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09  字数:5700字  手机阅读

《雨巷》人教版教学设计

引言:戴望舒的《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后背诵篇章,这首写于1927年表面上言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雨巷》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雨巷》人教版教学设计

《雨巷》人教版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诗无达诂。”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是高一年级的新诗单元的第二篇,虽然是高一年级,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十多篇的现当代诗歌,对诗歌得诵读技巧不陌生,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吃力。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得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课文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总是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只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就能使学生们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学得正确的分析鉴赏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投影仪U盘电脑粉笔黑板

教学过程

...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知识

1、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诗歌意象和意境(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效果?)

《雨巷》的意境分析:“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

《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

3、情感基调(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分析)

4、表达技巧(着重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什么是象征?几个主要的意象分别象征了什么?)

5、诗歌的内涵(此诗的内涵可从多角度分析)

在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

怀念戴望舒, 仅为他的诗,也为他的寂寞、他的幽怨、他的智慧。刚才 虚拟了当时的`情景,希望有一天, 也能真的撑着油纸伞,在一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去亲身体验和领悟他的忧郁和伤情。

教学反思:

我讲《雨巷》时一直在追求一种诗化的语言,总认为没有很好的语言,就难以把这篇朦胧诗讲到极致,但却掉入了另一个误区:语言过于唯美化,使学生无法很好的和课堂融会在一起,好像我是在自言自语,学生只是一个旁观者。

另外我提出的问题也不够贴切,有时学生回答的很吃力,需要我一遍又一遍的启发,如:“你们能否用诗化的语言来描述一下“雨巷”这个环境呢?”

记得我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到了两首古诗词,可是我并没有对这两首诗词进行分析,而是一带而过,使这两首古诗词没有真正的发挥好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也是我讲课的一个失误。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力图避免上述这些问题,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生动课堂。

【《雨巷》人教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

2.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

3.雨巷教学设计

4.《雨巷》教学设计

5.《雨巷》 教学设计

6.雨巷教学设计

7.《人教版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

8.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