互动性的课堂呢?

(一)关注活动来源,把握生成支点

“关注”是回应幼儿生成活动的关键,“关注”是观察与倾听的结合点。“生成”又是教师在与幼儿活动时逐渐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就像大洋下面的冰山在浪潮中逐渐浮出水面。因此,只有关注幼儿的活动,才能了解幼儿活动发生与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寻找生成点,捕捉一些有教育价值的活动。关注幼儿的活动,就能从幼儿的行为变化中获得有关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及发展潜能的信息,关注幼儿的活动,还能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及教育发展目标为幼儿创造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策略——“幼儿在前,教师在后”

所谓“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就是要求教师对幼儿生成活动的开展,应顺应幼儿意愿与活动兴趣,不把成人的意愿、教育有意地强加于幼儿身上,对幼儿生成活动要关注在先,能让孩子想的,让孩子想;能让孩子做的,让孩子做的,然后顺其自然,促其水到渠成。“幼儿在前、教师在后”不是把幼儿看成是生成活动的主动者,把教师看成只是生成活动的被动者,而是提倡教师注重观察,关注幼儿生成活动的进程,并根据幼儿生成活动的需要,辅以创设环境,以满足幼儿不断探索的兴趣与生成发展的需要。

镜头一:

在活动《小熊过桥》中,当孩子们回答说是小鲤鱼帮助小熊过了桥的时候,毛毛举手说:“我还有办法帮助小熊的,把桥造得稳一点,小熊就不会害怕了。”这个孩子的话音刚落,其他孩子马上热烈地响应起来,想出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办法,有的说:“最好不要用竹子做桥,竹子又圆又滑的,用大一点的木板做就不滑了。有的说:“把桥造得大一些,桥上不留缝隙,小熊看不到下面的河水也就不会害怕了。”还有的说:“我认为用石头做桥最好了,又稳又安全。”就这样孩子们围绕“造怎样的桥”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来很平淡的一个学儿歌的教学内容因为孩子们的自发生成而变得有声有色了,孩子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着“造怎样的桥最合适”,话题进而深入到“我见过的各种各样的桥”,他们热烈地讨论着、比划着……这时,教师也顺应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和他们一起讨论起来,说到了竹桥、水泥桥、木桥、铁链桥……想到了拱形桥、斜拉桥、荡桥……于是,有关桥的主题产生了。当我们谈论的意犹未尽时,我和孩子们商定:回家后我们一起分头去找有关桥的资料,把更多的精彩内容告诉大家……

(二)关注生成过程,采取多元回应

生成活动是幼儿按意愿和兴趣自发产生的,随意性较大,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容易使具有发展价值的生成活动内容流失。如何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化“节外生枝”为教育契机?结合实际,灵活选择回应策略,让孩子受到事半功倍教育效果,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具有一定的调控与决策能力。

策略——“追随幼儿、教师同行”

“追随幼儿、教师同行”就是指教师对幼儿发展有益的生成活动不但给予关注,同时要给予支持、给予帮助。以确保幼儿生成活动能有效开展。在幼儿生成活动中,教师是幼儿生成活动中”发现者”“设问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应具有善于发现心态与眼光,以赞许、认同、好奇、惊异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及时捕捉、发现、扶持幼儿生成的新萌芽,擦出幼儿生成活动的新火花。

在整个生成活动中,教师介入幼儿的活动,可成为幼儿生成活动伙伴,但不以自己的思想或权威去左右孩子,而应该作为个体平等的参与者,与孩子平等交流与对话,提供生成的建议经验,让幼儿自由参考,通过互动,潜移默化影响幼儿。

镜头二:

大班科学活动《鸡蛋的沉与浮》分两部分,一是让幼儿用多种办法准确分出生的和熟的`蛋。二是在生鸡蛋里再分出好的和坏的。当第一个过程完成后,教师将分出的鸡蛋放在水里让幼儿观察:为什么它们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

这时,幼儿纷纷猜测:“沉下去的鸡蛋重,浮起来的轻。”

“蛋黄重的鸡蛋沉下去,蛋黄轻的浮起来。”“大的蛋沉下去,小的蛋浮起来。”“蛋壳厚的沉下去,薄的浮起来”……

在这里,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好的蛋会沉下去,坏的蛋会浮起来。”当幼儿出现各种猜测后,我们的教师从原行为阶段跳出来,开始关注幼儿的进一步的尝试活动。

