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时间:2024-04-27  字数:6000字  手机阅读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一.确立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以“乐”为主线,前呼后应,严谨的结构。

2.鉴赏作者独特的文笔,赏析文字传达出的优美情境。

3.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二.导入新课

三.理清文章脉络 (引导:结合各段内容,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教师:文章每一节写了哪些内容?每一节之间是怎样串连起来的?

学生:第一节,描述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环境),亭名的由来,以及写了“醉翁”寄情山水之乐。(教师引导:从人的角度去总结)

教师:“山水之乐”,乐在哪里?(引导探究过渡词)

学生:由“若夫”一词过渡到第二节,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教师引导:作者巧妙地站在了人的角度作了总结,写了人置身于这样的山中的流连之乐。)

教师:为什么站在的人的角度去总结?

学生:由“至于”一词过渡,第三节写了滁人出游之乐和宴欢之乐。随着时间的推进,以“已而”一词过渡,第四节写了“禽鸟之乐”,“太守乐其乐”。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形成板书:

教师归纳作者独特的行文构思:

形成板书—— 1.行文流畅严谨。(过渡词以及每一节结尾的自然过渡)

2.“乐”串连全文,“乐”是全文的线索,全文都是“乐”的氛围。

3.层层推进,步步烘托,突出太守之乐。

四.体会作者笔下的.各种“乐”。

教师:文章结尾看似没有写“太守之乐”,其实处处在写。再次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太守的哪些乐?

学生:山水之乐,滁人出游之乐,宴饮之乐。(学生可能会认为滁人出游之乐不是太守的乐,正好可以引导在下面的环节中体会滁人的乐为什么也是太守的乐。)

活动设计: 教师:自读品味,说说以上哪一种乐趣最让你向往陶醉,为什么?(可以引导:欧阳修非常享受这些乐趣,是不是真的有许多让人享受之处呢?)

学法指导:赏析应该注意——抓住语言,展开想象,丰富画面。

学生1:赏析山水之乐,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加以引导。 四季不同的景色,每一个季节都给人一种非常美好的感受。 春——野芳发而幽香 生机,幽香,漫山遍野,让人陶醉,不仅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浓浓的野趣,又有清幽的香气。(抓住视觉、嗅觉感受,学生在想象画面的时候引导其丰富画面) 夏——佳木秀而繁阴 教师引导:为何没有写知了?

学生:因为那会让人烦躁,夏天人最需要的是清凉。夏天可以写的东西很多,但是作者只写了浓荫,是因为这是夏天最能给人享受的东西。 秋——风霜高洁 写霜,不写冷而写白,抓住色彩表现纯净,给人一种如入仙境般脱俗之美。 冬——水落而石出 最萧条,最没有生机的季节,很多人为了表现冬天的美往往写冬天的雪景,但是作者不落俗套,写水落石出。 教师:水位低落,石头显露美不美?(引导:山中的石头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山中的石头天然,呈各种各样的形状,呈现出一派别有生机,奇形怪状的美,这种独特的美,只有冬天的山上才有。

教师:为什么不写雪呢?

学生:

①写秋景已写过霜白,再写白雪,则显重复;

②雪并不是常态,美得不长久;

③有雪则无法爬山,只能远观或旁观,而无法写出身临其境之感。这恰是作者在描写上的精妙之处。

学生2:朝暮之景——独特的变化。 教师引导:我们每天也在感受明暗交替,却没有特别的感受。因为太多太平常,没有独特的景致。如果有一个具体的东西能让我们具体感受日出日落,印象则更深刻。所以,有很多人流连于在山上在海边看日出,而作者抓住“云气”,直接让你感受到由暗到明,由明变暗的全过程。 教师归纳本文写景独特之处:

写法上:

①选择山中早晚和四季的典型景物,紧扣其典型特征,引发联想,营造意境;

②概括性的写景,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③抓住人的感受,多角度的写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内容上:

所写景物丰富而独特,带给读者的恰是每个季节最需要的感受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醉翁亭记》 教案设计

2.《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3.《醉翁亭记》的教案设计

4.初二语文《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5.醉翁亭记初二语文教案设计

6.《醉翁亭记》优秀教案设计

7.八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8.《醉翁亭记》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