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撷趣散文

时间:2024-04-29  字数:4200字  手机阅读

童年撷趣散文

岁月匆匆,转眼间,一年又即将过去,屈指一数,母亲驾鹤西去已经半年多了,思念,总是萦绕在心头,梦里,母亲的影子时而出现,娘家,也常常在梦里袭来;偶尔,耐不住心头的思念,我还会回到娘家居住的街道里看看,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中寻找娘家的位置,但是,我面对着林立的高楼群,哪一边是娘家的位置?我茫然了,转眼几年的时间,娘家,已经融进了耸立的钢筋水泥中了,面对着鳞次栉比的大厦,我如同水中望月,雾里看花,已经分辨不出这变化莫测的世界了。

站在猜测中的娘家位置,我心中百感交集,我不敢细看,不敢停留,匆匆而走,我怕我控制不住澎湃的情感,控制不住婆娑的眼泪,我知道,娘家,虽然毫无踪迹了,但娘家,是我心中抹不去的风景,是我心中割舍不掉的情怀,更难忘在娘家度过的童年时光。

1.土炕

小时候,贫困的家中,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家舍,两间破陋的房子,也是靠着别人的施舍给的地盘盖起来的,一间破落的小屋,属于我家唯一的家产,和两间房子毗邻,比大屋矮半截,中间打开一道门,成了里外间,这就是我童年最初的家。

一个大土炕,占据了大屋的二分之一,土炕,是按照屋子的宽度横垒起来,占据了屋子的一半,炕前壁是用砖砌起,里面填满碎砖废土,布着火道。土炕上,睡着我们一大家子人,姊妹七个,加上父母,把一个土炕占得满满的,后来,炕上实在太挤了,父亲又在里间小屋支起一个小床,自己睡在里间。小屋外面虽然破落,但经过母亲的拾掇,也很温馨,晚上,我们挤在拥挤的大炕上,听着里间父亲如雷般的呼噜声,心里很羡慕,父亲独具的小屋,在我们眼里,如同皇帝的金銮殿,每当父亲不在家住的时候,争着去父亲的床上睡觉,能在宽敞的小床上睡上一宿,惬意的很。

一个两米多的土炕,一家人睡在上面拥挤不堪,参加工作的两个姐姐在厂子里有自己的宿舍,她们不在家的时候,床上还宽松点,如果逢年过节,一家人都回来了,我们姊妹只能打通铺了,一个人睡炕头,一个人睡炕尾,在一个被窝里俩人都搂着双臭脚丫,临睡觉前,两人还打闹一番,故意把脚出到对方的嘴边,一阵喧闹后,母亲下令:“都背过脸去,谁的脚也不许挨谁。”在母亲的喝令下,停止了打闹,两人的体温互相温暖着被窝,两人肢体在一起相碰,一只脚碰到对方温柔的肉体上,都会感到贴心的喜悦,忍不住在被窝里捂着嘴偷乐,在母亲的三令五申下,才闭上了朦胧的眼睛,进入梦乡,等一觉醒来,一股臭气熏鼻,发现嘴边又是一只臭脚丫。

小时候,炕上铺的是母亲不知从哪里找来的松软的干草,铺在底层,上面再铺上一床被子;躺在上面,充满着谷物的清香,阳光充足的时候,母亲把这些干草放在太阳地下暴晒,晒好之后再铺到炕上,炕上松软又舒适,堪比现在的席梦思床垫,四脚朝天地放松身体,躺在床上,说不出的惬意。

夏季里,上面铺上苇子编制的炕席,滑润而净爽,母亲亲自缝制的窗帘在灯下泛着红光,映的一炕暖洋洋的,母亲为我打着蒲扇,驱蚊纳凉,疯跑了一天的我在她喃喃的催眠曲里,慢慢进入梦想。冬日里,母亲早早地把煤火燃放,暖气顺着火炕,进入被窝,粗布的被褥舒适而温情,窗外飘着雪花,外面朔风凛凛,窗上凝结起了冰霜,我却躺在和姐姐的通铺中,进入了香甜的梦想,打起了鼾声,一方宽宽的土炕上,依偎在母亲的身边,贴着姐姐的体温,贫穷的孩子感到很满足,土炕,是我们的天堂。

2.煤灶

贫穷的家庭处处尽打细算,才能度过难关,一个砖垒起的灶台,紧邻着土炕,每到冬天,火炉子里的煤火烧起来,热哄哄的火气顺着火道,进入炕内,把炕烧的暖融融的。炕上,灌满了春天般的温暖。

