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描写拔河比赛的作文

时间:2024-05-02  字数:7200字  手机阅读

三年级描写拔河比赛的作文

拔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拔河这项活动,小编收集了描写拔河比赛的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拔河比赛

春游活动开始了一小会儿,领头家长和老师一喊:“大家来拔河了!”同学们马上过来,以每边22人分组。杨老师挥动旗子,我们使了一把劲一寸一寸地拉过来,对方不甘示弱,绳子停住了,两边人都用了吃奶的劲。终于,绳子移到我们这边来了。

“加油!不能放弃!”不知谁喊了一声,绳子大幅度偏斜,一秒!两秒!!三秒!!!,赢了!我队高兴地到处乱跑,对方却哭了。10分钟,对方起诉说:“不算!”“不算!”跟位置有关,于是我们换了位置,心里想:如果关系到位置,我们会输吗?我和何泽昊在最前方,绳子又一寸一寸往我们这边移,突然,我俩打滑倒在了地面,两边有了巨大的落差,滑倒的那一瞬间,我俩不知为什么笑了,也许是滑倒时太激动了,对方大胜。但我们觉得也要换一下位置,对方轻视,大胆让位。

只听见第三声哨声和挥舞旗子,比赛再次开始。对方轻敌,绳子马上移到了我们这。对方急了,赛场僵持了三分钟,我们突然用力一拉,对方看准时机,也用力拉,绳子又往另一边移了一些,最终,我队使尽了最后的力气,“赢了!”我队狂吼了一声,“胜利了!”我大喊。对方不吭声,最终,我们在快乐中结束了比赛。

我们也懂了道理:胜利要有恒心,不气馁才能成功。

第二篇:拔河比赛

早上的第三节课,二年级1班的.同学们去上体育课。

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拔河比赛。”我们一听乐得一蹦三尺高。老师从体育器材室拿出一根粗绳子,绳子中间挂了一条红领巾,同学们分好组后便各就各位准备比赛。

“嘟······”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大家都全力以赴拼命地拉,拉拉队员们扯着嗓子拼命地喊“加油!加油!”场面十分热闹。只见拔河队员们个个用双手紧紧地拉住绳子,憋足了劲,咬着嘴唇,双脚蹬地,身体重心压下拼命往后倾,脚像被钉子钉在地上一样生怕被对方拉过去,绳上的红领巾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摇摆不定。过了一会儿,对方的力气渐渐弱了,阵脚乱了,我们便齐心协力,一鼓作气地把红领巾拉过了界限。

“我们胜利了!”大家欢呼起来,操场上一片沸腾。我们组首战旗开得胜。交换场地后,我们组更加胸有成竹,一鼓作气,轻而易举地就战胜了对方。

“我们胜利了!”大家欢呼起来,就连躺在操场上的粗绳子也高兴地绽开了胖胖的笑脸。

第三篇:拔河比赛

今天,阳光灿烂,我们的心情更是比阳光还要灿烂,因为,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年级组拔河比赛。回忆往昔的历届拔河比赛,我们总是骄傲得获得冠军,雄纠纠,气昂昂地回班级。因此,我们对这次的比赛更是充满信心。

比赛即将开始,参赛队中员早已兴致勃勃地在操场边上等候,个个都精神搂擞,跃跃一试,恨不得比赛马上就开始。

终于等到比赛开始了,操场上到处都是啦啦队员们铿锵有力地喊声,到处是拔河队员奋力拼搏的身影。只见拔河队员们用尽全身的力气,随着啦啦队员们呼喊的节奏,奋力将绳子往后拉。最吸引人注意的是在最后压阵的任啸天:只见他涨红了脸,活像一个充满斗志的勇士,将绳子架上肩膀,使出吃奶的力气往后走去,似乎想一人将绳子拉走,一颗颗晶莹的汗珠在他脸颊上流淌。第一轮的比赛对手是(1)班,那是个软柿子,不一会儿功夫就成了我们的手下败将。而(4)也在第一轮的比赛中脱颖而出。

激烈的冠军争夺赛终于拉开了帷幕。那是三局两胜制的比赛规则。第一局两班之间水平不相上下,双方僵持了许久,难争胜负。但最终还是被(4)班先拔头筹。我们一个个不服输。都暗暗下决心,接下来的比赛一定要拿回属于我们的成功。第二局,我们齐心协力,在啦啦队的呐喊助威下,如进行一场殊死拼搏。顿时一股强大的力量从我们身上迸发出来。俗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我们用这股强大的力量将绳子猛得往后拉。(4)班终于支撑不住,便像多米诺骨牌似的接二连三的倒了下去,我们班骤然响起了一片欢呼雀跃声……

但最终的结果却出人意料——第三局的比赛还是输给了(4)班,我们只拿了第二名。同学们一个个像斗败的公鸡。回到班级里,男同学们满腔愤怒,女同学们泪水涟涟。与此同时,不少同学在一旁总结经验,到底输在哪里了。并发誓明年一定要捧回桂冠。

拔河比赛既让我们强健了体魄,又增加了班级之间的友谊,同时又让我们感受到同学们之间的凝聚力,真是一举三得,我们喜欢这样的活动。

【三年级描写拔河比赛的作文】相关文章:

1.有关描写拔河比赛的作文

2.描写拔河比赛的作文

3.关于描写拔河比赛的作文

4.描写拔河比赛小学作文

5.关于拔河比赛的三年级作文300字

6.小学三年级作文:难忘的拔河比赛

7.拔河比赛三年级学生作文

8.拔河比赛三年级作文400字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