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消失的作文

时间:2024-05-04  字数:2400字  手机阅读

年味消失的作文

过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年的由来是缘于中国古时候一头叫“年”的怪兽,“年”非常怕鞭炮声和红色,那时候人们为了防止“年”入侵,就家家户户放鞭炮、贴对联、贴门神用来保护自己,因此,过年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下来。下面是关于年味消失的作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年味消失的作文

年味消失的作文

年味消失的作文

春节,这对于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的节日终于到来,似乎是让人们期盼了一年。这样周而复始,不知过了几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么呢?是那头传说中的吃人怪兽,还是谷穗下垂的形象?到了今天,恐怕都不是了。年成了一个代名词,成为了一种符号,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标记。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渐渐地消隐,或是消失!连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

在记忆里,依稀还记得年长的姐姐说她不喜欢过年。那时,真的隐隐地刺痛了我的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觉。在回忆里,我又真的感受到了那种痛,不知为什么。

而现在呢?人们真的似乎都淡漠了,我甚至还听到过有的孩子说不喜欢过年。啊!原来不只姐呀!年究竟是什么?我无法解释,但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年是一种回归的象征。每个人无论到得何地,过年时总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那是心灵的一种回归的渴望。家,可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呀!

现在,姐在北方的一个城市里工作,据说北方的年味儿很浓,那儿的人们都很朴实、和善,特别重视这样一个重大的特殊的节日。因而她才可以早早地回来与家人团聚,又不必担心归期过急了。还好不在南方,据说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了。而我们中国人又这么重视家。家,不仅只是我们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托,一份温馨,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灵魂的休憩处。任凭风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过年了,家人还不能团聚,真的难以想象!而年味的消失,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却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孩提时代的依稀而模糊的记忆里,我还可以看到一些过年的欢乐景象。伙伴们争着放鞭炮,嬉戏玩闹,最高兴的是领到红包,不论压岁钱有多少。火热的大红色就是过年的颜色。中国的红真的包含了太多、太多。而现在似乎都已不再了,鞭炮声显得单调而刺耳,全无热闹欢腾的景象,孩子们似乎也不大在乎压岁钱了。压“祟”,保一年平安,这层意义,我现在才明白,孩子们应是不知道的。

现在的过年,就好象是一个卸了红衣浓妆的老成持重的姑娘了。还记得,寒假前,一位寄宿的乡下朋友问我:“你们城里是怎样过年的?”我竟一时愣住了,答不上来。“是啊!我们现在究竟是怎样过年的?我应该好好想想了。”便随口告诉他一些时下正时兴的过年方式。例如:团年饭去宾馆吃,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

他感到很吃惊,也很不解,说:“那是哪来什么年味啊!我们村里的过年,那才叫热闹呢!只有回家的,没有向外跑的,团年饭都自己做,那才有年味儿嘛,就像吃年糕那样。”

我又向他解释,“现在城里人们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像‘五一’、‘十一’这样的法定假期才能有些休息时间。一到过年,恰好一家人都有时间,便趁隙旅游了,偷个闲;上饭店吃团年饭,那样也方便,省时一些。”

其实,我也同他想的一样啊!小城里的年过的单调而乏味了,年味似乎在这儿消失了。只记忆里还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

这样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无法替别人下定论。但至少我还不习惯这样的趋于冷淡的春节,我还不适应。我倒宁愿看到一个热闹的春节氛围。即使是那热闹不属于我也好啊。

这个节日本该是如一位活泼俏丽的红妆少女那样盛装打扮的。像北方人那样,把喜庆传到每一个角落。几千年来的辞旧迎新史当如何延续?

我想,我们这一代应该做些什么,不要让中华文化里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们手中渐次消失。到以后的孩子问我们时,不要只说“那只是一段陈旧的历史。”

现代社会进步飞速,但还是留下一些古朴的风俗要好一些。传统的节日风俗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新年赠橘(吉),压岁(祟)钱……还记得苏辙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那又是怎样的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

我想,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的红变淡、年味消失吧!

年味消失的作文

年还是照样过,但是总感觉相比原来年味越来越淡,这消失的年味去哪了呢?