那时还没有蜂窝煤,煤灶中烧的都是原始的碎煤,母亲把这些原煤和成煤泥,再打成煤饼,晾干后储存起来,摞起老高,等到煤灶里的煤烧乏了,再添到灶火里,精心打理着煤灶,让它有充足的氧气燃烧,不一会,煤灶就燃起熊熊火苗,那火苗一窜一跳地闪着,似乎要冲破炉灶,飞腾出去,一家人的吃喝,母亲煮出来的芬香饭菜,都是这些煤饼在鞠躬尽瘁地燃烧下,填饱了一家人的肚子。

到了睡觉的时候,母亲用湿煤封住了火,中间只留一点火眼,熄灭了灯,一团红光高悬在屋顶上,好似一轮明月射进了屋里。

老辈子的平房里四处透风,早年,煤火上是没有烟筒的,但是母亲还是有安全意识的,临睡觉时,门头上的那扇窗,总是开着缝隙,怕我们煤气中毒,让外面的新鲜空气流进屋里,即使这样,潮湿的煤气还是忍不住在屋内横行。记得有一次,我早晨起来,浑身无力,头晕恶心,母亲一见,知道是煤气中毒了,忙拿着一个板凳,让我坐在冰冷的院子里晾晒着,清爽的寒风驱赶走了身上的毒气,一上午时间,精神好了许多。中煤气,让我成了家中的娇女,一家人都围着我转,好吃的食物萦绕在嘴边,过足了公主般的骄恣瘾,一连几天,我还装作病态的样子,在母亲身边撒娇,母亲心知肚明,只是由着我性子罢了。不过,这次教训提醒了母亲,从此,母亲更是小心翼翼地侍奉着煤灶,让家里既暖和又没有煤气侵扰。

方方的灶台,柔情而多情,让贫寒人家充涨着暖暖的幸福。

3.煤洞

炕的一头底下是空的,是为了储存煤用的,也叫煤洞。到了冬天,黑洞洞的.煤洞里,盛满了过冬用的煤,等到煤洞里的煤不满的时候,煤洞子,也是我们幼童时藏猫猫的好去处,我们几个顽皮的孩子在一起玩藏猫猫,找来找去,没地方藏了,趁母亲不注意,我躲进了煤洞子里,煤洞子里又黑又深,里面还不时窜出一个老鼠,心惊胆跳的我也不敢吱声,生怕小伙伴找到自己,等着伙伴们都出来了,我才猫着腰,带着满脸的煤黑,从里面出来,出来了,自然少不了母亲一顿训斥。

有一次,又是在游玩中,家里正好没人,我不仅自己偷偷钻进了煤洞子,后面率领着一个甩不掉的跟屁虫---邻居妹妹小丫,她见我钻进了煤洞里,好奇地也跟着往里钻,急的我甩也甩不掉,只好让她也猫着腰进来了,漆黑的洞里,钻进一个小孩还行,钻进两个孩子,在里面憋屈的难受,好不容易出来了,小丫却被洞顶磕破了头,鲜血直流,张着大嘴“哇哇”直哭,吓得我也不敢出声,母亲在一旁急的打了我一巴掌,忙哄着小丫,父亲恰巧也回来了,推着他那个除了铃铛不响,到处乱响的破车子,车把上还插着一个鲜红的冰糖葫芦,那是父亲每天给我的恩赐,父亲一见到小丫在哭,忙把车把上的糖葫芦给了小丫,领着小丫包扎好头,才算完事,可惜了我那串糖葫芦,见到小丫吃着我的糖葫芦美滋滋的样子,气的我直冲她翻白眼,从此后,再也不敢钻煤洞了。

如今我的人生虽然到了美好的时刻,但我不会忘记,我的人生有过钻煤洞的经历,从黑暗中走过,才能感到阳光的明媚。

4.捡“煤核”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给家里省钱,我们姐妹们还到的河沿上去捡炼铁厂倒的“煤核”,铁厂的煤由于燃烧不充足,捡回来还可以二次燃烧,河边铁厂倒炉渣的河沿上,也成了穷孩子们光顾的好地方,有钱人家的孩子是不到这里捡“煤核”的。

每当早晨,河沿上聚满了挎着篮子,头发凌乱,穿着破衣褴褛,满脸污渍的穷孩子,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攒动,当炼铁厂的排子车一到,炉渣还没有倾倒,我们便蜂拥而上,把车子团团围住,一车的炉渣倾倒下来,几十双疯狂的小手,开始了刨挖,我们用父亲给做的铁刨子疯狂地刨着炉渣,滚烫的炉渣伤不着我们幼嫩的皮肤,而没有刨子的小孩却不那么幸运了,小手在滚烫的炉渣中慌忙不迭地刨着,等到捡完了“煤核”,不少孩子手上都被烫满了水灵灵的燎泡。

