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时间:2024-04-27  字数:48700字  手机阅读

教学经验教学总结4篇

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它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在过去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们一定收获不少,该总结这段时间的得与失,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基础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总结才是好的教学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经验教学总结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篇1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幻无常、水土流失严重、温室效应明显、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已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与生命,于是“低碳”呼声越来越高,成为一种符合时代潮流,迎合人们需求的一种绿色生活方式。作为教师的我也该行动起来了。

生活中的我,尽量做到节约用水电,生活垃圾分好类。如淘米水用来洗手擦家具;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既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用过的面膜纸或过期的护肤品不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塑料袋减少使用;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惨剧;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家里宝宝尽量用布片而非尿不湿;遥控,钟表或玩具中的电池还用来听听收音机;对家中垃圾及时分好类,放扔进响相应的垃圾桶。

教学中的我,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融入“低碳”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也要积极渗透节能减排的技能和“低碳”观念,把节约、绿色、环保等概念内化为学生行为,从而培养学生一种“低碳”的态度,进而携手共同打造我们的绿色课堂、绿色校园、绿色社会。

1、培养学生绿色意识。如:在8和9的教学中,通过对教材主体图(老师带领学生浇灌花草树木)的教学和引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同学们认真反思、交流,哪些是不应该不文明的行为,我们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如随地乱扔垃圾,随意踩踏草皮,摘折花枝等等都是不对的行为。

2、加大对学生的知识宣传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不明白什么是低碳生活,因此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大力的宣传,通过试题,图片,故事,让学生明白“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平时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一些废物自制一些教具,让这些几乎被抛弃的废物得到循环使用,极大程度地减少浪费,从中渗透节约意识。

总之,“低碳生活”意识的培养与渗透要从课堂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融入“低碳”理念,培养一种“低碳”的态度,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低碳型”人才。

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篇2

本学期,我担任一至六年级六个班的地方课程教学,根据地方课程的指导思想

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 的地方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以生为本、共同成长

在小学地方课程教学中以生为本,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读懂学生,

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成长的平台。学生在学习中既能获取知识、 锻炼能力、增长智慧,又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发现的惊喜和成功的快意。

二、注重资源,丰富课程

地方资源是地方课程赖以实施的重要条件,地方资源也是地方课程显现自己特色的重

要依据。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课程资源,有了丰富的资源,地方课程才可能是丰富多彩和 生动活泼的,小学生学习才可能有更多的收获。因此,更换、替代和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 课程资源,是地方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适当的方式,收集当地有特色的课程资 源,将它们充实到课程中来,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成效。

三、以理念为先导,以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

在使用和实施地方课程时,我注重课程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注重学校—家庭—社会的

结合,避免直接进入教育活动,无视理念的现象。不能只关注课程的形,忽视课程的神, 课程的内在本质是课程的神,课程的神就是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本课程教学时,注意了 解地方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努力地理解和认同,并将这些理念贯彻于课程实施的始终,只 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创造性的使学生读懂地方课程,学会地方课程,并使课程产生实际 的成效,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

在注重课程理念的同时,注重课堂教学质量。质量取决于课程,在地方课程教学中, 我认真分析课文、整理思路、备好课、做好课件(每节课)、上好课、地方课课件中有设 臵语文、数学、科学、地理、音乐、军事、工业、农业、医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特别是 有关发展新农村建设、经济建设的课文重点讲解。在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我更注重 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课程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根本指向是老师的发展 和学生的发展。

四、教学反思、努力方向

地方课程不仅要使用,还要研究、探索和完善。地方课程在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

高质量的地方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和具有挑战的机会,教师的生活态度和责任心 直接影响地方课程质量,地方课程需要学生细致地观察和教师不断地反思。

展望未来谋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自身建设,自我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 家乡、服务家乡做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我喜欢地方课程,学生更爱地方课程。

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篇3

一、兴趣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水平大致处于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 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答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利用兴趣教学,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新奇,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求知状态。对此我采用的方法包括:

1、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不仅把学生自然而然地 领入新知识的门槛,而且更能激起他们渴望求知的兴趣。例如在讲“液体的热胀冷缩”时,我设计了一个前言谈话:在喝牛奶时,我想把牛奶热一热会发生什么变化?插上吸管时热一热,牛奶又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这样的问题,给学生创设悬念,以激起学生求知的迫切需要,让他们去思索,去探究。

