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5-10  字数:14200字  手机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古诗所表达的是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本案例授课内容需1课时。本课时的设计理念:以一“送”字贯穿全文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以读促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以语言运用为中心,通过朗读、想象、合作、表达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彰显个性中,边学,边积累,边创造;让学生在自读中真正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得到情感的陶冶。

教案的设计不是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设计,而是趋于方法的介绍和指导,至于具体的操作还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灵活应对,真正做主体学生的引导者。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特别是第三、四句话所描写的情景,天、地、水、情融为一体。

(3)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老师以一“送”字贯穿全文的教学方式,动脑思考,表达感悟来学习古诗。

(2)能够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能把对古诗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并有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协作学习古诗的过程和方法。

(3)能通过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写一写等个性化的评价方式记忆古诗。

(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加大学生阅读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2)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文的良好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

2.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很有表现欲,上课气氛活跃。

3.学生善于想象,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4.学生对于在多媒体环境下学习的方式非常感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引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体现新课标倡导的学生是主体,以学定教的原则。并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诗意情境,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视频,体会古诗天、地、水、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感悟朋友间的深厚友谊。

2.以 “送”字贯穿全文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在自我活动中学习知识,感悟内容,激发情感。

3.通过个性化的评价设计,帮助学生记忆古诗。

4.通过自我反思,给自己一个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学生间的互评使学生找到不足。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ppt课件。

2.课文插图、视频(后两句诗的情景、全诗情景朗读)、音频(乐曲《送别》)。

3.学生用的画笔。

4.表演古诗时用的服装、帽子。(有条件的可选用)

5.多媒体教室、投影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演示课件播放乐曲《送别》,在音乐即将结束时直入课题。(板书)

1.生读课题。

[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哪位同学能围绕这个“送”提一提问题。想想可提什么问题?]

2.对题目质疑,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随堂总结板书。

如:“谁送谁?

在什么地方送?

在什么时候送?

怎么送?

送到哪?

为什么送?

------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借助乐曲渲染离别气氛,在借助乐曲调动学生的情感基础上,引出课题。中年级学生已有初步的质疑能力,这个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方面也可以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

(二)读古诗,感知诗意

1.学生根据板书的问题进行个性化阅读古诗,并找出答案。

(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相应的读书时间)

2.学生结合问题汇报交流,并感知诗意。

①学生自由汇报,明白是“谁送谁”后,学生简介作者,教师适时补充。(播放作者简介的视频。)

②说说是什么样的三月?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

如:是百花齐放的三月。

细雨蒙蒙,花红柳绿的三月。

阳光明媚的三月。

细雨绵绵,柳暗花明的三月。

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三月。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巧妙设计引语拓展知识点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你们的回答告诉老师一个读书的好方法就是读书要展开想象。谢谢同学们。下面继续汇报。]

③利用课文插图、视频,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送别情。

重点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老朋友的船走远了看不见了,李白也该回去了吧?]

(学生沉默了一会后,举手回答)

出示视频“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帮助学生体会诗意、感知情境。)

[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真深啊,我们送一般的朋友,只送到家门外就回来了。李白对孟浩然真是——]

(生三三两两说出了下列词语:依依惜别、一往情深、难舍难分------)

[让我们再次读读这首诗,体会一下这深情厚意。]

(生读,教师指导)

④把黑板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说?每个同学在下面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与同桌互说后发言,教师个别指导。)

[现在我们在影片中感知李白送孟浩然的情景。]

(播放视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情景朗读。)

设计意图:观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达到对古诗的理解。发掘诗句中关键词,利用图片帮助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通过视频的情景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拓展知识

为了让同学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李白,了解唐诗,老师再补充一首李白的诗。

课件出示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

(简单讲解可参考另附资料《金陵酒肆留别》)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阅读量,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进一步感受友情、友爱的温馨。

(四)全文总结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自主选择个性化评价内容

1.画一画: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场景;

2.演一演: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情景;

3.唱一唱:根据自己所熟悉乐曲的旋律把诗词唱出来;

如:我爱北京天安门——故人西辞黄鹳楼

4.写一写:把诗改写成短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人,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设计不同的评价形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评价内容来完成记忆古诗的教学目标。

(二)评价

根据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给自己画张笑脸或哭脸,给同学画张笑脸或哭脸。作为对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评价。

设计意图: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学生通过自我反思,给自己一个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学生间的互评使学生找到不足。

附《金陵酒肆留别》

【诗文解释】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地的女子压好了酒请客人品尝。金陵的年轻朋友们来为我送行,送与被送的人都频频举杯尽觞。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惜别的诗,虽然短,却情意深长。全诗语言如同白话,但很有特色,洋溢着乡土气息。诗人写情饱满酣畅,起伏跌宕,清新自然。

诗人描绘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图。春风暖人,柳絮飘扬,诗人即将离开金陵,独自坐在江南水村的一家小酒店里饮酒为别。飞扬的柳絮飘满小店,香气醉人。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不觉涌上心头。金陵子弟来送别,使诗人离别场面变得热闹起来,但是,越热闹,越会体现出离别后的寂寥。但诗人并没有沉溺于离别之伤,而是情绪饱满,哀叹而并不悲伤,表现了诗人风华正茂、风流潇洒的特点。


 更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文章推荐阅读: 

1.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800字作文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精选四篇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赏析精选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背景及整体赏析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赏析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反思精选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案例

10.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方案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及反思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教学设计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有感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教学设计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