那时的“煤核“,对于贫穷人家来说,就是黄金白银,有的能干的孩子能捡出半冬天的“煤核”,为家里省去不少的买煤钱,当大人的少不了对孩子的辛苦嘉奖一番。孩子们也是劲头十足。那疯刨的场景,手挨手,手碰手,手手相加,一个“煤核”,众手相争,手疾眼快的,早早地拾满了篮子,手慢的,只有拾些小的,或者渣子似的“煤核”,回到家里,也少不了挨大人一场吵,责怪孩子没能耐,捡来一堆废煤。

在院子里住房的小花,就有这样的经历,因为被妈妈骂过,所以捡“煤核”的时候,经常和我们姊妹在一起,有时候,我们看着她的手慢了,帮着她捡些,看她的篮子里捡的太少,回去怕她交不了差,还好心地倒给她些,成年之后,小花每当提起此事,对我们姐妹们还是感激不尽,人心都是肉长的,贫穷时期的共患难,铸就了我们经得住时光磨砺的友谊,它如一坛久藏的陈年老酒,回味起来意味深长。

5.拾瓜子

西瓜,是炎热的夏季里解暑降温的好水果。今天,人们已经不以为鲜了,它只是人们果盘中的多种水果的一种,可在我们小时候,西瓜,那是富人家的吃的,家庭刚刚能够温饱肚子,哪里有钱去买西瓜那样的奢侈品让我们吃?西瓜,对于我们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穷人家的孩子,吃的是富人家吃西瓜吐出的瓜子。

今天的人们听起来可能感觉不可思议,可在那个年代,瓜子,就是穷孩子家中的好食品。那时的西瓜,大都是有籽西瓜,而且瓜子个大包满,瓜子在锅里经过放上五香佐料,慢火水煮,煮出来的瓜子再晾干,吃出来有种香肉的味道,满嘴留香。

因为吃不起西瓜,又止不住瓜子的诱惑,我们只有满大街去拾瓜子。每天,跟着院子里的几个伙伴,连逛街带拾瓜子,一天回来,拾来的瓜子让母亲淘洗干净,放在锅里煮好,然后,再塞满口袋,当成小食品在嘴里磕着,觉得也是一种享受。

后来,街道有了买西瓜的摊点,买卖人把西瓜做到了家门口,烈日炎炎下,街上来往的过路人会买来几块西瓜解解渴,那时的西瓜都是论块买的。买西瓜的人们站在西瓜摊上,如饥似渴饱尝着西瓜的爽甜,瓜子,在他们的嘴中纷纷而落,飘落一地的瓜子很快就被我们扫成一小堆,装进预备好的口袋里。后来,我们渐渐学聪明了,从家里拿来一个小方桌和板凳,让吃西瓜的人安心地坐在自家的桌子前吃,瓜子,也成了我们桌上之物,吃西瓜的人也得到了暂时的休息,高兴的不亦乐乎,把口中的瓜子一个不落地吐到了桌子上,我们也得到了满桌子的瓜子,有时还带着捡回几个厚厚的瓜皮,母亲把里外的废皮去掉,中间的鲜嫩瓜肉,母亲用灵巧的刀工,切成细细的瓜丝,撒上盐,配上酱油醋,滴上几滴香油,吃起来凉凉爽爽的,沁入心田。

贫穷,造就了我们从小笑对人生,乐观生活,从小知道家计艰辛,懂得体谅大人,懂得勤俭持家,到现在也是量入而出,调丰补歉,虽然没有大把的收入,小日子过得安逸自得。

6.游戏

回忆的大树,日渐葱茏,回忆中更多闪烁的温情,来自母亲的眼睛。为了使我们有东西可玩,不再去钻煤洞,母亲翻开那个破旧的柜子,从里面找出一个包裹,找出些零碎的花布头,用灵巧的双手剪裁成一个个正方形的布块,再穿针走线,一针一针缝制成空壳。里面装上沙土,缝制成了一个玲珑的布包,让我们姊妹玩耍。我们用了一阵子,感到沙土盛的布包踢起来沉重,而且容易伤脚,我们几个伙伴又四处去寻找别人丢弃的核桃皮、瓜子皮,代替沙土填充沙包,又轻巧又耐用。

踢包的游戏是两个人在玩,画一个大圆圈,好似一个城门,一个人在外面用包当作武器,往城里投包,想尽一切办法进攻,守着城的人守在自己的圆圈内,严阵以待坚守着城池,把包往外踢,踢得越远,得到的土地越多;母亲缝制的包,是我们极好的武器,包在我们手中脚下上下飞舞,欢声笑语交织成五彩缤纷的童年梦,母亲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玩的如痴如醉的样子,眼睛中射出柔情的光芒。