2、实验培养兴趣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有很多问题是通过实验来验证,通过实 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科学课得天独厚的优势。科学课中的各种现象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枯燥的讲解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根据现有 的条件做好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探究。如在研究物体的沉浮与自身重量和体积都有关系,热传递的速度快慢与物体的材质有关系等实验。让他们更真切地看到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此外,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完成一些小制作。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

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关注学生参与能力,丰富学生参与方式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 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地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自己该带的实验器具,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能依照提示轻松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科学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在教师的指导下,勤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三、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科学素养,增强科学兴趣

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是科学研究的雏形,富有实践性和创新性,十分有 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因此,我在校中抽出一部分学生成立科技兴趣小组。每周利用课外活动2小时的时间开展科技活动,大大激发了他们学科学的兴趣和创新愿望。科技兴趣小组的学生都是班上的`课代表,是老师的小助手,也是分组实验的小老师,他们都是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在没有压力,思想放松,心情舒畅的状态下自主地做一切。他们采集制作的多种标本,可作为课堂上的实验材料和直观教具,他们研究的成果可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这不仅巩固和扩大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还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索个欲望,主动探究新知,带动全班其他学生的学习,促进课堂教学和他们创新的愿望。

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篇4

一、当前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习作教学是我国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听话说话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笔者经过多年的从教经验发现,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缺乏兴趣。

在相关的调查中发现,在写作教学中,学生普遍对写作缺乏兴趣。很少有学生在课后自觉地进行写作活动,95%的学生可以说都是奉教师的命令才写的。日本学者们曾经认为作文教学有三个重要方面: “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其中第二个方面“有东西可写”与第一个方面“有写作动机最为密切,有写作动机表明具有写作的兴趣,这一点在习作学习中是最重要的。动机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当前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可以说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动机”(即兴趣)。

2.习作缺乏感情和个性。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作文情感来自于生活体验。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没有思想感情的作文是空洞的,是无法引起别人共鸣的。生活的体验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会留心观察,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文情感的表达依靠的是生活素材的支撑,笔者在相关调查中发现,在生活中有写日记习惯的学生不到10%,可见,学生作文写的空洞是有原因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有一篇习作练习,《二十年后回故乡》要求学生合理想象二十年后重返故乡的情景,写一篇习作,很多学生都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有的学生甚至写出了许多天马行空的事情,但却忽视内心感情的抒发,就是因为对自己家乡的人、事、物不够熟悉,平时没有留心观察。

3.教师的指导方法不恰当。

在相关的走访调查中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有自己的一套固定的模式,基本上都是首先明确作文题目的写作要求,然后让学生进行选材,接着进行练习,有的是当堂练习,有的则是作为课后练习,再然后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阅,最后进行课堂讲评。这种固定式的方法,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致使很多学生都失去了上习作课的兴趣。

二、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方法的探究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要有效地提高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水平,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1.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平时写作习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是一项费劳力的实践活动,而且所耗的时间较长,构思的过程较为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不能什么作文都采取固定的教学方法,如果是写记事类的作文,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些历史名人的有趣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勾起学生对自己儿时的一些趣事的记忆的目的。而对于描写性的作文,教师应该结合课外教学,带学生进入大自然的怀抱,让学生注意留心观察,培养其观察的能力。另外,日记是搜集写作素材最好的方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偶尔让学生进行即兴写作,以提高学生构思作品的速度。

2.进行个性化的习作教学。

不管是进行什么内容的教学,因材施教都是最重要的,学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却存在能力、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差别,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首先,在进行习作的训练上,命题要个性化,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兴趣来进行命题,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尽量设置一些开放性的命题,比如《我的——》《秋天的——》等,其次,鼓励学生开创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千万不要用固定的语言模式来训练学生的习作,这样会使得学生的作文模式化,毫无生气可言;最后,应该将习作教学生活化,文章是表达情感的出口,而情感主要来源于生活,因此,习作要具有独特的情感必须要依赖于学生个人的独特的经历,而教学也必须要生活化。叶圣陶先生就曾生动地指出: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3.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

【教学经验教学总结4篇】相关文章:

1.教学经验总结

2.教学经验教学总结9篇

3.教学经验教学总结5篇

4.教学经验教学总结3篇

5.英语教学经验总结

6.教师教学经验工作总结

7.教学经验的总结报告

8.美术教学经验工作总结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