记忆中的年特别热闹,感觉在过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沸腾了起来,家家户户都提前好久开始置备年货,买各种各样好吃的干货、零食、饮料在家里储备好。我们家每年都会有特别多的客人来家里,经常是一批走了又来另外一批。

在我小的时候,过年了,大人们一起聚集在大客厅喝喝茶、吃吃点心、聊聊天,或者凑齐几桌打麻将,房子里只听见他们的打麻将哐哐哐的声音。在过年的时候,许多平日里见不到的哥哥姐姐在过年都会来家中玩,我们经常是到处疯跑,上山下山玩得不亦乐乎。当然最受欢迎的活动还是放烟花啦,各式各样的烟花我都玩过:冲天炮、摔炮、震响天……和哥哥姐姐玩烟花都是一大袋一大袋地玩,每天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我最喜欢的活动就是大年三十晚上的守岁,一屋子的亲戚朋友坐在一起烤火、看春晚。一般到了晚上的11点,我就会和哥哥们一起央求厨艺好的姑姑给我们弄夜宵吃。几个人一人抱着一碗面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嘴角也会不自觉上扬……

感觉在记忆中,以前过年有许许多多可以干又好玩的事。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过年越来越乏味,过年的感觉越来越淡。

就好比这次回家过年。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五中最热闹的时候恐怕只是一起吃的那顿年夜饭了。吃完饭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掏出一台手机独自地玩着,连我弟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中。

偌大的客厅里,只有电视机中的主持人在热情洋溢地唱着独角戏,坐在客厅的人依旧不少,可也没有一起聊天、吵闹的.热闹氛围。唯一让我感受到过年的地方竟是大型超市,似乎只有超市里那一排排琳琅满目的年货和熟悉的歌曲才可以唤醒我对过年的兴趣。

今年过年,索性连走亲访友都简化了,对大多数亲朋好友的问候仅仅停留在群发的消息上,冷漠、麻木。小时候的乐趣消失得无影无踪,活泼好动的弟弟也懒得出去玩烟花。有些童年的玩伴、爸爸妈妈的朋友甚至几年都没有见面。感觉今年就是浑浑噩噩地过了个年,什么深刻的影响也没有,相当于腾出几天时间看手机、吃东西。

这消失的年味去哪了呢?

我想了许久,一直在记忆中搜寻……小时候的年味一直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玩耍,可后来它跑到了大家的手机里,化作一只小恶魔误导着别人,告诉每个人手机的魔力;它转而跑到乏味的电视节目中串一串,向大家招手;后来它跑到绚烂的烟花中,转瞬即逝……之后,我便不知道年味去哪了。

消失的年味,我该到哪里去寻找你?是手机里吗?是电视机里吗?是人们记忆的深处啊。

年味消失的作文

年味,顾名思义,过年的味道。年味可能是一家人的团圆饭,可能是大年三十夜的烟花,可能是春节一声新春快乐,可能是人们四处拜年的喜庆气氛……

在以前,人们会在家吃年夜饭,寓意团团圆圆,会在家贴春联,贴倒福,寓意福到了。餐桌上常常放着鲜香四溢的鱼,寓意年年有余。晚上坐在一起看春晚,谈天说地,在楼下,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兴趣盎然的燃放烟花。大年初一,人们买好礼物,装好红包,走街串坊,相继去长辈家中拜年,给晚辈发下红包,希望红包能驱赶年兽。小镇里,热热闹闹,人山人海。大城市里,马路上塞满了汽车,、塞满了回家过年的思乡人。

现在与以前可不是一回事了!

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人手中塞个手机。现在过年人们会经常在饭店吃年夜饭,人们充当低头族。长辈们没人陪他们说话,在热热闹闹的年夜饭前,明明坐满了人,但是却胜似无人。人们现在需要的不是面对面聊天,却只满足于QQ、微信上的谈天说地。看春晚的人逐渐递减,更多的人却是喜欢在手机上看电视剧看得痛哭流涕。去年除了满足于送礼送红包的形式以外,很难再做到其他的。晚上叫上三五个朋友出门吃夜宵,醉醺醺的在那以为就是快乐。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却把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给丢失了。也许真的会想象有一天,弘扬中国文化的不是中国人而是外国人!许多的中国年轻人甚至更喜欢过西方的传统节日,推崇西方文化与思想,能够轻轻松松背出伏尔泰、培根、雨果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不知道老子和李耳是一个人。

年味就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丧失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要让年味只是一个形式,更多的:他们是中国的传统,是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的记载与见证,他们经历了无数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流传至今。因此,我们要付诸行动。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