母亲又别出心裁,用艳丽的鸡毛,找来几个大铜钱,给我们制成毽子,我们如获至宝,踢起毽子,变幻出千姿百态,毽子在我们的脚上如同一个飞舞的花蝴蝶,始终翩翩在我们的脚上,美妙的心情,就在踢毽子中宣泄的淋漓尽致。

长长的院子里,常常传传出我们欢愉的笑声,老鹰抓小鸡,是我们最爱玩的游戏,玩游戏的时候,一个小孩在前面当老鹰,一个小孩当老母鸡,在她的身后,一个个孩子衣襟相拽排成一队,老鹰时刻扑向老母鸡,老母鸡张开双臂拼命护着身后的小鸡,如果一不注意,让老鹰扑捉到了小鸡的身子,就会损失一个小鸡,每个孩子眼里都闪动着灿烂而快乐的火花,在领首的“母鸡妈妈”带领下,竭尽全力在和老鹰斗智斗勇,“母鸡妈妈”全神贯注地盯着老鹰,把自己的孩子庇护在自己的翅膀之后,她的脸上挂满了母爱的神色。

小时候的游戏还有跳格子,抬花轿、跳皮筋,踢包、毽子、老鹰抓小鸡……缤纷多彩的儿童游戏,组成了我们童年时代七彩音符,奏出了美妙的童年乐章。在那个贫穷的时代,正是这些游戏,让我们以愉快的心情把船开进了童年的港湾,又以愉快的心情扬起风帆,乘风破浪前进。

7.向阳院

童年的故事如同埋没在沙子里的珍珠,经岁月的柔风一吹,就会闪出璀璨的光芒。七十年代初期,一部电影如春风般席卷神州大地,立刻在广大观众中掀起波澜,《向阳院的故事》讲述的是个退休老工人、共产党员石爷爷,带着孩子们走进社会大课堂,培养他们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劳动的思想。同时,同一贯坚持反动立场的阶级敌人胡守礼作斗争的故事。在这场斗争中,孩子们经受了风雨,见了世面,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

当时,《向阳院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社会上立即开始了建立向阳院活动,把孩子们以向阳院的形式组织起来,让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爱集体的观念。

我们所在的街道也建立了向阳院,向阳院是以每个孩子所在的自然院落组成的,街校结合,齐抓共管,让孩子们在向阳院里健康成长。那时,我们院子里的几个孩子刚刚上小学,充满对这一新生事物的高涨热情。

我们的向阳院在街道里算是大的向阳院了,我们在一起同学习,一同打扫院子卫生,一同参加街道活动,当得知街道里准备让向阳院的孩子们参加街道演出时,我们兴趣高昂,准备拿出精彩的节目显示我们的实力,我们几个女孩子到处请老师,找节目,日夜排练节目,礼拜天也不舍得休息,在一起揣摩演技,交流经验,认真刻苦地投入到排练中去,那场景,好像是参加一场重大演出。

在紧张的排练中,终于等到了演出的日子,记得那一天,演出场地是在街中央的一块空旷的便道上,街道的群众早早地搬着板凳坐在那里等候着,而且自然有序地围出一个演出场地,和煦的阳光,照在人们的脸上,每个居民的脸上的都是满面春风,喜气洋洋,议论着自己向阳院的好节目,我们一帮小演员们身着艳丽服装,粉墨黛妆,等待着闪亮登场。演出前,先是街道主任开场白,然后,一阵音乐响起,演出正式开始了,每个院子按次序上台演出,轮到我们演出了,我们几个花枝招展的女孩,和着音乐节奏,虹彩缤纷的裙带下,跳动着光滑的小腿,好像一朵朵水汪汪盛开的鲜花,一张张艳丽的笑脸,被春风荡漾着,歌声,响彻在街道的上空,数百张手拍起来了,锣鼓敲响声,妙曼的音乐声,把整个街道都抬到了天空……

……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韶华已逝,那个钻煤洞、捡“煤核”、拾瓜子的灰姑娘已经进入了双鬓有染的中年,但在娘家经历的许多故事,依然在我的梦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清晰出现,虽然时过境迁,物去人非,但童年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重温童年往事,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心底荡漾起美好的感觉,同时把我弄的泪流满面。

【童年撷趣散文】相关文章:

1.对联撷趣制谜品赏

2.榴花居撷趣现代诗歌

3.童年蝉趣散文

4.年趣散文

5.雪趣散文

6.童年渔趣的散文范文

7.童年忆趣-散文赏读

8.童年忆趣抒情散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