“好!你们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么,谁说得对,谁说错了?请你们试一试。”教师“投其所好”陆续生成一个个小小的尝试活动,引导幼儿取沉下去的、浮起来的蛋,打开蛋壳看个究竟。幼儿的回答“自攻自破”了,认识到不管蛋大还是蛋小,蛋重还是轻,蛋黄大还是小,好的蛋都是沉下去的;认识到生鸡蛋的沉与浮决定于它们是好的蛋还是坏的蛋——生蛋中坏的蛋是浮起来的,好的蛋是沉下去的。

整个活动都是在幼儿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调整活动生成的一系列尝试活动,建构了“生鸡蛋为什么沉与浮”的知识,孕伏了“一切经过验证”“让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培养了幼儿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使孩子产生继续去探究的信心和动力。

(三)关注生成效应,不断反思提升

从我们的实践中发现,生成活动有幼儿自发生成及老师与幼儿共同生成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能积极地参与,大胆地探索,能有效地利用多种资源,让幼儿在自主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掌握本领,能更好地体现师幼互动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当然,生成活动又是在孩子们的兴趣点上产生发展,要随时进行调整,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策略——“引领幼儿、师幼相长”

所谓“引领幼儿、师幼相长”是指教师在幼儿个别生成活动中,把握幼儿关注的热点、经验,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基础上,根据目标,对具有教育意义和发展价值的事件捕捉后,进行价值判断,教师通过创设环境、利用个别、小组、集体活动等各种形式,组织开展师生互动与共享经验的课程。

镜头三: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洋洋用骨牌搭建了长长的城墙,引来很多孩子的围观,有的孩子立刻把城墙和长城联系在了一起,于是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起欣赏了有关长城的照片,还在电脑上观赏了长城,了解长城修建的由来,也知道了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古建筑。虽然这些信息离孩子的生活比较远,但它却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让孩子们亲自参与来造长城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

于是,我们首先为他们提供了许多长形的纸,怎样让这些长形的纸变成“古城墙”呢?孩子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将纸条的一边撕成凹凸状,可当它们被放置到地上时就会倒下,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它站稳一点呢?放块积木让它靠着?还是找个盒子将它们连着?乐乐说:“将纸条先对折,然后再来撕。”调整后的方法真是很有效,每一段城墙因双层而能独自站稳,动作快的孩子马上寻找小伙伴,将大家各自制作的“古城墙”接起。很快的,一段“古城墙”呈现在了大家面前。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随着它的延长,“城墙”又变得不稳当了。这时,我对帅帅、文文等几个男孩子提出了建议:“我们的长城已经这么长了,但是却越来越不稳了,很容易倒下来,怎么办呀?”经过我的引导,他们马上想到了中间应该有“烽火台”来连接。于是,孩子们从我们收集的杂货铺内翻出了所有的纸盒,有的用积木搭出了“烽火台”,涵涵小朋友还画了一团火贴到了一座“烽火台”的顶部,蜿蜒不断的“古长城”犹如一幅蓝图出现在大家面前,孩子们兴奋的欢呼着!

当孩子们意识到问题和冲突时,教师应及时引导、促进他们更有价值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行为,将孩子的兴趣点引导到建构烽火台上来。这样一来,在制作过程中孩子的想法就越来越丰富,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构建着长城:有建筑方法的改进、有建筑材料的多样、有建筑情景的拓宽……

三、有效生成 师幼引领

生成性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缺乏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教师要有一只慧眼,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能在亮点处引领,在冷场处引领,在迷茫处引领,在错误处引领,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总之,回应幼儿的生成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活动教育过程。幼儿的生成活动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效的互动离不开有效的调控,教师有价值的引领和点拨,既催生出活动中的动态生成点,又延伸出有效生成的方向,同时确保了互动的质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最终实现有效教学。为此,在实施生成活动回应中,应不断加强自我反省能力,注重对幼儿生成活动指导性行为的反思与适度的调整,使教师的回应策略适应幼儿的需要并在适应中推进幼儿的发展。

【《关注幼儿活动的寻常时刻,促进幼儿快乐成长》读后感】相关文章:

1.《关注幼儿活动的寻常时刻,促进幼儿快乐成长》读后感范文

2.关注幼儿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论文

3.关注幼儿心理健康读后感

4.寻常时刻背后的深层教学反思

5.快乐的时刻

6.幼儿园成长活动标语

7.快乐时刻

8.幼儿成长的成语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