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员观看《我的1919》观后感

时间:2024-05-06  字数:2900字  手机阅读

纪念五四运动是为了铭记当年青年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爱国热血。下面是《我的1919》观后感,快来围观吧。

团员观看《我的1919》观后感【篇一】

《我的1919》是由黄健中执导的历史故事片,陈道明、何 政军、许晴等参加演出。本片获1999年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优秀男演员奖,获2000年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剧情表现了1919年巴黎和会上,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与列强抗争的种种过程和爱国志士肖克俭为国请命最终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悲壮之举,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

1919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旨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和奠定和平基础的巴黎和会准备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时任驻美公使、全权代表顾维钧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和会。然而在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列强意欲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大环境下,中国代表团人数遭到削减、德国在山东的利益眼看也要落入日本之手。顾维钧在会议上慷慨陈词,驳斥日方无理要求,公理在利益面前显得多么脆弱。巴黎和会最终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而软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国内由此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肖克俭等人也在巴黎集会抗议。

学生们全部聚精会神地观看着这部历史剧情大片,教室里洋溢着悲愤严肃的氛围,同学们为中国巴黎和会的失败,外国列强欺负中国的时候攥紧拳头,深感愤慨;也为中国终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的时候而油然而生自豪之感。一股深厚的爱国之情随着影片剧情发展不断在同学们心中涌动,最后迸发,直至影片结束也无法忘怀,感触之深,久久的在同学心中徘徊徜徉。

团员观看《我的1919》观后感【篇二】

随着影片镜头的拉近,历史的传送带向我们拉回了那个特殊的时间——1919.

该片以中国史上伟大的外交官顾维钧先生的视角来看待一战后作为战胜过的我们入围应对这个世界,维护自己的`利益。1919.5.4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首次对世界,对强权,对一切不公正的对待说“不”。我们超越自己,只为赢得起码的尊重。1919年燃烧起的熊熊大火,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一切不公正,暴力阻挡不了我们涌动的心,顾维钧先生在被要求签订出卖中国主权的条约上斩钉截铁的说出了“不”。就如同激昂涌动的在向全国人民述说:“我们绝不屈服,我们绝不妥协,我们会为自己应得的权利与一切不公正的对待进行抗争。

中华民族是一个威武不屈的民族,并时刻准备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出谋划策。

团员观看《我的1919》观后感【篇三】

第一次看《我的1919》中顾维钧拒绝签字的那一段陈词,只觉得这一段略显矫情冗余,现在来看,大概编剧想表达的是一种“弱国无外交”的无力吧:即使证据充分、即使义正辞严,仍然改变不了他国加诸于自身的不利局面。

如今一百年过去,中国早已摆脱了那样被动的局面,其中多亏了一代代热血青年的努力奋斗;更光明的未来现在寄托在我们的身上——“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主席的话言犹在耳,掷地有声。那么,就让我们负担起这份责任,共勉吧!

团员观看《我的1919》观后感【篇四】

《我的1919》是少有的我喜爱的革命建党片之一,道明叔不愧是老戏骨,扮演的顾维钧在电影中的表现实在是儒雅睿智风度翩翩,坚毅沉稳温润执着,纵然是弱国无外交,但是顾维钧在外交史上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唐德刚曾经在他的《社会文化转型综论》中评价道:“中国百年外交史上只出了两个半外交家。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李鸿章。顾维钧只算半个。”时代的局限,政府的孱弱,让顾维钧只能以这样的面目留之后世。在根本漠视弱小国家利益的集体安全制度下,顾维钧的施展空间是极其狭小的。

影片里顾维钧精彩而无力的抗争,其实只是在精英层面上的,民众了解不到,即使了解得到也无需赞赏。纳税人养活这些外交官,其目的无外乎要求以其专业本领为国争利,外交官不能按其要求拒签,那么民众自然需要发泄其不满。有人说,打顾维钧的人是盲目的和愚昧的爱国者,我却以为,顾维钧也的确应该了解到民众意识的觉醒是近代外交的巨大转型和巨大进步,这也是中国外交迈向近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因此这顿打让顾维钧郁闷,但并没有让他走向反面,民意在他这边,他终于可以违抗政府的训令。

顾维钧到会场然后拒签这段戏是导演虚构的,现实中,签字现场中国代表团的两张椅子是空着的,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的历史中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第一次坚决地对列强说“不”,终于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最后没有退让。这也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以后,中国一步步夺回了丧失的主权。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