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与李白

时间:2024-05-04  字数:6800字  手机阅读

王昌龄与李白

王昌龄与李白都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大诗人,而两人有着怎样的交集呢?王昌龄与李白的送别诗作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昌龄与李白的故事以及送别诗,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与王昌龄的故事

在李白结交的诗人当中,王昌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位。王昌龄字少伯,生与公元690年,比李白大11岁。

王昌龄一生官低名气大,位卑才气高。少年时像众多清贫家庭中的子弟一样一边耕读,一边多方奔走以求仕进,王的人生规划在干谒不成、边塞求功未成,三十岁才转向科举以进士登第任秘书省校书郎。三十四岁以博学宏词登科任河南汜水县尉。四十一岁贬岭南,四十三岁任江宁臣,五十一岁贬龙标尉到六十岁被杀害宦海中几度浮降。囿于现实生活的不得志,浪漫情怀隐而不发,诗作多表现的是在险恶的生存环境的挣扎抵抗,束手就擒的认命、几分低头的无奈和世事沧桑,自谓“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

在襄阳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王昌龄闻讯一路上很悲伤,没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见李白,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们俩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交往故事。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虽短,但情谊深长,耐人品味。

王昌龄和李白的送别诗

王昌龄长于古风,他所作的《从军行》、《出塞》、《长信秋词》等早已家喻户晓。他曾因不拘小节,遭“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27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被贬,从岭南归来后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芙蓉楼送辛渐》就是他为江宁丞时,送朋友辛渐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时所作。不久,他即被贬龙标。李白遥寄明月,充满同情和关切。今辑几首同赏。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云水闲聊:王昌龄和李白都是很重友情的诗人。就他们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还都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送魏二》前两句描写送别饯宴场景:清秋时节,橘柚飘香,江楼醉别,气氛温馨,酒深情意深。风雨入舟人也入舟。舟离去,人欲醉;一个“凉”字,场景变换,时间推移。后两句“忆行人”身处千里之外的潇湘,孤月凄清,猿啼入梦,教人如何不愁煞也。前两句写实景,后两句写虚拟,更有余韵不绝之妙。

第二首更是传诵千古的名篇。吴地江天烟雨迷蒙,王昌龄不写梧桐雨声,池塘残荷,檐间铁马等秋雨细节,而是将听觉视觉感觉整体概括成连江入吴的浩大雨势,这就是诗坛高手的.气魄。诗人的耿介傲岸正如诗中的楚山,孤傲地矗立在吴地烟雨江天之中。最后一句,诗人从冰清玉洁,清澈无暇的玉壶中捧出冰心来告慰亲友,表明自己对亲友的深情,以及对品质信念的坚守。

第三首是李白听到王昌龄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下了这一首注满同情关切的诗篇。杨花、子规都是暮春的代表意象,杨花随风飘荡,漂泊不定;子规啼血,夜夜不止,给人以悲苦无边的感觉,暗喻王昌龄的苦难命运。后两句将自己的愁苦与王昌龄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愿逐月华流照君”,"悲伤着你的悲伤,痛苦着你的痛苦," 此刻的李白是一个多么多情的人啊。

【王昌龄与李白】相关文章:

1.李白与王昌龄

2.李白与王昌龄的故事

3.王昌龄与李白的故事

4.李白与王昌龄宫怨诗的异同

5.李白寄给王昌龄的诗

6.李白送别王昌龄的诗

7.从军行李白王昌龄

8.李白、王昌龄宫怨诗的异同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