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元素符号》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09  字数:15400字  手机阅读

《元素、元素符号》教学反思

就前几节课来说,学生已经知道同类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而不同类原子的根本性区别在于核内所含质子数不同,因此,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自己下一个定义。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最好从分析具体物质的组成出发,使学生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同种类的原子,然后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教学进入分子和原子这一章,化学的新名词、新概念接踵而来,而且有些又比较抽象,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他们在反复实践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遇到的名词、术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教学实践证明,要求学生阐述元素的'概念并不难,困难是在应用的时候,元素和原子经常发生混淆。解决这个问题的比较简单的办法是把定义中“一类”二字解析清楚。

对于单质和化合物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把已经学过的纯净物作为实例来进行分类,并在练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归纳物质的分类。

元素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化学用语,它是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是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学采用陈述、复现的方法。

通过本节的教学,对于元素的分类要详细,应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应加上部分表示物质的例子。

【《元素、元素符号》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元素符号》教学反思

2.《元素、元素符号》优秀教学反思

3.《元素》的教学反思

4.初三化学教案:元素及元素符号

5.人教版《元素》教学反思

6.《元素》的教学反思范文

7.八年级化学《元素符号表示的量》评课稿

8.《元素》教学设计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